优化教学活动的气氛与过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活动论文,气氛论文,过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优化教学过程,在于充分发掘教学的真、善、美的属性,通过真善美统一的教学价值目标,使儿童获得心理的满足和相应的心理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地整体性发展,反之则会使儿童产生痛苦的体验和身心片面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整体化的优劣,反映着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因而,学校整体改革必须把优化教学过程作为重要内容。我校关于优化教学过程的研究,以教学活动审美化作为目标。
我们所说的教学活动审美化,旨在优化教学活动的气氛和全过程,使其达到和谐的程度,使儿童既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同时又得到艺术享受,愉悦心情,消除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倦怠感,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
我们对教学活动审美化在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教学活动气氛审美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要有人情美,使教学气氛生动协调,使师生自始至终在情绪高涨和谐的气氛中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教学活动过程审美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动和静、动手和动脑、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打好基础和适当提高、开发智力和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使课堂教学的目的、内容、形式、手段等达到和谐。第三,教学活动机智审美化——教师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以美启真,以美扬善,以美育体;能照顾到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全班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能妥善处理,不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又将上述三方面的审美化要求具体化并总结、提炼成如下7句话56个字的基本要领:引起兴趣,激发欲望;经历过程,教给方法;加强训练,注重操作;设置阶梯,步步爬高;启发想象,注重发散;立德审美,知情交融;因材施教,化育真人。
56字基本要领,是对教师备课、上课的揭示性要求,它来自于教师的实践,具有较强操作性和指导性,已成为我校全体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的“座右铭”。
56字诀的每一个揭示性要求,贯穿整堂课,但某一个环节可能体现得更为典型。我们又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贯穿每一堂课的“三根红线”。
兴趣引路——让儿童爱学
我们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利用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
如:语文课《月光曲》。一上课教师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听《月光奏鸣曲》,乐曲告一段落,老师提问:“《月光曲》是谁创作的?”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这首世界名曲的?这样的导入,十分自然地引起了学习的欲望。
又如:上思想品德课《集体力量大》。老师一上课先请一个学生和几个学生移动讲台引导学生说出:一个人的力量小,人多形成了集体力量大,再出示课题,学习效果就较好。
由于直接动机激发的学习欲望,保持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需要不断地有新的刺激去强化。这些“新的刺激”只能来自于教学过程本身。“经历过程,教给方法”更多地出于对完成认知过程的考虑,“设计阶梯,步步爬高”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但是如果真正体现了这些要求,且教学方案的逻辑顺序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那么教学过程本身是可以同时起到“引起兴趣,激发欲望”的作用的。
着眼发展——让儿童会学
让儿童达到“会学”,我们认为不仅是让儿童掌握“双基”,发展他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他的想象、创造等较高层次的能力;还要发展他的自学能力。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仅与教学环节没有确定的——对应关系,而且互相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层次界限,它们是有机地融汇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的,在审美层次上达到统一,因而需要教师牢牢地把握住它们的共性,即着眼于儿童的发展。但是,就某一教学环节而言,在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中是有所侧重的,这也就形成了教学过程中的“梯度”。仅举侧重于发展儿童想象创造能力的例子加以说明。如:自然课《轮子》,老师让儿童观察两组幻灯片,又让儿童自己动于实验,得出有轮子时拖和推比拎和抬要省力的结论,然后让儿童观察周围那些物体装了轮子有什么好处?最后又让儿童想哪些物体安上轮子就可方便一些。有个学生说:讲桌下按上轮子,开班会布置会场就方便多了。还有的学生说:木屋下面按上轮子,外出旅游就不愁没地方住了……这样处理,不仅使儿童初步掌握了一些物理知识,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发展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知情一体——让儿童乐学
审美性的教学过程不能脱离人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表现是教学活动的源泉,是积极的思维、神奇的想象、亲切而平易的交流的巨大牵引力。认知和情感的统一,要求教学不能单纯依靠客观冷静的理性形式来进行,还必须依靠富有情感色彩的生动的感性形式来进行。我们的审美化教学实践中,大体有以下两种类型的做法:
一类是给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加上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形式,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愉快的体验。例如:语文课《雷雨》中有个生字“脸”,不少学生练写时,少写了右边部分中间一短横,王老师就帮助小学生分析字形:左边是“月”旁,表示跟肉有关,右边怎么记呢?上面“人”好比人的头发,“人”下的一横好比眼睛,再下的“点点撇”好比鼻子和面颊,最下一横好比嘴巴。“你们说人的眼睛重要吗?”小朋友笑了,对这个字也记得更牢了。
知情一体的另一类做法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儿童投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得到满足,同样收到儿童乐学的效果。
例如:老师在讲思想品德课《未来人材》时,首先讲了周总理少年时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又安排了让学生看“未来的科学家的照片”这一环节。老师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对学生说,老师在这里珍藏了一张未来科学家的照片,你们想不想看?学生兴趣很浓说想看。老师要求:排好队依次到讲台前看,但看后暂时保密。先看过照片的学生个个情不自禁地抿着嘴笑,暂时未轮到看的更是急不可待。全部看完后老师问:你看到了未来的科学家是谁?同学们开怀大笑,都说:“看到了自己!”老师说:“对!未来的科学家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就是我们大家!”从小立志成材的理性认识在与情感结合之后得到升华。
最后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组织进行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认真的教学工作态度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是实施教学活动审美化的前提。
标签:教学过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