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响艳1 刘文花2
(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 810007;2青海省人民医院肾内科 810007)
【摘要】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青海省人民医院肾内科60例尿毒症透析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每天静点黄芪注射液30mL, 血液透析后予以 EPO100-150U/(kg.周)皮下注射,同时口服铁剂、叶酸和肌注VitB12,对照组除不用黄芪外,余与治疗组相同。结果:8周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更显著地提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提高了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 维持性血透 肾性贫血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215-01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常见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贫血可导致组织氧运输和利用障碍、心排血量增加、左心室肥大、心力衰竭、严重感染等,是引起CRF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肯定,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黄芪注射液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向红系与粒系细胞分化[2]。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3年1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肾内科透析室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60例,其中慢性肾炎35例,糖尿病肾病20例,其它继发性肾损害5例,透析时间均在3月以上,检查铁指标达标,无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年龄在40±18.4岁,对照组年龄39.3±17.9岁,两组患者均行充分透析治疗(每周12小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间、透析剂量及血红蛋白、肾功能指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口服硫酸亚铁缓释片(1片/日)、叶酸片(1片/次、3次/日)、肌注维生素B12(500ug/日)外,均同时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100-150U/(kg.周)、皮下注射。治疗组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中国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产品,国药准字Z33020179)30ml/次加入5%葡萄糖250ml中(基础病为糖尿病肾病者用生理盐水)静点,每日1次,疗程8周。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静脉血查Hb、Hct,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Hb、Hct变化情况。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治疗结果
Hb及Hct的变化 详见表。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x-±s)
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尿毒症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加之久病必虚,为虚虚之体,病位主要在脾、肾,涉及心、肺、肝、胃肠、膀胱、三焦等,与五脏六腑均密切相关[3]。肾性贫血属中医虚劳、血虚范畴。因肾藏精、生髓,精血同源,精能化血,故骨髓的造血功能旺盛与否和肾的盛衰密切相关。
现代医学认为,肾性贫血主要是由于肾功能衰竭后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明显减少,不能刺激骨髓造血,所以外源性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治疗肾性贫血。但促红细胞生成素极易分解,作用不能持久,且价格比较昂贵。故为弥补EPO的缺陷,增强治疗疗效,根据CRF贫血的中医临床特点,我们应用了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之药黄芪,意在使去湿化浊,利水解毒,补肾、补气、生血。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注射液为传统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及健脾利湿之功[4]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脾脏抗体生成,还能保证肝脏增加血细胞。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Hb、Hct比对照组显著升高。治疗组之所以得到满意效果,在于黄芪注射液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协同作用。同时近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延长细胞寿命,促进细胞DNA、RNA和蛋白合成,与EPO配合,可以更好的纠正肾性贫血。总而言之,对肾性贫血的治疗要把握补肾固元之本,重视整体调理之药,酌入益气养血之品,并时刻顾及脾胃运化功能,畅通三焦气化之壅滞,方能取得预期疗效[5]。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27.
[2]刘连生,王玉梅,郭强.黄芪注射液配合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综合征对骨髓和血液系统的影响.陕西医学杂志[J],2003;32(12)∶1095~1097.
[3]申林,张贤贤.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16): 3764.
[4]陈学谦.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40.
[5]高艳霞,张美玲.肾血康胶囊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9):537.
论文作者:王响艳1,刘文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黄芪论文; 注射液论文; 红细胞论文; 性贫血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