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问题简析论文_宁凡

家庭教育问题简析论文_宁凡

安徽省合肥市蚌埠路第五小学

【摘要】如今处于现代社会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物质丰富,大众流行文化、信息技术和电子媒体发达的时代。社会变迁和转型期的矛盾困惑,无不反映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之中,并对成长中的一代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给新时期家庭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孩子们身上出现的种种不良情况,说明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现代家庭教育问题的不断凸显,已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若不及时矫正,不仅会影响到孩子自身的发展,也将会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本文首先对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接着又简单列出了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最后对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针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并进行了阐述。

现如今,许多家庭的家政规划都围绕孩子进行,传统的家庭伦理规范发生了根本性的倾斜。父母一切都围着孩子转,于是,各种各样的“小皇帝”诞生了。家庭教育的不同,让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使孩子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不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此相关的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些家长为了促使孩子提高成绩,对孩子实行金钱和物质的奖惩措施。这种用金钱和物质刺激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的家庭教育方式,既不能给孩子正确的导向,也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现代家长们认为自己只要舍得投资,就会有收获。于是家长们不惜耗费金钱和精力,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书、辅导书……孩子很小时,家长们就迫不及待地投资,帮孩子选择了各种兴趣班。他们为的就是不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他们从小就受到心灵和身体的摧残,压力巨大,让孩子们产生厌学、逆反心理,在他们本来应该用来玩的时间里,做别的事情,童年失去了乐趣。如果说“起跑线”在这,那么“终点”又在哪儿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学历加名牌,而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但有的家长仍然认为智育是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而对孩子的品德、行为等的培养完全忽视,以为地安排孩子学习。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当今,社会日益进步,科技日益发展,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了。孩子们周围的环境都可能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家长的文化修养、道德个性、行为习惯的等,无不对孩子产生影响。家长们应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因材施教。

一定意义上说,家长是孩子的启蒙,因此作用至关重要。若家长的认识和觉悟较高,往往可以运用恰当的方法、运用较高的教育艺术对孩子进行教育,妥善的处理不同孩子的问题。如果孩子们永远躲藏在家长的羽翼下,孩子就不可能像雄鹰一样搏击蓝天。每个家长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成功,成为生活的强者,可是家长们应该懂得孩子是什么样的种子,就应该让他长成什么样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是人才,所谓人才指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因此,家长们在重视开发智力的同时也应该教会孩子们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竞争,与此同时家长们也应该引导孩子们接触社会,在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提高道德素质。物质生活固然必要,但一味地追求物质,会给孩子带来误导,从而认为美好生活完全建立在物质基础上。青少年儿童时期是孩子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给孩子带来物质生活的同时,应该引导孩子认识到精神生活的巨大力量,教导孩子学会关心、爱护他人,成为精神富足的孩子。家长教育孩子从完善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端其行正其身,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家长培养自己的文化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也能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产生共鸣,不仅可以促进家庭关系的融洽,也能够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教养子女中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期望过高。指的是家长给孩子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期望过于理想化。根据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较高,子女受到的激励就越大;但如果期望值过高,高到孩子们不可能达到的地步,他们就会失去信心。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过于理想,把自己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不惜倾注大量心血。家长的这种急功近利心理忽视了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丧失了上进的勇气。

造成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现状已无法改变,便寄厚望于子女,希望他们出人头地,希望他们能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所以对孩子过高要求,这是一种补偿心理。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社会地位高,怕孩子“不成器”给自己丢面子,这是虚荣心理。

早期定向培养。指由父母单方面为孩子设计未来发展方向,全然不顾孩子自身条件与素质、兴趣等。有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他们确立了发展方向,让孩子专攻某一方面的技能,其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则弃之不顾。造成早期定向培养的原因主要是:家长的自身模式,认为子女理所应当走父母之路;家长的羡慕模式,孩子小时候,其兴趣爱好是非常广泛而又很不稳定的,家长按固有的模式和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发展孩子的特长,势必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坚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原则,在促使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孩子的特长,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为特长,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成功。

过度教育。指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不顾孩子的年龄特征,进行成人化的教育。表现在:一是任意提前进行智力活动,孩子刚会说话就教他们背古诗;还未上学就先学习小学课程;二是任意增加学习内容,加大学习难度,加重学习负担,把孩子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家长脱离了实际,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样做的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的。人的身心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儿童的思维方式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所以家长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即按照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发展水平,遵循科学知识本身的发展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

家庭教育的方法可参考以下几点:

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情操。往往因家长的过分溺爱,对孩子迁就、纵容、包庇、无条件满足孩子一切要求,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别人关心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而自己从不会想去关心别人,这样就逐渐地养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性格。培养孩子心里有他人的情操,首先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饭桌上有孩子爱吃的东西,应该教会孩子怎么照顾到每一位家庭成员;生日时,教会孩子怎样让家里人分享他的快乐等等。家长还要教育和鼓励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懂得关心帮助同学,懂得关心集体;在社会生活中,懂得关心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总之,家长可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关心别人,为他人着想这样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久而久之,孩子心里想的就不会完全是自己,为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打下基础。

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立精神。家长应有正确的态度,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开始。生活自理是一个人自立的起点,孩子总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自立的,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化。例如: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要求孩子学习独立做家务,学会生活的最基本本领。

培养孩子劳动的观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生活逐步现代化,似乎劳动观点的教育被人们淡化了。没想到这一疏忽许多劣迹却相继败露:现在的孩子中相当普遍存在着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现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在劳动时间中去体验劳动创造一切的喜悦心情,在劳动中培养优秀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劳动观点的教育切不可忽视。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如今常看见这类新闻:某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心里承受不了,竟然想到轻生;某学生因家长严厉的批评,便离家出走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人的一生往往会遭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坎坷、挫折。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孩子容易用放大镜来看待别人的缺点,却用显微镜来看待自己的弱点,要引导孩子胸怀宽广,性格开朗,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罔谈彼短,靡视己长;引导孩子向生活中的强者学习,提高他们的承受挫折能力;让孩子躲在生活的风浪中自我搏击,暖房难以培育傲霜的鲜花,斗室难以训练矫健的骏马。父母要帮助孩子在生活的风浪中经受锻炼。

结语:让孩子们享受的教育,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为孩子们的一生幸福奠基,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教育好孩子,必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坚实基础,学校教育必须依靠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

论文作者:宁凡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家庭教育问题简析论文_宁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