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中国主流思想的海外出版与传播实践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主流论文,海外论文,思想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永军 北京求是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英国伦敦 New Classic Press(新经典出版社)创始人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单纯的“引进来”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走出去”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更强大的力量。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出版产业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至于对外传播的效果如何,一方面要看输出产品的数量,另一方面要看图书的质量,即图书能否在国际市场上成为畅销的、受各国读者欢迎的产品。因此,将习近平思想的书籍用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展现出来,是出版单位重点思考的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出版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中国出版不能“走出去”,就不能真正融入全球化,势必会在国际化竞争中失败。2009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布《文化产业振兴纲要》,它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纳入了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日程。2010年1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我国出版产业“走出去”。中国加入WTO后,必须要向他国开放出版市场,加快步伐融入全球市场,但是这个过程是阶段性、有限度地放开,这也使得我国出版单位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冲力,缺少“走出去”意识。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出版“走出去”变得异常紧迫。我们在加快“走出去”的同时不能忘记国内市场,只有国内市场成熟了,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所以我们要积极培育国内文化市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总体格局还是以政府为主导,各种机构为补充,各出版单位要加快速度将文化产品变成商品走向国际市场。 出版产业“走出去”,出版物是载体,其核心作用是传播中国文化,所以应该对我国的文化思想进行梳理,把文化思想深深植入出版物中,只有中国的文化“走出去”,我国的出版产业“走出去”才能变得更加有效且有价值。中国出版“走出去”,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必须树立新观念,形成新思路,引进新体制,宏观上重视出版市场体系建设,微观上采取市场化措施,加大版权贸易建设,有效地推进中国出版“走出去”。 中国出版单位一定要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利用多种渠道主动“走出去”。国际书展是中外出版交流的主要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既可以了解世界出版发展趋势,又可以进行版权贸易和业务交流。目前,我国每年组织参加十几个重要的国际书展,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据统计,全球每年80%的版权贸易都是通过这个书展达成的,堪称世界出版业的奥林匹克盛会。去年,英国新经典出版社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掀起“中国梦风暴”,推出了“中国梦”英文版系列图书:《中国梦—中国政府的成功与中国执政党的魅力》《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灵》《中国强军梦—强军梦护航中国梦》等。中国出版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好国际出版交流布局规划,加强与西方主流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巩固和发展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英国新经典出版社自2008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中国主流文化的传播,近年来推出了大批介绍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执政理念、治国理念英文版图书,给西方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平易近人的语言、生动丰富的故事、鲜明深刻的主题、夺人眼球的封面……为海外读者提供了一份内容充实、思想深刻的精神大餐。比如,《中国梦——中国政府的成功与中国执政党的魅力》,该书把中国政府放在全球视野里考察,从国际比较来透视中国政府,从“全球公论”角度来透视中国政府,用大量详实而权威的数字展示了中国政府几十年来创造的辉煌政绩,透彻地分析了中国政府成功的内在原因。《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灵?》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乃至国际舆论为论据,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中国强军梦——强军梦护航中国梦》,该书解读了解放军这支从“小米加步枪”走过来的人民军队由弱变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内在原因,揭示了中国军队克敌制胜的战略和策略,提出了“冲刺世界第一,决赛冠军国家,创造中国时代,建设无霸世界”的战略目标。 中国出版走出去,实质是中国文化内容通过出版的形式传播出去。走出去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容,靠内容支持。因此,在内容开发上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创作和提供既代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满足各国读者需求的出版物,要加强针对性,调查了解海外读者的需求,从选题创意入手,开发符合他们需求的出版物。另外,注重翻译质量。精心组织,采取各种措施,确保译文质量上乘,这样才能保证图书内容不“变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大大小小百余次重要讲话,包括大量的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等,形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语言魅力。这些讲话常常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之感,许多话题被热议,许多语录成热词,许多观点成了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的名言警句,既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又有很强的穿透力和冲击力;既娓娓道来、和风细雨,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真正能入耳入脑入心入神。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实现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要大力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涉外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市场主体,打造对外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构建有吸引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进入国际文化市场,扩大国际文化市场占有份额。 向全球传播中华文化,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不仅是国有企业的事情,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的责任和使命。要想打造一个“对外出版帝国”:一要做品牌,在中国文化产业中,以品牌形象出现在国际市场的企业或产品还非常匮乏和稚弱,品牌效应和品牌战略更是无从谈起。反观国际文化产业,诸如迪斯尼、梦工场、环球、哈里波特等一系列国际文化名牌企业和产品,其品牌在识别定位、广告策略、个性产品包装等多方面都具有跨越国界的高度。所以,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时候,必须全方位挖掘中国文化的资源,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即在主题选择、内容创意、产品形式等方面都要兼顾本土化与国际化:中国元素,国际制作;中国故事,国际表述。争取打造出既具有中国气派,又符合现代精神的国际化图书品牌。二要做渠道,站在营销制高点上,牢牢把握世界文化产品展示消费的主流人群和高端平台,通过这些制高点来推广自己的品牌产品,长期巩固,持续长久地传播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我们民营出版人在做习近平思想的对外传播时,要把“品牌”“渠道”放在心中,把具有品牌效应的高质量图书运用最合适的渠道推广出去。 “走出去”是一项国家战略。中国出版“走出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概括来讲,有以下几大好处:一有利于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动文化外交,更好地服务我外交工作大局;二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示当代文化成果,拓展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树立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三有利于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共同奋斗,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祖国统一;四有利于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壮大出版产业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出版物和版权贸易的市场份额,为出版业未来发展开拓生存空间。国际观察:中国主流思想海外出版与传播实践探析_炎黄文化论文
国际观察:中国主流思想海外出版与传播实践探析_炎黄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