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接受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分别为40例.参照组运用一般护理路径,实验组运用改进急救护理路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溶栓药物的以下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如进入血管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溶栓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在以下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如溶栓药物进入血管时间、进出急诊时间、住院时间,实验组溶栓率为50%,参照组溶栓率为35%,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 改进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脑梗死患者; 溶栓; 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82-02
急性脑梗死疾病具有以下特点,如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复发率,因为该种疾病具有这种特点,所以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溶栓是首选的治疗方式,经过相关研究表明,运用这种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需要配以有效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更好.本文主要阐述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运用改进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运用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40例,参照组40例,其中实验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7-73岁,平均年龄(61.40±12.25);参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8-74 岁,平均年龄(62.50±12.4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方面无差异性,统计学比较无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路径,如行常规磁共振、CT 检查,确认患者病情之后,安排住院进行治疗[2].实验组:运用改进急性护理路径,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急救护理路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急诊预检护士接诊之后,其立刻对患者整体病情进行预估,两分钟之内完成,然后将患者送至急诊神经内科,进行进一步诊断;第二医生经过诊断确认病情之后,将患者送至急诊抢救室;第三,抢救室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最后由医生与护理人员陪同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做出评估,前往卒中单元进行溶栓治疗[3].
1.3 临床观察指标 为两组患者注入溶栓药物,并对以下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药物进入血管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溶栓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溶栓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目前运用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溶栓治疗[4].我国多位著名医学专家指出,急性脑梗死患者一旦发现病情,就必须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并且是越早越好,如若治疗及时将会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效果,疏通闭塞血管,通常情况下,急性脑梗死疾病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就是症状出现的4h之内,这样患者血管的再通率高达95%左右,而在症状出现的4-6h之内,采取溶栓治疗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45%左右,症状出现6h之内,采取溶栓治疗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40%以下. 针对改进急救护理路径而言,其是在原有护理路径基础之上的改进,促使护理路径不断完善,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护理程序更为规范,是一种创新的护理模式.临床研究表明,自从运用改进急救护理路径以来,护理规范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在以下方面节省了时间,如诊断、治疗、转运以及护理,进而促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减少了等待时间,促使溶栓再通率得以极大提升,降低死亡率.从另一方面分析,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具有一定的优势,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对其溶栓条件的筛选时间大大缩短,并且可以很快速的明确诊断.患者可以省略多个环节,直接进入溶栓准备,进行溶栓前检查,对于护理人员而言,他们在护理过程中,具有预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兼具一定的标准性,提高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率[5].本次研究中,总共选取了我院运用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参照组为40例,实验组为40例.参照组运用的一般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检查,分别是常规磁共振、CT检查,经检查确认病情之后,安排患者进行深入治疗;实验组运用的是改进急救护理路径, 首先,依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急救护理路径,分为以下步骤:第一,针对急诊预检护士而言,其在接诊之后立刻了解患者整体情况,然后给予准确评估,而且必须在两分钟之内完成,第二,将患者送至神经内科;其次,内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确认其是否可以进行溶栓治疗;患者被移送至急诊抢救室,然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5分钟之内开通静脉通路,给予以下方面的检查,如急诊生化、心电图等,完成影像评估之后,将患者送往卒中单元;最后在此进行溶栓治疗.在运用改进急救护理路径中,对急诊复苏护士要求非常高,他们必须有超过五年相关工作经验,并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培训,对于接诊的患者,一经确定需急诊溶栓, 必须马上进入急诊护理路径.改进急救护理路径是在原有护理路径基础上的改进,相较于以往的护理路径实现了创新,促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并且缩短了等待时间,患者一旦确定可以进行溶栓治疗,就会由护理人员及时送往卒中单元展开治疗,使患者可以得到准确及时的治疗,让其闭塞的血管可以及时疏通.实验组运用的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相较于参照组效果非常显著,溶栓率达到了50%,因此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6]. 经过研究显示,改进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护理路径,促使绿色通道能够真正发挥实用,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可以快速对其进行溶栓条件筛查,以最快的速度明确诊断.将溶栓准备迁移,提前溶栓前检查,并由以下人员,包含急诊护士以及溶栓小组成员,直接做好MRI,将患者送入卒中单元,减少转运时间,减少搬动次数,除此之外,还缩短了抢救与检查时间,做好溶栓前的准备工作,这些环节时间明显减少.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实行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对护理人员要求极高,使其不仅要预见性与标准性,同时兼具主动性.总的来说,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结语: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疾病是对人类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溶栓治疗方法.本文探讨了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在患者溶栓治疗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效果非常显著,溶栓率有所提升.运用这种护理路径缩短了患者等待以及治疗时间,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在最短时间内使其血管重新疏通.本次研究中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功效非常明显,帮助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及时确定溶栓条件以及明确诊断,因此在临床中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1] 陈安华,谭建兰,彭风云,梁汝忠.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11(14):2131-2132. [2] 王水妹,钟运彩,张艳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3(2):96-97. [3] 张淑娟,白玉洁.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6(34):1153+1156. [4] 王曼,李蓉,辜丽梅,赵灵燕,李凤欣,谷沫丽.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08(8):9-11+24. [5] 马桂芳,马俊英,韩华,任娟.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中的小组护理配合[J].中国医学创新,2015,24(12):75-77. [6] 蒋佳喜.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05(19):36-37.
论文作者:郜根娣 王淑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患者论文; 溶栓论文; 路径论文; 实验组论文; 脑梗死论文; 时间论文; 急诊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