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论文_郭振鹏

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论文_郭振鹏

广州市南沙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510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与新工艺被引进建筑工程建设中。在传统使用的现浇施工工艺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需要的人力较大,能源消耗大,质量不好控制等。采取装配式建筑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的现浇施工工艺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建筑行业中越来越重要,现如今,已经有部分城市已开始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试点建设,试点建设的工程质量和水平是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分析很重要。

1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装配式建筑工程主要采取以工厂生产为主的部品制造取代现场建造方式,工业化生产的部品部件质量稳定;以装配式作业取代手工砌筑作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大幅减少施工失误和人为错误,保证施工质量;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还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精度,解决系统性质量通病,减少建筑后期维修维护费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2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质量存在问题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大多数由于装配式建筑自身具有的节点、工艺方法、安装、成品保护、机械及人员等方面特性。节点质量控制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的重要部分,其能够直接影响到建筑构件强度和整体稳定性。以装配式建筑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构造为例,不管应用梁翼缘腹板与柱都为全熔透焊接、梁翼缘与柱全熔透焊接,梁腹板与柱螺栓连接还是梁翼缘腹板与柱均为螺栓连接,这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连接质量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中,需要预制墙板在纵向连接的时候进行灌浆,其灌浆的饱和程度不容易控制,灌注过程中有别于混凝土支模—绑筋—浇筑等技术体系,装配式建筑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灌浆清孔不够彻底、浇筑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下,施工质量不容易控制,从而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

安装(吊装)是装配式建筑的另一个质量控制要点。以装配式墙板(墙板、阳台板、PK 板)为例,各部分之间接缝宽窄不均匀、上下不顺、严重的话会出现错台情况,从而降低厨卫间降板标高的误差,在装配式建筑安装过程中,会存在构件的晃动等因素,从而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安装质量。

2.2 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装配式建筑企业的工作人员质量意识不高,从而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指挥不力、操作人员不到位、质量控制人员失察失职等问题,直接影响到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首先,构件生产企业在当前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不稳定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建筑规模效益发挥不够充分。则体现出构件的生产还处于小批次、多属性、繁品类的层面,规模影响了构件质量精度的提升。其次,构件精度的不充分,会造成后期施工出现多次与设计、施工单位进行反复沟通的问题,而在此过程中的信息折损、信息不对称甚至信息盲区等都会影响工程工期和质量。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年4月印发《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2016年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工作方案》。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同时,启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建设计价定额的研究编制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1)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到2018年底,全市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储运、施工、装修、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动态监控,建立装配式建筑安全质量跟踪追溯体系。

(2)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管理-服务”全产业链建设,打造一批以“互联网+”和“云计算”为基础,以BIM(建筑信息模型)为核心的装配式建设工程设计集团和规模以上生产、施工龙头企业,促进传统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3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3.1 预制工厂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

预制厂、 现场“两场”联动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将质量监管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预制工厂中。在预制构件过程中使用的钢筋,需要参照见证取样检测方式。在钢筋绑扎过程,需要实行传统的房建项目的“三检制”,需要经过自检—互检—专检三道关卡,然后由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三个步骤验收,才能进行隐蔽并浇筑混凝土。预制构件养护结束后,需要结合相关规范对其外观质量、几何尺寸进行全数检查,对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主筋间距等进行无损检测,从而确保预制构件在出厂前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3.2 运输吊装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

在运输吊装阶段,结合现在装配式建筑营造模式和监管形态,社会化监督力量工程监理几乎可以有效介入构件进场后吊装就位环节,而对构件在途运输和码放阶段是缺少监管的。对构件中的悬挑部分、开槽空腔部分、设缝开洞部分必须制定运输方案、防护措施的审核;对构件的码放堆放,按照构件类型、荷载、材质进行合理布局,对可能的较大静载进行专门计算,相关方案、计算书须要通过监督单位的审核批准。

3.3 安装和混凝土浇筑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

在安装和混凝土浇筑阶段,参与质量管理的主体单位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等责任单位,三方各负其责、各落其实,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质量安全控制方案,构配件安装技术要点、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要点和养护措施等技术方案。监理单位需要结合施工进度,履行职责,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吊装就位、连接校准和隐蔽验收、浇筑养护等各阶段施行旁站、抽查、平行检验等方法。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申请办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手续,除提供法律法规文件规定的资料外,还应提供以下资料,首先是与部品部件生产企业签订的生产合同,其次是部品部件生产企业法定代表人质量终身承诺书,部品部件生产企业技术能力登记文件办理监督手续时已签订构件生产供货合同。建设单位需要合理安排样板引路,把梁柱节点、钢筋绑扎、防水保温、抗震抗渗、预制楼梯等技术要点和关键工序进行展示,从而提升装配式建筑安装阶段工程质量。

3.4验收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

验收内容包括构件是否在明显部位标明生产单位、构件型号、生产日期和质量验收标识;构件上的预埋件、吊点、插筋和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构件外观及尺寸偏差是否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严重缺陷等。同时,还须复核预制构件产品质量保证文件,包括吊点的隐蔽验收记录、混凝土强度等相关内容。发现不合格的构件,特别是存在影响吊装安全的质量问题的,应立即退场。落实驻场监理制度,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相关监理职责,实施原材料验收、检测、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编制驻场监理评估报告。预制构件模具不仅要有一定得刚度和强度。还要有较强的整体稳定性,同时模具面要有较高的平整度,需定期对模具平整度进行检测。预制构件在生产时,应设计明确吊点的位置,要保证吊点处的钢筋与主筋有效连接。在构件安装并固定后,还需进行垂直度和水平度校核才能进入下道工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和监管工作不但需要从体制机制健全上找支撑点、从规范标准上找出发点、从实践经验上找突破点,把工厂预制、现场安装“二联动”的质量管理策略落到实处;也要防止质量上的太过审慎,削弱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优势,全面推动装配式建筑更好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杨月.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质量问题及改进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7.

[2]常春光,王嘉源,李洪雪.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58-63.

[3]齐宝库,李长福.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估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4,43(15):20-24.

论文作者:郭振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论文_郭振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