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柱 安徽省肥西第二中学 安徽 肥西 231200
【摘要】在高中时期,化学属于重要学科。通过化学教学可以对高中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化学素养进行有效培养。针对化学问题,高中生只有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采用有效策略,这样才可不断提高解题效率与准确率。本文以“盐类的水解”为例,对高中化学方面的解题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解题策略;盐类的水解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2-202-01
前言:对高中生解题能力加以培养以及提高乃是高中时期各个学科教学的一个根本目标,其中自然也包含化学教育。然而,在化学解题期间,很多学生都常常因为审题不清、所用解题方法不当而无法对化学问题进行正确求解,进而对其解题效率与正确率造成较大影响。基于此,本文以“盐类的水解”为例,对化学解题有关策略进行探讨,以保证高中生能够对化学问题进行快速解决。
一、仔细审题
审题乃是问题解答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关键的步骤,直接关系到高中生能够找出解题所需的必要条件。其实,从本质上而言,审题环节是让高中生分析化学题目,找出题干当中相关条件和需要解答的问题。实际解题期间,多数高中生都会忽略审题环节具有的重要性,在没看完题干全部信息的情况下便开始解题,进而导致解题错误。还有一些高中生在对题干信息加以阅读之时,通常马虎大意,一掠而过,进而导致最终结果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语文基础较差的高中生通常难以理解题目当中字词含义,进而对题意进行错误理解,最终影响其解题正确率[1]。所以,为提升高中生解题能力,教师需要由审题入手,引导高中生联系实际生活,弄清楚解题过程之中的因果关系,培养高中生仔细审题这一良好习惯,进而避免高中生在实际解题之时出现马虎大意或者草率心理。
比如,向三份浓度是0.1mol/L的溶液当中加入少许、及固体(可以忽视溶液的体积变化),那么浓度变化依次是 .
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
分析:弱酸酸根离子和弱碱阳离子进行混合,水解反应是互相促进,而且水解程度会增大。弱酸酸根例子和弱酸酸根例子进行混合、或者弱碱阳离子和弱碱阳离子进行混合,水解反应会相互一致,而且水解程度会减弱。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得到答案是A。在解答此题期间,需要高中生把问题审清楚,这样才可根据所学知识顺利解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细致分析
问题分析就是对题干当中信息加以细致、全面分析,这是对解题的突破口进行寻找的重要过程,并且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环节。高中生在对化学问题进行求解期间,通常会在下面几个方面出现问题:第一,高中生听得懂,然而实际做题就不知所措,感到无从下手。第二,无法进行独立思考以及分析,只能照抄照搬。第三,高中生思路缺乏广泛性,很容易陷入到解题困境之中。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较多,然而最关键的就是学生缺少问题剖析的基本素养以及意识[2-3]。所以,为了让高中生对解题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以及掌握,教师必须让高中生结合问题具体类型展开合理剖析,把完整的问题解剖成多个小问题,之后借助所学化学知识对这些小问题逐个击破,进而对问题进行解决。
例如,在标准状况之下,把等体积0.4mol/L的与0.2mol/L的进行混合,求在反应之后的混合溶液当中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
分析:这道问题所给信息较为简单,然而为对此题进行求解,可以把问题进行分解,分解成两个问题加以求解,即假定两种溶液体积全都是1L;1L浓度是0.4mol/L的与1L浓度是0.2mol/L的的反应情况。如此一来,能够让高中生借助数学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进而提升其解题效率。通过剖析相关的化学问题,不仅能够帮助高中生发现所需的解题条件,同时还能巩固以及深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及理解。
三、详细解题
当高中生确定具体解题思路以后,在书写具体解题步骤之时必须要做到详细,保证文字准确性以及精炼性,确保计算格式规范,做到条理清晰。
例如,把溶液灼烧蒸干,最终所得固体产物可能是什么 .
A、无水 B、 C、 D、
分析:在审题以及剖题以后,可以知道此题主要考查的高中生对盐类水解这一反应实际掌握情况。实际上,盐类水解属于吸热反应,在加热过程当中可以促进水解平衡朝着正反应这一方向移动。而弱碱与易挥发强酸混合而成的盐溶液受到加热会逸出挥发性酸。在蒸干以后会产生氢氧化物,这种固体难溶于水。然而在灼烧加热以后,所得氢氧化物可以发生相应转化,进而形成氧化物,无法得到无水盐。因此,此题答案为D。
结论:综上可知,在对化学问题加以求解期间,关键在于通过对题干信息进行详细分析以及探讨,对题干条件间具有的对等关系加以明确,建立其条件和问题间的联系,进而根据所给条件求出问题答案。在解题期间,化学教师需引导高中生仔细审题,对其中隐藏条件进行深入挖掘,并且对所得条件进行细致分析,之后进行详细解题。只有这样,才可促使高中生解题速率以及准确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小梅,严文法.基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5):14-16.
[2]黄红娟.提升“盐类的水解”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7(25):91.
[3]朵建荣.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以盐类的水解第三课时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148-149.
论文作者:孙成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化学论文; 盐类论文; 溶液论文; 弱碱论文; 这一论文; 酸根论文; 条件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