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工业行业规模及行业结构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行业论文,规模论文,结构论文,我国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国有工业发展的历史表明,行业的技术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度越高,行业经济效益(或网络效益)越显著,垄断型市场结构特征越明显,则国有经济的行业规模越大。有的学者将此经验性诊断称作国有经济行业分布的理论假设,本文试图用实证方法重点从行业技术密集度的角度验证我国主要工业行业分布特点是否与此假设相吻合,对我国国有工业的行业分布进行合理性评价,进而为国有工业的行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一、国有工业行业规模与行业技术密集度的相关性分析
国有工业的行业规模是指某一工业行业经济总量中国有经济的比重。此处用某行业国有固定资产原值占全行业固定资产原值的比重表示国有工业行业规模,用公式表示为:Wi=i行业国有工业固定资产原值/i行业固定资产原值×100%。
关于行业技术密集度。广义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统称,此处的技术特别限定为生产技术,主要指设备技术。技术密集度表示某个工业行业所使用的技术要素在所有使用要素中的比重。在既满足技术的定义又可较容易地取得资料的前提下,我们用工业行业中全体劳动者人均占有的固定资产原值来代表行业技术密集度,即Ti=i 行业固定资产原值/i行业职工总数(单位:元/人)。
根据上述定义,利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5》第117~230页数据计算出行业技术密集度(Ti),利用《中国经济统计年鉴·1995》有关数据计算出国有工业行业规模(Wi)。计算Ti和Wi的线性相关系数为R(Ti,Wi)=0.5000,大于临界值R[,0.05](37,1)=0.3145。它表明国有工业行业规模与技术密集度正线性相关显著,即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国有工业行业规模也较大。
为便于进一步分析,可对37个行业进行统计分组,方法为:(1 )计算全部工业行业的技术平均密集度T[,0]=31513元/人;(2 )在行业总数10%以下、平均技术密集度以上寻找最大落差点(此处为烟草工业,落差为23387元), 规定此点以上(不含此点)为高技术密集度行业;最大落差点以下、平均技术密集度以上为中等技术密集度行业;平均技术密集度以下为低技术密集度行业(分组方法参考:张长春,1994)。划分结果如下:
1.高技术密集度—高国有规模(Ti≥95901,Wi≥70%), 有石油天然气采选业、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电力热水蒸汽产业、石油加工业等4个行业。
2.高技术密集度—低国有规模(Ti≥95901,Wi<50%),有化纤业1个行业。
3.中等技术密集度—高国有规模(31513≤Ti<95901,Wi≥70%),有烟草、炼焦煤气制品、化工、黑色金属冶炼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5个行业。
4.中等技术密集度—中等国有规模(31513≤Ti<95901,50%≤Wi<70%),有饮料制造和饲料工业2个行业。
5.中等技术密集度—低国有规模(31513≤Ti<95901,Wi<50%),有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1个行业。
6.低技术密集度—高国有规模(Ti<31513,Wi≥70%), 有煤炭采选、黑色金属采矿、有色金属采矿、建材及非金属采矿、竹木采运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
7.低技术密集度—中等国有规模(Ti<31513,50%≤Wi<70 %),有食品制造、印刷、医药、橡胶、机械、仪器仪表制造业等6 个行业。
8.低技术密集度—低国有规模(Ti<31513,Wi<50%), 有缝纫、皮毛制品、木竹草制品、家具、文教用品、工艺美术、塑料制品、建材及非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电器机械等11个行业。
二、国有工业行业规模合理性评价
上述统计分析发现,国有工业行业规模与技术密集度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从总体上看,这与国有经济行业分布的理论假设基本吻合。但不应忽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国有经济分布范围过广、行业规模过大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进行国有经济改革,但这主要是着眼于微观层次上的企业改革,而在宏观层次上的行业改革明显滞后。这必然影响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整体效果。此处拟根据第一部分的分析结果,对主要工业行业的国有规模进行适宜性评价,以便为国有经济行业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高技术密集度—高国有规模行业:(1 )石油天然气采选业和石油加工业属于典型的均齐型高集中行业,其资本、技术进入壁垒都比较高,在市场竞争中易发生垄断。电力热水蒸汽产业是一个易产生垄断行为且具有典型网络效益的行业。这3 个行业均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具有一次性投资规模巨大、回收期长、风险高的特点,由此决定了其他形式的资本不愿和不易进入。但是此类行业以其产业推动效益强、产业关联度高的行业特性而成为推动国民经济腾飞的关键行业。政府投资于这类行业并使国有资本居于垄断地位不仅必要而且合理。(2 )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则是一个典型的公益性行业,对此类非盈利性或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行业,政府常常出于公共安全、公共福利等方面的考虑而由国家垄断经营。总之,该组行业国有规模较大符合行业特性和国有经济的职能要求,因而是合理的。
2.高技术密集度—低国有规模企业。化纤工业国有比重下降迅速,从1986年到1995年国有规模由95.9%剧降为42.4%,这说明国有资本退出或相对退出十分迅速。在工业化中期,作为一种中间需求型产业,为保证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保持适度垄断成分,保留一定规模的国有资本也是必要的。
3.中等技术密集度—高国有规模行业。(1 )烟草工业属于财政垄断型行业,其产品差异较大,具有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且规模效益显著,但基本不存在技术进入壁垒问题,不存在国有经济分布的必然性。因此,国有经济的进入、发展应以效益为标准,对效益差、规模小的烟草企业应当转为民营。(2)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 炼焦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属于垄断竞争型行业,技术密集度较高,存在一定程度进入壁垒问题。作为基础工业,其产品的后向关联度高,产品价格波动对经济稳定发展影响很大,政府实行行业控制性经营亦属必要。(3 )化学工业具有资本进入壁垒较低、技术密集度中等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的特点,目前保持70%的国有规模显然过大,应当适度退出。
4.中等技术密集度—中等国有规模行业。饮料业和饲料工业的原料分布和产品市场分散,技术进入壁垒较低,国有资本应全部退出。
5.中等技术密集度—低国有规模行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具有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产品差异大、进入壁垒高等特点。该行业是“三资企业”进入的主要领域(1995年其产值比重达14.2%)。国有资本应控制其中的关键性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以保护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6.低技术密集度—高国有规模行业。(1)煤炭采选业、 有色金属采选业和黑色金属采选业都是重型企业,产品主要为其他行业提供动力和原材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工业。在工业化中期,国有企业保持一定规模是必要的。(2)木竹草采选业和建材及非金属采选业, 技术并不复杂,资源比较分散,且对其他行业的推动和带动作用不大,国有经济在其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显然没有必要,建议适当退出。 (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品差异较大、规模经济效益最为显著,因而使该行业有较高的技术和资本进入壁垒。从提高行业规模经济效益、避免企业间无效竞争方面考虑,该行业特别是汽车工业应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4)纺织工业的技术在我国比较成熟,技术进入壁垒降低, 市场竞争性又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没有工业化初期那么重要,国有工业从中退出是必要的。
7.低技术密集度—中等国有规模行业。(1 )医药工业具有垄断竞争性市场结构,且由于医药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此类行业的设立条件非常苛刻。医药工业是国有工业适宜进入的行业之一。(2)机械工业是一个门类复杂的行业, 市场竞争性强但资本进入壁垒较高,尤其是大型成套设备和大型矿山机械类行业更是如此。所以,对于普通机械类行业国有资本应大量退出,资本密集性行业应继续保留。(3)食品、橡胶和仪器仪表行业,从资本、 技术和政策进入壁垒上看都没有国有经济垄断的必要,宜大量退出。
8.低技术密集度—低国有规模行业。考虑到由于我国特殊制度因素造成的国有经济行业分布本来就十分广泛的事实,可以认为这是一组与国有经济行业分布规律吻合最好的行业。该组多为轻工消费品行业,具有产品原料来源广泛,制造工艺简单,资本进入壁垒低,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很多产品不易标准化),产品市场广阔且地理分布相对分散等特点。这些生产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具有典型的竞争性市场结构。从国民经济整体需要考虑,这些行业对其他行业的推动或拉动作用不明显,政府不宜且没有必要对其直接经营控制。从行业特点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考虑,国有资本都不宜继续滞留在上述行业,建议国有经济的行业改革首先从上述行业开始,尽快从中全部或大部退出。
三、本文结论和国有工业改革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我们得出下面几点结论和建议:
1.国有工业的行业规模与工业行业的技术密集度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即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其国有经济规模也较大。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工业的行业分布与世界国有工业的行业分布规律基本吻合。
2.国有工业行业分布范围过宽,重点不突出的问题相当严重。研究表明,国有资本仍分布于所有工业行业中,一些明显属于低技术密集度、低资本密集度的行业中国有资产仍保持着很大比重,这是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和低效益运营的一个重要原因。国有工业的行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3.针对以上问题,借鉴国有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充分考虑到我国国有工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职能和作用,建议国有工业行业的战略性改革应分以下三类进行:(1)国有资本应完全退出的行业。 技术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度较低、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典型完全竞争性市场结构的行业,如家具制造、饮料、饲料加工、缝纫、皮革毛皮制品、造纸、塑料制品、金属制品业等,建议采用“绝对退出”,即采用国有资产拍卖的方式完成国有资本的退出。(2)国有资本部分退出的行业。 主要是技术密集度较高、具有垄断竞争性市场结构的行业。如烟草、石油加工、机械、电气设备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等行业,建议采用“绝对退出”(主要指中小型企业)和“相对退出”(主要是大企业)相结合但以后者为主的方式。所谓相对退出是指通过吸收非国有资本相对缩小国有规模。(3)国有资本继续垄断和进入的行业。 主要是技术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度较高、具有垄断市场结构的行业和具有公益性特点的行业,如电力工业、石油天然气采供业、自来水产供业、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四、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
1.关于指标的选取和计算方法。受资料的限制技术密集度只计算了设备技术,智力型技术因素没有考虑进去。其计算结果固然取决于技术的定义,同时还受行业划分方法的影响,所以,技术密集度反映的是工业行业中所有细分行业技术密集度的平均水平。显然,文中的高技术密集度行业中有技术密集度较低的细分行业。另外,同一行业的技术密集度的大小具有时间上的相对性。一些工业化初期为高技术密集度的行业随着工业化的完成、行业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成熟,以及设备成本的下降而变为低技术密集度行业。所以,国有工业的行业调整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2.一些人认为“国有工业退出竞争性部门(即所谓盈利性部门)会影响国家财力积累”,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首先,竞争性部门和盈利性部门不是一个概念,不能等同。如垄断竞争型的烟草工业、医药工业同样也是盈利性的行业。其次,退出竞争性部门并不一定会影响国家财力的积累。退出的行业如果由民间资本经营而效率较高,国家可以通过税收积累资金,并通过产业发展政策、行业竞争法规等间接手段加以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