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放大学发展原点和如何发展的思考
罗广军
(咸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摘 要】 新时代,社会大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和继续教育改革需求为开放大学建设带来了机遇。在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政策的模糊性给电大系统整体转型带来了困惑,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的转变给开放大学建设带来了挑战。开放大学应该担负起大学使命,发挥自身的开放性、区域性和系统性优势,明确“大学、体系和平台”三者综合定位,在服务定位、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理念确定等方面着力,进而更好地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
【关键词】 开放大学;机遇;挑战;原点;发展
在过去几年内,“1+5”开放大学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开放大学试点建设过程中,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新时代,开放大学作为推进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型高校,应该立足于国家教育改革大局,重新认知其历史使命,努力推进办学模式和办学路径创新,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贡献。
一、新时代我国开放大学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如今,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正如习近平所言,时代的发展,使得知识和人才的作用更加凸现,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更加突出。因此,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战略也应该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改变,一方面教育改革要以人民需求为中心,关注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关注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另一方面,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注重教育内涵建设,通过调整教育结构、布局等来解决教育资源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可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动力,更为开放大学建设带来了机遇。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结构。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产业转型取得了重大成就,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带来了诸多的新业态、新模式。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大众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并呈现出多元化、终身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综合型、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开放大学在这个过程中迎来了新的机遇,高等继续教育发展情况足以证明这点。2017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籍生规模达到了800万人次,自学考试报考人数超过了500万人次,非学历继续教育报考学生达到了800万人次。[1]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从这个办法可以看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依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部分,在信息时代依然可以为人才强国发挥作用。开放大学作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面对学习者多元化需求,可以充分发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的互补优势来推进其转型发展。
目前,我国继续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存在。继续教育是直接面向成人继续学习需求的教育形态,继续教育办学机构本应该对社会需求较为敏感,然而,大部分高校和继续教育办学机构还是没有按照社会的需求来变革教育模式,而继续遵循原来的办学路径。因此,在继续教育领域,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无序的市场运作机制以及固化的办学思维,使得继续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大。由此看,当前我国继续教育办学供给远落后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教学模式、学习服务支持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开放大学必须立足于继续教育发展现实,从更高层次研究继续教育的发展内涵和办学体系。
开放大学作为转型后的新型高校,是发展继续教育,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主导力量。社会大众对继续教育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以及继续教育改革的内在呼唤,为开放大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开放大学之前累积起来的供给经验也为其在继续教育领域一展身手提供了支持。当然,在开放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因此,开放大学如何在新时代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就成为未来发展的主题。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能按时交工使用,在水利工程决策时期,业主及设计方应尽量做到如下几点:充分掌握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整体布局及成本预算等;大量收集相关水文、地质、环境等具体资料,同时实地勘测施工现场;通过分析搜集到的及现场勘测和调查等的相关资料,同时借鉴以往的施工经验信息,科学分析工程项目的可行性;通过逆向思维展开分析,对可能引起水利工程进度延误的相关因素进行预防控制等。总之,在水利工程项目决策阶段,需要充分结合风险识别,实现对风险的预防、发现和及时转移。
二、新时代我国开放大学建设面临的挑战
第二,区域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本身就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高等教育规律使然。开放大学作为地方政府举办的新型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确保其获得外部资源支持的重要任务。在外部资源的支持下,开放大学自然就需要根据本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化办学体系,进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因此,开放大学在办学定位的时候,必须要突出区域性,主动将自身开放性教育体系融入到地方高等教育体系中,将服务地方作为自身天然的使命。
1.现有政策体系的模糊性给电大系统转型带来了挑战
尽管《意见》中对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办学方向、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整体而言政策体系还是比较模糊的,导致了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路径较为模糊,模式也不是很清晰。更重要的是,开放大学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未出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试点的6所开放大学现行更名,由此形成了两块牌子和一套班子的局面,出现了开放大学和电大并存的二元结构。[2]但国家政策对于此种二元结构并未作出相应的规定,究竟是这6所大学存在二元结构还是以后所有电大转型后均是这种二元结构形式。二元结构的并存,使得管理体制在协调相关改革要素方面面临难题,也使得未来的开放大学转型方式、样态等存在挑战。已经转型的电大,对于电大与开放大学的关系如何处理尚不清晰;未转型的电大究竟是直接转型为开放大学,还是同时让电大和开放大学并存,这些学校对此存在疑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转型目标的实现。
2.办学任务的多元化对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带来了挑战
在原来的电大阶段,其办学任务主要是学历补偿教育,但转型为开放大学之后,除了学历补偿教育之外,其他的办学任务也是存在的,甚至占主导地位。办学任务的多元化,给开放大学定位和发展带来了挑战。电大长期以来是作为成人高校存在的,为成人提供学历补偿教育是其主要任务,转型为开放大学之后,按照《意见》的要求,要坚持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并举的办学之路。换言之,开放大学既要承担之前电大的学历补偿教育,同时还要承担形式多样的非学历培训,特别是要以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为主。转型之后的教育对象多元化,给开放大学办学带来了挑战。毕竟学历补偿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还是有较大差别的,两者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学形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电大作为一个以学科、课程、教学见长的成人高校,转向以丰富民众生活,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继续教育机构,开放大学必须要进行定位转变,对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功能要重新考虑。
3.办学模式以及管理体制的转变给开放大学的运行机制和办学理念带来了挑战
客观而言,原有的电大系统办学权比较集中,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行政指令甚至成为电大日常管理的常用手段。长期以来,电大系统习惯了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了某个共同的办学项目,可以在全国实施课程名称、教材、教学大纲、命题、评分这五个方面的统一。在“五统一”的模式下,地方电大缺少办学自主权,对中央电大的依赖性过强,缺乏自主创新意识。[3]
随着电大向开放大学的转型,作为独立的办学实体,开放大学必须要从电大管理体制中脱离出来,增强办学的主导性。在办学思想方面要改变过去的“等靠要”思维,提升自主办学能力,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课程开发、资源建设等方面做出变革,将办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学习者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相结合,自觉承担起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
三、关于开放大学发展原点的思考
1.大学的基本使命
大学使命就是大学责任,实际上也是大学的功能。对于我国而言,大学应该承担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美国教育学家克拉克·科尔认为,大学的使命是对当下社会问题做出解答,更需要对未来社会发展做出科学预测。当然,大学的使命和功能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的。
要想让每一位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这中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因此,可以将网络直播平台整合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去。利用网络直播,一方面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交流的特点,也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者合理规划自己的工作方式。网络直播并不只局限于一个单独的同学,更多的是全班、全校甚至社会上千千万万的观众,通过网络直播传递思想政治理论,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学习到最新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养。
在中世纪大学创立初期,当时大学仅有四大学科:神学、法学、医学和文学,大学的使命带有强烈的职业色彩,是为这些学科的实践领域培养实用人才的,如神学院的使命是为教会培养神职人员。1810年威廉·冯·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是现代大学的开端,该校首次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自此,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基本使命。[4]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变革,大学功能再度拓展,从1960年以来,美国大学科技发展直接推动了硅谷的诞生,服务社会遂成为其新的使命。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基础。因此,文化传承、文化创造遂成为大学的新使命。
可见,从人才培养到科学研究,再到服务社会进而到文化创造,大学使命的内涵是在不断拓展的,大学的功能也日渐多样。
2.开放大学的本质属性
第一,基于开放大学服务对象的全民性,建立宽进严出的注册学制和弹性学制。以学制的弹性来确保人人可学、随时可学,进而实现为全民服务的目标,也使得全民学习不受时空的局限。
(3)与草地面积相关性最为显著的因素是人口密度(X2)、第二产业总产值(X8),呈负相关。说明受比较利益的驱动,其他产业的收益高于农业直接影响草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第一,开放性。开放性可以说是开放大学的根本特性,开放性的突出表现就是开放大学办学理念的开放性。与普通高校相比,开放大学的开放性是一种全面的开放,包括教育观念、办学方式、教育对象、培养模式、管理方式、教育资源等各个方面。通过构建全面的开放体系,尽力为每一个学习者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学习平台,确保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开放大学的开放性还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建立“时时、处处”的开放办学模式,进而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为不同学习者构建一种多层次和多类型的教育服务体系,进而满足人人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纲要中提出了要“办好开放大学”。随后,开放大学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项目被纳入教育部改革计划。2016年,针对开放大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要大力推进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开放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力争将开放大学办成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体。但在转型过程中,开放大学同样面临着政策、体制、观念、体系、技术等方面的难题。
第三,系统性。系统性与开放性类似,也是开放大学的本质属性。我国开放大学是运行了几十年的电大系统升级而成的。而电大系统经过几十年的运作,已经建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城乡范围的办学网络体系,在远程教育的办学体系、学习服务支持体系以及质量评价体系等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中央电大系统和地方电大系统各自分工合作,建立了一套运行有序、分工明确的教育教学体系。开放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可以较好地继承电大的系统性办学优势,将开放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办学体系延伸和覆盖到全国城乡地区,开展面向城乡各类人群的教育服务,拓展开放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3.开放大学的发展定位
五是缺乏对培训过程的有效评价。目前,对培训效果评价的基本形式是受训学员的无记名问卷调查,均是主观的终结性评价,以知识和能力掌握程度为主。培训没有有效的评价体系,实际也没有与绩效紧密相关的培训考核,不仅主体是局部的,缺乏真实性,而且过程是片面的,缺乏细节的,所以培训的实际评价和反馈是形同虚设的,更没有建立个体培训档案并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在问卷调查中,79.9%的被试几乎没有培训反馈和评价。
开放大学的平台建设是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在,在信息化时代,平台建设必须要以数字化为主导方向,汇聚全民学习资源,提升平台的共建共享力度。通过打造开放大学平台,力争将开放大学构建成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优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与沟通,特别是要探索建立各类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沟通渠道,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之间的融合,切实发挥开放大学的平台优势。
第一,开放大学作为一所大学,需要落实主体责任。开放大学是独立开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高等学校,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有独立的办学自主权。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开放大学是办学实体,符合高等学校的一切特质。既然开放大学是一所大学,必须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按照大学的使命来明确自身定位。
一是开放大学要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强化学科建设,并以学科为依托全面推进师资、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履行自身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责任。二是已经获得独立的本科办学权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开放大学,必须全面提升专业建设的内涵,提升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要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质量监测模式,加强教学过程的动态化监测,必要时探索建立开放式的社会评价体系。
第二,开放大学作为一个系统,需要强化其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功能。教育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探索开放大学办学模式,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国家政策明确了开放大学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作为按照终身教育理念来实施办学模式的大学,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的差异之处就在于,开放大学不仅是大学,还是一个独特的体系。开放大学发端于电大系统,其办学体系已然成形,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网络体系,在资源、机制、课程、技术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盘棋”的局面,这是开放大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最大优势。[5]开放大学的完整办学网络及办学功能能够实现全国城乡的全覆盖,自然就可以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提供支撑。因此,开放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应该自觉以终身教育理念为主导,将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积极探索能够促进终身教育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将终身教育的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实践。
定位是大学发展的方向,也是大学建设的基本保障。教育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开放大学建设必须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引领,树立灵活、开放的办学理念,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办学形式、体系和机制,进而办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大学。从教育部的政策导向可以看出,开放大学首先应当是一所大学,既然是一所大学,就应该承担大学使命和具备大学功能,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创造等。同时开放大学又不是一般的大学,其建立的目的就是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服务的。因此,开放大学既是大学实体,也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平台和支撑。
第三,开放大学作为一个平台,需要发挥为全民学习服务的功能作用。开放大学是办学实体,也是终身教育的载体,其教育服务面向社会所有人,比普通高校的覆盖面要大。正是如此,开放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构建一个能够覆盖所有人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该体系的功能,坚持将教育服务向社区延伸,积极拓宽服务的推送渠道,进而打造系统的资源整合平台。
服务后抵赖主要出现在电子商务中。移动用户通过网络商店和电子支付系统进行商品的选择和支付,但是其中一方在交易完成中不承认参与了交易行为。服务后抵赖行为包括两种,一种是客户收到商品后不承认参与过交易行为,拒绝支付费用;一种是客户支付后商家不承认收到货款拒绝交付商品。
四、开放大学如何发展
1.服务定位:坚持面向社会大众,坚持服务终身教育
基于前述开放大学的发展定位,作为一个致力于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新型大学,在教育服务方向上,必须以全民为对象。面对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必须坚持以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为己任,最终构建一个面向人人终身学习的开放性教育体系,推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推进电大转型为开放大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主体力量。由此,开放大学作为直接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新型大学,既要承担一般大学的责任和使命,更要承担起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重任。基于开放大学使命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开放大学在特征属性上与一般大学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较为繁琐复杂,所处理的信息数据较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处理带来便捷。在现代化社会中,会计信息化在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会计信息化主要特征是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财务管理人员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将财务工作的记账、报账及其核算联系成一个自动化处理的行为过程,即为会计信息化。现在,会计信息化将会计信息处理和现代计算机互联网系统充分地结合,而且将会计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价值,让会计信息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效数据依据。
第二,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应用型人才不同于学术型人才,其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参与社会竞争,确保个体的持续发展。
引理 3[13] 每一个顶点至多相邻两个2-点。另外,如果一个顶点u相邻两个2-点v,w,则v和w不与任何的3-圈相关联。
第三,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之间的衔接,充分发挥学分银行和成果互认机制的作用,推进社会个体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沟通,保证不同学习类型成果互换,进而为学习者搭建一个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光伏发电系统是一项高端技术,系统内部的构造和组成比较复杂,系统中常见的元器件通常是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的特点是在工作中会出现无功损耗及谐波,偶尔会出现电力不稳定的情况,导致电压不稳,一直无法控制在高质量发电范围内。但是,通过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判定无功的实际需求量,控制无功损耗,将其调整到正常范围内,并根据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需求对无功进行控制,有效缓解电压不稳的问题[4]。
2.人才培养: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大学发展的最初使命。对于开放大学而言,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要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将职业型、应用型人才作为自身的培养目标,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厘定人才培养目标,将开放大学建设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当前,我国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主要还是以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这两类教育可以较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但这是不够的,还应该将继续教育纳入其中,通过继续教育串联起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培养应用型、职业型、综合型人才。
第一,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开放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是面向地方、行业、企业、农村和社区,直接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
第二,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建立适合所有人群学习的工具,创新学习方式,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多元化学习提供支持。
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洪水预报及历史暴雨洪水重现研究……………………………………………………… 汤玉江(8-127)
因此,开放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意识和经验的结合,努力强化人才的职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6]
3.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在线教育服务水平
开放大学发端于电大系统,信息化是其基本特征。因为电大系统本身就是信息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开放教育和信息化服务结合的载体,能够在开放的教育体系中满足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开放大学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依然要以信息化建设为中心,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推进信息技术和教学的融合,发挥开放大学在开放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战略下,探索信息技术主导的教育服务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路径。面对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开放大学应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以“互联网+”为基础,扩大教育资源公共供给服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创设数字化的学习平台,推进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混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其资源整合优势。
第一,强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提高资源的开放共享水平,大力推进各类教育服务平台建设。
第二,完善线下自主学习、远程导学、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支持。
第三,关注信息技术更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类新型技术,强化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构建一个相对公平的、足够开放的、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学习大环境。
4.办学理念:拓展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提升社会化办学水平
开放大学是真正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大学类型,其教育服务是以社会大众学习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大众可以积极参与到开放大学建设中。作为社会办学的主体,只有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开放大学才能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开放大学必须突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的意识,构建多元化开放合作理念,完善平台承载能力,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开放资源,与其他的教育机构形成广泛融合的态势,进而不断提升其社会化办学水平。
[25]Allen W. Wood, Karl Marx, 2nd edition,New York:Routledge, 2004,pp.182-183.
第一,强化社会化办学力度,通过联盟、共建、合作等方式搭建集团化办学模式,借助其他教育机构的优势来拓展开放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第二,开放大学应该发挥自身的体系优势,与各类教育机构、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形成全方位的资源共建体系,发挥自身资源引领优势。
第三,坚持办学的开放性,以全球化的眼光积极吸纳国外开放大学的办学经验,推进师资、课程、资源等与国外大学的共建共享,进而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爱霞.高等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意蕴与实现路径[J].终身教育研究,2018(5):3—8.
[2]张伟远,谢青松,王晓霞.国际视野中开放大学的最新发展和关注热点[J].远程教育杂志,2017(4):66—76.
[3]许桂友.电大向社区大学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8(11):30—35.
[4]眭依凡.大学使命:大学的定位理念及实践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00(9):18—22.
[5]王正东.蝶变与涅槃:开放大学建设进程中广播电视大学的转型[J].远程教育杂志,2016(3):63—68.
[6]陈丽,郑勤华,殷丙山.论我国开放大学的现实责任:确立高等远程教育的质量地位[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42—46.
Thoughts on the Origin of Open Un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How to Develop
LUO Guang-ju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diverse and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needs of the public and the need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reform have brought opportunit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universitie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n open university, the ambiguity of the policy has brought confusion to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of the TVU system. The change of school orientation, school-running mode and management system have brought challeng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pen University. The Open University should assume the mission of the university, give full play to its openness, regional and systemic advantages, and clarify the comprehensive positioning of “university, system and platform”, focusing on service orient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concept determin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Key words 】Open University; opportunity; challenge; origi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G728.8;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794(2019)05-0039-05
doi: 10.3969/j.issn.1001-8794.2019.05.008
【收稿日期】 2018- 12- 11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信息化环境下关中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项目编号为12JK0212,主持人:罗广军
【作者简介】 罗广军(1968—),男,陕西乾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教育传播。
(编辑/樊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