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041000
摘要:对于学习技艺,在中国有句古话------“师父引进门,修行靠自己”,学习声乐艺术也同样如此。但是,在今天的专业音乐院校中,声乐教师所掌握的方法不尽相同,教学手段、教学切入点也并非一样,在传授知识时,是如何做到师父“引”进门的呢?这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声乐;教学;练声
一、初学声乐的练声
1、初学声乐的呼吸。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说话就要涉及到呼吸,而歌唱中的呼吸是不同于说话中的呼吸的。歌唱中,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正确的呼吸是歌唱气息的基础,关于歌唱呼吸,一般以下三种类型:胸腹式联合呼吸、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通过观察,自然大口地吸气,“吃惊”状态下的吸气,速度快,但是吸入的气比较浅,一般只是在胸腔的上部,几乎没有腹部力量的参与。从生理角度看,即是吸在肺上沿和支气管里的,这种吸气方法就是胸式呼吸法,歌唱时是不主张的。而腹式呼吸法则是将气息吸在腹部为主,生理角度看则是吸入在肺的底部,让肋骨连着小腹的肌肉群有向外扩张的感觉。比如:观察一个熟睡的人,小腹部一起一伏的深而慢的呼吸,就是吸在腹部的。用这种方法吸气,会吸得特别深,用在歌唱中,会导致声音缺少灵活性,运动的反应相对较慢,也有它的弊端。当今,声乐届普遍公认的最好的吸气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吸气时用口和鼻子同时吸气,是胸腔和腹腔同时运动,吸入的气又深又快速,对于歌唱的气息运动原理来说,是很科学的。
2、初学声乐的口腔状态。
学习声乐技巧,也就是对歌唱时所要用到的一系列器官进行训练,以达到协调熟练的程度,形成适应于演唱时所需的正确状态,初学阶段就要训练口腔的打开。对于初学者,要训练自己的口腔能够满足歌唱所需要的任何元音的变化,如最基本的“a、o、e、i、u”五个元音。要分别强调五个元音的打开状态,训练发声时五个元音的实际状态。打开口腔的同时,舌头在口腔中的任何动作都会改变声音的质量,为取得最佳的共鸣效果,一般应将舌头平放在口腔里,舌头稍稍抵在下牙齿的后面。有很多初学者会在歌唱中把舌头后部抬起或舌头往后缩,这样的动作必然影响喉咙的空间,影响口腔的自然打开状态,发声时也就影响了声音质量。有声乐教育家对此说过:“要让舌头像婴儿一样安静的躺在摇篮里”,这说明歌唱时舌头在口腔里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
3、初学声乐养成好的喉头位置习惯。
有的人天生喉头位置就比较高,有点人喉头却比较低,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而更多的人由于天生的声带长短厚薄,能发声的音域本身就比较窄,不能胜任高音的要求,又没有得到良好的训练,需要唱稍高一些的音则本能的会上提喉头或紧缩喉咙,用挤压喉咙、改变喉咙的空间来勉强发声,这样的发声即是平常所说的“喉音、憋着唱”,这种声音不仅不悦耳,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不能胜任歌唱时所需的基本发声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正确的喉头位置应该是深而慢地吸气时,咽腔、喉咙的充分打开,喉头微微向下舒展的扩张状态。
二、声乐学习的训练重点------中声区
中声区是指,在每个人不经过任何的专门训练的原始音域基础上,向上、下两个方向扩张的歌唱中间段的基础声区,是声音向高低两个方向发展的中间部分。声乐教学也是同其他学科一样,要尊重科学规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声乐教学要从基础入手,首先应建立牢固的发声基础,逐渐扩展音域、提高技术,而不能盲目的在短时期内就要求初学者达到某个较高的程度。
三、扩展音域阶段
扩展音域,不论是对哪个声部的学习者,都是很重要的。男高音声部学习者要想顺利解决换声点的问题,进入高音区,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一般情况,男高音学习者在唱到的f2或#f2时,如果还是用中声区的发声方法演唱的话,总是会出现一个坎儿,声音会不由控制的“破”掉。这一两个有明显变化的音,在声乐上称之为换声点。要解决这个破音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换声区以达到“消灭”“破”音,达到声区衔接完整、统一,让听者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过渡痕迹的目的。就声区转换的技术训练来说,换声区一般是中声区后面几个音。以男高音为例,一般是从b1、c2到#f2、g2大约五六度音的范围。歌唱者要从中低声区顺利的唱到高声区,就得注意换声区的技术“操作”方法。即是在掌握中声区唱法的基础上,要求歌唱者在发声的瞬间,做一个被“吓一跳”后倒吸一口气的动作,让喉头稍向下退让,以稳定咽腔,并向上送气,此时会感觉声音更向上、向远方传送,这样就自然的进入了换声区。在换声区,不要用很大的力量去唱,反而要像唱弱音一样适当控制住音量,并且要将所唱的元音依靠上唇和面部肌肉的收缩,将元音逐步集中变窄,这种在换声点逐步将元音变窄而进入高音区的方法,声乐上称之为“关闭”。
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之重要。所谓“师父引进门”,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引”进门。如果教师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甚至是错误的引导的话,那么学生的“修行”就会枉费工夫了。
小结:
声乐教学是一门融技术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学术性很强的学问。作为教学的教师,不同于艺术团体的演员,既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也要具有很强的艺术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声乐教学和其它学科一样,来不得半点含糊虚伪,是一项严肃严谨的工作,是关系到培育音乐人才,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事情。因此,从教师到学生,都应该严肃对待我们正在学习和专业的声乐艺术,不能把它作为一项一般活动或是差事来应付。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声乐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3]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12.
作者简介:
荆亚冰(1990—)女,汉族,河南焦作人,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
韩再红(1970—)女,陕西西安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声乐教育。
论文作者:荆亚冰 韩再红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声乐论文; 声区论文; 呼吸论文; 元音论文; 喉头论文; 口腔论文; 音域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