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动绿色建筑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论文_马吉祥

努力推动绿色建筑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论文_马吉祥

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浪潮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且随着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资源也面临着日益枯竭的威胁。土地、水资源等严重短缺,尤其是建筑行业,为了节约资源,我国的建筑企业应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降低建筑业的能耗,因而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约资源,而且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建筑设计师应该提高绿色建筑的水平,利用环保科学先进的技术改善人居环境,节约资源。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1.我国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张。在我国,许多新建的房屋都是高耗能建筑中的一类,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的资源利用率很低,总能耗只占全国的30%。在面对资源问题上,绿色建筑是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在其设计时,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结合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因为绿色建筑而进行的二次运用,且在循环中,进一步利用资源,让社会逐渐融入绿色的、健康的发展中。

我国现在实行能源战略必须要有建筑节能的支持。建筑行业每年的能耗都在不断的增加,这势必会造成国民经济的负担,对战略的实施也会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发展绿色建筑,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绿色的建筑是时代的潮流。发展绿色建筑能够更加提高短缺资源的利用率,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性,因地制宜的设计出低能耗建筑,用就地取材的方法节约运输成本,利用各种节能墙体材料的运用,来实现建筑内部的保温节能作用。还可以利用可再生资源,不仅能够进行生活节能,还能再循环使用中减低成本到最大限度,节约资源。绿色建筑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推动了新型建筑材料的产生,让更多新型的材料不断运用到建筑工程中,对落后设备和工艺技术等进行了淘汰和推动的作用,为建筑能耗的降低提供了保障。

2.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2.1整体及环境优先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遵循生命周期设计原则

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

2.3利用并行工程技术,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思想

把并行工程设计的技术运用到人居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绿色设计中的各因素,并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在各环节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实现多因素、多目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全局最优化;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遵循生态化原则,要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可循环。

2.4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的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

3.努力推动绿色建筑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

3.1注重整体设计

首先,设计人员应该做到让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达到和谐,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对当地环境进行综合的考察,比如地域环境以及河流植被等。设计人员应该以当地的地形、地貌为基础,如果建筑地貌十分复杂,无法不对其进行改造,但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后果,有些植被可能改造之后,无法再生长,及时需要对其进行改造,也需要加以设计,确保影响最小。

其次,尽量对现有的植被不要进行处理,从古至今,植被都是城市建筑必要的点缀物,但是大多数建筑设计人员或者建筑开发商,一般都会选择先清理植被后再种植的方式,这种方式实际上所起到的效果就是事倍功半,不仅前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期所栽种的植被也不容易存活,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这样使得建筑更会充分野趣。

3.2强调因地制宜

任何建筑的设计都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绿色建筑也不例外,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和客观因素对建筑的影响。需要考虑的外部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当地的气候、降雨情况等都包括在内,只有把各种自然因素考虑周全,才能发挥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功效。之所以注重因地制宜,就是要实现对现成资源、环境利用的最大化。一般而言,西北地区的日照条件较为充足,这一区域的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增加太阳能的利用比例,而在部分阴雨期较长的地区则不宜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另外,在气温较低的北方地区,保温性能应该是绿色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考虑因素,方案设计时要增加保温功能方面的材料投人,而我国南方地区气温较高,夏日里更是经常烈日炎炎,这时则应提高绿色建筑遮阳结构的布置等环节的设计,对构件的方位及其角度进行合理安排,减小阳光直射产生的灼热和太阳辐射产生的眩光。

3.3结合水文特征

溪流、河道、湖泊等环境因素都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和景观价值,建筑环境设计应很好的结合水文特征,尽量减少对环境原有自然排水的干扰,努力达到节约用水、控制径、补充地下水促进水循环并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的目的。结合水文特征的基地设计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保护场地内湿地和水体,尽量维护其蓄水能力,改变遇水即填的简单设计方法;二是采取措施留住雨水,进行直接渗透和贮留渗透设计;三是尽可能保护场地中可渗透性土壤。

3.4运用低环境负荷的新型节能技术

进行设计时,要对能源使用效率进行考虑,主要通过以下节能技术实现低环境负荷使用建筑。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自动控制节水系统、智能的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及换气系统、二次能源、排热回收和蓄热系统等。另外,要尽量选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利于后期的养护维修。

3.5将多方位技术手段进行合理应用

在进行生态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有一个全局的思想工作,只有在考虑到全局的过程中,然后在进行工作,才能得到一很好的工作进程,这样就能在一开始的时候进行工作和应用。在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手段都运用到这样的一个工程中来的时候,绿色生态环境的建筑工作才会成为可能,这样只有在计算出一个整体的建筑的时候,同时还要进行设计出使用的周期,这样节能环境保护工作才会成为真的可能性,在考虑到这些因素的时候,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在最短周期内,将绿色生态环境建筑得到一个真实的实现过程。同时企业在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还要在该项建筑的维修和运行上所做的投入情况.从而找到一个最佳的投入方式.使其有一个最佳方式来进行节能环保。

3.6生态建筑的能量利用

我国的建筑中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电能和热能、电能是市政线路供电,热能是采暖所需的暖气和做饭所需的煤气,天然气或石油液化气,电力来自水利或者火力,核能发电,而火力发电暖气和煤气供应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煤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就我国的能源贮藏结构而言,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大致可采年限分别为320年、16年、50年,形势非常严峻。并且这些能量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粉尘悬浮物严重污染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在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应当重视新的能源利用方式从可再生能源多想办法。目前应用于生态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其中以太阳能的利用最为广泛技术也最为成熟。

4.结语

总之.现代人类以“黑色文明”过渡到“绿色文明”的新世纪, 所以在尊重以前的基础上, 也提倡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建筑,这也是21 世纪建筑中的主题。 新时期里迫切的改变传统建筑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使建筑既舒适、健康、高效, 又可与环境和谐共生, 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梁欣欣,刘道永.浅析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及策略[J].福建建材,2014(06).

[2]詹凯.关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10).

论文作者:马吉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  ;  ;  ;  ;  ;  ;  ;  

努力推动绿色建筑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论文_马吉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