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产科 浙江 杭州 311400)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行正规治疗后对围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妇产科诊治的5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正规治疗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37例),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及围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早产和死胎发生率为5.41%,新生儿先天梅毒有2例(5.41%),对照组早产和死胎发生率为40.0%,新生儿先天梅毒有7例(3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行正规治疗后,能够有效控制妊娠结局,降低围生儿梅毒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妊娠;梅毒;围生儿;感染
【中图分类号】R714.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138-02
梅毒是指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交和血液传播[1]。近年来,梅毒在我国有流行趋势,这主要归因于人们对梅毒这类疾病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没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妊娠梅毒是指孕产妇在妊娠期出现活动梅毒或潜伏梅毒,并且梅毒螺旋体可以通过胎盘造成胎儿宫内感染,对围产儿的危害极大[2]。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诊治的5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旨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行正规治疗后对围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妇产科诊治的5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血清学检查确诊。排除对治疗药物过敏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本组病例年龄为23~35岁,平均年龄为(26.3±2.5)岁;孕周为38~42周,平均为(39.2±0.9)周。根据是否接受正规治疗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37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未能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治疗组患者行正规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一次,连续给药四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应改用口服红霉素0.5g,每6h一次,连服15d。孕妇禁止使用四环素类药物。两组孕产妇均于治疗后每月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并对新生胎儿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并对先天梅毒患儿进行常规隔离治疗。
1.3 梅毒诊断标准
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者为梅毒患者。根据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对新生儿行血清学检查,新生儿的PRP滴度高于母血4倍以上者被诊断为新天性梅毒[3]。新生儿出现以下体征两种以上者即可被诊断为感染梅毒,如贫血、肝脾肿大、全身脱皮、皮疹、梅毒假性麻痹等。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来显示结果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早产和死胎发生率为5.41%,新生儿先天梅毒有2例(5.41%),对照组早产和死胎发生率为40.0%,新生儿先天梅毒有7例(3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
3.讨论
梅毒是世界范围性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对母婴的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4]。梅毒螺旋体从表皮或黏膜破损处进入体内,需要潜伏3、4周后开始发病,早期表现为外阴部、阴道黏膜及宫颈发红、溃疡,患一、二期梅毒的孕妇感染性最强,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可能发展为晚期梅毒。虽然晚期梅毒孕妇的感染性较弱,但有可能引起神经梅毒及心血管梅毒等,后果严重。因此,临床治疗梅毒的原则应遵循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以期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早产、死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行正规治疗后,能够有效控制妊娠结局,降低围生儿梅毒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兰芳,林娟,王小敏,吉贞料.药物治疗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6,(08):111-114.
[2]闫妙娥,王瑞莲,张华.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围生儿梅毒感染情况分析[J].广东医学,2013,(09):1415-1416.
[3]吕军,黄彩霞,曾燕,丁红,杨新,孔欣,陈春林.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08):7-10.
[4]许艳,卢秀英,凌奕.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08):11-12.
论文作者:章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1
标签:梅毒论文; 患者论文; 新生儿论文; 死胎论文; 螺旋体论文; 正规论文; 先天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