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财务报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通货膨胀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不可低估。例如,在一般会计实务中,通常以某一国或地区的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对企业不同形态的资产进行计量与确认。同时,对记入会计帐目中的各项交易,均以经济活动(交易)实际发生时所确定的价格计价,即按历史成本计价。上述货币计量及按历史成本计价,均要求所选用的货币币值在不同的时点保持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信息在不同时点进行比较时,保证信息使用者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比较正确的评价。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持续的通货膨胀已经对按上述原则提供的会计信息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按上述原则提供的信息,必然使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判断,从而给社会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高瞻远瞩分析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带来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货膨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一般通货膨胀,二是个别物价通货膨胀。一般通货膨胀也叫一般物价上涨。处于物价上涨时期的货币其购买力普遍下降,这种购买力的普遍下降涉及所有的商品和劳务价格。对一般通货膨胀的衡量,通常用零售物价指数(RPI)来表示。实际上,零售物价指数是对消费品通货膨胀的计量。个别物价通货膨胀主要是指特定商品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持续上涨。在计量上,通常没有一般通货膨胀直接、方便。但个别物价通货膨胀程度可能通过下列方式来确认:(1)比较制造商的特定商品价目表;(2)由权威机构进行资产评估;(3)利用国家统计部门统计出来的行业产品物价指数和某些商品的特定物价指数。
二、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以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方面来考察:
1.资产负债表。大家知道,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一定日期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对比状况的报表。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又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负债又分为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等。为了揭示通货膨胀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分析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两个概念。
所谓货币性项目是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其金额保持不变的资产、负债项目。货币性资产通常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及债权投资。货币性负债则包括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息,应付税金,应付利润,应付债券及其它应用货币偿清的负债等等。
非货币性项目是指那些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其金额随着物价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资产或负债项目。这些项目有: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有负债,业主权益等项目。
(1)通货膨胀对货币性项目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货币性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最多等于帐面价值(如发生坏帐损失,则会使有关债权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帐面价值),因而持有货币性资产必然遭受到一般货币购买力下降所带来的损失。这样,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就对不同会计期末的货币性资产进行比较,结果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例:某公司年初与年末资产负债表的货币性资产的构成及金额如下:(单位:万元)
资产
年初(1)年末(2) 年末一年初(2)-(1)
货币资金 100250 150
应收票据75150 75
应收帐款净额 250400 150
合计 425800 375
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我们就会认为该公司年末比年初的货币性资产价值有了大幅度提高,增加了375万元。但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结果就会发生很大变化。设年初一般物价指数为100。年末物价指数为125,这就是说,按实际购买力计算,年初的1元钱相当于年末的1.25元。如果我们把年末的货币性项目的金额调整为年初的一般购买力水平,则对比的结果就会发生较大变化,按年初购买力水平来衡量期末货币性资产只增加了215万元,大大低于前面的375万元。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拥有的货币性负债将会获得购买力的好处。这是因为企业在以具有较高的单位购买力的货币价值入帐后,将按帐面上的等值但实际购买力下降的价值偿还债务。在这个过程,企业即获得了因货币购买力下降而带来的实际利益。请看下例:设某公司年初及年末货币性负债的构成及金额如下(单位:万元):
负债年初(1)
年末(2)差异(3)=(2)-(1)
应付票据100 12020
应付帐款200 300100
应付工资 80 10020
应付税金100 12525
合计480 645165
如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通常会认为企业期末负债比期初会增加165万元,但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情况就会发生变化,仍以前面有关货币性资产所运用的物价指数为例,重新计算对比。结果表明,以年初购买力来衡量,企业的实际负债只增加36万元,远远低于原来的165万元。其中应付票据还降低了4万元,应付工资与应付税金的实际负债并未变化。
(2)通货膨胀对非货币性项目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非货币性项目不会发生购买损益。但由于物价水平变动,以历史成本原则记入会计系统的有关资产价值已与变化了的价格水平出现了较大差异。同时,由于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形态各异,特定项目的价格波动水平不一,这就使得对按历史成本确认的帐面价值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与企业资产当前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据此所作出的决策也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例如,某企业年初存货100万元(一般物价指数为100),年内存货讲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即在会计处理上,假设后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并以“后进先出”的程序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到年末,存货帐面价值(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仍为100万元(此时设一般物价指数为125)。在这里,传统的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的帐面价值不会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动,仍按100万元计价。实际上存货的价值是随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变动的。如果不考虑特定存货项目的波动水平,当一般物价水平的提高,货币购买下降时,存货的价值也应上涨。在前例中,由于物价指数年末为125,则按年末购买力计价的存货价值应为125万元。这就是说,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并未能反映年内的25万元涨价。
通过以上我们对通货膨胀与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的关系分析中,可以发现: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的货币性项目期末金额是以期末购买力表示的,而非货币性项目的期末金额则不是按期末购买力表示的,这就使得按不同时点货币购买力表现出的各项目数字之间的简单相加失去了真实意义。以此为基础所作的任何分析都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判断。
2、损益表
大家知道,损益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企业利润(或亏损)状况的报表。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收入是以比较接近于期末物价指数的当期收入来确认的。而费用构成则是十分复杂的,对于有商品流通的企业而言,如其当期购入的存货基本上于当期售出,则销售成本也是以比较接近于期末物价指数的价格计价的(假设企业采用后进先法)。但诸如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费等等,则可能按以前较低物价水平所确认的较低的帐面价值来计算,就可能造成费用低估和利润高估,从而导致利润夸大,分配过度。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高估利润,往往会导致下列直接结果:
(1)使企业负担不必要的税务支出
尽管企业的实际应交税金是按应交税所得额而不是按利润总额来乘以适用税率进行计算的,但应税所得额通常是将利润总额按照税法的要求对有关项目进行调整后得出的(一般关系为:应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法确定但在利润总管中未包括的收入-税法不包括但在利润总额中包括的收入+税法不包括但在利润总额中已减掉的费用-利润总额中不包括但税法允许扣减的费用)。尽管如此,利润总额仍构成了应税所得额的主体,高估利润总额常常会引起应税所得额的增加,从而使企业税务支出增大。
(2)股东和业主会要求分配更多的股利
股东向企业投资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使其投资的资本能够保值增值。在利润总额较高的条件下,他们当然希望多分红利。但前面已指出,此时的利润是虚增的,如将其分掉将会使企业的简单再生产难以为继。这种过高的股利分配实际上是对企业业主投入资本的一种返还,也即企业在用资本当作收益进行分配。这终将会使企业业主在获得一定的“眼前利益”的情况下,丧失其资本保值与增值的长远利益。
(3)企业的职工可能会要求较高的工资报酬
在资本投入以后,资本在企业内部的增值以及利润的获得,应主要取决于企业雇员的工作业绩。利润增加当然可以被认为是企业雇员业绩好的一种标志,因而企业的雇员就有理由要求企业提供较高的工资报酬。
(4)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终将降低
由于按历史成本原则确认的有关信息有上述诸方面的缺陷,信息使用者往往会据此作出错误决策,造成损失。因而,这些信息使用者终将失去对有关会计信息的依赖。
要想使会计信息继续保持其应有的可依赖度及生命力,就必须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对企业按历史成本原则确认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整,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反映出真实可靠的情况。
标签:购买力论文; 通货膨胀论文;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发出存货计价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资产负债表论文; 利润总额论文; 物价指数论文; 货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