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依存度与外贸依存度:基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_金融风暴论文

外贸依存度与对外依赖程度:基于“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依存度论文,亚洲论文,金融危机论文,程度论文,外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05年贸易规模达到14221.2亿美元。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强,国内经济受世界经济影响的风险也在逐步变大。而外贸依存度是衡量一国贸易开放程度的基本指标之一,用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采用国家统计局新修订的GDP数据进行计算得到,2004年我国的商品贸易依存度 (商品贸易占GDP之比重)为59.77%,2005年则接近64%,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本文将从实例分析的角度,根据亚洲金融危机受灾国在危机前后的经济表现,对一国的外贸依存度水平与该国受危机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是否一国外贸依存度水平越高,其经济状况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会越大。实证结果表明,一国在经济危机中受影响的程度与外贸依存度相关性并不强。因此可以推断,外贸依存度这一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给一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大小。

金融危机前后东南亚各国基本情况分析

1990-1996年,亚洲各国GDP保持了连续多年的高增长,1997年7月泰国突然发生金融危机,迅速波及亚洲其它国家。如图1所示,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严重冲击,1996-1998年各国的CDP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除中国和印度之外,其他主要国家都出现了负增长,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和泰国GDP增长率下降到-10%以下。其中有两个国家在危机中的表现比较突出:印度1997年GDP增长率相比1996年有所下降之后,1998、 1999两年增长率都有所上升,受危机影响不明显;中国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1999年GDP增长率略有下降,但是仍然保持了7%以上的高速增长。

图1 东南亚各国GDP增长率

东南亚经济以外向型著称,是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受益者。各国从紧密的经济联系中获得利益,同时也使本国经济暴露在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下。亚洲金融危机首先导致国家货币严重贬值。某些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曾断言贬值会有助于提升出口竞争力,刺激经济复苏,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如图2所示,金融危机发生后,1997-1998年除印度外,其他主要国家出口额增长率均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下跌幅度普遍达到5%至10%左右。分析其原因,是由于1990- 1996年间,东南亚区域内的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由31.7%上升到了41%,区域内的直接贸易联系显著增强[1]。进口增长率方面,1990-1996年,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总额实现了持续上升,如图3所示,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或地区的进口总额显著下降,除中国和印度之外,其余国家和地区进口增长率下跌幅度均超过10%以上,泰国、韩国、印尼甚至大幅减少30%左右。

金融危机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有多条路径,上述分析表明,金融危机前后各国的对外贸易都出现明显波动,国际贸易成为金融危机传导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国际贸易这一传导路径占到多大的比重,是否外贸依存度高,国家受到危机的影响就越大,还需进一步的具体分析。

外贸依存度水平与金融危机中国家受影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1、分析方法、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根据分析目的,本文以金融危机这一事件发生为分界点,选取一组可以刻画一国经济状况的代表性指标,以危机发生前该国的外贸依存度水平为基准,对外贸依存度水平与这些代表性指标在危机前后的变化幅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样本选取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的十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中国香港、日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其中,外贸依存度采用传统公式进行计算即外贸依存度等于外贸与GDP的比值。

一个国家经济状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反映:经济总量、就业状况、物价状况以及国际收支状况。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代表性与客观性,具体选取如下8个指标,包括GDP、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固定资本形成总量、名义汇率与外汇储备。

本文所用的数据,除名义汇率外,均来源于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数据为年度数据,样本期集中在1995-2000年危机发生前后。其中,外贸依存度用1995年与1996年的平均值表示,以反映金融危机发生前一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水平;其它经济指标则是根据自身特点,以1998年的数据反映危机后的水平,以1996或1997年的数据反映危机前的水平,以危机前后的变化幅度反映该国在危机中所受影响的大小。

2、外贸依存度与经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GDP指标。如前文所述,金融危机发生后,除中国和印度外,各国和地区的GDP均由高速增长突然转为负增长,1999年才开始有所回升。为避免危机发生后各国或地区的宏观调控政策因素的影响,用1998年GDP增长率与1997年GDP增长率的差值来表示一国GDP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二者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水平较低,仅为-0.36。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外贸依存度高,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GDP增长率会有所下降,但外贸依存度水平的高低与GDP增长率下降幅度的大小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危机中GDP增长率下降幅度最大的印尼、韩国的贸易依存度指标并不算高,而贸易依存度最高的新加坡、香港 GDP增长率变化幅度却基本属于中间水平。

(2)出口指标。如前所述,金融危机发生后,这10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均受到严重影响。用1998年的出口额相对于1996年出口额的变化率来表示出口受到影响的程度。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印度、韩国和菲律宾1998年出口额与1996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香港、印尼、日本、马来西亚和泰国出口额则有明显下降,新加坡由于数据不全,未做考虑。

从相关分析的结果来看,与GDP指标类似,外贸依存度水平与出口额变化幅度也为负相关,但并不明显。实现出口增长的四个国家中,中国、印度、韩国的外贸依存度水平均较低,但与这几个国家外贸依存度水平几乎相当的印尼、日本和泰国,出口下降幅度却超过了外贸依存度极高的香港和马来西亚。若外贸依存度水平能正确反映一国经济对外的依赖程度,这样的相关关系结果是无法解释的。

(3)进口指标。对于进口,本文采用与出口同样的处理方式,用1998年进口总额相对于1996年进口总额的变化率来表示出口受到影响的程度。计算结果显示,除中国、印度1998年出口额与1996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新加坡由于数据不全,未做考虑。

进口反映了一国国内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出口更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若外贸依存度指标本身可以反映一国经济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相关度应该更高。但计算结果显示,进口与外贸依存度的相关度比出口与外贸依存度相关程度更低,仅为-0.0621。这从另一侧面说明,仅仅用外贸依存度指标衡量一国经济对外的依赖程度还不是很客观。以外贸依存度相近的菲律宾和泰国为例,前者进口的下降幅度仅为-6.2%,后者却高达-41.9%;与此同时外贸依存度极高的香港和马来西亚,进口的下降幅度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

(4)失业率指标。当整体经济呈负增长时,失业问题通常会恶化。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失业率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基本维持稳定,仅菲律宾1996年失业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发生金融危机后,所有受金融风暴影响的国家及地区,失业率都较前一年增加一倍以上。本文用1998年与 1996年失业率差值来表示就业情况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在所有国家或地区中,中国由于农民人口众多,失业率数据不能反映真实就业状况,因此将中国从样本中去除,印度则由于数据不全,不作考虑。

从表1的结果来看,外贸依存度与失业率上升幅度的相关度为-0.41,表示外贸依存度越高,失业率的上升幅度反而越低。外贸依存度最高的新加坡,失业率上升幅度仅为0.2,而外贸依存度水平与之接近的香港,失业率上升幅度高达1.9。同时,贸易依存度相近的印尼、韩国和泰国,失业率上升幅度也有很大不同。这可能是由于危机发生后失业率的变化受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的影响更大。

(5)通货膨胀率指标。一国或地区的通货膨胀情况用CPI指数刻画。金融危机后,各国或地区CPI指数均有较大程度的上升,尤以印尼CPI指数上涨得最为剧烈,高达100%左右。各国或地区CPI指数数据均以2000年为基期,本文以1998年与1996年相比的CPI上涨幅度表示通货膨胀的变化程度。

与失业率类似的是,二者的相关度为-0.34。这说明金融危机虽然导致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但物价水平的上升幅度与贸易依存度水平关联度极低,甚至出现了异常。CPI上升幅度最高的印尼,贸易依存度属于中间水平,而贸易依存度最高的新加坡和香港,CPI上升幅度低于10%。

(6)固定资本形成。金融危机使各国或地区的生产活动均遭受不同程度破坏,投资活动停滞,从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量的增长率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只是下降的时间不同。1997-1999年,除中国和印度之外,其他国家固定资本形成都出现负增长,1999年固定资本的绝对水平下降到谷底,其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增长率下降到-46%。因为金融危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有所滞后,因此固定资本形成的变动采用1999年对1997年的增长率数据。

计算结果显示,外贸依存度水平与危机前后固定资本形成变化幅度的相关系数为-0.25,这说明贸易依存度越高,固定资本形成的下降幅度越大,但二者的相关程度并不高。

(7)外汇储备。金融危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两条途径,使各国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不能相互抵补,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甚至出现双逆差。东南亚国家采用非常相似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汇率缺乏弹性,国际收支状况不佳时央行为了维持高估的本币被迫抛售外汇。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和央行的干预措施导致除印度、中国与中国香港之外的其他国家在1997年外汇储备水平都有所下降。由于中国和印度均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香港有中国内地做后盾,外汇储备绝对水平没有下降,但是增长率依然受到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外汇储备变化量采用1997年外汇储备与1996年外汇储备的差值表示。

如表1所示,外贸依存度与危机前后该国的外汇储备变化量之间相关系数为0.0838。根据经济理论,外贸依存度高的国家,外汇储备下降幅度越大,但计算结果却相反。

(8)汇率。危机发生时,由于各国在外汇储备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无力继续支持高估的本币,放开汇率制度,货币均有不同程度的贬值。中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汇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考虑到制度因素,作相关性分析时去除这两个样本点。采用直接标价法下各国货币相对于美元的名义汇率值,变化幅度用1998年相对于1996年的汇率变化率表示。

表1 相关性计算结果

GDP变化

出口

进口 外汇储备固定资本形成失业率

汇率变化

国家 外贸依存度幅度(%) 变化幅度(%)

变化幅度(%)

CPI上升幅度变化幅度 变化幅度(%)

变化幅度(%)幅度(%)

中国42.79-1.00 20.82 6.141.92

3.47E+1022.750.10 -0.36

香港

286.44

-10.10 -4.03-5.868.75

2.90E+10

-22.691.90 -0.26

印度22.78 1.51 13.7617.78

16.16

3.50E+0918.06 -

16.45

印度尼西亚 53.11

-17.83-13.90

-31.38

32.46 -1.91E+09

-45.201.46327.51

日本17.87-2.98 -7.70

-19.402.37

1.09E+09-4.740.70 20.34

韩国58.97

-11.51 2.51

-34.27

10.60 -1.37E+10

-16.515.00 74.21

马来西亚

186.94

-14.68 -9.55

-25.617.16 -6.42E+09

-46.700.70 55.56

菲律宾 85.17-5.76 1.26-6.19

12.48 -3.03E+09

-13.192.20 55.95

新加坡 352.52-9.37

-

-

1.68 -5.56E+09

-10.640.20 18.44

泰国87.60-9.14 -7.65

-41.86

12.14 -1.17E+10

-46.122.33 63.22

相关系数 -0.36 -0.32-0.06

-0.34 0.0838-0.25

-0.41

-0.2306

注:空白表示数据缺失,划线的数据表示该样本点被去除,下同。

由表1可知,一国外贸依存度水平与危机前后名义货币贬值幅度的相关系数为-0.2306,采用实际汇率进行计算,相关系数为-0.1761,符号都与预期恰恰相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外贸依存度水平与危机前后货币贬值幅度相关性不大。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对一国汇率的影响是多途径的,比较复杂,而外贸依存度的影响只反映在经常项目余额上,二者之间无法用简单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作出解释。

综合一国外贸依存度与刻画该国受危机影响程度的经济指标变化率的结果,二者不仅相关程度不高,部分指标甚至出现了异常结果,并非外贸依存度高的国家,其经济受到的影响就大。因此我们认为外贸依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一个国家在贸易市场上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但并不全面。尤其在发生金融危机这一特定的环境下,它无法刻画一个国家特别是小国在资本市场上对世界经济的依赖性。

其他替代指标的选取及相关性分析

1、替代指标的选取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众多学者一致认为,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国家在金融方面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这是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3]。一方面,东南亚国家长期依靠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增长缓慢,导致贸易赤字有恶化趋势;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外债余额均较高,超过外汇储备2-5倍之多,加之常年贸易赤字导致外汇收入也大幅减少,因此外汇供求存在较大缺口。更为严重的是,外债中短期外债比重较高,这更加大了偿债风险。因此一旦有外国投机资本进入,金融体系及货币体系都会受到严重冲击,稳定性难以维持。

结合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本文选取经常项目逆差/进口与外汇储备/短期外债这两个指标,分析其值大小与该国或地区经济受影响程度的相关性,并试图找出更适合刻画一国经济对世界依赖程度的指标。

2、经常项目逆差/进口与经济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各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已持续多年,因此本文用1996年的数据来反映该指标的水平,将其与前文所述经济指标的变化程度作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于新加坡、香港和日本的数据缺失,因此表2仅列出其余国家或地区的经常项目逆差/进口指标与经济指标受影响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除中国维持较大比例的经常项目顺差外,其余各国或地区1996年经常项目均为逆差,其中菲律宾和泰国经常项目逆差占进口的比重最高,其余依次为印尼、马来西亚、印度和韩国。从相关性的分析来看,它与外贸依存度指标类似,不仅相关程度不够高,部分指标如CPI和失业率指标,还出现了相关度的异常符号。这是由于经常项目逆差占进口的比重指标与外贸依存度指标有一定的相似性,只能刻画一个国家在贸易角度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与该国或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有所关联,但它依然无法刻画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资本市场上对外的依赖性。

3、外汇储备/短期外债指标

外汇储备占短期外债的比例大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债特别是短期外债的偿债能力,比例越高,说明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比例越低,单位短期外债所对应的外汇储备越少,在国际游资进入时,越容易发生债务危机,从而引发全面的金融危机[4]。

本文以1996年外汇储备占短期外债的比例代表危机发生前该指标的水平,发现中国和印度的外汇储备量最为充足,达到了短期外债的4%以上;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外汇储备则较低,仅占外债比例的 1%-2%左右;而印尼和泰国甚至不到1%。这说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特别是创造“经济奇迹”的众多东南亚国家在盲目吸纳国际投资的同时,外汇储备量严重不足,加之国家经济规模较小,客观上给国际游资制造了投机冲击的机会。

从表3所示的相关分析结果来看,该指标水平与经济受影响程度大小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所有的相关度水平均达到0.58以上,与进口、出口以及失业率上升幅度的相关程度甚至达到了0.80以上。这是由于该指标衡量了一国经济在资本市场上对外的依赖程度,而在亚洲金融危机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别是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或地区,在资本市场上对外界的依赖程度越高,越容易受到国际游资的狙击,也越容易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从而各经济指标也会出现相应程度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由于部分国家数据不全导致样本数据量较少,客观上影响了相关度数值的置信水平;另一方面在发生金融危机时,一国或地区经济指标的变动幅度更多的还是与金融市场高度相关,资本市场上对外依赖程度过高,便会导致经济指标更大幅度的下滑。但这并不代表在正常经济环境中考虑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的依赖程度时,资本市场依赖程度要重要于贸易市场的依赖程度。

结论

金融危机对一国经济发生影响的途径是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两方面,外贸依存度只反映一国经济在贸易市场上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无法反映一国经济在资本市场上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而在金融危机这样的环境下,国际资本流动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一国经济的运行,因此外贸依存度与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之间的相关度较低,远不如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这表明,在涉及国家经济安全问题,需要全面考虑一国对外经济的依赖程度时,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资本市场上对外经济的各项指标包括经常项目余额、外债规模以及外汇储备等,都是值得考虑的重要指标。

但必须指出的是,外贸依存度与危机发生前后经济变量的变化相关程度均不高,甚至与GDP和进出口的波动幅度相关性也不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外贸依存度尚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一国经济在贸易市场上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而与其它多项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是一值得研究的方向。

标签:;  ;  ;  ;  ;  ;  ;  ;  ;  ;  ;  

外贸依存度与外贸依存度:基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