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会计理论的创新_会计论文

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会计理论的创新_会计论文

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会计理论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遇论文,理论论文,会计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机遇:新环境需要创新会计理论

(一)新环境对会计的新要求

21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会计面临的新环境。知识经济是建立在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技术为核心,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智力资源资本化;产业高技术化;信息社会化;信息网络化;投资无形化;经济全球化;教育终身化。有人会问,发展知识经济离我们中国的现实还相当遥远,谈论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有点天方夜谭。其实,发展知识经济不是从某天整齐地开始,而是在原有工业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地、不平衡地发展,不同地区发展知识经济有先有后,我国现在主要是发展工业经济,但也将不断地相结合地发展知识经济,因而探讨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是必要的、现实的。

发展知识经济对会计提出了新要求:(1)国际化,适应中国加入TWO和经济全球化,会计要走向国际化,会计的理论、方法、实务和规范要与会计国际通行规则相协调。(2)系统化,从会计系统的整体出发,正确处理系统内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并发挥其管理与核算的职能,协调系统与外部的关系,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3)信息化,广泛和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开发财务会计信息资源,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促进经济发展。(4)规范化,建立以法规为主体的会计规范体系,依法治理会计工作。(5)效益化,知识就是财富,开发知识资源,追求知识经济效益。(6)知识化,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实施知识管理,重视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生产,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发挥每个人知识的作用,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进行现代化管理。

(二)新要求与现实会计理论的矛盾

新环境对会计的新要求,将影响会计的对象、内容、重点、核算、管理、方法、组织、实务、体系和学科的发展等。这些要求与会计理论的现实有一定的矛盾。一般说,会计理论滞后于客观环境的发展和对会计理论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1)会计概念不确切。某些会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滞后,除了认识上的争论外,就是不能全面反映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及其要求。如对会计本质的认识,长年的争论,管理活动论与信息系统论,没有形成共识。(2)会计观点滞后。如会计信息披露的有用决策理论,除了不同认识的争论之外,对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的阐述是不全面的,没有反映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有用性,不只是为了决策有用,而是为各个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各有其用途,分别用于决策、规划、预算、控制、检查、考核、分析,或用于参与企业管理,或用于制定会计规范的依据和参考。(3)学科建设滞后,某些学科的内容不能全面反映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和高科技进步的影响,如某些《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的内容,基本上是常年不变,有的新兴学科需要建立或完善,如会计哲学、会计伦理学、会计心理学、会计行为学、会计法学、会计文化学、信息会计、网络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需要建立和完善。(4)会计学体系不完善,会计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还不完善,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现代管理对会计的影响。

(三)会计理论发展的选择

客观存在着21世纪对会计的新要求与现实会计理论的矛盾,如何来发展会计理论,克服存在的这些矛盾,这有两种选择方式:一是走引进之路,通过引进主要发达国家的最新会计教材从而引进先进的会计理论;二是走创新之路,通过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和客观发展趋势来创新会计理论。两种方式怎样选择,需要进行比较。

引进的会计教材是否是最先进?这要做具体分析。一般说,引进的作为学校教学用的会计教材其内容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例如:一本美国约翰威廉森斯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会计学原理》(第5版)教材(作者:Jerry J.Weygandt Donald E.Kieso Paul D.Kimmel),其内容是:第一章实行中的会计,第二章记录过程,第三章账户调整,第四章会计循环的完成,第五章商业企业会计核算,第六章会计信息系统,第七章内部控制和现金,第八章应收账款的会计核算,第九章存货,第十章固定资产、自然资源、无形资产,第十一章流动负债和工资会计,第十二章会计原理,第十三章合伙企业会计,第十四章公司:组织、股本及相关的业务,第十五章公司:股利、留存收益、收益报告,第十六章长期负债,第十七章投资,第十八章现金流量表,第十九章财务报表分析,第二十章管理会计,第二十一章成本会计的分批法,第二十二章成本会计的分步法,第二十三章本量利关系,第二十四章预算计划,第二十五章预算控制和责任会计,第二十六章标准成本下的业绩评估,第二十七章增量分析和资本预算,附录。这本教材从其会计理论与方法来分析,虽有可借鉴的内容,但不是最先进的水平,还有几本《会计学》的内容有类似情况。这些会计教材的特点,是全(内容涉及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等)、细(业务处理、报表编制)、实(实际举例和案例)和厚(书厚、60万字左右)。因此,引进教材虽然有助于会计理论创新,但不能只靠引进教材来替代会计理论创新。在历史上,言必称希腊的时代已经过去,而现代言必称英美也不需要。引进不能代替创新会计理论。

发展会计理论要走创新之路,通过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和客观发展趋势来创新会计理论。面临21世纪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创新,发展会计事业根本在于创新,而关键在于会计理论创新。没有创新的会计理论,不会有会计工作的更大发展,也不会有创新的会计教材。

(四)创新会计理论的相对性

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要探索真理,就在于创新。创新会计理论的新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于原有的理论而进行的比较。其中有的是全新的,原来都没有的;有的是对原有的补充,或充实,使其全面;有的是对原有的修订,使其完善;有的是对原有的改正(改错、纠正、订正),使其正确。

创新是相对的,相对于不同的范围而有不同范围的创新。一般有:单位创新,在本单位历来没有而是创新的;地区创新,在本地区历来没有而是创新的;部门创新,在本部门历来没有而是创新的;国家创新,在中国历来没有而是创新的;国际创新,在世界各国历来没有而是创新的,这是国际最高水平的创新。一个单位的创新,尽量减少重复,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创新的水平定在相应的标准上,一般应是国家水平的或国际水平的创新,以便提高中国会计的学术水平和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创新会计理论在创新时间上是相对的,在一定时间上的创新会计理论,随着客观会计环境的变化,也会变得不相适应或不完全相适应,不相适应的会计理论需要用新的会计理论来代替,不完全相适应的会计理论需要进行修订和补充使其日臻完善,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会计理论基本上是没有的。因此,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在于创新,国外会计理论的发展也在于创新,会计理论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二、会计理论创新的基础:会计实践

(一)会计实践是会计理论的源泉

会计实践对创新会计理论的源泉作用,主要表现在:(1)会计实践反映需要新的会计理论,新的认识始于实践的需要,会计实践的需要才促使我们去探讨新的会计理论;(2)会计实践创造形成会计理论的条件,在会计实践中有运用会计理论的主体、客体和手段,为创新会计理论创造了条件;(3)会计实践产生会计理论的萌芽,在会计实践中会产生某种会计理论开始显露的新因素;(4)会计实践形成会计理论的雏型,在会计实践中已有了由会计工作者总结的某种会计理论的原型,并有了初步的运用;(5)会计实践促进创新会计理论的进行,由于会计实践的发展,需要对已有的会计理论进行充实、改造、更新,使之不断发展;(6)验证创新会计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通过会计实践,检验创新的会计理论在运用中是否科学,采取相应的办法,完善和发展会计理论。

(二)会计实践的选择

会计实践是创新会计理论的源泉,这里所说的会计实践,是总体上的会计实践,而在实际工作中,不是任何一个单位的或某一事项的会计实践都是创新会计理论的源泉。要依据会计实践创新会计理论,必须选择会计实践,从其实践中创新会计理论。考虑影响会计实践的因素,确定选择会计实践(一定单位的实践)的条件。其条件有: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健康,经济管理水平较高,认真贯彻执行政策和法规,本单位规章制度健全,各单位相互协调,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领导重视,会计人员素质较高,会计工作的物质条件较好等。

选择符合条件的会计实践单位,同时还需要把握会计实践具有以下标准:(1)系统性;(2)结构性;(3)目标性;(4)职能性;(5)规范性;(6)规律性。

依据以上标准,选择具有代表性、先进性的若干个会计实践单位,对其会计实践活动进行全面了解,以便作为创新会计理论的基础。

(三)对会计实践的创新理论认识

在会计实践基础上的创新会计理论,实际上是运用创新思维对会计实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客观存在的会计实践,只是创新会计理论的基础,为创新会计理论提供了可能性;如何以创新的思维去认识,认识是否正确,是人们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

在这个认识活动中,基本要求是:(1)明确创新会计理论的内容(对象)。一般是依据会计理论的现状,有哪些会计理论问题需要探讨,或是明确某种认识,否定某种认识,对某种理论的补充、完善,有哪些方面需要有新的会计理论,或是某种新观点、某种新方法、某种新体系等。明确了创新会计理论的内容(对象),相应选择需要了解的会计实践。(2)从会计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选择与创新会计理论内容有关的会计实践,包括了解调查单位的直接会计实践活动和了解相关方面的间接会计实践活动。选择的调查单位,是直接从事该项认识的会计实践活动的单位,能从中获得直接的、客观的、反映实际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选择的相关方面,是以间接形式反映与认识对象相关的书籍、报刊、规范文件、报告和学术讨论等。在感性认识阶段,要搜集大量的、丰富的资料,为理性认识打下良好的基础。(3)从感性认识进入创新的理性认识。对调查和搜集的大量感性认识资料,要进行整理,使经过整理的资料是可靠的;对经过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形成完整的、统一的、全面的和深刻的认识,认识其本质和规律,再现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达到创新会计理论的高度。

三、创新会计理论的大厦

(一)创新会计理论的历史启迪

会计理论创新是一个艰辛的历史过程,一部会计发展史,就是一部会计创新的历史。在我国的历史上,最早创新的会计理论,是在进入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生产力有了发展,已有黄金白银为货币。当时在鲁国做管理仓库小官的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孟子·万章下》)。表明他要求会计做到“当”——计算要正确,收支要平衡,管理要适宜。“会计当而已矣”就是当时孔子对会计的一种看法,是一句经典的会计理论,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此外,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有许多会计创新之举,如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有“钱谷账”,分设“钱出入簿”、“谷出入簿”。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十卷,是我国最早的有关会计的著作。宋朝的收支登记在“会计录”上,如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三司使丁谓主编《景德会计录》六卷。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5年)“诏置三司会计司”。宋高宗(公元1127年—1162年),在太府寺中专设有“审计司”,掌管查账的工作。这是我国专设会计、审计机构的创始。宋代“四柱”式会计方法(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运用,使我国中式会计达到比较科学、系统、完善的地步。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已运用“四柱”式会计方法(英国在1855年才用法案形式固定下列公式:上期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存)。

创新会计理论的历史给我们的启迪之一,是人们适应当时客观环境的需要,以会计实践为源泉,大胆探索,创新会计理论,创新会计工作,在会计上有所进步,有所贡献,使会计得到不断的发展;创新会计理论的历史给我们的启迪之二,是中华民族既有能力在会计历史上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同样,也有能力在现代会计发展上做出应有的创造性的贡献。

(二)创新会计理论体系

创新会计理论包括哪些内容,是否需要有一个框架构想,还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设想,是有关会计理论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创新。这包括:(1)会计理论形成,其形成、功能、特征和运用的创新;某种会计理论形成的创新;边缘性会计理论形成的创新。(2)基础性会计理论,其形成、功能、特征和运用的创新。(3)专门性会计理论,其形成、功能、特征和运用的创新。(4)会计学派,其内容、观点、体系和功能的创新。(5)会计学科,其对象、内容、体系、特点、方法和作用的创新。(6)会计理论体系,其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和会计学发展规律的创新。

再一种设想,是提出若干主要问题进行创新研究。这样,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会计本质;会计(会计核算)与财务的关系;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在内容上的相互关系;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地位;知识经济与会计;社会信息化与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会计;会计市场;衍生工具会计;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市场经济会计模式;人本会计;大会计科学;中国会计的特色;国际会计协调;WTO与会计等。

第三种设想,是构建创新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理论已形成体系,它是由各种理论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创新会计理论,构建一个创新会计理论体系,与以上两种设想相比,其优点是:创新会计理论的内容有框架、较全面,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创新会计理论活动,推动会计理论建设。构建创新会计理论体系是一个什么样的框架,这与对会计理论体系的认识相关联。笔者设想,构建的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框架有两种;一种是会计理论要素体系,它是由各种会计理论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会计理论要素可以包括:基础要素(会计、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目标)、核算要素(核算基础、核算内容、核算程序、核算方法、核算模式)、管理要素(管理内容、管理环节、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体制要素(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规范、会计事务)等。另一种是会计理论学科体系,它是由各种会计学科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会计学科可以包括基础学科、职能学科、部门学科、专门学科和综合学科等。按照构建的创新会计理论要素体系,创新会计理论可以针对各个理论要素进行理论创新,每个要素都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分别地进行创新研究;按照构建的创新会计理论学科体系,创新会计理论可以针对各个学科进行理论创新,每个学科都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分别地进行创新研究。

(三)创新会计理论与会计中国特色

创新会计理论是在会计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创造性活动。创新的会计理论在于“新”,是原来没有的理论,或是对原有理论的补充、修订、完善。这里要求的“新”是以国际为范围的,是在中国会计界和国际会计界的“新”。这种“新”是植根于中国会计实践的创新。显然,创新会计理论与会计中国特色有密切的关系。在1982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应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中国特色会计”是指中国会计同其他国家会计相比具有不同的内容,也就是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会计创新的内容。例如,以下内容既是中国特色会计的内容,也是会计创新的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会计学的理论基础,会计对象,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监督,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披露,会计管理系统,企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群众理财,政府主导管理型会计模式,集中统一和分级管理的会计管理体制,会计科目制度,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建立与健全会计法规体系,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现代会计方法体系,会计工作现代化等。

四、迎接挑战,求实创新

迎接21世纪发展知识经济对会计的挑战,抓住机遇,求实创新。

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

创新会计理论要实事求是,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一定要以国际大环境为背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依据本单位、本地区和我国的会计实际,联系国际会计的现实和发展趋势,来创新会计理论。

要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创新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一般具有如下特点:系统性;主动性;敏锐性;求异性;新颖性;独到性;开放性;突发性;想象性等。创新思维方式有逻辑思维、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想象思维和特殊思维等。根据研究的任务与内容,运用相应的创新思维方式。创新会计理论要运用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系统法、假说法、移植法、相似法、类比法、组合法、调查法和实证法等。在实际的会计创新活动中,可根据创新的内容选择相应的不同方法,或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要正确认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一般说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这实质上涉及到创新中新与旧的关系。如在科学理论的发展中,新的科学理论,其最闪光的部分是新的、被检验是正确的研究成果,但也包括了原有理论中被检验是正确的内容。科学理论的嬗变,是在继承原有理论中有用内容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在继承中创新,是实事求是的一种科学精神。我们要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包括西方国家的理论、方法和经验,为创新会计理论提供参考;但不能搞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切都从我国的会计实际情况出发,创新会计理论,促进中国会计的发展。

标签:;  ;  ;  ;  ;  ;  

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会计理论的创新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