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视角的经济危机根源探析
汤文华
【摘 要】 以资本为纽带,以利润为目标的社会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常态。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性失衡—人的欲望膨胀而理性不足,表现为人们无休止地追求财富价值的运动。消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于人的理性的发展,而理性的反思批判性则是消除经济危机的现实性依据。消除经济危机的有效之策是通过教育学习提升个体理性的力量、倡导实施“合意”GDP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广泛的社会合作。
【关 键 词】 经济危机;人性失衡;理性反思
一、代表性的经济危机原因论
(一)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广大雇佣工人只获取能够勉强糊口的工资,结果造成大量的商品不能顺利地售卖出去,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地发生[1]。
(二)熊彼特的经济“创新”论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不连续的创新活动或“创造性破坏”是经济危机(波动)生成的根源。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引致了经济繁荣,为创新企业家带来超额利润,结果其他企业纷纷模仿,社会投资与信贷持续增加,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国民收入随之增长,经济走向繁荣。随着模仿在全社会的普及,新产品大量增加,价格下降,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也逐渐随之消失,此时社会投资下降,银行信贷紧缩,经济衰退成为必然[2]。
步骤1:计算方案层各指标的隶属度云模型。将各指标每列数据输入到逆向云发生器中,并计算每一风险指标的数字特征值。将每个指标的定量化的数据表达转变为云模型的定性化表达。
(三)米塞斯的货币信贷扩张说
米塞斯认为,银行货币信贷的扩张会造成经济波动与萧条。他指出,银行货币信贷扩张不会立刻引致总体物价水平上涨,因为此时货币量的增加不会在同一时刻平均分配到每个人,新增的货币势必先流入到经济体系的信贷领域,之后才逐渐通过信贷进入投资与消费领域。而在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初期,企业家受利率降低与信贷扩张的利诱,就会增加他们的投资,最后导致工资和消费品价格的普遍上涨,而这又会进一步刺激企业家扩大投资,这时企业家需要更多的货币信贷来支持市场的繁荣膨胀。但工人及生产者的时间偏好在此过程中并没有显著改变,公众的储蓄不足以支持银行业无休止地通过货币信贷扩张支撑这种近乎疯狂的繁荣,因此,货币信贷紧缩势必紧随其后,市场崩溃将不可避免[3]。
就这样,我在家坚持忍了整三天。这三天,我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儿。到了十月二日,老婆再也忍不住,坚持非要领我去医院,还说,你就算不为了你自己,你为了我去医院看看病行不?这一天到晚,净咳儿咔的,还能不能让人睡个好觉了。老婆都这样说了,我还能坚持么?
美国AKH董事长Dave Caulk先生也就“自冲平头铆钉铆接工艺(SPFR)”进行了讲解,美国BTM产品经理Brian Petit先生针对“无铆钉金属连接技术”做了详细介绍,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的朱志明教授、天津大学的罗震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的王振民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的宋晓国教授以及广东省焊接研究院的董春林院长等都针对先进的焊接技术阐述了看法,这不仅促进了技术间的交流,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推动作用。
从根本上说,经济危机之所以会发生,乃是人的欲望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们对财富价值的无限追求所造成的。“人”是一种复杂的事物,尽管人性复杂,但古今智者大都同意欲望是人性的基质的说法,尽管它可能还包含有其他特性。伯格森认为,人是生命意识之流,欲望之躯[4]。确实,人是一种生命状态,保全生命,维续生命是人的本质特性。而人的保全与维系生命恰恰体现了人的生命冲动、欲望冲动!弗洛伊德指出,欲望是生命之源,欲望被阻止、被压抑,生命就处于病态当中[5]。可以说,无欲望即无生命!在漫长的前工业社会,由于人们满足欲望的手段极其有限,如何保存生命就成了人们最主要的欲望。在实现保存生命的欲望中,人类文明缓慢地向前发展。而迈入工业社会时,世界面貌焕然一新!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6]资本主义生产力造就了以“庞大的商品堆积”为特征的富裕社会。由此观之,人的欲望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新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大发展,同时,人类欲望也创造了其自身。由于这一历史进程的作用,人们再也不必受制于物质的匮乏,维持生存的压力基本解除了,人的欲望也由保存生命演进为追求财富价值。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财富价值欲望物化为资本追逐利润的社会化运动。资本的唯一合法性存在就是追逐利润,“赚钱”成了资本主义最响亮的口号!法律、意识形态甚至宗教伦理都为资本主义赚钱的合法性作注脚,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欲望汹涌之都。而资本运动一旦开启,它那逐利性的巨大张力所造成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7]资本这种不计后果式的逐利性必然导致投资过度、错乱、信贷膨胀、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中断,危机将不可避免!
二、人性与经济危机
BIM运维平台支持对空间进行在线划分与管理,精准化管理每个房间,计算每个房间的数据(面积、租户/部门、人员、能耗、成本),同时可以精细化管理每个员工的卡座,灵活统计每个部门的使用空间及成本,最终为管理员提供最佳的空间优化方案。
西方启蒙运动在西方社会从中世纪走向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而这种作用主要是依赖于人类理性之反思批判性。正是由于启蒙理性反思批判宗教神学与封建压迫,推动人类开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新社会;正是启蒙理性对宗教神学和封建压迫的猛烈抨击,并重估人的存在价值,突出人的个性、自由、民主与平等,从而开辟了资本主义新文明。个体层面,启蒙理性重塑了人的生存方式。在资本主义新文明中,人们的生命与存在再也不是为了祈求彼岸世界的幸福,而是追求此岸生活的自我价值实现并充分享受现世生活。社会层面,启蒙理性构筑了以个人主义和社会契约为基础的社会运行机制,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社会契约与发财致富是新社会的代名词。这样,启蒙理性通过反思批判与重构,开启与推动了资本主义新文明的存在与发展。
三、经济危机消除的可能性
人性真的能够完善起来吗?显然有必要对人性进行考察。首先,人性由哪些要素构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认为,人性包括欲望、理智(理性)和激情,当人的这三个部分彼此友好和谐时,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一致赞成由它领导而不反叛,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正义的人。同时认为,通过教育人性可以得到改善。[8]苏格拉底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尽管这只是一种粗线条的描述。
通过分析历史上的诸多人性论观点和对现实人性的考察,笔者认为,人性主要包括欲望、理智和精神。欲望包括食欲、性欲和情欲,表现为饥渴与情爱,即人们所谓的“七情六欲”;理智包括推理性、反思性和调节性,表现为逻辑与思维,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理性;精神包括德性、优性和神性,表现为真美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性是生命在应对“反生命”的伟大斗争中逐步适应环境演化而形成的,而且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演进。从人的“类”角度看,欲望是人性最基本的特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量,是生命延展的动力;理智(理性)是人性的协调工具,规范着生命合理地运动发展;精神是生命的高级化延展,是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本质。就个体而言,人性是失衡的。因为生命是世界上一种特殊的运动存在状态,而运动是世界的本质,运动的根源又在于系统的失衡性。由此可知,人性也是失衡的,或者说,人性是在失衡中发展的,只不过失衡的程度因人而异罢了。个体中,人性的三部分到底哪部分更强些,则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可能欲望强些,有的人可能理智强些,还有的人可能精神特质强些,这些人性特质呈现为此消彼涨、涌动不居的状态。正是这种人性的失衡才导致人们的行为各异。而由于欲望基质性的作用,目前状态下的人们追逐财富的欲望就成为必然了。理性发挥作用了吗?当然是,但是目前理性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平衡强大的人性欲望。但恰恰是因为人性的不平衡性才预示着理性进一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如果哪天人类理性足够强大,经济危机的消除当然是有可能的。
人性失衡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理性真的可以继续发展完善从而对欲望进行调控吗?理性是否具有历史的平衡性呢?答案是肯定的。
“后现代性”批判也是人类理性反思性发展的现实性依据。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人类欲望膨胀而导致的全球化问题越来越多,生态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笛卡尔一声“我思故我在”,世界就进入“人为自然立法”的人类中心主义世界。在人类强大欲望的推动下,资本无休止地追逐利润,把大自然和世间万物都当成发财致富的可利用资源,经济主义、消费主义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轴。这种最大限度的开发、消费与排放的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了全球化生态危机。显然,如果任由贪欲导致的经济扩张主义持续下去,现代文明必将在全球化生态危机中灭亡。幸运的是,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理性又一次觉醒,突出的表现就是“后现代主义”以极具反叛性的思维和话语力量对现代性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历史性的反思与批判。现代性追求人性解放,崇尚人的主体性,把“人”看作世界的中心。后现代主义认为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因为它“为现代性肆意统治和掠夺自然的欲望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由。这种统治、征服、控制、支配自然的欲望是现代精神的中心特征之一”[9]。后现代主义进一步认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机系统,人类只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物种而已,人与其他物种相互依存统一于整个生态系统之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世界是万物共同的家园。正如格里芬所言:“后现代人世界中将拥有一种在家园感,他们把其他物种看成是具有其自身的经验、价值和目的的存在,并能感受到他们同这些物种之间的亲情关系。借助这种在家园感和亲情感,后现代人用在交往中获得享受和任其自然的态度,这种后现代精神取代了现代人的统治欲和占有欲”[10],为现代社会危机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四、经济危机消除的现实性
2.3 尿液检查完成率 结果(表2)显示:初次问卷调查时,行尿液检查者37例(62.7%);再次问卷调查时,行尿液检查者51例(86.4%),与初次调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讲座组再次问卷调查时自愿行尿液检查的人数较初次问卷调查时增加(95.0% vs 45.0%, P<0.05)。
上述经济危机原因论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经济波动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导致经济危机周期发生的这些原因充其量是直接的、表层的原因,那么它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人性是引致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根据上文,理性具有反思批判性。人类历史上理性确实发挥过很强的反思批判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前进,如启蒙运动和“后现代性”批判。
经济危机真的不可避免吗?如果人性能够完善起来,危机能否避免?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人类理性能否发展得更强大呢?是的。
五、消除经济危机的有效之策
(一)个体层面,通过教育学习提升理性之力量
“理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在于它是哲学的对象或理想,而在于它是人生的需要。哲学家孜孜以求实现理性,不是因为理性能帮助我们构成一个绝对的哲学体系,而是因为‘理性的力量在人类的行为中提供指导’。”[11]确实如此,理性的力量在于对个人生活目的和价值的指导,表现为对生活实践的反思与批判。理性的实践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检视我们的思想、行动、知识与制度等,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才能过上一种合理性的生活。没有理性指导的生活将会导致个人私欲过度,甚至导致狂热与盲从。通过教育培育发展理性精神,就是要使得人们过理性的生活,在生活中追求卓越与高尚以及真美善的精神品质。理性的人就是过着合理性生活、追求高尚精神品质的人。
通过教育学习提升理性力量关键在于培育人的反思批判性。现代社会教育的大众化普及,使得教育分层分类推进。一般而言,按照人性特质,前大学教育主要侧重人的通识教育,大学教育则侧重培育人的理性,而且对于理性培育和养成要大体平衡。但今天绝大多数大学教育偏重于理性的推理性调节性训练,忽视反思批判性理性思维的培育。显然,这种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个体无非就是一个按照“技术”路线刻板工作的人。为了扭转这种趋势,当下的大学教育应该转变办学理念,把培育学生的反思批判性提上议事日程,均衡地发展学生的理性。
(二)国家层面,实施“合意”GDP经济发展战略
现代社会虽然极大地富裕了,但基于物质匮乏时代下所实施的唯GDP增长政策,整个社会调动一切资源与手段进行高强度的生产,甚至为了生产而生产。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几乎都赞同增长才是解决贫困的最好方法,增长成了社会最重要的事。但是唯GDP增长政策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为了社会长期繁荣发展,必须扭转此种政策,实施“有意义的”GDP经济发展战略。此战略的基本要义是社会只追求“合意”的而非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合意”的经济增长条件下,社会更加关注人的生活幸福和生存状态,注重环境生态与人的和谐共存共在。唯有社会主流价值转向与重建,经济危机才可能真正消除!
(三)社会层面,人们之间要倡导和保持合作,对破坏合作的行为必须予以惩戒
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合作系统,没有合作社会也就消亡了。在合作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和经济绩效才能得以提高。由于个体的人的特质和能力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单凭个体的力量很难应付其所面对的世界,联合与合作成为人们必然的选择。马克思认为,人们面对一个不自由的世界,必须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能力之不足,通过集体的密切联合与合作来实现良好的生存空间、人们充分的自我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12]可以说,合作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只有广泛的社会合作,人们才能自由地生产和生活。因此,一个良好合作的社会是消除经济危机的条件和基础。
总之,个体层面看,需要着力提高大学办学质量,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特别是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反思批判性;国家层面,实施“合意”GDP经济发展战略;同时,全社会进行良好的社会合作。
参考文献
[1]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人的行动[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4] 亨利·伯格森.创造进化论[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5]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 柏拉图.理想国[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9] [10] 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1] 张汝伦.历史与实践[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An Analysis of the Root of Economic Cris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Nature
TANG Wen-hua
Abstract: The cyclical outbreaks of economic crisis is norm of the society with capital as a link and profits as its goal.The fundamental reason leading to economic crisis is the imbalance of human nature—the expansion of human desire and the lack of rationality.Its performance is the movement of people’s pursuit of wealth value endlessly.The possibility of eliminating the economic crisis lies in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and the rational reflection of the critical social movements are the realistic basis for eliminating the economic crisis.The effective strategy for overcoming the economic crisis is to promote the power of individual rationality through education and learning and to advoc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atisfied"GDP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with social cooperating extensively.
Key words: Economic crisis;Humanity imbalance;Rational reflection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JY135)。
【作者简介】 汤文华,江西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增长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
(责任编辑:路辉)
标签:经济危机论文; 人性失衡论文; 理性反思论文; 江西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