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及分析: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例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3 Section B阅读部分,主题为学生乘坐索道去上学。Section B部分的学习,循环A部分的语言,同时引出新的词汇,强调学生应用的知识学习。主要目的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重点句型,同时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的情感目标。同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更加注重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习得英语学习技能。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特别感兴趣,也喜爱学习英语。但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七年级下册教材内容,较七年级上册内容比,英语知识点深入,因此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对英语学习的兴奋减退。教师在英语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学英语的氛围,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特别是给差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语言知识目标和阅读技巧,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难点:通过阅读本文,生成写作,并能够实现本课中的情感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掌握重点单词 afraid, leave, like;
能够掌握重点词组 come true, go on a rope和重点句型 It’s easy to get to school. There is a very big river. He is like a father to me.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为阅读课,能够让学生掌握略读和寻读两种阅读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拥有较好的学习环境,便利的去上学的条件。本课通过展现了中国偏远地方地方孩子上学时的艰苦,希望学生能够懂得珍惜自己目前拥有的学习条件,热爱学校,努力刻苦的学习。
教学流程:
活动一、 视频导入,引起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设时间8分钟)
1、创设情境,班级选出两个小记者,一名学生采访同学: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 另一位同学将学生的答案填入白板中的表格,目的是复习上节课学习表达交通工具的用法,同时了解同学们如何去上学。
2、观看视频,导入本课话题。学生观看新闻报道,了解在中国贵州的偏远山区学生是如何去上学的,并与刚刚班级调查结果比较,突显在偏远山区学生上学不易。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Unit3 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板书课题)
活动二、快速阅读(预设时间4分钟)
1、给学生2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主旨大意问题“How does Liangliang get to school?”
2、介绍略读的阅读技巧。略读主要特征是选择性地阅读。通常的阅读要求看到每一个词,每次注目看1-2个词。略读不需要看到每一个 词,眼睛跳动的频率和幅度都有较大的提高,有时甚至从上一行跳到下一行。略读不可能使你对所读内容全部了解,但是你能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也能获得大量的信息。
活动三、仔细阅读(预设时间13分钟)
(一)任务一
1. 细读课文,再一次让学生阅读课文,时间为5分钟。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 How do the students in the village go to school?
(2) Why do they go to school like this?
(3) Does the boy like his school? Why?
2.介绍寻读的阅读技巧。寻读(scanning)是以最快的速度扫视所读材料,在找到所需信息时才仔细阅读该项内容。如查找某个人名、地名、时间、地点等,也即在寻找特定信息、寻找具体事实、寻找答题所需内容时都用这种方法。
(二)任务二
1.小组活动,讲学生分为8组,并在幻灯片上展示有关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根据对本文的理解并进行讨论和填空。
活动四、学习语言点
1. 小组活动,8组学生讨论前一天教师留的关于语言点的材料,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语言点材料中出现的本课中重点、难点。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两名学生到讲台汇报,可适当拓展语言材料。例如,学生A组讲解句型“It’s + adj.+ for sb.+ to do sth.”学生举出多个句子为例,并同时拓展了另一个句型“It’s + adj.+ of sb.+ to do sth.”
活动五、读后练习
1.复述课文;通过幻灯片展示(学校和村庄的位置,中间有一条大河,河流湍急)复述课文。
2. 提出开放性问题“Can the villagers’ dream come true?”让学生展开讨论。多数学生都认为村民的想要建造一座桥的愿望能够实现,但也有学生持反对意见,因为小村地处偏僻,外界没有人知道村庄中学生上学的困难,引导学生写作。
3. 生成写作。加入你是亮亮,请写一封信给教育报,写出你的困难并写出你的愿望。
活动六、课堂小结及家庭作业
1. 在幻灯片上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树,让学生回想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填入知识树中。
2. 布置家庭作业。
论文作者:孟斯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课文论文; 重点论文; 语言论文; 目标论文; 知识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