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中职会计专业“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

“互联网+”视域下中职会计专业“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

“互联网+”视域下中职会计专业“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成玉祥

(江苏省大丰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大丰224100)

[摘 要]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教学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对中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氛围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视域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构建“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从而起到会计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优化以及教学趣味性提升的效果。基于此,主要探究在“互联网+”视域下如何构建中职会计专业“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为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互联网+”;中职会计专业;“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会计专业实务处理工作在现代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中职院校需要借助“互联网+”思维模式,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加以改进,优化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创新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与内容。另外,中职会计教师还需要注重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改进,从而为社会与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化实用型会计人才。

实时服务器负责存储当前的实时状态数据,是监控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实时服务器接收前置服务器传来的数据并进行再处理,获得变电站遥测、遥信数据的实际值,并周期性的存储到数据库中,同时向其他应用模块或系统传输实时数据。对硬件的要求:有较强的计算性能,对 CPU和内存有较高要求,同时因为监控系统容量的扩展通常首先需要实时服务器的升级,所以实时服务器本身CPU、内存等扩展能力、系统的整体计算性能是重点参考因素。

一、“互联网+”形势下我国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互联网+”与会计教学思维与理念的融合

“互联网+”视域下,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再完全依赖于教师、学校以及教室等外部因素,学生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自由地选择所需要的课程以及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也是层出不穷,例如翻转课堂、微课、雨课堂、慕课等。虽然“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最大限度上加大了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然而还是有一部分中职院校对“互联网+”教育理念认识不清,仅仅是依靠购买机器、构建网络学习平台等形式来开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这种模式大都流于表面,无法发挥“互联网+”教育理念的真正作用。“互联网+”与会计教学思维与理念缺乏有效的融合,不利于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效率真正地提升。

(二)滞后的教学模式,信息化课程体系融合不足

现阶段,中职会计课程通常所采用的是三位一体式的体系内容,即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三位一体化。虽然当前课证融合的理念已经提出,但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因此必须对原有的会计教学模式加以改变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的专业化人才。对中职院校而言,在开展会计专业教学时,需要增加新兴的会计学科信息化课程,改变原来会计专业教学拘泥于教室、教材以及黑板上的问题,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还有一部分中职院校引进了现代化的学习模拟软件,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但是由于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数量较少,学校没有聘请专门的人才进行指导,导致现代化信息技术软件在会计日常教学中得不到真正的运用,最终出现多方面脱节的问题。

AR(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即增强现实,是一种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叠加在现实世界中并进行互动。AR图书,就是将AR技术与传统图书相结合,将传统的文字和图画,配以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三维立体图像,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向读者全面展示图书内容,将平面的知识以立体化的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使知识更容易被接受,更易于传达。在不改变任何印制工序、不增加任何印制成本的前提下,依靠技术手段,就完成了纸质书的立体化。同时,AR技术又允许与纸质书所关联的内容可以不断更新,延展了纸质书的内容空间及服务周期。

(三)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需要加强会计实践操作方面的教学。对中职会计课程而言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目标,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化实用型技能人才。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会计学、法律、工商管理以及经济学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胜任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另外,“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四)缺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会计本身属于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兼具的学科。因此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在做好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与机会参与到会计实践操作中去。然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对“互联网+”会计教学理念的认识不够充分,从而导致中职院校在开展会计教学时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理论教学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僵化,另一方面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只是以简单的上机操作为主,学生对会计知识认识较为浅显,无法实现自身会计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二、构建会计学专业“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一部分中职院校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的购买,但是最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根源,在于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仅仅是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解决浅层次的问题,而没有进行深入的利用。会计专业教师需要改变与创新原有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而这则需要系统化的培训才能够完善。基于此,需要让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认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并且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现阶段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由于会计专业学生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达不到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用人标准,使其供需情况产生矛盾。尤其是一部分中小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对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以及工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就导致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如今,职业教育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中职院校的扩招以及在提升全民素质的要求下使中职教育逐渐朝着大众教育的方向转型。而中职教育的转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影响。审核评估的日益严格,要求中职院校必须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求学,促进学校生源质量的提升,这对中职院校社会形象以及办学地位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构架能够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招聘本校毕业生,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中职会计学专业建设的需要

在传统的会计课程体系中,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为学生讲授会计学理论知识以及关于会计做账的规则、简单的业务核算等等。高年级的中职会计教学则是在会计理论基础上为学生全面讲述系统化的经济业务知识,这些知识也大都是以理论为主,没有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实践体验,学生很容易忘记,并且觉得会计乏味枯燥,且单个知识点很难吃透理解,更不利于全部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构建“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首要步骤就是将会计理论教学与单项业务操作实训相结合,引导学生能够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成功运用到实践操作中,提升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

(三)中职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需要

①智慧交通管理服务使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可以对交通系统进行规划、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交通动态的实时监测;

三、“互联网+”视域下中职会计专业“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注重会计理论教学与单项业务训练相结合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当注重对会计学、财务管理、税法等会计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实操流程,并且能够综合运用财务预算、财务决策、企业的控制分析等会计理论熟练地解决会计实际工作中的账务问题。因此,需要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为核心发展的目标,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适应社会并且服务社会的机会。

(二)手工账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合二为一

传统中职会计教学中,会计手工实训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对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整个流程进行会计核算,从取得原始凭证到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整个过程,并且要求学生会建立会计档案。而后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则着重练习会计软件,然而由于传统会计教学的手工与电算化两门课程不是同时开设,致使学生边学边忘记,更不会区别手工账与电算化账的区别及优劣势,新的模式设计则是将手工与电算化实训教学同时进行,二者合二为一,边教边学边做。这样既能巩固所学实践知识,同时还能对比出会计软件的优越性及缺点,从而能更好地为学生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中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专业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加以全面地掌握,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时,要求将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会计等课程与相关的实训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边学边练,从而达“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另外,中职院校还需要加大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投入,独立开设会计信息系统、综合模拟实训、ERP沙盘企业经营模拟、VBSE等实训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满足适应社会以及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中职院校还可以有选择地开设金融会计、邮政会计、银行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等各个行业会计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岗位实践知识。并且要把会计的手工实践操作与会计电算化实训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四)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制度健全的实训实践基地,能够帮助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前就能够参与演练,参与到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工作当中去,并且将已经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因此,中职会计专业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对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无法发挥出实践基地教学作用的教学基地,中职院校需要加大与实践基地的沟通力度,在与学生签订实习就业协议时做到自由平等地协商,推动实习基地软硬件条件的进一步完善。中职院校会计专业除了在课堂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教材建设等方面建立合作外,还应该借助企业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对学校以及企业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联合承办行业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引入社会资金合作共建实验室,弥补学校投入的不足,同时为企业服务,实现共赢。

四、结语

借助“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平台,探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产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寻出一条“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对接,教学环节与生产环节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索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出满足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社会急需的会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明才.“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149-150.

[2]梁斌,周志和.“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甘肃科技,2018(20):37-39.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28-02

①本文系盐城市职业学校教改实验项目“会计专业‘互联网+’岗证课‘做学教合一’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编号:盐教职〔2017〕4号)的研究成果。

◎编辑 马燕萍

标签:;  ;  ;  ;  ;  

“互联网+”视域下中职会计专业“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