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
文 本刊记者
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开创学校美育工作新局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使高校美育工作有据可循、有规可依,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重要保障。
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些重要指示,是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根本指南,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美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深刻认识学校美育的战略地位——文化文艺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提升全体国民素质、汇聚民族共识、凝聚伟大复兴最深厚力量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
深刻认识学校美育的指导思想——学校美育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各个方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
深刻认识学校美育的方法路径——要深度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配齐配好美育教师。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
深刻认识学校美育的育人价值——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学校美育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
进入大学后,交往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学生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由于缺乏应有的经验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交际困难,容易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再加上目前社会人才竞争激烈,就业市场不景气,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复杂等,导致许多大学生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缺乏安全感,精神负担加重,有的甚至会产生烦躁、恐惧、无助、焦虑、自卑等心理;另外,人格不完善导致的特定阶段心理素质的脆弱和个性缺陷是造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又一诱因,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对挫折和失败缺乏心理准备等使大学生陷入不良的心理状态[10]。
落实重点任务,推动美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完善政策制度为保障,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主题,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在更新观念上“移风易俗”,在改善条件上“改天换地”,在凝聚力量上“众志成城”,努力取得学校美育工作新突破。
强化保障,筑牢发展根基。 今年,教育部将制定实施学校体育美育师资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刚性要求。各地各校要着力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课时安排、场地器材配备等方面拿出破解问题的切实举措,舍得花“真金白银”,有效加强薄弱环节。同时,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完善共建共享机制,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指各种财富的转移是既得利益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重新分割,而这种“社会性后果”的表现是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投资人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使会计信息具备了财富分配效应和决策效应,起到了资源调配作用。
明确导向,形成发展合力。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美育“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新价值、“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新目标,推动关于学校美育工作观念大转变。教育系统要行动起来,广泛动员、深入宣传,进一步提高全党全社会对学校美育地位、功能、价值的认识,拿出重视、关心、支持美育的真招实招。
区域水资源、水生态的基本状况及其脆弱性是进行区域水资源保护的出发点和基础。经比较选择了3个评价指标:①区域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产水模数)指标,反映区域水资源的自然条件。②地下水未利用率指标,反映区域水资源的脆弱性。地下水未利用率=1-地下水已利用量/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因为地下水是区域最可靠的水源,如地下水未利用率偏低或已处于超采状态,表明区域水安全性较差。③区域湿地面积占区域总面积比例指标,反映区域水生态的健康程度。因为湿地对维护水生态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且有官方统计数据。
狠抓落实,夯实制度保障。 最近印发的高校美育文件,明确了政策制度要求,规划了改革发展路径,是指导和推动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南,要学习好、贯彻好。目前,教育部与所有省份都签署了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今年,教育部要开展落实美育备忘录“回头看”,各地要对照台账,认真梳理,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新时代石化青年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奋斗激情,谱写出绚烂的奋斗之歌,用苦干实干凝聚磅礴力量,用双脚踏出铿锵足迹,用不懈奋斗书写新时代华美篇章,迈向充满希望的远方。
健全机制,完善评价体系。 要用好评价指挥棒,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激发“师生家校社”五大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全面深入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初中毕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录取依据。要认真总结地方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经验做法。把美育工作及效果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地方和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的督导,强化结果应用。要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教育部门政绩考核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把美育工作从“软要求”变成“硬指标”。
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开创学校美育工作新局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 陆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