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多地渗入到人类社会各个方面,显现出其多功能性。学校体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已经逐步提高,并在教育的实践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小学体育教学审美教育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 体育 审美
体育和美育有密切的联系,体育教学本身包含着美育的表现,追求和创造。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的内容,把美育体现在体育教学中,用美的旋律、美的动作、美的创造、美的环境、美的设计、美的教态去感染学生,使体育课成为欣赏美的享受,并从中感受美,表达美,欣赏美,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对小学体育审美教育的再认识
1.对美育的认识。在美育作为一种学科或一种活动的界定上,有过多种说法。席勒从“完美人性”的角度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美育,王国维从培养“完全的人”的角度定义了美育,蔡元培则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从历史上关于美育的界定我们认为,美育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提高人的感知能力、想象力,丰富人的情感,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求异的能力,使之成为一个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从深层上说,美育是完善认识、强化人格、提高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2.对体育审美教育的认识。体育审美教育是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通过审美活动和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体育审美教育作为体育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系统理论体系,现如今正随着现代体育与人体审美文化的结合而不断深化和拓展。长期以来,在体育教学中往往过分注重培养学生“三基”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构建体育审美教育不单单是纯理论上的说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生存并发展在社会生活的沃土之中,是一种有崇高目标和价值的自觉的社会实践,有其丰富的内容、广阔的领域。然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种审美感觉,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循循善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美感,提升美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二、审美教育的地位、任务
《体育新课程标准》对审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和作用做出了明确的阐述,这实际上,从法规的意义上明确了审美教育在教育整体中应有的地位。长期以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分注重培养学生体质“三基”教育,而忽视对学生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构建体育审美教育不单单是纯理论上的说教。
古希腊米隆的“掷铁饼者”,那种蓄势待发,力拨千钧的气概,无可阻挡的力量充分展示了体育人的美,一套自由体操动作是力与美结合,高超的投篮水准,正确的跑步姿态都可以给人一种观赏美的享受。然而,在体育教学中,这种审美感觉,不是自然而形成的,而是需要体育教师的逐步培养。它是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表象,感知觉的感受体验,以身体练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矫健的形体美,运动的艺术美和高尚的心灵美。这些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循循善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心底的美感,提升美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三、构建体育教学和审美教育的途径
1.体育教师的仪表、体态。有人说:“生话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双向的话动,师生之间既进行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传授与学习,同时也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心理话动的交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体,在课上,教师也要方位展示自己乐观、开朗、自信、拼搏的性格特点和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及强烈的敬业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为此,体育教师要时刻注意美的仪表、体态,它代表着教师的形象,是审美教育的榜样。
2.寓情于教,以情感人。体育教学由于自身特点,要求体育教师语句简练、准确、生动,课上语音的高低,语调的抑扬顿挫,都能营造出美的氛围,一个亲切关怀的眼神,一段委婉深情的语句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审美教育在于感受美、体验美。审美教育首先是审美感的培养,审美感受是人们在参与体育运动及观看体育赛事中获得一种潜移默化的美感,这种美感,是人的直觉、意志、情感的反映,是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产生的功能。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是通过体育实践而获得的,如,健美操运动员,以娴熟的技术,对各套动作与很深地把握,在比赛中做出各种高、难、新的技术动作,这其中的爆发力、平衡自控力、造型、力量、衔接动作的自然流畅等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美,表现的是技巧的审美。教师对学生形体美、运动美的启发及学生对动作的悟性正是对体育美的感受和体验。当学生体验到这种美感后就会产生双重价值取向,一方面,构成激情,化为艺术的细胞;另一方面,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及其创作热情,并随创作过程而发展丰富。体验感受体育中的美是身体心灵传达出对象的心灵内容及内在生命所获取客观的审美价值,同时构成了体育审美教育客体的双重性特征。
参考文献
[1]吕东升 让美流淌在课堂[J].基础教育参考, 2006,(4),40。
[2]陶西平 将美育融于学校教育全过程[J].基础教育参考, 2006,(4),1。
论文作者:李学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6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体育论文; 美育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中论文; 美感论文; 地位论文; 体育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6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