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三级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左慧兰

(湖南宁乡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410600)

摘要:目的 讨论科室三级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9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血液净化患者,根据不同护理完成评分均分组,每组45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则接受科室三级质量控制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低,而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X2=4.4056,P<0.05)结论 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应推行科室的三级质量控制管理。

关键词:质量控制;血液净化;护理不良事件;科室三级质量控制

现阶段,医院管理较为突出的一个主题是护理质量管理,其可以将护理工作内涵以及职业特色充分反映出来,其质量状况不仅能够反映护理人员技术质量和素质,同时也与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管理方法有关。医院中危险性相对较高的科室是血液净化中心,其在临床尿毒症患者以及危急症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由于本科室所涉及的患者年龄偏大,基础疾病多,体外循环血液的风险性较高,仪器设备多,因此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的治疗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一直是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2]。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护理管理中常以科主任、护士长的经验式管理和组长的督查居多,但这种护理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单一性[3],为此我们中心采用三级护理质量控制,强调护士自身的质量控制、组长督查和护士长抽查的管理,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详细报告。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一)患者资料:本次9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血液净化患者,根据不同护理完成评分均分组,每组45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数量比是20:25,最大年龄值和最小年龄值分别是82岁和25岁,均龄值数是(52.5±1.5)岁,,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5例、小学10例、初中10例、高中15例、大学3例、大学以上2例.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32例,带卡夫深静脉置管患者1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数量比是19:26,最大年龄值和最小年龄值分别是84岁和26岁,均龄值数是(52.5±1.5)岁,文化水平:6例小学以下,9例小学,11例初中,14例高中,4例大学以及1例大学以上。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33例,带卡夫深静脉置管12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血管通路等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设备资料:我院血液透析机共有52台、床边血滤机共有3台。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管理方式如下:(1)每班组长督查本组患者治疗情况,发现异常记录于科室质量持续改进本上并报告护士长;(2)每月组长对本组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并将结果汇报护士长;(3)护士长每月查房2次,追踪上月存在的问题是否改进,发现新的问题与当事人沟通提出改进意见并记录;(4)护士长在每月的全科护理工作会议上对组长和自己督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下月针对本月问题进行督查。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强调护士自身的质量控制管理,增加以下四项:(1)责任护士每班对自己所管的病人进行质量控制,发现问题记录科室质量持续改进本];(2)责任护士每月对自己所管的病人进行电话回访或者当面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和心理状态,发现问题记录于科室质量持续改进本上。(3)组长每天对科室质量持续改进本上责任护士记录的内容进行阅读,并与当事人沟通提出改进措施;(4)护士长每周阅读科室质量持续改进本内容,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将问题进行排序,把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下周质量控制和督查的重点。

1.3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并整理本次试验数据,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士s)和%表示,检验值分别是t和x2,组间比较经P值判定,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下表1: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护理不良事件指的是由于护理人员缺乏较强的责任心、未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缺乏完善的核心制度等,使得患者身体健康受到轻度危害、严重危害或者未造成危害等导致的医疗纠纷事件(即非计划、非正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是护理管理中的重大问题[6]。血液净化中心是医院的高危科室,专科性强,其质量控制因其特殊性易被各职能部门所忽视,而护士由于工作繁忙,观察不到位,处理不及时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所以科室内部的管理尤为重要[7]。科室的三级质量控制包括:一级个人质量控制,全体护士是护理质量的操作者,是自我管理责任人,发现问题自我反思并记录;由二级责任组长对质量进行控制,并定期对病房进行巡视,与此同时,对同组下级护理质量进行检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当事人反馈,并将其中存在不足的位置指出,提出该井对策,将相关记录做好。三级护士长质量控制,每月两次查房,每周针对护士质控内容、组长质控内容和自己督查的内容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并督查执行,评价效果。由此可见,科室三级护理质量控制是人人参与护理质量控制的过程,而不是只有组长、护士长参与的管理过程,是一种科学的、规范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8]。通过科室三级护理质量控制,增加了护士、组长和护士长的沟通和协作,既有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也有书面的文字交流,有利于科室工作质量的提高。本中心通过科内三级质量控制的应用,明显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满意度,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056,P<0.05)。

综上所述,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应推行科室内部的三级质量控制,能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利群,高飞,王素霞.分析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3):187-187.

[2]姚仙娥.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29-30.

[3]吴靖,周美玲,连芬等.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139-141.

[4]张娜.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8):18-18.

[5]李艳秀.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1):273-273.

[6]栗恩恩.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524-524.

[7]罗丽敏,王雷,高军丽.血液净化室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231-232

[8]孟红音.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M]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4):139-140

论文作者:左慧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科室三级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左慧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