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融资电子仓库”模型研究_物流金融论文

基于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融e仓”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服务论文,模式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物流金融模式下动产质押融资的发展现状

物流与金融集成式创新服务是现代流通领域的一大亮点,特别是物流金融模式下的动产融资服务创新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探索路径,从而,有关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研究和实践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发展。

(一)物流金融模式下动产质押融资的国外发展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仓单和应收账款融资发展较早,在法律体系和操作流程上也很成熟,因此,有关物流金融模式下的动产质押融资研究主要集中于存货和预付账款类(或称未来提货权)质押融资。

Friedman(1942),Albert(1948),Raymand(1948),Dunham(1949),Eisenstadt(1966)等总结了物流金融中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在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氛围、业务模式、仓储方式、监控方式和技术流程[1-5];Ben-Shahar & Feldman(2003),Ribeiro & Hodges(2004)等研究了物流金融模式下存货质押的信贷合约设计,他们集中分析了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中所存在的二级信息不对称问题[6-7]。上述学者的研究推动了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结合的积极性。如法国巴黎银行、荷兰万贝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物流仓储企业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甚至成立了专门的质押银行。1999年,美国摩根斯坦利投资3.5亿美元给上市公司Redwood Trust,用于开发物流金融业务;同年,世界物流快递业的巨头UPS更是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成立了专门的UPS金融公司,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金融服务,以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同步化。Sohal,Millen & Moss(2002),Sun(2004),Drewin(2004)也从第三方物流视角分析融资问题,为现代意义的物流金融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8-10]。David(2004)专门研究了2001年UPS将收购银行融入UPS资本公司的案例,他认为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金融机构的内部化,大大加强了其物流金融的服务效率,并有效地帮助融资对象降低了动产质押融资成本[11]。从物流金融结合形态看已经逐渐趋向一体化。进一步,E.Fenmore(2007)对物流金融中新兴的未来货权质押融资业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信用证项下的货权与货物分离监控的现象容易导致欺诈风险,并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好主意也是物流金融一体化[12]。

Stulz & Johnson(1985),Jarrow,Lando & Turnbull(1997),Duffie & Singleton(1999),Jokivuolle & Peura(2003),Cossln & Hricko(2003)等人就未来货权标的商品的价格波动风险进行了探索,并从定量模型上提出了通过对价值评估和质押率的科学确定可以有效规避价格突变带来的动产质押的远期风险[13-17]。John A.Buzacott和Rachel Q.Zhang(2004)分析了动产质押融资情况下的存货价值管理,主张把动产质押融资集成到生产决策中去[18]。Robert E.Carpenter,Steven M.Fazzari和Bruce C.Petersen等学者认为管理动产质押的价值变化问题必须依靠商流信息的有效控制,提出了第三方物流金融服务机构应该具备对动产商流信息的分析能力[19]。但这对第三方物流金融服务企业是一个挑战。Fenmore(2004),Gonzalo Guillen(2006,2007),Srinivasa(2009),Thangam(2009)等集中研究了供应链动产融资的物流金融创新模式,认为依赖核心企业的商流信息优势和持续信用保证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动产价值变化风险,还能通过对上下游的物流金融的封闭性操作来锁定动产质押的自尝性风险[20-24]。上述学者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动产质押的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在发达国家的广泛开展,并成为物流金融服务的主流模式。以至于GE前CEO杰克·韦尔奇说:如果你在供应链金融运作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就干脆不要竞争。

毋庸置疑,国外发达国家关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都是相当成功的,譬如,2009年美国的中小企业动产质押融资已经占融资总额的72.5%[25]。这当然得归功于他们数百年市场经济发展而培育出的完全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一大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所形成的供应链结构和逐渐集中化的大型物流企业群体,而这些优势为物流金融的一体化提供了条件,再结合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商流信息与信用保证,进一步为动产质押的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和市场波动风险的控制创造了基础,从而使得大规模展开动产质押融资变成现实。

(二)物流金融模式下动产质押融资的国内发展

国内物流金融模式下的动产质押融资虽然开展的比较晚,但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还是很快。

陈淮(1987)、赵明慎(1993)、任文超(1998)和于洋、冯耕中(2003)等人针对计划经济环境下企业三角债问题,以传统物流服务为核心,提出和阐释了“物质银行”的概念和理论[26-29]。物质银行理论开辟了国内动产质押实验的先河。罗齐、朱道立、陈伯铭(2002)等以现代第三方物流服务为核心提出了“融通仓”概念[30];尔后,陈祥锋、石代伦、钟颉(2005)等对融通仓的系统结构和运作模式进行了详细论述[31]。“融通仓”理论推动了“物质银行”向“物流银行”和“物流金融”的迅速升华。邹小芃和唐元琦(2004)从物流产业角度正式提出了物流金融概念[32];在此基础上,储雪俭(2005),浦徐进、唐建荣(2007),胡剑、李伟杰(2009),于萍、徐渝、李毅学、冯耕中(2009),郭旻、王世伟、陈鹏(2010)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物流金融模式下的动产质押进行了研究[33-37]。物流金融的理论发展推动了传统的以银行主导下动产质押模式向以现代第三方物流广泛参与下的多样化和全方位的动产质押模式的转变。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2010)提出了物流金融的创新内涵,并构建了物流金融学科的理论研究框架[38],这标志着国内物流金融已经发展成学科体系渐入研究高潮。

在实践上关于物流金融模式下的动产质押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1995《担保法》和2007《物权法》相继出台,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以银行为主导的动产质押信贷产品近年来在国内开始迅速增长,譬如深圳发展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中信银行的银贸通、光大银行的阳光供应链、招商银行的点金物流金融、建设银行的融货通和工商银行的财智融通等等。在未来货权质押融资方面也有突破性的发展,如在2005年之前就有多家商业银行开通了“保兑仓”业务(又称厂商银);继“保兑仓”之后,中国远洋物流与中国建设银行结盟于2006年推出了“海陆仓”模式;2007年8月,深圳发展银行与中国远洋、中国储运和中国外运等物流巨头结盟推出了“进口未来货权全程质押授信业务”,由于多家物流企业的合作加盟,大大推进了可监控承运的全球范围,也推进了质押品种的延伸。

(三)物流金融模式下动产质押融资在国内发展的局限性

虽然金融物流模式下的动产质押融资服务有了大幅度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譬如,在我国2009年的相关统计显示,包括应收账款和知识产权在内的动产抵押融资仅占全部担保贷款的12.37%,而属于存货质押贷款仅占8.46%,而这个比例刚好与发达国家的动产抵押与非动产抵押的比例倒挂[39]。因此,在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动产质押融资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依然处于艰难的探索阶段。

前面已经提到,发达国家的物流金融模式下的动产质押能广泛开展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物流金融一体化趋势;二是存在一大批核心企业聚集的供应链群体。前者能大大提高动产质押融资的授信效率,后者能有效提升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并能通过供应链物流金融的封闭操作来保证融资的自尝性。而这两大优势在我国目前都还不具备,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金融经营的准入门槛在制度上限制物流金融一体化;二是第三方物流产业不集中,即便是知名的中储、中远这些物流巨头也只占物流业务市场2%左右的份额,就连能够承担统一授信担保的物流企业也屈指可数;三是由市场经济发育出具有稳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数量太少,从而很难集聚一大批具有稳定交易的供应链群体,以至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依然处于散兵游勇状态。

这三大症结就决定了中国目前的物流金融模式下的动产质押融资是处于物流、金融和企业三角分离的状态,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给动产融资带来三大问题:融资效率低下、融资成本高昂和市场波动风险难以控制。

1.在物流金融模式下,由于银行都是被动接受市场需要融资的客户,因此,银行将面临对不同贸易种类的杂乱客户的融资授信,而不是面临同一贸易种类的多个客户的融资授信,这样就导致银行在授信过程中难以集中化和专业化,从而融资授信的效率低下。同理,银行的问题自然传递给物流,物流企业也难以组织集中化和专业化的运输监控的管理功能,质押效率也自然低下。对于市场瞬息万变的商业机会,低效率的质押授信能力是对动产质押的广泛推广形成较大障碍。

2.现有物流金融模式虽然帮助不动产抵押企业提供了融资机会,但动产质押融资相对于不动产抵押融资或担保融资的不确定性却明显升高,因此,银行往往以高比例的保证金、昂贵的业务费用和基准利率大副上调来防范动产质押融资所潜存的风险,物流企业也同样会趁火打劫地提升运输质押收费,这样就导致逆向选择的现象也许更为严重,昂贵的质押融资成本必定让诚实的中小企业宁愿放弃订单或生产而退出市场。

3.无论是物流还是银行,二者都不可能是动产商品价格波动趋势的专业分析机构,况且贸易商品的波动没有像证券市场有涨跌停板的限制,也就很难把握质押商品的准入条件和质押过程的平仓机会。虽然这样的概率很小,但一旦出现对银行来说就是重大损失。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地区某贸易公司进口大宗棕榈油商品,因国际商品的价格急速下跌导致开证行证下垫款损失10190万元[40],就是例证。

以上三大症结而导致的三大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乏一个对交易企业商流信息、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流信息有效整合的机制或组织来帮助完成动产质押融资流程。

本文从国内已经发育成熟的无数专业交易市场的现实特点出发,提出了以专业交易市场电子服务平台为组织核心的“融e仓”模式,凭借专业交易市场电子服务平台对商流信息的掌控优势,“融e仓”模式就恰好能有效解决上述物流金融模式下对动产质押融资所面临的三大问题。

二、专业交易市场电子服务平台主导下的“融e仓”协同模式

(一)e平台的功能与“融e仓”的概念

1.e平台的功能特点。专业交易市场的电子服务平台(后面简称“e平台”),譬如,中国石化交易服务中心(CHEM),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SSOC),广州化工交易中心(GCEC),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等,不同种类的专业交易市场电子服务平台在国内尤其在沿海已有数万家规模。一般类的e平台都能为为其注册交易客户(场内或场外)提供诸如专业商品供求信息、价格走势研究、专业性在线咨询、在线商品形象推广、在线交易服务、在线竞买竞卖、交易对手信息搜寻和物流代理服务等;同时,大多数e平台还能提供诸如工商注册登记、税务规划缴纳、海关报关清关等商务配套一站式服务。因此,e平台一般都是集商讯、商机、商谈、商约和商务等商流信息全程服务的电子平台。

e平台在功能上有三大优势:(1)能对其服务的专业市场商品的相关信息(商品数量、质量、价格和来源去向等)有一个专业化、集中化和连续化的管理;(2)能对其服务的交易客户的相关信息(交易内容、交易规模、交易特征、交易资金、交易信用、交易历史记录、上下游交易对手状况等)有一个专业化、集中化和连续化管理;(3)强大的专业市场交易信息和客户信息的集中优势,不但能帮助客户提供集中采购和集中售卖等规模化增值服务,更重要的是它能为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展开金融物流服务提供最完善的交易信息和客户信息支持。

2.“融e仓”的概念和内涵。“融e仓”,顾名思义,融:金融机构;e:专业交易市场的电子服务平台;仓:现代第三方物流运输和仓储。“融e仓”就是由e平台营运商分别与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形成在线对接的战略担保联盟,e平台利用对专业市场商流信息的集散优势,调度并整合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与物流企业的运输仓储服务能力,为专业交易市场中的客户提供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四流协同的动产质押融资服务模式。“融e仓”内涵三个层次:

(1)“融e仓”是e平台营运商分别与银行和物流企业形成在线对接的战略担保联盟,构建成物流信息共享系统和资金流信息共享系统,从而为动产质押融资的风险防范提供了统一的信息监控。(2)“融e仓”的e平台能对不同订单合约的交易客户、交易对手以及交易商品等商流信息有非常全面的分拨、集合和甄别管理能力,从而能为物流和银行实施动产质押融资提供更可靠的风险事前防范和事中防范的决策依据。(3)“融e仓”的组织核心就是e平台。因为商流而伴生物流和资金流,不同专业交易市场的商流伴生不同特点的物流和资金流,高效率的物流和资金流又促进商流的迅速涌动,因此,作为专业交易市场的组织者即e平台,通过商流信息的集散优势来协调物流和资金流高效率循环就具有无与伦比的专业优势。

(二)“融e仓”的四流协同模式

一般物流金融模式是被动性接受市场中有融资需求的客户展开动产质押服务,因此,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银行都对融资企业的商流信息难以知晓,尤其是对融资企业的上下游交易对手和交易商品价格变化信息把握程度更低,从而物流金融服务只能局限于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协同模式(如图1,以未来货权质押为例,图中虚线代表信息流)。

图1 物流金融模式下的未来货权质押

而“融e仓”是在e平台组织的专业交易市场商流而主动伴生的物流金融服务模式,e平台通过信息流的集散优势将商流、物流和资金流整合起来为专业交易市场的交易企业提供动产质押融资服务,因此,“融e仓”是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协同服务模式(如图2,以未来货权质押为例,图中虚线代表信息流)。

图2 融e仓模式下的未来货权质押

在图2中,e平台作为专业交易市场的组织者,利用强大的信息服务功能创造并管理商流,随商流伴生在线资金流需求和物流需求,信息流贯穿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始终。e平台营运商与银行(联盟)和物流企业(联盟)结成在线对接的战略担保联盟之后,正是利用自己可控的信息优势展开对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全程管理服务。

一般的物流金融模式是从资金流或物流开始管理动产质押,但“融e仓”却是自商流开始就能对动产质押展开管理服务了,因为“融e仓”的e平台在对商流信息的管理过程中,就能对有融资需求的交易客户的信用状况和交易商品的价格风险进行甄别和筛选,相对于物流金融模式而言,“融e仓”已经将风险的事前控制提前到商流管理过程。进一步,由于e平台能专业化地为客户组织集中采购或集中销售,这为“融e仓”对动产质押提供了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物流金融服务,从而大大提升物流金融的服务效率。

(三)“融e仓”模式下的动产质押的风险分布设计

物流金融模式下的动产质押的风险分布是由融资企业、银行和第三方物流签订的三方担保协议来约定(如图3,以未来货权质押为例,图中箭线代表担保关系)。在物流金融模式下,融资企业以保证金和动产向银行担保融资,银行以票(证)向供应商担保付款,物流以自身资产或信用向银行担保运输仓储监管。由于物流参与担保运输仓储监管,因此,在物流金融模式下的动产质押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融资客户、交易对手和物流商的信用诈骗风险,从而保证了质押商品的数量、质量以及运输风险降到了最低,这是物流金融模式的最大贡献。但是,无论银行还是物流商,二者都不是市场商流信息的专业管理者,因此,物流金融模式很难对质押商品的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趋势作出准确判断,一旦出现交收被弃的风险,银行方就显得很被动。

图3 物流金融模式下的未来货权质押担保关系

“融e仓”下的动产质押的风险分布是由融资企业、银行、e平台和第三方物流签订的四方担保协议来约定(如图4,以未来货权质押为例,图中箭线代表担保关系)。融资企业以动产向银行担保融资(箭线1),银行以票(证)形式向供应商担保付款(箭线2),银行将动产的质押管理委托给e平台营运商(箭线1#),e平台营运商以自身资产或信用向银行担保动产的质押管理(箭线3);物流商以自身资产或信用向e平台营运商担保货物的运输仓储监管(箭线4)。

图4 融e仓模式下的未来货权质押担保关系

“融e仓”模式相对于物流金融模式而言,e平台营运商比物流企业更具有对融资客户的信息把握优势。因此,“融e仓”的e平台营运商在银行与物流和融资企业之间架设一个新的担保桥梁,这有利于:(1)银行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信用诈骗风险,因为银行将对融资企业繁琐的授信审核以及对物流的监控程序转移给了更具有信息优势的e平台;(2)企业的融资机会增加,因为e平台营运商的担保可以使企业的融资门槛与融资成本下降;(3)物流企业的运输和仓储监管责任增强,因为e平台更专业的商流管理和物流信息跟踪能力,能够对动产的货物具备全程信息监控的条件;(4)更为重要的是,e平台具备对质押商品的价格波动信息的逐日盯市能力,这为“融e仓”实施对质押商品的无负债清算和强行平仓提供充分的条件,从而相对于银行或物流企业可以有效规避动产被弃收的市场风险。

(四)“融e仓”模式分类

根据e平台与物流企业和银行的战略组合不同,“融e仓”可以分为四类:单极型、纺锤型、哑铃型和网络型。

图5 单极型“融e仓”

单极型“融e仓”是单个e平台与单个物流企业和银行形成的在线对接的战略联盟(如图5),它是一种低级形态的“融e仓”模式。由于与物流企业和银行对接的数量单一,能展开动产质押的范围有限。单极型“融e仓”适用于交易商品范围狭窄的初级专业交易市场。

图6 纺锤型“融e仓”

图7 哑铃型“融e仓”

图8 网络型“融e仓”

纺锤型“融e仓”是由单个物流商或银行主动与多个相同或相近的e平台营运商形成战略联盟并在线对接的模式(如图6)。由于多个相似的专业化e平台的商流而伴生的动产质押业务集中于一家物流和银行,因此,相对于单极型“融e仓”而言,纺锤型“融e仓”极大地提升了银行与物流对动产质押的规模化效益,也进一步推进了物流金融服务的集中化和专业化。但是,由于单个物流企业或银行对同一行业所有e平台的垄断经营,并不容易使得动产质押融资成本降低。纺锤型“融e仓”适用于物流和金融企业垄断程度很高的国家或地区。如欧美国家。

哑铃型“融e仓”是由一个e平台营运商主动与多家银行和物流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并在线对接的模式(如图7)。哑铃型“融e仓”在同一个e平台组织下,多家物流企业之间和多家银行之间既竞争又联合,有利于e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特征的交易客户和交易内容选择最合适的物流金融服务路径,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融资成本以及动产的质押成本。但相对于纺锤型“融e仓”,哑铃型“融e仓”却不容易推进物流金融的集中化服务,从而导致物流金融的服务效率有所折扣。哑铃型“融e仓”适用于物流和银行企业垄断程度很低的国家或地区,如中国。

网络型“融e仓”是由多个相似专业的且在线串联的e平台与多家在线串联的物流企业和在线串联的银行形成在线并联的战略联盟模式(如图8)。网络型“融e仓”实现了区域内同一个行业的所有e平台共享物流联盟和银行联盟的一线通服务,因此,网络型“融e仓”的动产质押能集合纺锤型“融e仓”和哑铃型“融e仓”的所有优势,既能很好推进物流金融的规模化服务,又能有效降低质押融资成本。它是“融e仓”发展的高级形态。网络型“融e仓”适用于商品交易电子化相当普及和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三、“融e仓”模式下的供应链动产质押融资

动产质押融资一般发生在供应链条有中断风险而又弱势的中小企业,但在银行主导下的供应链融资是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信誉纽带的结构性授信,因此,在核心企业普遍发育成熟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很容易展开供应链融资。而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够且99%的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来说,一般意义的供应链融资也只能让处于有核心企业为信誉支撑的中小企业受益,而这些能得到核心企业青睐的中小企业往往并不显得弱势,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不能与核心企业发生交易联系的中小企业依然无缘于一般意义的供应链融资的。但“融e仓”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融e仓”的四流协同模式和风险分布设计,我们以在e平台交易的某制造商申请供应链动产质押融资为例,描绘“融e仓”模式下的供应链质押融资(如图9)。

图9 “融e仓”模式下的供应链动产质押融资

第一步:评估信用风险。e平台对申请融资的制造商及其上下游交易对手展开商流信息的历史调查,包括:(1)供应商是否能提供好原料(才可能生产好产品);(2)制造商是否能生产好产品(才可能卖个好价格);(3)分销商是否能卖个好价格(才可能保证还款的自偿性)。依据商流信息来考察需要融资的企业的预期还款能力是规避融资风险的最关键的事前控制。由于e平台对需要融资的制造商和与之发生联系的上下游企业的商流信息具有零距离优势,从而,一方面,由e平台主动识别的信用评估结论远比不具有商流信息的银行或物流企业被动调查的信用评估结论要安全;另一方面,如果商流信息是可靠的,即便没有核心企业作为信誉纽带,融资授信也是可行的。

第二步:签订监管协议。监管协议是规避动产融资风险的制度保障。监管协议签订的参与方是根据制造商申请融资的环节(购、产、销)来决定,融资环节的关联方是协议签订的参与方。在融e仓模式下,制造商既可以申请单环节融资,也可以申请多环节同时融资(如图9)。由于e平台的中间担保功能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协议签订的交易成本和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也回避了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融资需要核心企业为信誉纽带的融资条件,从而让专业交易市场里大多数中小企业能得到融资支持。事实上,融e仓的e平台运营商替代了核心企业成为专业交易市场里的公共担保商。

第三步:进入监管流程。以多环节同时融资为例,融e仓中的e平台将协调银行与物流企业分别嵌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的物流与资金流监控流程。对上游的资金流和物流的控制是保证预付账款融资的专款专用,对制造商的资金流和物流的控制是保证现货融资的自偿性,对下游资金流和物流的控制是保证应收账款融资的安全回流。融e仓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不是孤立的,而是以商流信息管理为基础的控制,它可以根据商流信息变化的敏感性来调节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节奏和方向。譬如,当e平台得知下游分销商销售受阻时,就可以及时调节制造商在购、产、销各环节的物流和资金流的节奏,以降低上游环节的融资风险;当e平台敏感到现货价格风险时,可以第一时间追加保证金或应急平仓以规避融资风险。

在融e仓模式下的供应链动产融资的风险管理,第一步建立在商流信息调查基础上的信用风险评估是最关键。正是因为e平台能对商流信息有控制优势,e平台才愿意替代核心企业成为公共担保人(进入第二步),也才能有效展开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进入第三步)。

四、结论与问题

在中小企业申请动产质押融资困难的环境下,“融e仓”是在物流金融发展基础上的又一次融资模式的创新,e平台的商流信息管理优势为“融e仓”展开四流协同的物流金融服务创造了的条件。e平台对专业市场商流信息的专业而集中化的管理促进了“融e仓”在物流金融服务的专业化和集中化,从而提高了物流金融服务效率和规模收益;e平台对专业市场中交易信息的有效掌控和中间担保能力能帮助银行提升对动产质押融资支持的信心,从而降低融资成本;e平台对质押商品的价格波动信息的连续追踪和专业化分析有利于“融e仓”无负债清算或平仓处理。因此,“融e仓”可以成为推动金融机构广泛开展对中小企业动产质押融资的全新模式。

“融e仓”是否能有效开展对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服务,关键取决于“融e仓”三方能否解决以下四个问题或条件。

1.“融e仓”的e平台必须具有发育成熟的专业交易市场且实现商流信息的全方位电子化管理。因为“融e仓”模式的核心是依靠e平台的商流信息管理优势来推动物流金融服务的升级,因此,对于那些发育欠成熟而商流管理能力薄弱的e平台是难以实现“融e仓”模式的动产质押服务。

2.“融e仓”的e平台营运商必须具备相当实力的中间担保能力。因为e平台没有中间担保能力就不能从银行换来动产质押的管理权,e平台也就难以扮演“融e仓”的组织者角色,从而“融e仓”相对于物流金融的服务优势也就难以体现。

3.“融e仓”需要市场发育成熟一大批优质的物流企业作为战略担保联盟,这要求政府在制度上规范物流市场竞争,降低物流制度摩擦成本,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迅速成长。

4.“融e仓”同样需要一大批有序竞争的商业银行成为战略伙伴,而以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经营为主的现有金融市场很不利于融e仓的迅速发育和普及。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基于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融资电子仓库”模型研究_物流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