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朱亚娥

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朱亚娥

身份证号码:610527198501134945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对建筑及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引进新的工程技术,才能在众多同质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文章主要对建筑工程的防水新技术及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技术;施工新技术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对建筑物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应该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予以高度的重视。加之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建筑工程的功能及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熟练运用原有建筑工程技术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创新、不断引进新技术,完善建筑工程技术体系,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一、概述建筑工程施工防水新技术的概念

防水新技术是指屋面防水技术可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将需要防水的部位做好准备工作,先涂一遍材料,待材料干燥后在其垂直方向涂第二次,收口处多次涂刷,顶层厚度控制在1mm以上;外墙防水时,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时,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不同材料之间挂钢丝网,等待钢丝网固定之后,用掺有15%水泥的108胶水配成浆体涂刷外墙,以避免灰层开裂。

二、分析防水新技术如何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

防水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防止建筑物漏水及有害裂缝的出现。在实际的防水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综合治理、多道设防、防排结合和节点密封的施工原则,科学合理的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材料。建筑屋面施工主要内容就是需要做好防水施工,当前普遍采用的是传统防水卷材,例如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以及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系列。并且为了提高卷材防水层的施工质量,保证其防水性能,需要广泛应用新技术。科技的进步发展,屋面防水卷材粘贴技术有了提升,主要有以下几种新技术。(1)点粘法。使用点粘法进行防水卷材铺贴过程中,卷材或者是打孔卷材和基层采用点状粘接的施工方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确保每平方米的粘接点不能够少于5个点,并且每个点的面积要确保在100mm×100mm的范围,这样能够保证粘接的牢固,很好的保证屋面的防水性能。(2)条粘法。其是在铺贴防水卷材时,使卷材和基层采用条状粘接的一种施工新技术,该技术能够很好的避免渗漏和开裂现象。在施工中,要确保每幅卷材和基层的粘结面不能够少于两条,且要保证每条的宽度不能够小于150毫米。(3)空铺法。空铺法指在铺贴防水卷材的时候,卷材和基层只需要在四周一定的宽度内进行粘接,而其他剩余的部分不需要进行粘接,这样能够很好的节约施工材料,又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并且能够保证美观。(4)机械固定法。在铺贴防水卷材的时候,可以将卷材和基层在一定部位使用配套的锚固件固定,该方法操作起来较为简单,且施工效率较高,因此在近几年的卷材防水屋面的施工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三、简议其它新技术如何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

3-1、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测量新技术的应用。

(1)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全站仪在工程项目中应用较多,其有着集成化、智能化、自动化和全程化等优势,成为现代化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坐标法放样主要指的是在工作中利用全站仪本身具有的优缺点来直接进行放样点坐标放样,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2)施工测控新技术。施工测量新技术现在主要是以GPS系统为主要的系统,是在施工过程中对那些施工精准度要求比较高,对施工管理的要求比较严格,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精准度要求比较高的部分更好地进行操控和管理。GPS系统的应用不但节省了施工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也节约了施工的相关费用,能够为工程的质量提供进一步的保证。(3)测距仪高程传递技术。传统建筑工程的高程传递技术通常都是采用水准仪、水平尺来进行裁量和衡量的方法,这种技术相对比较落后,测量的精准度不是很高。测距仪高程传递技术新技术的使用会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也增加了数据的精准程度。

3-2、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连接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钢筋在施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钢筋施工中,接头的面积不易控制、吊装垂直方面的链接压力也无法保障,总体来说,就是钢筋的链接施工中,接头面积问题很难得到解决,目前新技术的引进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新技术中,可以采取直螺纹接头连接,就是螺旋状的接头连接,使双向的钢筋而能更好地融合,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钢筋在连接过程中出现的连接牢固性、安全性。钢筋连接中运用到这一新技术,不仅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而且更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钢筋在接头时、吊装设备在吊装过程中、甚至是装修过程中的梁板打柱等一系列的相关作业都能更便捷快速地完成。

3-3、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是十分复杂的,处理对象过大,内部温度难以控制,一旦产生的温度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混凝土就会产生大量裂痕,降低混凝土的质量。如何在水化作用和大量块体的里外温度影响下,控制好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部温度,浇筑好符合规定的混凝土,是重中之重。那么要根据具体情况,由温度和反应堆材料的性质来计算,确定是整体浇筑还是分段浇筑,然后择优选取适宜的运输工具、浇筑设备、捣实机械,再确定好工人的数量。新技术的引进后,采取的就是用混凝土泵浇筑或用塔式起重机浇筑。浇筑混凝土是应分段分层在室外温度降低时进行的,这样能够使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该在其终凝前对表面进行一次抹压,排除上表面分泌的水分,避免后期出现更多的裂痕。如果是在冬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在密封混凝土之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然后在表面加上诸如草帘、棉被之类的保温材料。非冬期时,可以选择混凝土终凝后在表面四周筑堤,水深20到30cm为佳,这样可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保障其质量。

3-4、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支护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基坑支护类型施工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土钉与复合土钉墙支护;第二,周边放坡开挖。土钉与复合土钉墙支护主要适用于那些施工范围较小、基坑周边建筑排水不流畅以及基坑周边土体使用条件很好的施工情况。土钉与复合土钉墙支护主要由土钉、混凝土表层、防水以及加固土体等部分组成。这种类型的土钉与合土钉墙支护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支护,不仅节约材料,而且省时省力对于周边建筑的影响较小,且施工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最高。

四、提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改进建议

在专业施工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施工,成立专项小组完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技术进行现场指导,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使得整个工程的施工技术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强制性要求顺利进行;其次,注重现场施工人员潜能的开发,对于现场施工人员提出的新的施工技术进行专项探讨、科学的实验,在实践中改进施工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勤学习、多思考,借鉴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迅猛,不学习、不改进就会被建筑市场淘汰,还会影响整个建筑物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业发展,也加剧了建筑市场的竞争,作为建筑企业,要想开拓市场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并且最大限度的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及其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娜.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1)

[2]王芳.略论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商情,2016(14)

论文作者:朱亚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  ;  ;  ;  ;  ;  ;  ;  

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朱亚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