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衰退时期的全球经济:警告与建议_金融风暴论文

进入衰退时期的全球经济:警告与建议_金融风暴论文

全球经济步入衰退期:警示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球经济论文,建议论文,衰退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全球金融危机转为全球经济衰退

全球金融风暴宣告华尔街辉煌时代已经终结!宣告华尔街“贪婪”镀金时代的终结!宣告无监管全球化时代的终结!宣告美元独霸的世界货币体系必须要进行改革!2008年12月9日,世界银行披露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的预测显示,2008年全球GDP增长率为2.5%,2009年则进一步回落至0.9%,均大大低于2007年3.7%的增速。其中,欧元区、日本和美国2008年的增长速度仅分别为1.1%、0.5%和1.4%,明显低于2007年的2.6%、2.1%和2.0%,而2009年三大经济体将分别出现0.6%、0.1%和0.5%的负增长。报告预计发展中国家2008年、2009年两年的增长率分别是6.3%和4.5%,也低于2007年7.9%的增速。按照低于3%的增长被视为全球衰退,则2008年全球经济发展已进入低迷衰退期。此外,报告预计2009年世界贸易额将下降2.1%,为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这对许多依靠出口驱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将是沉重打击。

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危机风暴导致全球股市暴跌、金融资产损失惨重、黄金市场走低、外汇市场美元走强的新特点。一是全球股市暴跌。截至2008年12月15日,道琼斯工业指数跌至8 651.98点,比上年末的13 359.61点下跌了35.2%;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至1 537.42点,比上年末的2 676.79点下跌了42.6%;伦敦金融时报指数下跌至4 310.12点,比上年末的6 497.8点下跌了33.7%;日经225指数跌至8 664.66点,比上年末的15 607.78点下跌了44.5%;香港恒生指数跌至15 046.95点,比上年末的27 546.82点下跌了45.4%。据日本《每日新闻》2008年10月11日报道,2008年以来全球股市暴跌,全球金融资产损失高达2 700万亿日元(约合27万亿美元,其中美国股市缩水6万亿美元,日本股市缩水2万亿美元)。二是国际黄金市场随着石油价格下跌而走低。截至2008年12月15日,纽约期金每盎司为829.5美元,比上年末的836.5美元下跌0.84%。三是全球外汇市场则出现了美元走强的新态势。截至2008年12月15日,欧元兑美元为1.356 6美元,比上年末的1.470 4美元,美元升值7.7%;1美元兑日元为90.33日元,比上年末的112.933日元,美元升值20.0%。欧元经过长达6年半的升值,欧元被严重高估约30%,高汇率、高利率和高油价三座大山已经开始压迫欧洲经济。近期,欧洲经济放缓、陷入衰退的迹象唱衰欧元。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陷入严重危机和衰退之中,对经济造成惨重的损失,此次史无前例的世界性危机尚未看到尽头,并且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难以解决的矛盾。

(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尚无缓和的迹象,危机尚未看到尽头

IMF警告全球金融危机将继续恶化,“最糟糕的时刻尚未到来”。2008年11月22日,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警告说,全球金融危机还将恶化,在2010年之前情况都不会好转。“最糟糕的时刻尚未到来”,“需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情况才能恢复正常”。目前美国金融机构减记的资产,仅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的总亏空的一部分,其中还不知道埋藏着多少“定时炸弹”。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风暴仅仅是开始,目前市场流动性仍未完全恢复,一旦未来引发更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倒闭,甚至是国家破产,现有的救援计划只是杯水车薪。

(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造成家庭财富大幅缩水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经合组织计算显示:西班牙的房价背离正常价格的比率高达98%,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分别以90%、77%和72%紧随其后,美国的背离率也达28%。据统计,14个发达国家的家庭住房资产总额按时价计算为60万亿美元,相当于这些国家GDP总额的2.2倍,全球GDP总额的1.1倍。如按经合组织计算的背离率算,其中20万亿美元都属于被高估的价值。即是说,如房价回归理性,将有高达20万亿美元的家庭财富随之蒸发。

(三)这场金融风暴重创了美国银行体系,粉碎了这个“世界最完备体系”的神话

次贷危机影响房价下跌,然后波及房贷和金融机构纷纷陷入经营困境和倒闭。从2008年年初到2008年8月底,美国已有10家洲际中型银行和众多对冲基金倒闭,陷入困境的银行有117家。美国名声显赫的5大投行其中3家已倒闭、两家被迫转为商业银行。由于雷曼的破产,对金融体系造成了系统性破坏,华尔街金融危机一发不可收拾。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住房抵押机构自身所有权益只有800多亿美元,而“两房”直接发行和提供担保的债券高达5.2万亿美元,大大低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权益资本要求。次贷危机中,“两房”陷入倒闭困境,让世界投资者惊出一身冷汗。幸好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正式接管“两房”机构。2008年11月17日,美国政府宣布向21家银行提供注资335.6亿美元资金救助。2008年11月24日,美国政府宣布拯救“巨无霸”花旗集团不惜付出高昂代价,财政部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将为花旗集团住房抵押贷款和商业房地产贷款3 060亿美元债务提供担保。同时,还将从7 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中拨出200亿美元用于购买花旗的股份。

(四)由于资产泡沫的全球化,泡沫破灭狂潮不可避免地影响全球经济下滑

目前,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已连续两个季度下滑。美国房地产投资已经缩减,而在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价格交替下挫的负向财富效应的拖累下,美国居民消费日益疲软,致使实体经济衰退。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因汽车销量猛降,濒临破产困境,要求美国政府提供340亿美元的救助。世界经济衰退情况在欧洲、日本及发展中国家均已出现。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2008年10月20日在索马维亚新闻发布会上说,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全世界失业人数将从2007年的1.9亿人上升到2009年底的2.1亿人。鉴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这个数字可能还会更大。这种局面将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五)很多国家仍然是根据本国利益出手救市,全球缺乏更为紧密的合作和协调

应对救市美、欧立场存在分歧,美国试图确保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欧盟显然更希望借这次危机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国纪平,2008年)。

(六)由于美国自身的贪婪导致的金融危机,竟让全球为其埋单

全球红极一时的美国5大投行,为了贪婪地谋取暴利,把巨额次贷进行包装,搞资产证券化,让全球投资者受骗上当遭受巨额损失。IMF的研究显示,各国持有的美国机构债券损失非常严重,最保守的估计,国际债权人的损失也达到4 500亿美元。鲁比尼(因成功预测次贷危机而声名鹊起的纽约大学教授)预测最终次贷相关损失将达3万亿美元。IMF预测损失是1.4万亿美元。在雷曼破产后,全球财富损失了30多万亿美元,从2007年9月以来全球财富损失50万亿—60万亿美元(龚方雄,2007年)。雷曼兄弟破产前,将数十亿美元从香港和伦敦转移至纽约,损他国而利美国。截至2008年6月,日本6大银行集团因美国次贷危机而蒙受损失达到1.037 5万亿日元。目前,中国购买美国的债务(包括国债、美国政府担保公司债及其他债券)等总规模约在1万亿美元左右(常修泽,2008年)。这笔巨额债务随着美国经济继续恶化、美元汇率大幅走弱而将不可避免地受损,真令国人为之担忧!

三、对我们的警示

(一)我国金融机构在投资、信贷活动中,必须要有独立的风险判断能力,绝不能投资于“不懂”的金融产品

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我国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均有“顶尖”的“高水平”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当高参,但仍共持有次级债76.16亿美元,并已提减值准备23.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169.7亿元)。其实,在次贷危机中,有些银行比如加拿大丰业银行集团(北美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的次贷资产“零头寸”,未遭受损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能完全弄明白次资产品,不能确定是否值得投资,所以没有买那些产品。”我国3大银行同加拿大丰业银行集团比较,在对外投资上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谨慎,没有能像加拿大丰业银行那样,在没有弄明白次贷产品前概不进行投资。因此,我们要从中吸取投资失误的沉痛教训,达到吃一堑长一智!千万不能轻描淡写,说什么“损失不大”而一笔带过。

(二)我国改革发展绝不能“过分崇洋”,对资本主义的“狼性”缺乏应有的警惕

中资银行和中资企业要应对危机,必须切实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必须靠自己卧薪尝胆、奋发自主创新!曾几何时,我国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不强调靠自己卧薪尝胆、奋发自主创新,以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和防范风险能力,而是一味过分强调要依靠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来提高中资银行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结果在次贷危机中打了败仗!不少中资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中,让出折扣,让众多外资银行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购得中资银行的大批量的股权。据专家测算,仅一、两年间外资低价持有的中国有关银行股权变现获利及账面获利就高达1万多亿人民币(如用于拉动内需能起巨大作用)。仅美国银行两次变卖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就获利几千亿港元,以至于美国银行对其股东们称,从中国建设银行的入股买卖中获得的利润是他们次贷损失的十几倍。由于中方当年出售建行股份时签下的协议约定,使美国银行可以几次来回高抛低买建设银行股份反复获利。而且由于银行股份25%左右被外资银行所购,大量储户以负利率存款为代价支撑的银行高额利润和国家财政向建行注资225亿美元的资本金所得的利润,也均有25%被外资银行所分得。当时引资美其名为引“智”。其实,外国金融资本的本性决定着它的贪婪和企图吃掉竞争对手的野心。很难想象外资金融巨头会扶持竞争对手的成长,这有违市场博弈的基本规律。在这次金融风暴中,不少高智能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亏损累累,经营陷入困境。这对我国那些“过分崇洋”的人是一次极好的教育!美国5大投行的辉煌以至没落,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贪婪,为了最大限度地谋取暴利,不惜采取卑鄙的欺骗手段,让广大投资者上当受骗。资本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有位博士在国际金融研究刊物上著文说:“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长期以来,美国和西方大型银行一直是我们制定战略及发展的标尺,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可资借鉴和学习的标尺骤然消失,我国庞大的银行‘舰队’进入了一个没有航标的海域。新的外部环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道路,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策略,这个任务非常具有挑战性。”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欠妥的。一是把有着本质不同的社会主义银行与资本主义银行划了等号。我国社会主义银行有共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要接受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和指挥,银行工作要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银行工作要紧紧围绕党提出来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服务。资本主义银行则是在其董事会领导下,为资本追逐盈利最大化的惟一经营目标服务。二是中资银行庞大的银行“舰队”,必须要在党和政府指引的方针政策——这个航标下前行。把美国和西方大型银行作为我国银行学习和航行的航标,这正是谭中文章所严厉批评的“过分崇洋”。中资银行和中资企业要切实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可借鉴国外银行、国外企业一些成功的经验,但真正指引中资银行和中资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航标,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我们有些博士所以会对这些问题混淆不清,其重要原因是忘了我国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8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9个方面指出了应对危机方向,其中对创新融资方式、开办并购贷款、推进债市相关金融产品创新、创新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均提出了要求。中资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一定要按照指引的方向,抓住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机遇,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大力开展自主创新,迎接并最终战胜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而出现的困境。

(三)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充分暴露出当今以美元独霸的世界货币体系,是金融危机的根源,现行的世界货币体系必须进行改革

布雷顿森林体制破灭后,1971年确定美元和黄金脱钩,使美元可任意行使世界货币的权力。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致命的缺陷,美国巨额财政赤字(2008年累计赤字总额达5万亿美元)和巨额的外贸赤字(1973~2007年累计贸易赤字为7.5万亿美元)使美国可通过超经济发行大量美元来弥补,即是说美国可利用美元这个世界货币的权力向全世界借贷来维持它的无限的超前借债消费。这导致目前美国发生金融危机、资产缩水,全球各国要为其埋单的咄咄怪事。胡锦涛主席在《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所作的《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讲话中,明确提出的“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主张是十分正确和及时的。只有重建全球多元化的货币体系,对美元独霸、操纵世界货币体系的地位给予改变和约束,才有可能避免发生类似的新危机。如何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大体有以下三种主张:一种是对现行货币体系进行渐进式改革,力争取消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一票否决权,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并扩大区域货币的作用。另一种是改造特别提款权(SDR),使其真正成为支付货币,从而以某种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一篮子货币”取代现有以美元为主的货币体系。具体说,就是建立以“一篮子货币”为核心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篮子货币”的选择,可以综合考虑一国的GDP、贸易、储备、人口及其在世界上的占比等因素来确定。再一种主张是依据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的多元、多极化要求,建立多元、多极化的国际金融体系,应着力构建没有货币霸权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考虑在美元的基础上加入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港元等。这种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每个大国或区域经济体系都是重要的,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货币都可以作为结算和储备货币,改变美元一种货币主宰世界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最终产生一体化的、作为各国支付、储备、投资的统一的世界货币。世界货币可以由联合国或世界银行等组织发起发行。当然,这三种改革方案均会遭到美国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改革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但中国应提出改革的正确主张,一旦中国改革的正确主张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和赞同,美元独霸世界货币体系的局面一定会退出历史舞台的。

(四)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高薪激励是有害的和不可持续的

任何行业的收入都不能离开相应行业标准和应当兼顾社会公平的原则。从美国次贷危机中,暴露出在高薪奖励诱惑下,房地产机构、经纪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员工为追求高薪而放弃授信标准、评级标准和任意违规经营的问题。比如美国“两房”高管为获高薪,不惜在账目上造假:夸大利润、慷慨捐助自己偏爱的政客竞选、威胁了解情况的官员不得透露高管高薪情况。而今,在强大的誉论压力下,那些不可一世、目中无人的金融和大企业高管均被迫纷纷放弃年终巨额奖金。曾几何时,西方的高薪激励之风竟也毫无阻挡地刮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年薪竟高达6 000多万元,是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平均薪酬53.1万元的112倍多。2007年美国大企业高管薪酬的水平是普通员工的275倍,我国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年薪6 000多万元,是2007年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2.66万元的2 254倍多。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凡是国家委派的均应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薪酬制度执行。金融机构高管天价薪酬显然有失社会公平原则和严重违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极其不合理的。究其原因还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老问题没能解决,也反映金融监管部门未能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确保国有资产保全的立场上,对国有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缺乏应有的严格监管。金融监管部门应从中深刻吸取教训,确保我国金融改革能保持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确保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能高于西方国家一筹!

四、建议

(一)要力争避免“美国救市、中国埋单”

2008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1.8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债券达9 220亿美元(美国国债约5 000亿美元,两房相关企业债约3 4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二债权国。美国政府在2008年9月宣布7 000亿美元救市方案,11月25日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又联合宣布旨在支持信贷市场的两项新措施,以解冻购房者、消费者和小企业信贷,承诺金额高达8 000亿美元。这些天文数字的救市计划,必将要靠增发国债和增发美元来实施。目前美国的财政赤字正从1万亿美元向1.5万亿美元进发。2008年9月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增发1万亿美元的货币。美国增发国债和增发货币,又会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和老百姓为其“埋单”。中国拥有近万亿美元国债,面临着三大风险:第一个风险是美元贬值。自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累计升值15.8%,美元贬值导致中国损失数以千亿美元。第二个风险是通货膨胀。第三个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对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沈明高建议,我国政府需要通过政府或者通过一些机构,跟美国有一个协商,也就是说,中国冒了这个风险,希望得到相对比较高的回报。“如果这个投资回报没有合理地补偿这些风险的话,那么形同美国救市,中国埋单。”笔者则认为,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中国可不购买美国的国债。

(二)要充分合理运用外汇资本,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压缩过多的外汇储备

目前日益增长的外汇储备,存在着美元贬值等诸多风险,也是造成“美国救市、中国埋单”的成因之一。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柴青山提出“中国应下决心为外储‘泄洪’”的主张,认为应采取“大幅减息(尽可能接近美元和港元利率水平)、人民币适度贬值(贬值回到7.1/1之后努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扩大对外投资(2009年是银行和企业走出去投资和收购最佳时机,是建立石油储备和走出去搞资源性并购的最佳时机)”等措施。在两年内将外汇储备规模压缩至1.1万亿美元左右,应对金融风险非常足够了。笔者认为这个主张有新意,不抓住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经济低迷的机遇,支持我国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和国有大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走出去,不去控制我国紧缺的资源,等于是坐失发展的良机。

(三)这次金融危机,迫使中国经济发展从出口拉动转向切实靠内需拉动

这次罕见的危机将导致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美国消费、亚洲生产的增长模式将无法持续。这次罕见的金融危机使信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储蓄为零的美国消费者正不得不面临需求下降,这将会使发达经济体陷入3~5年的长期低迷。美国消费者需求下降,肯定会对依赖出口的亚洲经济增长造成巨大打击。中国出口坏账率上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08年1~9月承保对美出口53亿美元,收到报损金额1.3亿美元,且从2008年6月份起金额报损率明显上升,最高竟达到3%~3.5%。资料显示,中国贸易占GDP的比重高达70%,出口占GDP的40%,二者均是“世界冠军”。居民消费在其他国家都占GDP的70%以上,但我国2007年的居民消费只占GDP的35%,我国的居民消费太弱了。而今,美国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消费者需求的大幅度下降,已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不能再依靠贸易顺差增长而增长。不少学者均主张国家应扭转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海外市场的局面。国家应在刺激国内消费上采取减税、加大社会保障、推进医疗改革和养老保险改革等措施,以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四)全球救市“强心针”是把双刃剑,防止救市猛药造成通胀危险

迄今为止,美国已经最大限度地放松了货币政策,英国重大的财政刺激计划,使其财政转为巨额赤字。欧洲一些智库权威,对现在所有国家都把脚踩上了经济加速踏板,是否能推动经济回升,拭目以待。如果经济刺激持续时间过长,就有通货膨胀的危险,就可能导致世界经济更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司长张涛曾表示,2008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可能回到3%以下,但受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未来6~12个月通胀压力可能会重新出现。《21世纪经济导报》评论员张立群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大幅放松有一定风险,因为将经济从衰退中拉出来主要靠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财政扩张只能是启动作用,而前进的动力要靠转型。但转型不可能在一个短的时期内完成。如果在原本流动性过剩及产能过剩的基础上,再加上扩大货币供给,将导致泛滥的流动性流向资产市场和资源行业,将可能会再次酿成通胀和资产泡沫。张立群认为,财政与货币扩张政策不能同时实施,货币政策应该更加谨慎,这不仅涉及可能产生新的大量不良资产,还可能为下一轮泡沫危机打下基础。他认为当前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良机,央行首要的工作是推进利率改革并建立利率有效传导机制。笔者认为,我国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要确保贷款用于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不用于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产能过剩的行业,同时要严防发生新的通胀。

(五)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防止金融危机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要坚持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坚持适度的杠杆率监管,坚持建立风险隔离墙,坚持金融创新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将被视为现代史上最大的监管失败。从这次发生房地产泡沫破灭和信贷危机的国家中,美国、英国、爱尔兰等国家是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该模式信奉自由贸易主义、最低政府干预以及最大限度的竞争。格林斯潘就是抗拒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由于对投行和衍生产品业务监管不力,美国5大独立投行全军覆没,美联储和证交会难辞其咎。格林斯潘曾在一次国会听证中断言,全国性房地产泡沫可能性不大,因为这种事过去从未发生过,他还说金融机构自律对于控制衍生品的风险很有效。其实,适度杠杆率是金融机构稳健运行的保障,美国证监会在大投行的游说下,放松了对其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导致华尔街金融机构过度举债,资本约束完全失效,杠杆大多膨胀至30倍以上,以致爆发危机。风险隔离是防范风险的防线,美国银、证、保三业之间没有设防,没有进行风险隔离,次贷危机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蔓延到银、证、保三业,无一幸免。金融创新不能脱离服务经济的职能。美国金融机构发展自我中心化,其金融创新大多是迎合金融机构内部的创新,不是为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这种创新的速度越快,其危害就越大,以致引发金融危机。

标签:;  ;  ;  ;  ;  ;  ;  ;  

进入衰退时期的全球经济:警告与建议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