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外贸方式对环境污染的差异性影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省论文,差异性论文,环境污染论文,外贸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13)06-094-06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江苏省的对外贸易获得飞速发展,并逐渐形成加工贸易为主体、一般贸易为副翼的外贸发展稳定格局。
与此同时,近年来江苏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能源消耗量、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迅速增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跨世纪前后各十年(1990年到2009年),全省废气排放总量从1990年的5047.0亿每立方米到2009年的27464.03亿每立方米,增长444.17%,年均递增10%;工业固体废弃物则由2234万吨增加到8027.81万吨,增长259.35%,年均递增7%;虽然由于水的循环利用特性使全省二十年间工业废水每年排放总量增加不十分明显,但每年排放量均超过20亿吨,几乎所有水域的水污染问题都已经非常严重。江苏省外贸方式是否与污染物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存在必然的联系呢?如果有的话,具体情况如何?又该如何协调外贸方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出于这一目的展开研究。
一、相关文献回顾
学术界针对经济行为引起环境污染的研究非常多,但专门针对外贸方式污染物排放而引致的环境污染研究文献至今比较少。目前为止,该领域的研究,大多是将对外贸易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对环境的影响。涉及贸易方式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检索到的主要研究文献有如下两大类:
一类是专门针对加工贸易与环境进行整体研究,尝试解答加工贸易方式与环境污染之间是否存在必然关系。Judith M.Dean等人(2008)实证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方式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发现在研究期内(1995—2004)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与我国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的排放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指出:通过加大加工贸易对外直接投资,能够逐步缓解我国对外贸易引起的环境污染程度。程盈莹等学者(2008)则主要采用二氧化硫排放量指标,从整体上研究了我国加工贸易方式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加工贸易出口对环境污染存在严重负面影响。刘婧(2009)则将对外贸易区分为一般贸易方式和加工贸易方式,并对比研究了我国两种外贸方式对环境污染的不同影响,指出:总体而言,一般贸易方式比加工贸易方式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小。牛海霞、罗希晨(2009)采用传统的工业“三废”指标对我国的加工贸易方式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指出:长期来看,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正向协整关系,加工贸易出口的发展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类是针对我国特定省市的加工贸易方式与环境污染关系进行的研究。翟月(2008)研究发现广东省的加工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并指出随着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程度整体上会加剧,但加工贸易的结构改善、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牛海霞等人(2009)沿用了格鲁斯曼等人(1993)的环境效应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加工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从规模、技术、结构三个维度进行了实证剖析后指出:整体而言我国各地区加工贸易与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相关性;深层次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规模效应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更为显著;而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结构效应对环境负面影响更为明显。金雪军等人(2009)则尝试将不同省区、不同外贸出口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对比研究。他们选取浙江省代表所谓“内源型”外贸出口模式,选取广东省代表所谓“外向型”外贸出口模式,对两种模式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广东模式出口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大,环境成本对出口具有较为强烈的敏感性;浙江模式出口对环境影响的程度较弱,环境成本对非出口行业的敏感性大、受出口影响小。
从上述文献情况的回顾可以看到: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对外贸易方式与环境的关系都较为复杂,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特定地区情况进行具体的研究。但迄今为止,少见针对特定省区就对外贸易不同方式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差异性进行对比的研究。对特定省区不同贸易方式造成环境影响的差异性研究,有助于该省区调整两种贸易方式、协调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指导该省区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江苏省不同贸易方式下的环境污染物排放情形
由于统计指标和口径的不同,目前江苏省还没有专门按照对外贸易方式来进行分类统计的各种污染物排放数据。出于研究需要,本文简单采取污染物排放均值来衡量江苏省历年不同贸易方式下污染物排放量状况①(见表1及图、图2、图3)。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江苏省统计年鉴数据自行整理。
图1 江苏省不同贸易方式下历年废气排放量(亿立方米)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江苏省统计年鉴数据自行整理。
图2 江苏省不同贸易方式下历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万吨)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江苏省统计年鉴数据自行整理。
图3 江苏省不同贸易方式下历年废水排放量(亿吨)
从表1显示的情况可以明显看到,江苏省外贸出口总额及两种主要贸易方式的出口总额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与此对应的是,两种主要贸易方式下的污染物排放量也呈增长趋势。从两种贸易方式相互对比的角度看,上世纪90年代,两种主要贸易方式下各自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基本持平;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加工贸易的迅速扩张。加工贸易方式下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则远远高于一般贸易方式。因此,从总体上讲,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要大于一般贸易。
三、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一)实证指标与数据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查阅了历年江苏省的《统计年鉴》《环境统计公报》和商务厅网站。文中所有样本数据都来自这些权威数据源。本文主要从环境政策、出口结构、出口规模等角度研究江苏省不同对外贸易方式对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差异性影响,故此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出2000—2009年江苏省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这两种不同贸易方式下的能源消耗量、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四个环境指标来构建实证分析模型。考虑到上述各个变量的计量单位不相同,况且各变量的绝对数值比较大,为了在不改变时序的性质和关系的同时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在使用EVIEWS 5.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时,本文对各序列数据都采用了取对数的方法加以处理。
(1)不同贸易方式的出口规模: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发展规模采用历年来江苏省加工贸易出口额(ln ple)和一般贸易出口额(ln gle)来衡量。
(2)不同贸易方式的出口结构:由于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省无论是外贸出口总量还是加工贸易出口、一般贸易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一直是占据绝对地位,故本文采用考察期内机电产品出口额占不同贸易方式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近似地表示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方式下的出口结构。加工贸易出口结构用ln pep表示,一般贸易出口结构用ln gep表示。
(3)环境污染:本文遵循以往研究的习惯做法,采用环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来衡量环境污染程度。外贸出口引致的工业废气排放用ln gas表示,固体废弃物排放用ln wastes表示,废水排放量用ln water表示。考虑到煤、油、气等能源消耗是当今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本文添加了外贸出口引致的能源消耗量指标,以便更全面地分析江苏省环境质量的现状。外贸出口引致的能源消耗量变动情况用ln energy表示。
(4)江苏省的环境政策:控制环境污染物排放非常关键的因素是政府对环境的监督和管制。由于政策因素难以直接量化,本文采用历年来工业污染治理方面的全省投资额表示环境政策变量,用ln policy表示。
(二)不同贸易方式对环境影响指标的回归分析
为防止由于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而导致伪回归的结果,本文首先运用EVIEWS5.0软件进行ADF方根检验,得出的结果表明:水平序列平稳的有五个变量:ln ple、ln gle、ln pep、ln gep、ln wastes;变量ln policy的水平序列非平稳,但一阶差分平稳;变量ln gas、ln water的二阶差分平稳。
1.平稳化序列线性计量经济模型
2.回归模型实证结果
通过对各回归模型的初步回归分析后发现,回归系数都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值显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F统计值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但DW值显示各方程的随机项存在自相关。出于研究目的,进一步利用了EVIEWS软件所具备的迭代法(Cochrane-Orutt)修正自相关。限于本文篇幅,对各个方程的具体修正过程不再详述。修正后的方程结果如表2。
由回归分析结果看出,方程的DW值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现象,上述方程的估计是有意义的。需要说明的是,对序列自相关性修正后,方程的可决系数不很高,很可能是样本数不够充足引起这一情形,但这不会对方程的分析结果产生实质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清晰显示:江苏省两种不同贸易方式的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弹性系数差异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加工贸易方式对环境的负效应总体大于一般贸易方式
实证表明,从衡量环境污染指标的弹性系数看,江苏省加工贸易方式下的弹性系数总体要高于一般贸易方式。加工贸易方式下固体废物排放量是一般贸易方式下排放量的12倍;加工贸易方式下废水排放量是一般贸易方式下排放量的5.5倍。值得注意的是,加工贸易方式下废气排放量倒是低于一般贸易方式下排放量。因此,从贸易方式看,江苏省加工贸易方式比一般贸易方式对环境污染的负效应更大。
加工贸易与环境污染两者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效应,主要是加工贸易方式下的环境污染跨国转移。通过加工贸易的发展,一些污染环境严重的生产行为由国外转移到了江苏。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也进一步表明,从环境污染的长期影响看,江苏省的加工贸易方式比一般贸易方式对环境负面影响更为持久。由于存在累积效应,加工贸易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对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负面影响在滞后期内表现更为明显。
2.加工贸易出口结构加剧了环境污染
实证结果显示,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约0.22%,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增加17.24%,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2.10%,分别是一般贸易方式下排放量增加值的0.28、6.95、1.68倍。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能源消耗量则增加16.35%,是一般贸易方式下能源消耗量的5.7倍。
目前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出口结构仍以机电产品为主,占比接近九成。由于江苏省目前承接的加工贸易产品主要是电子设备、机械、电气、通信设备、计算机等,这些产品生产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比较严重,在加工制造环节对固体废弃物、废水的影响都比较大,因而造成加工贸易方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更为明显。
3.加工贸易引致的能源消耗量增加是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
实证显示,江苏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能源消耗量便相应增加18.7%;而一般贸易出口总额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能源消耗量仅增加2.27%,两者相差8.2倍。由于江苏省加工贸易出口额在“十一五”期间规模迅速扩张,导致能源消耗量以更高速度增加,严重加剧了环境污染,大大抵消了环境治理的成效。近年来,江苏省做出巨大努力进行能源建设,并注重低碳发展,但由于环境治理政策力度的提升与加工贸易发展速度之间还不匹配,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4.环境政策对污染防治的总体作用不显著,但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
实证分析表明,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效果尽管客观存在,但效果都不明显。江苏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每提高1%,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下降只有约0.6个单位;废气排放量下降只有约0.22个单位,对废水排放量控制则几乎无影响,为0.001个单位。这至少说明环境治理政策的当期效果并不明显,反映江苏省未来的环境政策的针对性与实施力度有待加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历年来江苏省的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额比较小,占全省GDP的比重较低。环境政策力度的不足,非但不能有效抵消加工贸易发展带来的新增排放物造成的污染,还有可能导致由于累积效应引发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可喜的是,通过VAR模型的实证分析观察到,江苏省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对控制污染物排放和减少能源消耗的累积效应比较明显,即存在时滞效应。
(二)对策建议
基于实证结论,本文认为,治理江苏省外贸方式引致的环境污染,应当主要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发展低污染、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加工贸易,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本土企业进行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低污染产品的一般贸易出口。在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的前提下进行贸易方式的转变,实现两种贸易方式发展“齐头并进”。
1.转变观念,完善污染行业准入标准
江苏省要根据我国新时期产业指导政策,恰当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必要的措施,驱使加工贸易行业尽快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和产品,淘汰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设备和工艺,极力减少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程度。按照前面的实证研究,要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化工、印染、造纸、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标准及治污配套项目建设标准,对当前全省加工贸易中占比很高的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可尝试制定并执行严于国家标准的控制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
2.创新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政府一方面应控制并逐年降低加工贸易企业污染排放总量与单位排放强度,另一方面努力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全省加工贸易产品尤其是机电产品从低技术含量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转变;同时,要努力将江苏的加工贸易产业向价值链两端进行双向延伸,提高资源加工环节的深度和附加值,提升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技术创新,使江苏加工贸易走上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健康发展道路。
3.调整结构,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根据江苏省历年分行业的工业“三废”排放量情况计算,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三废排放量都位于各行业前列;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固体废弃物、废气排放量位居前列;纺织业、通信设备业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位居前列。而从近年来江苏省出口贸易结构来看,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产品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纺织品。由以上对比不难发现,加工贸易结构对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不同贸易方式下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同是导致对工业“三废”排放污染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结构,显得尤为迫切。
4.环境成本内在化,避免外资“环境成本转移”
一些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会利用环境成本的差异,向我国转移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和产品生产项目。只要环境成本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转移就难以遏止。因此,在以后的招商引资过程中,江苏各级政府应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严格禁止引进发达国家已经淘汰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注重选择节能、环保的高新技术项目来发展加工贸易;对目前正在运行的高污染、高能耗加工贸易项目,则要采取必要措施将环境成本内在化,严格执行环境政策规定的排放要求,避免成为“污染天堂”。
5.发展境外加工,合理利用全球资源
随着经济、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江苏省一些企业已经具备“小规模生产技术”优势,江苏的机械、电子、纺服、轻工、建材等产业已经具备一定国际竞争能力和相对优势,完全可以走出国门,到国外进行投资,利用国外的资源发展加工贸易。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企业会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而面临较大的风险,江苏省应当适时完善境外投资鼓励和保障政策,大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发展境外加工贸易。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分类管理,详细了解企业和境外项目的信息,强化境外加工贸易项目的备案、审批、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开展境外投资项目的企业提供周到的服务,建立、完善专门的法律、法规体系,并运用信息、金融、税收、保险和外汇等多种手段,给予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强有力的支持。
6.增加投资,提高污染治污能力
基于前述的环境政策存在滞后效应,在今后一段时期,江苏省各级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环境政策因素的重要性,将环境保护领域的投资作为公共财政的重点,力争将环境投资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挂钩,保持持续的环境治理投资力度。同时,积极拓展环保资金筹集渠道,运用资金杠杆大力支持低污染项目、治理污染效果明显项目,自主开发治理环境污染新技术、推广应用污染防治新技术,运用专项资金引导加工贸易企业配套引进、利用、吸收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国际先进环保项目与技术,努力促进全省经济增长、外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收稿日期:2013-03-12
注释:
①该方法取自张梅:《广东出口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4期,第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