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植物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的繁殖技术及提高抗寒性的研究

引进植物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的繁殖技术及提高抗寒性的研究

蒋丽娟[1]2002年在《引进植物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的繁殖技术及提高抗寒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绿玉树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又名橡胶大戟(rubber euphorbia)、绿珊瑚、铅笔树、白乳木(millkbush)等。是非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的民间良药,非洲干旱地区重要的能源农业植物,同时,绿玉树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美化公园、庭园的景观植物,是集水土保持、供能、药用、观赏、工业原料、环境绿化于一体,具生态、能源、经济综合效益的多功能树种。国外对其药用价值和作为新能源原料非常重视,在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环境因子对活性成分合成、积累的影响,细胞悬浮培养以及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内自70年代初在海南、云南等地把该树种作为观赏植物进行引种栽培,其药用和能源价值并没引起重视,研究报道很少。2000年申报的“能源树种绿玉树的引种栽培及其利用”课题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项目”(即“948”项目)。该文是项目研究的核心。本研究以美国、海南、云南不同种源引进的绿玉树枝条为材料,建立了扦插和离体快速繁殖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物理、化学抗寒诱变和多倍诱导等研究。围绕抗寒诱变和新种质的获得,对经不同途径获得的诱变材料进行了乳汁主要化学成分分析、染色体组RAPD分析、电解质的相对外渗率、线粒体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等基础性研究。这是首次在国内对绿玉树进行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获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优化了绿玉树扦插繁殖技术,成功建立了绿玉树微型快繁系统:研究插条种源、插条生理成熟度、激素种类和浓度、扦插基质、扦插季节对生根的影响;探讨激素种类、浓度及其它非激素类物质对诱导不同外植体分化、试管苗生根、移栽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宜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培养途径。 (1) 绿玉树属于扦插易生根树种,插条在所试验的六种扦插基质上均可生根,且春、夏、秋季均可进行嫩枝扦插,但生根率和生根质量受插条生理状况、扦插基质、外源激素等条件的影响; (2) 不同种源插条生根起始时间不同,达到生根高峰持续的时间不同,但达到生根高峰后的生根率没有显着差异。美国种源生根最慢,持续时间长(90d后生根率达93.3%),云南、海南种源在生根率的变化上非常相近。 (3) 低浓度生长素NAA、IBA、ABT及腐殖土对插条生根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其 — ————— 中以半木质化插条经ABT处理lh扦插在肥力条件、透气性、保水较好的“河沙1+ 珍珠岩工+腐殖土1”叁合一基质上生根率高(90%以上),根多(平均5根/插条)、 根粗短。 O)叶、茎段在附加任何一种植物激素mA、2,4刁,ZT,KT等)的MS培养基 上均能诱导出淡绿色致密的工型和淡黄色疏松的11型愈伤组织,但均为非胚性愈伤组 织,但愈伤组织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再生小苗困难。 (5)本试验所建立的再生体系为腋芽增殖。即以嫩枝诱导侧芽萌生,取新长出的 嫩枝芽做继代培养,经过起始培养、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获得丛生小苗,以分割丛生 苗来扩大繁殖。诱导腋芽、顶芽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3/4MS+ZTO.sing/1+NAAO.01mg/1 或/和1/ZMS+BAO.5+NAAO.01,诱导率达80%以上。丛芽增殖培养基为: 3/4MS+ZTO.5-Zing/L+NAAO.02+GA。0.cling/1,芽的增殖系数为4.5左右,有效苗率>80%; 生根培养基为1/ZMS+0.sing/NAA(或工BA)。 (6)建立了绿玉树微型快繁程序。 *)外植体经21.1%的PEG预处理后可减少外植体褐化率,提高腋芽、顶芽的萌一 发率;多效哇能缩短试管苗的节间,使其健壮,同时能抑制切口处产生愈伤组织,延 缓生根时间、抑制根生长,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sing/1)随浓度的增加,抑 制作用加强。在本试验中AgN03能抑制愈伤组织的分化和生长,但同时也抑制芽的分 化。 2.率先探讨抗寒驯化途径:对绿玉树组培苗进行了物理化学诱变及 染色体加倍的研究,获得了绿玉树四倍体新种质:探讨了PP3%与CaCI。对提 高绿玉树扦插苗抗寒性的影响。对绿玉树试管小苗进行不同剂量的Co”-r辐射诱变、 EMS化学诱变,秋水仙碱诱导多倍体研究,筛选出HYP不敏感植株和多倍体植株,探。讨不同物理化学诱变剂对绿玉树诱变的影响。 (1)多效哇能显着降低新梢长度的生长,增加分枝数,抑制低温处理时膜透性 的增加,提高绿玉树对零上低温的抵抗能力。0.2%PP333能提高叶绿素含量,但低浓 度的 PP333①.1刀 们却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C3CI。,对绿玉树扦插苗的形态影 响不明显,0.05%一0.l%的CaClz能抑制低温下细胞膜透性的增加,提高叶绿素含量。

张乍如[2]2007年在《绿玉树扦插苗幼茎与叶的形态解剖学研究》文中提出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大戟科大戟属(光棍树属)植物,又名光棍树、光枝树、龙骨树、神仙棒、绿珊瑚、铅笔树、白乳木。原产非洲,在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都有引种栽培。是非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的民间良药,非洲干旱地区重要的能源植物,同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美化公园、庭园的景观植物,是集水土保持、供能、药用、观赏、工业源料、环境绿化于一体,具生态、能源、经济综合效益的多功能树种。国外对其药用价值和作为新能源原料十分重视,在活性成份的分离、鉴定、环境因子对活性成分合成、积累的影响,细胞悬浮培养以及有效成分的的开发利用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在海南、云南等地把该树种作为观赏植物进行引种栽培。绿玉树在我国香港的部分地区、台湾的澎湖列岛、海南西部和南部沿海引种以后已经逸为野生。在西双版纳作为观赏树种有少量露地栽培。广州、昆明均有室内栽培。蒋丽娟博士在本世纪初承担国家“973”项目,从能源植物的角度在湖南对绿玉树进行了引种、驯化,并开展了扦插及离体快繁、抗寒诱变和多倍体诱导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扦插繁殖成活的绿玉树幼茎和叶为材料,对绿玉树茎、叶解的解剖结构、乳管的分布和扦插苗不定根发生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绿玉树茎尖纵剖面结构由上至下分为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叁大部分。茎的顶端有典型的原套、原体结构。分生区的中下部、伸长区和成熟区的皮层中有无节分枝乳管的分布。绿玉树扦插苗乳管发生于茎顶端分生组织的初生分生组织部位。2、绿玉树叶为小叶型。它的结构特点是叶片表皮外的角质层较厚;叶肉组织中以海绵组织占绝对优势,且海绵组织细胞排列较紧密、胞间隙不发达;栅栏组织所占比例小,细胞为一层,短圆柱状,排列紧密;叶脉少而小,维管组织不发达;叶柄短,有乳管,而叶肉组织中无乳管分布。从叶的形态和解剖结构均呈现出控制水分蒸腾和增强保水功能的基本特征,与干旱环境相适应。3、绿玉树茎的初生结构从外至内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柱叁部分。部分表皮细胞分化形成气孔器,形成气孔器的地方向皮层一侧凹陷为气下室;皮层和髓中的细胞排列较紧密因而细胞间隙小。这些也是控制水分蒸腾、加强气体交换的特点,以适应干旱环境。靠表皮的多层皮层细胞为含叶绿体的厚角组织。茎中维管束有大有小、形状不一,维管束之间的髓射线窄,维管束间界限不太清晰。皮层中分布大量乳管。4、绿玉树茎的次生结构由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次生生长而形成。茎次生结构横切面从外至内包括周皮、皮层、维管柱叁部分。维管柱中可见明显的圆形或扁圆形形成层环,由此产生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木栓形成层发生于皮层外侧的薄壁细胞,经平周和垂周分裂形成周皮。由于绿玉树枝增粗生长速度慢,发现周皮出现较迟,因此绿玉树枝的表皮特别是皮层保留时间较长,叶绿体正常生长发育,枝条绿色如玉,这是它次生生长的一个显着特点。5、绿玉树扦插苗的无节分枝乳管起源于顶端分生组织。绿玉树的茎尖、初生茎、次生茎有乳管的分布。乳管主要分布在茎的皮层中。从茎的纵切构造皮层中可见到较多、较典型的乳管的分布。6、绿玉树幼茎易产生不定根,根原基起源于茎中靠近维管束韧皮部的皮层薄壁细胞。

张红梅[3]2013年在《绿玉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L.)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金虎尾目大戟科大戟属(光棍树属)植物,起源于东非热带国家。绿玉树在医药、园林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其乳汁富含萜类、甾醇类及碳氢化合物,是重要的能源植物。但绿玉树关于栽培、生理及遗传等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国内外只有少数几篇文章报道。本研究对采集于不同地点的46份绿玉树种质资源进行形态和分子标记鉴定,合并相同种质,在此基础上对于鉴定出属于不同种质的材料,利用ISSR和SRAP两种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进行株型、生长速度、生根力、抗寒力和乳汁干物质含量及乳汁成分分析,最后对各种质进行综合评价,选择适于湛江种植的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形态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结合田间植株形态鉴定和393个位点的分子标记,对采集于不同地点的46份绿玉树材料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合并所有位点完全重复的材料,最终得到11个不同的绿玉树种质材料。2、绿玉树不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和SRAP分析筛选出的20个ISSR引物和42对SRAP引物组合,分别研究不同绿玉树种质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绿玉树种质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其中ISSR标记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47~0.992,平均相对系数为0.698,遗传相似系数最低的是GDHZ-2和YN;SRAP标记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25~0.985,平均相对系数为0.735,亲缘关系最远的是GDHZ-1和YN;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两种标记在相似系数0.65附近均可以将11份材料分成3个类群,其聚类结果大体相同。3、不同绿玉树种质株型、生长速度、生根能力和抗寒能力差异绿玉树种质间的株型差异较明显,有紧凑型的,疏散型的,有藤条状的,还有簇生的;不同绿玉树种质间生长速度以GDHZ-1最快,20天侧芽生长长度为5.1cm,最慢的是GDHZ-2,仅为0.28cm。绿玉树种质间的扦插生根能力差异较大,生根率最高的为GDMS,达到100%;最低的为Zimbabwe-3,只有6.90%;GDHZ-1生根能力最强,平均根数达到6.6根,总根长最大,为28.96cm;生根能力最弱的是Zimbabwe-3,总根长仅为1.00cm。不同绿玉树种质的抗寒力,以GDMS最强,0℃处理84h后仍有73%枝条存活;抗寒能力最弱的是Zimbabwe-5和Zimbabwe-7,0℃处理84h后两种种质均不能成活。4、绿玉树种质间的乳汁干物质含量及成分差异GDMS不含白色乳汁,其乳汁干物质含量为0;出汁率和乳汁干物质含量最低的是GDHZ-1,分别为33.14%和2.47%;HN-1的乳汁干物质含量最高,达到4.36%。不同种质间乳汁的成分,除了GDHZ-1和GDHZ-2外,其余种质主要成分均为甾醇类物质9,19-Cyclolanost-24-en-3β-ol,(3.beta.)-,相对含量均高达50%,部分种质还含有超过10%的Lanosta-8,24-dien-3b-ol;GDHZ-1和GDHZ-2的乳汁主要成分则是叁萜类化合物Urs-12-en-24-oic acid,3-oxo-, methyl ester和12-Oleanen-3-ylacetate,(3.alpha.)-,两者总相对含量超过75%。

蒋丽娟, 李培旺, 孙友平[4]2005年在《绿玉树不同来源试管苗抗寒性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经过对绿玉树不同种源、不同诱变途径选育获得的试管苗进行了与抗寒性相关的形态结构、细胞膜透性,及叶绿体、线粒体超微结构等经低温处理后的变化检测。结果表明,在2℃时,叁个种源中(云南、海南、美国引进种)云南种源受冻害最严重。温度降至0℃时,叁个种源的绿玉树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一致:叶绿体、线粒体膨胀成圆球状,并解体。经不同物理化学诱变处理获得试管苗抗寒性都高于未经处理的试管苗,其中以四倍体试管苗抗寒性最高,为获得高抗寒性绿玉树优良无性系奠定了基础。

许文[5]2017年在《两种云南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由叁章组成:第一章对2000年以来桃金娘科(Myrtaceae)植物中间苯叁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论述了短药蒲桃(Syzygium brachyantherum)的化学成分研究;第叁章论述了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一章中,我们对2000年以来文献报道的52个桃金娘科(Myrtaceae)植物来源的间苯叁酚类化合物进行了综述,详细列举了这些间苯叁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名称、植物来源和生物活性。第二章中,我们对短药蒲桃(S.brachyantherum)叶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短药蒲桃为桃金娘科科(Myrtaceae)蒲桃属(Syzygium)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海南等地区,迄今,未见其化学成分的相关研究报道。综合利用各种分离技术及现代波谱学方法从短药蒲桃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26个单体化合物,其中15个为新化合物。化合物类型包括间苯叁酚衍生物、叁萜、酚酸等,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第叁章中,我们对绿玉树(E.tirucalli)的地上部分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绿玉树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植物,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南北方均有栽培。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MCI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绿玉树(E.tirucalli)95%乙醇萃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出了23个单体化合物,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化合物类型包括紫罗兰酮衍生物、二萜、黄酮、木脂素、蒽醌、酚酸等,化合物27–36,38–43和45–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李文基, 王茂媛, 陈烁, 张新蕊, 王建荣[6]2013年在《绿玉树茎皮脂溶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指出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绿玉树茎皮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为绿玉树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数据支持。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32个化合物,占其总量的96.01%。含量较高的分别是羊毛甾醇(29.86%)、13,27-环乌苏-3-酮(8.45%)、9,19-环羊毛甾-7-烯-3-醇(5.31%)。并运用DPPH法对绿玉树茎皮脂溶性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具一定的抗氧化活性,IC50为263.70μg/mL。

刘召亮, 何觉民, 陈彪, 梁钾贤[7]2011年在《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苗的条件,确定各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绿玉树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玉树茎段作为外植体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萌芽率、增殖倍数、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萌芽培养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1/2MS+0.02mg/LNAA+1.00mg/L6-BA,分化率为89.7%;继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0.02mg/LNAA+0.60mg/L6-BA+3.00mg/LAD,增殖倍数为5.70;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0.40mg/LNAA+0.40mg/LIBA,生根率达100%,移栽成活率达80%。[结论]初步确定了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的生长条件。

李政, 李凌[8]2007年在《二倍体与四倍体绿玉树乳汁管分布特征的比较》文中认为采用石蜡切片法、离析法以及徒手切片3种方法研究了绿玉树(EuphorbiatirucalliL.)乳汁管的分布,并对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茎的乳汁管分布和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绿玉树乳汁管为无节型;初级乳汁管主要分布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在2a生茎的髓部也有分布;次级乳汁管以多级分支的形式无规则地散布在韧皮部中;末级乳汁管分布在皮层(或周皮)下部。随着茎成熟度增加,初级乳汁管数量和直径随之增加,直径增加到一定时便不再增粗,而以增加数量的方式来缓解液压。与二倍体相比,相同成熟度的四倍体绿玉树乳汁管的数量和直径都显着减少,其中嫩茎的初级乳汁管数量减少了5.5条,直径减少了8.4μm;1a生枝条初级乳汁管数量减少了10.7条,直径减少了9.6μm。

李凌, 李政, 黄静洁[9]2007年在《2种来源绿玉树夏季乳汁中碳氢化合物和甾醇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文中认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了栽培在重庆的荷兰和海南绿玉树夏季乳汁的碳氢化合物和甾醇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海南绿玉树乳汁中9~44个碳原子的链烷的总相对含量为8·55%,羊毛甾醇为62·76%,此外,还含有14·32%的酯类和6·07%硫.荷兰绿玉树乳汁中含18~32个碳原子的链烷的总相对含量为2·91%,羊毛甾醇为72·61%,还有11·42%的酯类和6·02%的硫.

李凌[10]2010年在《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L.)乳汁化学成分及季节变化动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了,引种在重庆的来自荷兰和海南的绿玉树,在春、夏、秋叁季的乳汁成分。结果表明:2种来源的绿玉树引种在重庆栽培以后,乳汁中依然含大量的绿玉树"指纹成分"——绿玉树烯醇(羊毛甾醇类),还含有丰富的7-44个碳原子的链烷、N-链烷、烯烃等类似柴油成分的碳氢化合物。春夏季绿玉树幼树乳汁中7-44个碳原子的链烷、烯烃的含量可以达到8%左右(海南绿玉树),到秋季停长以前,此类碳氢化合物的含量迅速降低;羊毛甾醇在秋季的乳汁中可以占到97%以上,在春夏季乳汁中的含量比秋季低20%~80%。可见,链烷、烯烃等的含量与羊毛甾醇在乳汁中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这种动态对于绿玉树的生产管理以及采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2种来源的绿玉树春季乳汁中都检测到了硫的成分,夏季达到一个高峰,秋季迅速回落至消失。因此,绿玉树可能是一种能够富集硫的植物,对于清除土壤中的硫污染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引进植物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的繁殖技术及提高抗寒性的研究[D]. 蒋丽娟. 湖南农业大学. 2002

[2]. 绿玉树扦插苗幼茎与叶的形态解剖学研究[D]. 张乍如. 湖南农业大学. 2007

[3]. 绿玉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张红梅. 广东海洋大学. 2013

[4]. 绿玉树不同来源试管苗抗寒性比较研究[J]. 蒋丽娟, 李培旺, 孙友平. 湖南林业科技. 2005

[5]. 两种云南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D]. 许文. 云南师范大学. 2017

[6]. 绿玉树茎皮脂溶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李文基, 王茂媛, 陈烁, 张新蕊, 王建荣. 热带作物学报. 2013

[7]. 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J]. 刘召亮, 何觉民, 陈彪, 梁钾贤.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8]. 二倍体与四倍体绿玉树乳汁管分布特征的比较[J]. 李政, 李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

[9]. 2种来源绿玉树夏季乳汁中碳氢化合物和甾醇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李凌, 李政, 黄静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0]. 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L.)乳汁化学成分及季节变化动态研究[C]. 李凌. 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非粮生物质能源与高技术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 2010

标签:;  ;  ;  ;  

引进植物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的繁殖技术及提高抗寒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