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开展社区金融业务问题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金融业务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认为:目前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不应成为社会的主流,政府应当培育与百姓生活更加密切相关的新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开创“新金融秩序”。而社区金融则是这种日益兴起的“新金融”的典型载体。社区金融主要是指社区公众及其组织中所产生的一切金融(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需求和银行满足其需求而开展的一切金融活动。社区金融立足、扎根于社区,对于繁荣欠发达社区的经济活动、缓解资金从欠发达社区大规模流向发达社区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社区金融也开始进入我国金融生活领域,不过,由于社区金融在我国还属于出现不久的新生事物,商业银行对它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业务开展上的盲区,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以期对商业银行广泛介入这一新的业务领域有所帮助。
一、商业银行开展社区金融业务正当其时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社会管理的重心正在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社区经济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显现出来,社区金融服务也随之被提到社区建设的日程上来。商业银行深入社区开展基层金融服务可以说正当其时。
原因之一:社区存在广泛的金融服务需求
一方面,社区老百姓急需贴身的金融服务。用“银行多如米铺”这句话形容银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毫不为过,在城市主干道路,各家银行的分理处及储蓄所“肩并肩、背靠背”。但对于家住偏远社区的居民来说,跑银行却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个新难题,面临不断增加的个人金融业务:存取款、通过银行领取养老金、交纳水电费等,许多市民不得不频繁地”长途跋涉”到市中心办理,费时费力,极不方便。居民们都盼着银行能够早日来到他们身边,他们希望银行能够跟着社区走,居民住到哪里,银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此外,普通百姓缺少专业的理财知识和与时俱进的金融意识,不仅是家庭财务开支的随意性较大,往往是保险人员来了办保险,银行人员上门则办存款,而且对现今金融机构推出的一些金融产品如开放式基金、信托理财、炒汇、“一卡通”等往往是一知半解、并不明了,很多人把招商银行推出的“一卡通”简单地当成存取款的工具,无形中浪费了资源。老百姓急需学习、了解现代金融知识,希望金融机构能为他们排解心中的疑难。
另一方面,社区小企业急需金融服务。目前,随着住宅商品化以及住宅生活区内服务的物业市场化,各种社区服务应运而生,并且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与此相适应,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市场化、社会化发展的今天,不少居民小区把自己的就业、家庭收入等着力点聚焦到了社区,但由于缺少畅通的资金融通渠道,常常是不少机动灵活、规模较小、效益较好的生意及市场项目,诸如家庭花卉养植、宠物繁殖、女士美容养颜、家电维修等因资金缺口而成泡影。由此,引出一个值得关注的经济课题——社区小企业融资难。而在国外,中小企业正是社区银行的主要融资对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体制的变革,社区的金融活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由单一的储蓄业务向包括储蓄、贷款、投资、保险、消费等综合需求发展;(2)由低层次的传统储蓄存款业务转向如理财服务、投资顾问等高层次金融需求发展。这种需求要求银行提供科技含量更高、更新颖、更能保值增值的金融服务和产品;(3)居民由持有单一储蓄金融资产向持有股票、国债、基金等多种金融资产转化;(4)居民在社区就业自谋生计所带来的融资需求也日益广泛。种种变化都意味着社区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商业银行发展社区金融业务潜力极大。
原因之二:开展社区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应对竞争的现实选择
社区金融业务的开展既是客观的经济金融现象,也是银行业捕捉商机、开拓市场的必然选择。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随着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中国,个人业务日益成为中外银行较劲的重点。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最大的竞争优势之一就是其星罗密布的营业网点、资源网络。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拓展社区金融业务,形成有特色的个人金融服务模式,自然而然地成为国内银行界日夜思虑的问题。对于银行而言,我国传统的金融结构已发生变化,金融服务的对象和内容也不同于以往。多少年来,企业客户一直是各家银行信贷争夺的对象,但在饱尝不良资产贷款风险后,各大商业银行开始把目光转向个人金融市场。随着老百姓手中的钱越来越多,社区中蕴含巨额资金流量和众多服务对象,金融需求越来越大,银行要想吸收这部分资金,做大个人银行业务,最好的办法是将金融服务延伸到社区,在社区寻求新的业务空间。
原因之三:开展社区金融业务将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通过开展社区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加强对社区的渗透力,开发大量新客户和高忠诚度客户,提高经济效益。而通过对客户的全面了解,有利于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建立起个人信用档案,巩固银行的信贷基础。此外,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银行可以迅速开发出一些客户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更加牢固客户基础,提高办理业务效率和市场营销的主动地位。所有这些能为银行开辟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商机,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事实上,一些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商业银行已捷足先登,初步尝到了开展社区金融业务的甜头。如农行河北邯郸分行独辟蹊径,在全国安居工程示范小区——广厦小区的显要位置及时设立网点,半年就吸存1000多万元。工商银行上海长宁支行自从创办长宁金融学校以来,业务量直线上升。截至去年上半年,市民个人电话银行的开户数为30157户,比前年一年的开户数还要多。在武汉市,随着社区银行数量的扩张,大大提高了持卡人使用银行卡的便利,银行卡交易量迅速上升,截至去年7月底,华夏银行武汉分行自助设备交易3万余笔,平均每月交易量超过400余万元。
二、我国商业银行社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社区金融业务的开发上存在着有冷有热现象。
一方面,不少具有战略眼光的商业银行已经“蠢蠢欲动”或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热身运动”,业务正向社区挺进。在武汉,不少银行竞相分切社区金融这块“大蛋糕”。在武汉市东亭小区、花桥小区、钢都花园等社区,华夏、民生、招商等中小商业银行纷纷跻身其间,争先恐后亮出了“社区银行”的招牌。广东的商业银行不断地到国外、香港等地“取经”,重新确定业务重心,改造业务流程。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正式在广东省各地推出“社区金融服务”。在上海,不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争先恐后把金融学校开到了街道、社区,这些社区金融学校纷纷聘请有影响的青年金融专家代表所在的金融机构,走进社区以个人工作室的名义为居民提供理财服务,而且银行与社区的合作也在加快步伐。浦发银行陆家嘴支行与上钢街道共建了“社区金融服务中心”,银行在社区普及金融知识,并通过创业贷款促进社区再就业工程,将金融服务功能与社区的其他功能融合,形成一个整体,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
另一方面,一些商业银行依然对于社区金融这块市场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对社区金融缺少深入的研究,认为目前的社区建设尚未成熟,有的还没有形成规模,居民迁入也有较长的过程,甚至担心在社区开设银行网点成本高、收效慢,因此,对进军社区一直持谨慎态度,愿意到社区落户的银行并不多。这些银行营业网点大都设立在市区繁华地带,即使在社区中设有零星营业网点,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社区”概念和“社区金融”意识,大批网点游离于社区生活之外。这些商业银行更多的是像行政事业单位,无论在金融产品上还是在营销手段上并没有真正地贴近老百姓,贴近市场,营销工作针对性不强;在服务品种上还显单一,除储蓄业务外,其他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与社区公众日益活跃的金融服务需求尚有差距。
就整体而言,社区金融在我国毕竟属于新生事物,处在发展的初期,目前尚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经营观念问题有待进一步转化。尽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实行了商业化经营,但由于改制和产权问题尚未解决,缺乏走出行门融入社区的理念,在经营观念上仍有计划经济的残留成分,体现在服务态度差,产品单一,功能不全等。
二是现阶段我国的信用环境对社区金融业务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不仅是广泛存在的经济活动主体信用缺失使商业银行开展社区金融业务“心有余悸”,而且对银行自身而言,由于以前没有注重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没有客户关系管理,银行对社区的信息缺乏了解,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社区金融服务的内容和效率受到很大限制。
三是社区金融服务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社区金融需要兼具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等特点,因此,社区金融产品和服务具有综合性。社区金融服务中心应该是一个大超市,如客户可以随心所欲地选购称心如意的产品,从存取款、理财咨询、保管箱、消费贷款、各种转账,到代理收费以及购买保险、债券、投资基金等金融需求都应该在这里得到满足。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阶段产品创新能力不够,所推出的社区金融产品结构显得单一,功能缺乏,使其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金融服务的程度与效率大打折扣。
此外,人才缺乏也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社区金融业务的重要阻碍。我国的客户经理制度刚起步,无论从数量与质量来看都远远不够,且尚处于逐步转型阶段。而社区金融需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金融知识的人才,导致目前出现严重的人才短缺现象。
三、我国商业银行亟待加大力度开展社区金融业务
如前所述,认识上的误区是商业银行开展社区金融业务的最大障碍,因此,面对社区金融这块正在长大的市场,商业银行首当其冲是转变经营观念。第一,商业银行要认识到社区金融业务对其发展的重要性,不仅要树立发展社区金融业务的观念,而且要确立社区金融发展在银行总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随着社会经济、金融结构的变化,围着居民转应成为金融业的一个行业理念。银行必须转变忽视对个人服务的经营观念,努力开拓个人金融服务业务,丰富“社区金融”的内涵。在网点布局和制定发展规划时,要结合社区经济的特点,根据不同社区的服务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产品梳理和产品组合,建立开放式柜台和具有专业化功能的各种中心,如理财中心、咨询中心、按揭中心、信用卡中心等,为周围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商贸往来等提供贴心、贴身、个性化、便利化、增值的银行服务。同时注意保证每一社区一定时期内能为银行提供的业务量和效益。第二,银行要树立主动营销的社区金融服务观念。我国的金融机构过去官商作风比较严重,金融产品种类单一,银行用不着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也不搞营销活动。为了应对入世后中国金融业竞争的发展变化,银行要由坐等顾客上门改变为不但要继续在网点柜台营销产品、做好服务,而且还要走出行门、主动营销,主动融入社区生活,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营销,自觉地开展社区金融服务。银行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营销方式来提高社区居民对金融产品的消费水平,例如开办社区金融消费理念讲座、金融学校、金融新产品使用演示等方式,面对面向居民宣讲金融生活理念,手把手地对金融新产品进行现场教学,一对一地进行理财指导。
其次,我国工商界的品牌意识正日益觉醒,品牌战略正进行得如火如茶,商业银行对社区金融这一块全新的业务领域从一开始就应该树立品牌意识。要针对社区居民的心理特点定准产品品牌,不断创新品牌。由于社区居民的年龄、爱好、收入水平、家庭状况和社会地位不同,需求存在明显差别,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居民的需求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中,银行要善于分析消费者心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品牌定位,其中包括储蓄品牌、贷款品牌、理财品牌等,并随居民的需求进行品牌创新。如何创建品牌,一是必须打持久的高质量牌;二是以富有人情味的服务方式树立口碑。社区金融的特点就是服务对象范围较小,又是相对比较固定的人群,所以金融部门职员与客户之间应该非常熟悉。社区金融网点可以开放式的营业方式取代传统的柜台营业方式,给客户以“宾至如归”的感觉。
再次,对于已谋划开展社区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来说,找准进入社区的切入点至关重要。就现阶段来讲,可供选择的方式主要有:一是改造现有银行营业网点,建立多层次的社区金融服务体系。目前银行在社区的网点普遍存在诸多弊端:服务种类不全无法满足社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网点人力资本配置和授权不足,不具有为社区提供多方面金融服务的能力;网点过多过滥,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易引发恶性竞争。对此,应对现有网点进行优化重组,健全功能,逐步地改建成具有综合经营能力的社区金融营销中心,有自己独特的营销方案,成为银行市场营销网络的前台。银行本部对社区业务负管理之责,并直接经营社区内的重点企业;而社区业务营销中心则要担负起社区金融业务拓展的全部责任。二是在一些新的社区以多样化的形式设立新的银行网点。如在规模较小、距市区较远的住宅区发展储蓄代办点;在规模较大离市区较近的住宅区设立家庭理财中心;或设立自动存取款机,提高其作业的现代化。社区银行由于具有设置灵活、规模精悍、投入成本小、便于管理等优势,将成为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一支“轻骑兵”。三是与社区合作也是现阶段进入社区金融的现实选择。从合作的内容看,不仅可以包括建立储蓄代收点、外币兑换代收点、固定的金融宣传讲座等,还可以适应市民越来越强的投资理财需要,开办个人理财业务,启迪帮助居民盘活自己的金融家当。四是通过定期进驻社区集中办理个人业务的方式开展社区金融业务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在北京,一场由民生银行联合众家汽车经销商共同举办的定期汽车联展已走进方庄社区,社区居民不仅在自家门口就可以购车,而且可在现场完成全套购车贷款手续,享受购车贷款的一条龙服务。
另外,进入市场后该做的就是正确进行市场定位,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社区金融业务要面向社区内的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社区银行的员工必须十分熟悉当地市场的客户,同时这些员工本身也要融入到社区生活当中,在对客户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个性化的服务。社区银行同时应该为个人客户提供相当全面的业务选择,包括: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较低收费的支票和一些投资产品、不同种类的楼字按揭和消费贷款、较低收费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服务、以及自动提款和电子银行等服务。在资金运用方面,社区银行要将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贷款主要面向附近社区的存款者及相关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在业务创新方面,商业银行要利用自身对经济、金融信息反馈灵敏的优势,设身处地地为社区顾客开发出一些满足其多样化理财需求的产品,以求在贴近、满足居民生活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此外,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客户不仅需要银行的微笑服务,而且需要高效的服务。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借助高科技创新社区金融服务方式,变单一的柜台式服务为电子银行服务和网上银行服务,使客户通过高科技的金融渠道,提高办事效率,使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以全天候办理存款、转账、缴费、账务咨询、理财指导等项业务。
最后,为确保社区金融业务的成功性,商业银行还应该在其他方面做出努力,比如,实施人才战略。社区金融业务的综合性、差异性、复杂性要求有一批善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开发和创新,而且具有亲和力、善于与人沟通的高素质人才,造就一支优质的客户经理队伍是社区金融成功的保证。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有诱惑力的措施吸引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加盟;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在内部挖掘、培训员工,以提升准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使其符合社区金融业务开发的需要。再比如,引入客户关系管理机制实施具体业务的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西方国家银行与客户间联系的重要渠道。通过客户关系管理,银行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理解并影响客户行为,拓展优质客户;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其掌握的客户资源,进行客户信息的分析和客户服务策略的改善,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客户资产”的增值,最终达到提高客户获得、客户保留、客户忠诚和客户创新的目的。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开展该项业务困难重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个人信用制度,对个人信用资料的采集存在诸多缺陷。因此,通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对于全面了解个人信用情况、促进社区金融的发展意义重大。
标签:社区金融论文; 金融论文; 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网点论文; 社区银行论文; 社区功能论文; 金融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