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个如爆竹般生动的开端,还要有如撞钟余音绕梁般精彩的结尾,这样的课堂才是完美的课堂。曾有许多名家大师这样评价导入和结课在一节课中的地位:一个是凤头,一个是豹尾。古人做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导入应该像“凤头”,小巧玲珑,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到学习情境中,使学生激趣乐学。做到不同凡响,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一、由轶闻趣事来导入
高尔基曾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好去寻找它。”课堂导入常常是课前骚乱与课堂肃静的分界线,学生从课间休息时的游戏打闹到上课铃响后安静下来,需要有个过渡转换阶段,这就需要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机敏的教师善于运用导入语,以自身的风度、清晰的声音、新奇的内容、精彩的语言三言两语控制全场,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思维尽快回归到课堂脑力思考的起跑线上,从而发挥开场白威慑全局的特有魅力。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轶闻趣事兴趣浓厚。要投其所好,根据教学内容,选好与课文相关的轶闻趣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引起了对文本的兴趣。
例如:学习《人体的激素调节》时,联系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喜欢打篮球,我设计了以下导入语:“姚明,听说过吗?刚进入NBA时,一些西方人士为了形成垄断,将东方人拒之门外,竟然造谣说姚明是巨人症患者。那他的团队是如何打破这一谬论的呢?正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人体的激素调节》。”(随即展示课题并板书)
二、由喜闻乐见的游戏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收获丰收的喜悦。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在导课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配合风趣幽默的讲解、漂亮美观的板书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富有创意的开讲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智慧,使之善于思考问题,并能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因为教师有重点地导入新课,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集中探索知识的本质,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精彩的导语具有思维的定向性,让学生尽快把握思维中心,围绕教学内容开动思维器官,积极思考,探微知幽。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运输途径》一节时,在复习提问环节中,可以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这些名词贴在黑板上,联系自己前几天感冒了,有发烧、嗓子疼等症状,作为一名“小小快递员”如何将药物快速送达病灶?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物质的运输途径》。
三、由复习旧知过渡导入
课堂导入不仅是一节课的引子、开场白,还是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先声服人的效果,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上课,才能“箭无虚发”,句句入耳,点点入地,教者轻松愉快,听者心倾神往。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是同类知识,要提升到新的台阶,更需要原有的知识作铺垫。还可以通过复习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要点来导入。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初步感知了要学习的新知识,自然导入内容。尤其是生物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知识或者经验导入,使得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框架,加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大大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由精美的诗句导入吸引学生注意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实施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迅速理解老师的意图、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到学习中去尤其关键。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认识过程,需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则是这种认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精彩的诗句,就能很好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发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自然进入到学习新课中。
如学习《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时,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欣赏刘禹锡的《忆江南》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问,为什么一到春季,池水、河水、江水就会变绿了?引出课题——藻类植物,它就属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中的一种——然后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孩子们的思维,以引起孩子们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灵活使用。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要紧紧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这个原则实行。
论文作者:孙明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总第3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思维论文; 课堂论文; 内容论文; 兴趣论文; 轶闻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总第3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