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的理论、研究思路与应用_情绪和情感论文

应对的理论、研究思路与应用_情绪和情感论文

应付的理论、研究思路和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路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世纪40年代始,应付(coping)这个概念在日常意义之外增添了学术成分。1967年心理学摘要中首次出现应付这一研究领域。那时以来,尤其近十年来,理论和应用研究均有了极大进展,逐渐发展成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从宏观来看包括对有巨大社会影响事件的应付,这属于社会学和政治学水平;从微观看包括对应付过程中个体神经激素调节的研究,这就属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范畴了;而应付的心理学研究正处于一个中介水平,它与健康心理学、心理咨询、行为医学、精神病学和护理学有密切关系。本文企图对这一领域发展至今的主要理论、研究思路和临床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一、应付理论:定义、分类及影响因素

应付的传统研究主要来自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一是动物实验,这一领域强调驱力、强化在回避逃跑行为中的作用,由于它不考虑个体差异和内心认知过程,对于理解人类应付过于简陋;二是心理分析自我心理学,这一领域把应付视为解决问题降低应激的现实而灵活可变的思想行动,倾向于评估应付特质和风格,A.Freud的防御机制理论对早期应付研究影响尤为重大。许多研究者详细评述了这两个领域对应付研究的作用。(1)

从Murphy和Lazarus(1996)(2)的开创性工作以来,心理学家逐渐把应付视为特定于应激情境的行为和情绪过程。(3)这里所谓应激可以是重要生活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琐事。正是在生活事件研究影响下,许多研究者从心理分析传统中分裂出来,这一变迁过程受到Lazarus认知评价理论及其应付研究的巨大影响。(1)(2)过去十年中,研究者们对应付有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即应付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作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1)这一定义强调情境性而非特质倾向,区分了应付与自动化适应行为,区分了应付与适应的结果,区分了应付与控制或掌握。

为了对应付进行评估,研究应付的决定因素以及应付的运用,必须要有一个描述和分类系统。纵观应付分类研究历史,从A.Freud的防御机制到知觉防御极性研究,可以说70年代前受到心理分析传统的深刻影响,过分强调人格的重要性,忽略情境的作用,并且由于研究往往特定于测量方法,因此存在很大的局限。从Lazarus(1966)提出问题指向应付(Problem-fo-cused coping)和情绪指向应付(emotional-focused coping)以来,许多研究者得出了近似结论,因此至今多数应付研究都运用了这两个概念。问题指向应付就是指向改变应激引起问题的应付,情绪指向应付就是指向调节对问题的情绪反应的应付。(4-6)但事实上人们可以通过解决问题来调节情绪,或调节情绪来促进问题解决,因此常常难以确定问题指向还是情绪指向,于是许多研究者提出问题指向和情绪指向更确切地说是应付的两大功能。(1)近来有人强调人际关系这类社区因素的重要性,提出了人际关系指向应付(relationship-focused coping),指处于应激中的个体如何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这些人不论与应付者是什么关系,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分享着应付个体的经历。(5)

虽然至今仍缺乏完善的描述分类系统,但从各方面的观点来看,(4)(5)(7)(8)(9)可以总结出三个基本公认的应付维度:1.改变问题本身的应付:这里包括指向环境的应付,即通常所说的问题解决,和指向个体自身的应付,例如学习新行为新技术。2.改变个体对问题认知方式的应付:这里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改变情境对个体的意义而客观上情境并无改变,这可以称为认知再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防御性质的,例如否认,愿望性思考(Wishful thinking),也可以是基于现实的解释,例如正向比较(Positive comparison);另一方面是分配个体的注意力,例如选择性注意和回避,在这里事件的意义可能并未改变,但这些意义部分或全部不予考虑。3.改变由问题引起的情绪危机的应付:例如寻求情绪支持(emotion-support Seeking),酗酒抽烟及药物使用、体育锻炼。

个体的实际应付依赖于他们具有的应付资源。应付资源可以分为:1.生理资源:也就是身体健康,尽管毋容置疑这种作用很显著,但它常常被高估了。2.心理资源:可分三个方面,一是社会问题解决能力;(10)二是个体特质,包括A型行为、韧性(hardiness)、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希望以及近来为人注目的建设性思想研究(constructive thinking);三是控制感研究,结果认为控制感对应付以及调节后果作用很大,高控制感往往与成功应付、较好的调节和康复联系在一起,内外控研究一般得到内控个体倾向于问题指向应付,外控个体反之。(11)3.社会资源:一方面经济地位对应付有显著影响,(5)另一方面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一个日渐扩展的领域,Schaefer等(1982)区分社会支持为情绪支持,物质支持和信息支持。近来的研究集中于情绪支持对应付的贡献。(4)

在应付资源利用的限制因素方面,Lazarus区分为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威胁水平三种。这方面近来的一个热点是匹配(fitness)的研究,应付策略与个体特质的匹配研究发现信息寻求倾向个体运用问题指向应付较好;(12)应付策略与个体对情境评价的匹配研究发现当不匹配,特别是低控制评价下运用高问题指向应付,高控制评价下运用情绪指向应付时,情绪行为问题最为突出。

二、应付的测量方法

应付是一个多侧面多水平的过程,因此不同水平的测量可以相互参照,提供最大信息量。

1.心理生理和表情测量

一些研究,特别是在临床和医疗条件下进行的研究,运用了心理生理指标。(12)总的来看,心理生理变化反映了应付是否发生以及强度,而不能区分不同性质、类型的应付。由于个体差异实在太大,生理测量在应付研究中只能支持或削弱应付是否发生这个结论,或用来反映应付是否达到了一种心理平衡。表情与情感紧密相联,因此它可以反映个体对其应付结果的评价,但表情测量远未达到成熟水平,对成人来说目前仅能测出单一性质的表情,所以运用这一方面指标有待于情绪研究的进展。

2.行为测量

要对应付行为进行测量,首先要选择与应付有关,并且易于可信地编码的行为。至今在应付研究中把被试的行为作为指标加以纪录并不多,并且所选择的行为往往特定于具体的研究对象。例如在对海底实验室Ⅱ号成员应付海底生活的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了成员与外界通电话的次数作为个体应付行为的指标;再如在对心脏导管插入治疗病人的研究中,把病人坐立不安等行为作指标。(12)儿童应付研究中,由于儿童不善于口语报告或填写自陈量表,研究者采用了行为指标,例如根据儿童是否选择与医院有关的玩具来判断儿童应付的主动性。(13)由于应付涉及人类最复杂的生活情境,为了选择并运用适当的行为测量指标,现在的研究者应一方面从发展研究中归纳和总结个体应付行为的规律,另一方面对个体在应激情境中能作出的行为选择进行分析。

3.自我报告测量

70年代以前的应付量表强调总体性质的应付风格或特质,因此本质上与压抑一敏感化量表这种防御极性测量类似,并非指向应付过程本身。Lazarus和Folkman(1980)提出了应付方法调查表(Ways of Coping,WOC)的最早版本,以后又屡次修改。(6)WOC及其修订本是特定于情境的自陈量表,先让个体列出近期内遇到的应激事件,然后给被试68个应付方法,让被试报告在应付应激中运用这68个应付应方法的程度。(1)因此WOC要得到的是个体在特定应激情境中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具有这些特定的想法和行为。许多研究者曾对WOC因素分析,结果是一般得到正面应付、接受责任、远离、寻求社会支持、正向再评价、自我控制、逃避和计划问题解决这8个因素。(8)(14)(15)WOC曾被几百个研究加以运用,(5)至今仍频频出现于研究中。其他,Billings和Moos,Pearlin和Schooler的问卷也都是特定于情境的自陈应付量表,它们也较多地被运用。(10)

也有不少研究者编制了测量应付风格或特质的量表。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是随情境与个体的交互作用而变化,因此特定于情境测量。(17)而Kobasa提出的韧性就是典型的传统特质测量,但韧性量表(Hardiness Questionnaire,HQ)受到了很多研究对其结构效度及对调节和疾病预测力的批评。(9)近来Epstein等提出的建设性思想量表(Constructive Thinking Inventory,CTI)测的也是总体应付能力,许多研究证明了CTI有较强的因素结构和解释力。CTI的因素分析得到的一般因素被命名为建设性思想,即日常生活中以最小代价解决应激问题的能力。(18)(19)

Carver和Sheier等(1989)对已有的应付量表提出了三个批评,其中最基本的一个就是指出现有量表都不是从理论出发,而先凭经验编制,再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来解释,这样与理论的联系就变得疏松,并且是事后分析。由此,他们在Lazarus应激模型和行为自我调节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多维应付量表,共分13个了量表。(9)

虽然自陈量表受到许多批评,也有人提出用半结构化访谈取代量表,而且实际上运用访谈的研究的确越来越多,但自陈量表仍是近期内应付研究最便利的研究技术。

三、应付研究思路和主要结论

(一)应付研究领域目前的主要研究思路

1.环境研究思路:

这类研究的基本假设是个体如重复处于不可控制的情境中,体验到失助感,在庆付努力上就会变得被动,最终导致士气(morale)不佳和抑郁。(8)这一思路的研究者评价个体如何应付情境,目的就是要找到这些情境的心理威胁特点。生活事件研究以及应激性职业研究便是典范。

2.特质研究思路:

这类研究的基本假设是人格特质决定个体应付方式。(8)研究者的目的就是要找出这些能预测躯体或心理困扰的人格特点。A型人格以及目前文献很多的癌证病人人格特点研究就是典型例子。尽管这类研究常能引起研究者极大兴趣,但真正揭示关系的里碑式研究很少。

上述两种研究思路在复杂水平上可以研究多个环境变量和多个人格变量的关系,甚至其交互作用,但它们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把变量之间关系视为单向的S-R或S-O-R;二是把个体与环境关系视为静止的。虽然上述两类研究思路曾长期处于统治地位,但其结果表明并不很成功。

3.交线作用研究思路

这一研究思路虽然有深远的系统论和辩证法背景,但Lazarus及其同事对其形成起了很大作用。下面介绍它的两个主要特征。

(1)个体—总体设计

应付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要对这个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下重复观察同一个体(个体设计),也就是知道个体如何在自己的平均数上下波动;也可以在相同时间和情境下把个体与总体进行比较(总体设计),也就是个体的应付模式与总体平均的差别。这一研究设计使我们一方面得到个体的应付模式及这一模式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变动的信息,另一方面得到个体应付不同事件的能力部面图,从而了解个体应付的缺陷,为治疗、干预和教育提供信息,就象Blake等(1992)在对越战士兵创伤应激障碍的研究中所做的。(20)

(2)自然研究:

应付的实验室研究存在三个难以弥补的局限:A.实验室中的应激刺激与日常生活相差太远,即使日常琐事比电击、噪音的含义也远为丰富,更不用说大的生活事件。而且在实验中被试知道自己可以随时结束实验。B.应付的结果要隔一段时间才能体现,短暂的实验过程实在不足以观察甚至是短期的评价和应付的结果。C.实验者常常为获得精确的测量而严格限制被试行为范围,从而使共应付反应不是日常反应的代表,这就实际上反过来背弃了精确这个目标。因此,自然环境下研究者才能更为全面、精确地研究应付。

当然交互作用研究昂贵而费时,研究样本往往偏小,但它的确是研究应付最为有效而重要的方法。(1)(5)(6)

(二)应付理论研究中较为一致的结论

1.应付是复杂的,人们在应付每个应激事件中使用大多数基本应付策略。应付策略使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对情境可以改变与否的评价,如果个体认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情境,问题指向应付占主导地位,反之则往往求助于情绪指向应付。复杂应付过程不同阶段,策略会改变。

2.在应付反应上存在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某些应付策略具有跨情境稳定性,即主要依赖人格变量,如正向思考;另一些与特定应激相联系,即主要依赖环境因素,如寻求社会支持。

3.各种应付策略在不同情境下各有效用。一个情境下有用的策略在另一条件下未必有效,甚至有反作用。

4.尽管存在偏见,研究证明两性应付模式极为相似。

四、应付的应用——临床应付研究

某些应激对个体来说过于强烈,依靠正常社会支持系统已不能处理,为这些人提供帮助,是应付应用研究的目标。目前应付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1.应付临床问题,包括疾病和手术。2.应付创伤,包括灾害,战争,事故及犯罪受害等。3.应付重大生活变化,包括离婚丧偶等。每个方面现在都有大量研究,这里主要介绍临床方面的工作。

由于不断观察到应付对一系列心身和躯体疾病及治疗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进入传统医学领域。医疗环境为应付研究提供了从慢性疾病到急性医疗干预的广泛应激事件以及现实的样本。这一领域中,大多研究者虽然背景更为复杂,但都承认应付是个体与环境独特组合产物的交互作用论观点。(3)下面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领域进行总结。

(一)应付干预的有效性

总的来看,应付干预能够促进适应和恢复。例如Suls和Wan(1989)在对提供信息这种应付干预作用研究的元分析中得到,单独提供过程信息无效,单独提供感觉信息有效,同时提供两种信息在降低疼痛和负性情感方面效果最好,这个结论支持双重过程准备假设:过程信息提供了应激发生的流程图,感觉信息使流程图中每个阶段威胁性减小。(2)

(二)问题指向和情绪指向应付策略比较

虽然用回避、否认来处理不良情绪历来被认为是不适当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有异议。Slus和Fletcher元分析结果显示,短期内涉及回避的策略与涉及积极应付的策略同样有效,而长期看来,积极应付更为优越。(4)很多研究得到,在应激可以由行动直接处理时或是长期问题时,问题指向应付更有效,而在低控制情境中,情绪指向应付最有效。(13)这个结论在癌症病人的应付与死亡率研究中有惊人验证。

(三)个体差异的作用

1.需要应付干预病人的特征:从Janis研究至今,较为一致的结果是高特质焦虑是手术愈后不良的最佳预测指标。(22)因此他们最需要干预。

2.个体应付特质与干预的关系:公认的结论是对信息寻求倾向个体,手术前提供较多关于手术的信息较好。特定情境测量时结论更一致。

(四)干预时间安排

由于常识上认为干预越早越好,因此这方面研究不多。当然,还需要运用纵向研究,根据治疗的短期和长期后效来验证这一结论。

五、应付研究的将来发展

1.进一步重视应付过程的研究。尽管在研究中使时间足够长,从而应付能完整地呈现。

2.整体看待个体的应付。现在许多研究典型地关注单个事件的应付,这较为片面。研究者应一方面横向考虑个体的应付,如癌症病人不仅要应付治疗问题,他与家人、上司的关系,他工作的停止都会成为应激的来源;另一方面纵向考虑个体的应付,特别是先前类似的应付经验会促进或阻碍当前应付。

3.过去研究者把应付与负性事件联系,而应付的正性应用,应付正性事件对健康的作用引起重视。(18)

4.进一步研究应付策略的获得和改变过程。

标签:;  ;  ;  ;  ;  

应对的理论、研究思路与应用_情绪和情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