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与小麦、稻谷并称为三大粮食作物,由于其用途广泛,适宜范围较广,在我国各大地区均有种植,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做好优质玉米种子的研究和生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稳定发展。本文主要从制种技术和田间管理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玉米杂交种优质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
1.制种技术
随着我国粮食作物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我国每年需要优质玉米种子约15亿千克,如此大的基数,让每一株玉米增产10克,所增加的粮食产量也是巨大的。
1.1制种基地的选择
玉米种子的质量高低与所处的环境和生产条件有着重要关系,因此必须对制种基地进行严格筛选,以保证玉米种子的质量。优质的玉米种子与重组的水、光、热是分不开的,此外还要求土地肥沃,有天然的屏障隔离保护。
玉米是一种雌雄一体植物,其授粉方式主要是风力传播,这种方式比较容易发生花粉污染,从而影响玉米制种纯度。为了解决花粉污染问题,通常的解决方案是把距离、时间和天然屏障等隔离措施相结合,防治外来花粉不仅进入制种基地,从而解决花粉污染问题。距离隔离主要是控制制种区域与非制种区域之间的距离,要求相隔距离至少300m,此外,还要求在制种区域内不得出现非父本品种,从而预防花粉污染;时间隔离主要是错开制种区域与非制种区域的玉米播种时间,通过种种时间调整来错开玉米授粉时间,通常情况下都是将非制种区域的玉米播种时间延后40d;天然屏障隔离主要是利用山川河流,树木村庄等障碍物,以达到阻碍花粉传播的目的。在利用树林阻隔花粉传播时,如果树林比较稀疏可以在树木之间种植一些高杆植物等,以进一步阻隔花粉的传播。其中距离阻隔对场地要求较高,需要很大的场地才能进行距离阻隔,因此,在小型制种区域中通常只有时间阻隔和天然屏障阻隔。
1.2规范制种技术
1.2.1选择优质的亲本种子
亲本种子的质量是影响制种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亲本种子出现问题,就算田间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的很到位,也很难生产出优质的玉米种子,这会给制种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将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市场,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制种必须要选择优质的玉米种子,对于劣质的种子必须要严格拒绝。
(1)种子精选
在选择亲本种子时,必须要将其中腐烂、发霉、破碎、有一定病虫害以及不够饱满的种子清除出去,可以进一步提升种子纯度和制种质量。
(2)播前晒种
在亲本种子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种子中酶的活性,增强种子活力,在种子播种到土地中时,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发芽也更加整齐。此外,经过阳光照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的虫卵和细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害。晾晒种子,需要选择晴朗天气,晾晒1-2天即可。
(3)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可以进一步预防病虫害,此外还有一定的抗旱防寒作用。通过种子包衣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成活率,提高出苗率,使新生的幼苗更加茁壮,进而大大提高优质种子的产量。
(4)发芽实验
在玉米种子发芽前需要进行一次发芽实验,通过小面积的种子,得到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种子的播种密度。如果出现种子发芽率低,长势弱等问题,应及时更换亲本种子,避免带来更大的损失。
1.2.2精细整地,测土配肥
除了优质的亲本种子外,肥沃的土地也是产生优质种子的关键,因此,在播种前,必须对制种区域的土地进行整地,一般都是在冬季之前完成整地。首先要进行耕地,一般耕作深度在30cm左右。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必须进行大量施肥,对土地中的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施肥。如果发现土地中含有大量害虫或者虫卵,可对土地进行药剂处理,避免出现大面积的严重病虫害。如果制种区域连续低温,可以其进行覆膜处理,此时可在覆膜前喷洒一定的除草药剂,预防后期杂草为患。
1.2.3播种期的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适时播种,一般当气温稳定在12℃时即可播种,有利于发芽和生长。南方气温较高的地方适当安排好播种期,可以提高复种次数,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详细参考往年的播种情况、多点实验基础,然后详细分析制种区域的气候和生态条件,按照"晚熟先播、早熟后播"的原则确定播种时间,确保花期相遇,以此提高结实率。不管是同期播种、还是错期播种,都需要参考父株的花粉量、植株高度以及株型等性状,进行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进而最大化的提高结实率。在制种基地,区分父本行和母本行非常重要,父母本同期播种的情况下需要专人负责父本行和母本行的播种,也可以采取父本单行播,母本双种植的方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出现重播、漏播以及错播等情况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规格播种合理密植
常用的播种方式通常为人工播种和机器播种良种,两种相比,人工播种容易出现播种深度深浅不一,出苗不均等情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子产量。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育苗,在进行育种时,切记不可补苗,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田间自交率,同时也可减少后期的去雄次数。进行父本种植可分两期或三期种植,每期之间间隔6天左右,这样子可使父本有约7天的错期,这样做的目的是延长花期,确保父本花期和母本花期相遇。
2.田间管理
2.1幼苗管理
在种子发芽后,可以根据幼苗密度进行一定的间苗、定苗,这样做可以去除密集区域的幼苗,同时增加幼苗的光照,使幼苗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使幼苗生长旺盛,从而达到苗壮、苗齐的目的。定苗和间苗也需要进行再合适的时期进行,比如,间苗一般在3叶至3叶1心时期进行,定苗一般在4叶至5叶1心时期进行。间苗主要是去除弱孝畸形以及发生病虫害的幼苗;保留健康、茁壮的幼苗,即去劣存优。
尽管在播种前,已经经过了层层处理,但依旧可能导致种子报废处理。比如自交系在幼苗、雄穗散粉前和脱粒前至少开展3次或4次去劣存优。自交系亲本种子散粉杂株累计超过0.1%的,称为不合格亲本,不能用于生产杂交种,生产的自交系种子只能作报废处理。不仅如此,收获后对果穗进行纯度检查,如果有超过0.1%的杂穗率,则自交系种子也只能作报废处理,也不能继续作为生产杂交种亲本。
2.2水肥管理
在玉米生长期间,对水、肥的要求较高,苗期要防止田间积水和干旱,四周要开通排水沟,需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排灌,确保幼苗的正常生长;通常情况下,玉米应施足基肥,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促使幼苗生长壮旺。玉米孕穗期,是期最需要养分的时期,根据土壤情况和玉米生长情况增施孕穗肥,达到穗大粒多,籽粒饱满,从而进一步提高种子质量。
2.3病虫害防治
2.3.1 玉米常见的病害主要有:大、小斑病,纹枯病,瘤黑粉病,锈并茎(根)腐病等,细菌性叶斑病,矮花叶病;对于病害,实行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及时排灌;实行轮作,避免连作,清除田间杂草和落叶,减少病源。
药剂防治措施主要有:对于瘤黑粉病,当植株生长到40厘米时,喷洒三锉酮500倍液;对于小斑病,喷洒50%托布津8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 茎腐病于发病初在茎部喷施25%叶枯灵或20%叶枯净或5%茵毒清或农用硫酸链霉素或30%王铜等,5-7天1次,连续2-3次。
2.3.2 防止虫害:
地下害虫:小地老虎,黄地老虎,蛴螬,蝼蛄;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毫升
地上害虫:玉米螟,斜纹夜蛾,粘虫,玉米蚜;掌握在幼虫3龄之前喷药,可选用的药剂有: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40%毒死蜱乳油、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 、攻害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分别在苗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进行防治虫害。
2.4母本去雄
在种子培育过程中,母本去雄是其中的关键部分。母本去雄主要在母本快要抽穗,雄穗还未散粉的时候,需要对每棵母株进行仔细检查,不放过每一个死角。母本去雄需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最好的方式是去雄时连带1-2片叶子一起去除,可以进一步提高种子质量。去除的雄穗,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带出制种区域,一旦出现散粉株,且数量超过总数的0.2%时,改区域的制种不合格,应做报废处理。
2.5花期管理
花期管理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使父本和母本花期相遇。例如,当父本早于母本时,可对父本进行剪心叶、断根处理,对母本提前去雄,是其提早吐丝,以便花期相遇;反之,母本早于父本,可延迟母本去雄时间,加强母本营养供给,以促进其生长,使花期相遇。需要注意的是,若遇到雨水天气,应提前通过剪叶、断根等手段,使花期提前或者延后,避免雨水天气影响授粉。
授粉结束后,可通过铲除父本,改善田间的光照以及通风条件,母本少了父本争夺营养,可使母本得到更多养分,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使种植的质量更高。
2.6收获
当玉米快要成熟时,需要根据果穗的性状以及种子的性状等进行最后一次去劣存优,之后等待完全成熟,即籽粒灌浆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层时为最佳收获期,此时种子品质最好,千粒质量最高。力争晴天收获,最好在种子含水量小于25%时进行,收货后立刻晾晒,直至含水量低于13%,此时可有效抑制种子发芽。
3.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杂交育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否则极有可能导致种子报废。进行优良种子培育,必须要因地制宜,进行系统的组织和安排,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燕,柯剑鸿,焦大春,彭艳,杨波华,王长生,唐鑫,周见,崔俊娟.玉米杂交种优质高产制种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18,12(31):59-61.
[2]吴多瑛.提高玉米杂交制种种子质量的技术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3):29-30.
[3]马会明.玉米杂交制种技术[J].中国种业,2017,(10).
论文作者:严丽红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尚品》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种子论文; 母本论文; 父本论文; 制种论文; 玉米论文; 亲本论文; 幼苗论文; 《科技尚品》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