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红1 崔信斌2
1.台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规划局椒江规划管理处 318000;2.浙江五联建设有限公司 314000
摘要:乡村景观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并不因为行政边界的划分而中断,因此对其研究必须是以自然因素为主导,以社会文化因素相对一致为基础,把规划建立在自然与人文统一的范畴内。在规划的过程中结合区域特征,将一定区域内的乡村景观作整体考虑,以制定出适合区域乡村景观保护和发展的规划体系。
关键词:区域;乡村;景观规划
中国乡村国土面积广大,发展历史久远,景观类型多样,这为乡村景观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空间。结合我国乡村的发展趋势和各地区的发展战略,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景观格局,提升乡村聚居环境为核心的区域乡村景观规划必将成为我国乡村地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区域乡村景观规划体系的最终目标。
一、区域乡村景观规划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乡村规划理论对乡村景观规划具有宏观指导意义,但针对特定区域的乡村景观规划时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同时,由于行政边界划分的局限,大多数乡村景观规划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又局限于单个村落或某几个村镇的治理。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区域乡村景观规划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在:区域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与区域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有利于建立协调统一的城乡体系;建立生态恢复与保护体系,有利于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优化区域农业土地资源配置,有利于创造高效、安全、稳定的农业景观格局;建立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体系,有利于提升乡村聚落的聚居环境,创造区域特征明显的现代乡村聚落景观;进一步发展了乡村景观规划系统化理论。
二、区域乡村景观规划体系的建立
1、乡村景观分类体系
乡村景观分类体系是区域乡村景观规划和新技术、新理论结合交叉的重要区域,也是景观规划能够提高到区域规划层次的基础。乡村景观分类思想的实质就是根据特定区域乡村景观的自然属性、空间形态特征和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选取一些合理指标来反映这些差异,从而可以将一系列各具特色、相互区别的景观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并构筑景观分类体系,从而透过似乎无序的景观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和演替方向。其成果是把各个区域的结构、形态、功能及其关系直观的反映在符合通用标准的图上,并对景观的演替做出相应的预测。主要作用是服务于乡村景观的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在构建景观分类体系时,需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影响因子。①自然因素:气候条件、地貌地质条件、土壤条件和水文条件、主导植被类型、空间形态特征等;②人为因素:风俗习惯、历史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经营特点和覆被特征等。在综合考虑区域内各个影响因子的同时,要尽可能地体现出乡村景观的特点和风貌,特别是要结合特定区域特征,确定主导因子,从而科学有效的建立指标体系,提高可操作性。例如,在平原和山地过渡区域的乡村景观,地形地貌往往是分类体系中的主导因子。
2、乡村景观评价体系
乡村景观评价体系是一种价值判断,根据景观生态学规律和人的主导价值观,建立一个能体现各专项功能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各类功能进行动态评价,揭示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并确定其发展的方向,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乡村景观评价既是景观规划的基础,也是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但能为规划提供有效的建议,同时也能客观的评价和检验已有的规划结果。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的乡村景观评价理论和实践,综合的乡村景观评价体系主要涉及以下4个层次:美学功能层次。是基于视觉感受的乡村景观的相对价值,涉及的因素包括: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认同性、景观的客观质量和人造景观的相容性;生态功能层次。体现的是乡村景观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功能,涉及的因素包括景观的稳定性、景观的异质性、景观的连通性和景观的恢复能力;聚居条件层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包括“聚”和“居”两方面的条件,涉及的因素包括聚居条件的适宜性、聚居地的便捷性、聚居地生态环境和聚居地社会环境;经济基础层次。是区域乡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涉及的因素包括乡村的经济活力、可持续能力、产业先进性以及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各地区由于乡村景观实际情况的不同,应选择具体的因素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区域乡村景观特点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
3、乡村景观规划体系
1)生态恢复与保护体系
近年来,乡村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空间理论、景观异质性、景观变化模型以及景观系统分析与GIS应用上。而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是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构建合理科学的生态恢复与保护体系成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所面临的首要问题。(1)水系景观生态恢复与保护水是生态系统循环中重要的媒介,水质的优劣往往决定着一套生态系统的好坏。水系保护和修复的对象涉及自然水系和人工水系两大类,主要规划内容包括小流域的治理、水源头重点保护区的建设、滨河生态廊道建设、湿地的生态恢复与保护、水污染的治理与预防、人工渠道的生态化设计等。(2)植物斑块的生态恢复与保护植物斑块是丰富物种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提升区域生态功能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人工地带性植物斑块的建设、森林公园的保护和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已损坏自然斑块的人工修复。(3)区域生态廊道的建设是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主要手段,也是构建区域休闲游憩观光的重要线形空间。主要涉及滨河廊道、谷地廊道、山脊线廊道、干道生态廊道等方面的建设。
2)农业景观规划体系
农业景观是乡村最典型的景观特征,也是区域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主要内容包括:(1)区域农业景观格局的调整优化生产性是农业的根本,同时也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人为的干预有效提高农业景观的生产效率是乡村景观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农业土地利用方式规划、农业景观的空间格局规划、农作物种植结构规划、土地集约化程度规划等内容。(2)农业景观的生态设计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包括农田生态林网的建设、农田灌溉渠网的生态化设计、农田边缘生态林带的建设等内容。(3)农业景观风貌规划目的是提升农业景观的美学价值、体验价值,增强农业景观的文化属性。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的发展等。
3)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体系
乡村聚落景观是乡村景观中人工干预强度最大的区域,也是展示乡土文化和提高乡村聚居环境的核心区域。主要规划内容包括:(1)乡村聚落的整合和防扩规划除了保护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外,对乡村聚落进行整合和控制规划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和村落的基础设施更新。主要包括自然村落的整合规划、乡村聚落扩散的生态控制、空心村的整治等;(2)乡土风貌规划目的是营造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形象,集中体现地域的自然环境、民俗风情、传统建筑艺术、传统构建理念与乡村综合经济实力。主要包括村落的空间布局规划、建筑景观规划、绿化景观规划、民俗活动场地建设等;(3)生态环保规划是乡村聚落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主要涉及乡村能源规划、乡村边缘区域的生态林带规划、乡村生活污染和乡镇企业工业污染的防治规划等方面;(4)基础保障设施规划传统单一的乡村服务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农民的需求,建立完善的基础保障设施势在必行。主要包括交通系统规划、电信系统规划、乡村医疗服务站规划、乡村学校规划和防灾系统规划等内容。
结语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资源的旅游活动,也是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方式。区域乡村景观规划体系应包括乡村景观分类、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景观规划体系。体系的建立为实现区域内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奠定了基础,以充分优化乡村景观内部的功能和结构。
参考文献:
[1]王云才。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青岛出版社。2011
[2]李宇宏。景观生态旅游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杨彩红1,崔信斌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5
标签:乡村论文; 景观论文; 区域论文; 景观规划论文; 生态论文; 体系论文; 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