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课程中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论文_黄从俊

融合课程中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论文_黄从俊

北京市第九十六中学 100051

一、实施融合课程计划的原因考量

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角度看,目前不同学科自成体系,教师分科教,学生分科学。但每一门学科都蕴含着其他学科的潜质,并在自身学科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条件,就需要作多种考虑,不能完全撇开其他两门学科,只有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正所谓“史政一家”“史地时空关联”。

从当前的课程改革来看,新课程改革不断抛弃对学生学科知识的过重依赖,转而把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课程的主题和目标,其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包括学生的价值观、沟通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创造力等。课程是时代的产物,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合课程的探索就有了新的机遇。

二、融合课程实践探索

1.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更先进的信息设备进入了课堂中。教师们学习信息技术,不断尝试将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以求提高教学效率。

2.学科内容与传统文化融合。教育部教社科(2014) 3号文件《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教师为国育人,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知礼节、辨是非、与人善、有国家担当、家国情怀,而史地政学科在这方面有着先天的学科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中,历史教师阐述经济向全球化发展时,请学生回顾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及当下的“一带一路”,共同探究全球化过程中中华民族的特殊贡献;地理教师结合学段教学内容,适时地把古代耕作文化(如二十四节气)、传统民俗、物质文化遗产(都江堰、坎儿井)和名胜古迹、宗教文化等融合到教学中,展现我国古人智慧的经验结晶和优良的思维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多学科融合教学。史地政组利用学科优势,不断地尝试学科间融合,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基础学科建立联系,探索新的融合课程。近一年多时间里,史地政组尝试开展的融合课有《蔚蓝觉醒——海洋》《中非论坛》《酸雨》《探索祖国之美,传承中华文化》《鉴赏文学作品、探究爱国情怀、践行责任担当》等数10节之多。在融合课程中,多学科的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一个中非国家交往的全景,帮助学生理解了中国提出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深远意义。

三、融合课程反思

尝试融合课程教学的同时,史地政组教师也将思考聚焦在什么是融合课,什么是融合课程,这类课程有何特点,如何开设:

1.融合课程的内涵。融合课程是在既定的育人目标指导下,打破学科壁垒,把部分学科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兼并,从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基础课程体系。融合课程不是独立于现有学科课程之外的新增学科课程,而是基于现有学科而形成的;不是按照学科内容划分出的新学科体系,而是多个相关学科综合形成的课程;不是在分科学习基础上设置的较高层次的综合课程,而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整合学科内容的基础课程。

2.融合课程的特点。(1)融合性。融合课程的内容打破了学科界限,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或议题出发,重组各学科的相应内容,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2)校本化。融合课程的设计实施改变了自上而下的国家、地方课程开发模式,它是一种自下而上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课程实施范围限于某一学校或教学集团内,更适于学生的具体情况。融合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基本都遵循“实践——评估——开发——再实践”的过程。多科教师依据学校育人目标、学生实际、学科内容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融合课程目标,选取不同学科间的知识链组成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尝试,再对教学实践进行评估,改进完善后,开发出融合课程,并付诸于下一阶段的教学实践。(3)主辅性。融合课程虽是多个学科知识内容的全新组合,但是融合课中依然有主导学科和辅助学科之分。提出核心问题的学科是主导学科,以解决主导学科的核心问题为目的,提供所需的学科资源和智力支持的是辅助学科,最终在多学科的共同作用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融合课程实践中师生共同成长

认清史地政学科在融合课程中的优势和重要性,坚定继续实践的信心。史地政学科在融合课程实践中有着先天的优势,拥有着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领域特有的教育资源,能够在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基本过程的同时,把国际社会的发展历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能够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更可以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课程进行加工整合、优化组合,创建高质量的融合课程,形成学校育人的合力,最终会让学生在多学科知识的相互碰撞中,实现深层次的学习、理解性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融合课程的实践中可以清晰看出,多门学科资源介入的融合课程,能有效地化解实际问题,使学生有盎然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满满的获得感。与此同时,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距离也被拉近了,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和相关教学技能,推动了教师发展。在融合课实践中,师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效的学习型校园文化也由此形成。

论文作者:黄从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融合课程中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论文_黄从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