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问促多思,语文增光彩论文_周崇敬

巧问促多思,语文增光彩论文_周崇敬

周崇敬(四川省兴文县僰王山镇晏阳小学校 四川 兴文 644400)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132-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无疑非常重要。提问的设计,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因此,把握提问技巧,对践行、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促进作用。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的有效性还远远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大部分教师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不懂提问的艺术。许多教师提问或太宽,或太窄;或太深,活太浅;或不着边际,或零零碎碎,这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那么,如何设计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精心设计,激发兴趣

1、提问富有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设计要富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去调动自己的生活实际,集中注意力去积极思索,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能够促使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难易要适中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避免两种趋势:一种是问题过大、过深、过难,谁也回答不了;这样的提问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第二种是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便能对答如流,提不起学生兴致,无助于学生的思维锻炼。阅读教学中较好的提问其难度应以较高水平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

3、要面向全体学生

作为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亦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通过答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提出问题的难易、深浅应因人而异,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找出积极因素,树立学生的信心,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减少中差生对答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二、灵活运用,质疑激趣

1、巧选角度,变中求异

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应该删烦就简,深入浅出,选择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活用矛盾,激发疑问

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容易因起读者的思考。教学中若能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之处,或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地进行争辩,让他们在你来我往中说出自己的独到的观点,说明自己品味语言的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文本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把“空白”补出来,并有意制造“矛盾”,让学生在争论中获得体验,获得感悟。

比如在执教《鞋匠的儿子》的一文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面对参议员们羞辱,林肯生气了吗?

生1:没有,还说谢谢呢?

师:是呀!面对他人的侮辱,林肯不但不生气,反而要感谢他,你能感悟出点什么?

生1(沉思):林肯不记仇恨!

生2:林肯心胸宽广

生3:林肯宽容大度

根据文本的内在线索,抓住参议员们与林肯之间截然相反的表现,创设出一对“矛盾点”——别人羞辱,林肯反而要感谢,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举动,正好能表现出他宽容、大度的高贵品质。这样就很容易把教学的难点突破了!

三、问题引领,促进阅读

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围绕学习目标合作探究时会生发许多奇思妙问,产生许多创造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契机,因势利导,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对文本的美词、佳句、精段,结构、技巧、手法,含义、主题、情感等进行深入探究,重组课堂生成性资源,走进文本深处,发掘阅读课堂实效,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有效阅读。

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不落俗套,我们可以对文本进行这样的处理:

师: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地邀请过诸葛亮,但是他一直都没有出山。面对这一状况,刘备为了不重蹈前人覆辙,他该想些什么?做好哪些思想准备?

生1:“别人都没有请到诸葛亮,刘备一定要比他们更诚心。”

生2:“刘备要做好失败的思想准备,有可能会碰一鼻子灰。”

生3:“如果我是刘备,我就先去调查,看看他们为什么会失败,然后吸取教训。”

师:“光调查那些曾经邀请过诸葛亮的人够吗?”

生4:“还要调查诸葛亮。”

问:“难道他们都不是诚心诚意去邀请诸葛亮的吗?”

生:“诚心是诚心的,但还不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学生立即改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对美词、佳句、精段进行诵读,追求“声情统一”,把声音形式统一到自我理解与感悟上,体味文本的语言特点,才能深入体会文本的思想,实现高效阅读。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赞美。如果每堂课教师都能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所惑之处,精心设计思考的问题,恰当选择提问的形式,就能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论文作者:周崇敬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巧问促多思,语文增光彩论文_周崇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