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文化馆 400015
摘要:文化馆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文化单位,始终致力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在坚定不移走好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新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增强文化馆的群众文化服务能力、推进地区文化协调发展,总分馆制这一创新型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首先介绍了文化馆总分馆制的结构框架,其次就当前总分馆制的运行对公共文化服务产生的影响进行系列梳理,最后从投入机制和工作体系两个角度出发,着力探讨如何优化总分馆制以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良性、有序发展。
关键词:文化馆总分馆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影响
前言:
伴随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显著提高。文化馆作为提供群众文化服务的对口单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性引入总分馆制这一运行模式。较早运用总分馆制模式并取得良好成效的有位于重庆市的渝中区文化馆,该馆早在2011年间就开始进行总分馆的设计与打造,截止目前以建成以渝中区文化馆为总馆、下设6个文化中心的运行模式,文化服务覆盖范围达77个社区,年均服务人次达48.8万余。渝中区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成功运行,不仅有力推动了该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证明了总分馆制对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影响,亦对当前促进文化馆更好建设有极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文化馆总分馆制框架
(一)组织结构
文化馆总分馆制通常是指同一个主管机构的文化馆集群下,其中一个馆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总馆,其他馆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分馆,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文化馆服务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而文化馆建设总分馆制的重点在于实现文化馆与文化站之间“人员互通、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以便大幅提高文化馆体系服务效能。对于文化馆而言,总分馆制的落地实施可以解决文化馆系统目前存在的体系化程度较低、整体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使其文化服务向更广区域辐射,文化资源得以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对于下设分馆而言,则可以解决其作为基层文化站普遍存在的专业人员力量不足、服务资源不足、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欠缺、设施孤岛化、不能全面履行职能等诸多问题。文化馆总分馆制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文化馆建设的新形式,是提高文化馆服务效能的积极实践。文化馆总分馆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将促进文化馆与文化站协调、均衡发展,从而更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迈向更高台阶。
(二)运行模式
文化馆的总馆是总分馆制的内核,亦是建立总分馆制的基础。总馆不仅在管理制度上居于领导地位,亦是各项工作的统筹者和规划者。总馆负责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示下,以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为宗旨,策划实施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协调地区文化资源,将具体工作进行细化,随后分解到下设分馆,并对其给予工作支持与帮助。分馆则是在总馆的集中统辖下,对本区域内的文化活动进行工作安排,为地区群众提供便民化服务,并注意收集他们对文化馆提供的服务有何意见和建议,及时上报总馆,以便文化馆尽快作出调整,维护文化馆在群众队伍中的良好形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发展、繁荣的今天,文化馆总分馆制得以较大范围的普及与实施,其成功运行对公共文化服务产生的积极作用也在不断凸显。
(一)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更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分馆制的大力推广与实施不仅有利于文化馆自身的建设,对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很有积极意义。总分馆制的运行为总馆与分馆之间创造了科学的联结模式,使得地区文化资源得以更好整合,利于文化馆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服务,作出更多积极的有益尝试,并能有效反馈及时调整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以此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二)进一步促进文化资源合理分配
文化馆总分馆制大力运行有利于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合理分配,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平等发展,使文化馆的效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建立文化馆总分馆制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各地区街道、社区之间人力、物力、财力综合协调的过程。
(三)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
文化馆总分馆制的运行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使更多人民群众得以享受这一惠民服务。以上文提到的重庆市渝中区文化馆为例,渝中区文化馆以本馆为总馆,下设6个文化中心为分馆,使得公共文化服务覆盖更广区域,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同时,文化馆还与图书馆实现密切合作,在作为分馆的6个文化中心处设有图书室,为群众打造舒适的阅读空间。
三、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发展
(一)横向管理,总馆与分馆建设双管齐下
在文化馆总分馆制的运行模式中,总馆与分馆在地位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业务上则是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为进一步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总馆应该加强对下设分馆的统一管理,对文化馆的资源进行科学调度和利用。总馆要对馆内所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艺术门类、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后勤保障、经费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实现全域化,严格把控各中心日常工作开展。分馆则要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基层民情民意的收集上报,以便总馆站在整个文化馆体系的高度上作出及时调整和提高。
(三)纵深服务,加强数字化建设
在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广泛运用的时代浪潮下,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文化馆可以利用信息化建设将整个区域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共享,实现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管理。实际操作中可以总馆为信息中心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网络,包括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平台等,实现对文化场馆和设施的实时可视化管理,对文化管理队伍培训、师资人员和志愿者的信息化管理,对数字化资源的生产传递和版权保护以及数字化资源建立和使用的统一认证和个性化定制的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网络的构建,为文化馆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和群文队伍的管理提供了便捷渠道,促进文化资源高效共享、开放互动,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结语:为更好响应“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号召,作为基层群文工作者,应当认识到总分馆制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身体力行、积极贯彻推进总分馆制的大力实施,为我国群众文化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姗姗.文化馆总分馆制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影响[J].文化学刊,2018-4
[2]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J],2017-06-12
[3]邹峰毅.浅谈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运营管理模式[J].中文信息,2016-12
论文作者:汤亚玲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分馆论文; 文化馆论文; 文化论文; 渝中区论文; 效能论文; 服务体系论文; 资源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