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开放远距离教育发展和革新中的重大课程(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代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五、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对远距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这就是说,教育技术不仅是媒体、手段、硬件,而且包括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总体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要涉及。这个教育技术的新定义的涉及面更宽,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应用到远距离教育系统,即不仅要解决好硬件(包括电教、实验、教学基地等基础设施)和软件(包括各种媒体的课程材料,有印刷的、音像的,还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和多媒体课件等),还应包括整个教学系统的设计。没有一个开放的、与现代教育技术相适应的教学系统,即使有了较好的硬件和软件,也不能实现确定的教学目标。
按照理论界的说法,教育技术的应用在实践中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是技术本身的发展和突破,主要是硬件,即质量过关、性能稳定。第二是解决财政问题,即教育院校和学生双方都负担得起,有承受能力。随着技术的更新,价格的降低,这个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第三是办学方向和院校的整体设计是否适应教育技术的新的发展,二者是否配套。第四是教育技术应用中的教育学问题,即如何根据教学规律、根据学习理论,来设计合适的教学软件和课件。各国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最后拖后腿的是后两个问题,尤其是软件和课件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而人们往往把眼睛盯在硬件建设和筹措资金上,或者埋怨投入不足,或者埋怨硬件落后。如果我们能有超前的眼光,尽早解决好与教育技术应用关联的院校教学系统的模式设计问题和教学软件、课件设计的教学(学习)理论问题,我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经得起任何挑战。
在远距离教育中,国际上通常认为已经历了前后承接的三代教育技术:函授、大众媒介、双向通信媒体。关于第三代双向通信媒体,近年来国内许多教育技术专家多有介绍。总而言之,第三代教育技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双向电子通信技术和学习理论的紧密结合上,以交互性、网络化、综合性和适应性为特征,其突出代表是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展开论述。在第二代大众媒介教育技术中,教育电视的应用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争论最多,至今仍为国际远距离教育界所关注。
关于教育电视的利用问题,英美两家争论很厉害。部分英国学者在90年代批评美国的电视教育,认为将电视作为主要教学媒体是失败的。美国学者则指出,教育电视在美国使用相当广泛,是成功的。美国教育电视大多为课堂教学,通过卫星进行实况转播。转播不是在电视台演播室而是在大学校园内特殊装备的演播教室进行。通过一路视频和二路音频或通过二路视频和二路音频实现师生间同时异地的双向交流,故而也称为虚拟课堂教学。英国则通常将教育电视作为印刷教材的辅助媒体,设计、录制都很精致,但数量较少。中国电大从一开始通过希思和邓小平架起的桥梁与英国开放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理论上,我们接受了英国开放大学精心设计、制作教育电视的思想,但在实际上,我国教育电视的数量仍然很多,教学设计、制作不精,走了自己独特的道路。
六、开放远距离学习模式实践和理论上的争论
在远距离学习模式上,主要有三种理论。
第一种,强调学生学习自治,不主张搞太多的面授辅导教学。
第二种,认为学习自治是开放远距离教育的最终目标,但不能作为远距离教育的出发点。这派理论认为,自治理论过高地估计了成人的自治学习能力,犯了理想化的错误。他们主张设计更多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包括更多的面授辅导和小组互助活动。
第三种,主张将上述两种观点有机融合,即开放远距离学习的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视具体环境、具体条件、具体目标、具体项目而定,而不是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开放远距离教育由于师生分离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自治,包括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过程、媒体和考核方案,自己确定和控制学习地点、时间与进度,是区别于校园面授教学的基本特征。同时,远距离教育院校设计和提供尽可能完善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也是保证学生自治学习得以实现和提高教学质量、学习效果与成功率的必要条件,二者均不可偏废。
七、当代远距离教育实践上的三大模式和理论上的三大学派
我在博士论文《中澳远距离高等教育系统比较研究》中首次提出,世界远距离教育在实践上有三种模式,在理论上有三大学派。
远距离教育实践中的三种模式是:第一,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代表的进行大规模开放远距离教育的单一院校模式;第二,以澳大利亚和美国传统大学举办远距离教育为代表的双重院校模式;第三,是介于上述两种教育模式之间的各种远距离教育实践,如中国的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
远距离教育理论上的三大学派是三种实践模式在理论上的反映。
第一种学派,认为远距离教育是教育史上的一场革命。其代表人物是彼得斯、基更和霍姆伯格等。他们强调开放远距离教育的特性,即与传统面授教育不同的地方。由于师生的分离,远距离教育有特定的本质。所以,教学系统设计、多媒体教材设计、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和双向通信设计都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才能实现开放远距离教育和教学目标。这一学派还认为,远距离教育还有许多优势和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第二种学派以澳大利亚的坎培奥、布鲁斯等为典型代表。他们认为,开放远距离教育、传统面授教育这两种形式日益趋同,界限越来越模糊。不仅在澳大利亚,其他地方也一样。远距离教育需要搞面授,乃至搞虚拟课堂面授;面授教育院校也开始更多地举办远教。这一学派认为,我们要创造的是一体化的教育,不是两类教育。所有在远教适用的教育技术和方法,在校园的面授教育也能适用。如果创造一体化的教育,将会使两种教育、两部分学生都受益。
现在,澳大利亚确实是在实行这种一体化教育。比如,一个学生,今年可以在校内学习,明年就可以注册为校外生;或者同时有某几门课在校内学习,某几门在校外学习。有这样的交叉注册的学生,就会受到提倡和鼓励,从而呈越来越多的趋势。由于他们的教学计划、教材、考试、学分、证书通用,毕业后自然也就分不出校内、校外生,拿一样的学位、文凭,一样就业。
第三种学派(美国的穆尔、英国的伦姆勃尔等)认为,上述两派都属极端,应当折衷。他们认为纯粹的传统面授教育和理想的开放远距离教育是两种理想化的模式,位于两个极端,而世界上的大学,无论是传统大学还是远距离大学,其教育模式总是其间的过渡模式。现在国外传统校园面授教育越来越开放,课堂面授学时数没有我们那么多,教师上课也不是从头到尾满堂灌,学生的自学时间比我们多得多。学生不是忙于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而是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加之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学生从计算机网络上学习受益越来越多。因此,在国外,传统面授教育模式已与我们国内不尽相同,已经并正在发生很大变化。我自己是北大毕业的。当年中国的传统教育就是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我们那一代大学生的笔记本都是很珍贵的,保存得很久。最近我向北师大的学生了解,有关情况变化不大,仍然很重视课堂笔记。这是很封闭的面授教育,与开放远距离教育实在相差太远。开放远距离教育也是千差万别的,各个国家、各个院校的模式不会相同。中国的远距离教育,无论是传统大学举办的函授教育还是电大教育,从理论上都倾向于更多地强调有别于传统面授教育的特点,但在实践中却更多地受校园化面授教育的传统影响,表现出进退两难的境况。
八、中国开放远距离教育的现状和未来
关于我国开放远距离教育,在此主要讨论高等教育的现状。按照前面我提出的分类体系,有4个系统:分离型为主的双重模式的函授教育系统;多层次结构的单一模式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播课中心模式的电视师范学院系统和国家考试模式的自学考试系统。自从电视师范学院并入广播电视大学后,我国形成了“三轨制”的开放远距离教育格局: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自学考试。此外,也有人主张自学考试只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不是一种功能要素齐全的院校教育形态,所以,中国仍是“双轨制”,即双重模式的函授教育和单一模式的广播电视教育并存的体制。
关于我国开放远距离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怎么预测?我认为,中国是个大国,而且是个发展中的大国,会有自己的特点,与其它国家不尽相同。比如澳大利亚,那里的函授教育(他们称校外教育)始于本世纪初,源远流长。但在英国开放大学的示范效应以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相创办单一模式的开放大学的冲击下,在70年代和80年代前后近20年中,澳大利亚政界和教育界曾就是否要创建一所全澳单一模式的远距离开放大学进行长期的争论。到80年代末,主张集中统一、规范化的决策者们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发生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史上的所谓“陶金斯(当时的教育培训就业部部长)革命”。这场“革命”的一个成果,依然没能建立单一的全澳开放大学,只是将开展远距离教育的职能相对集中到8个政府指定的中心。然而,此项“革命”的成果只勉强维持了一年,便宣告结束。澳大利亚又返归到鼓励所有传统大学创造条件举办校内外教育综合一体化的双重模式的开放远距离教育。这是澳大利亚的历史传统,也是它的优势和特色。与澳大利亚正好相反,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普通大学没有开展远距离教育的传统。进入70年代以后,政府兴办了全国性的单一模式开放大学,又反过来进一步抑制了传统大学举办远距离教育的动力。而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单一模式和双重模式的开放远距离教育都要发展。在广播电视教育系统,电视大学和电视师范学院已经合并了。将来,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电视台、自考办有没有可能相互密切合作进而联合构成未来中国单一模式的全国开放大学系统?届时,教育电视台将成为全国开放大学系统的播课中心,自考办将与电大考试机构合作形成全国开放大学系统的考试中心,而广播电视大学也将采用更多更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如建成双向通信的卫星电视网和交互作用的计算机网等)并实现真正的开放教育。此外,传统大学在继续举办函授教育之外,正纷纷争办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前面提到,清华大学就提出了一个创办现代远程教育的方案,这个方案在论证中大量列举了美国传统大学开展远程教育的成功先例。事实上,清华方案是在他们实地考察了美国双重模式远距离教育后设计规划出台的。清华方案是雄心勃勃的,也是咄咄逼人的。这只是我国传统大学开始向现代化开放远距离教育进军的一面旗子,国内众多普通大学几乎在同期开始了这一场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竞赛。总之,无论是举办函授教育,还是创办现代远程教育,抑或将两者结合起来,我国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大学转变为同时开展校园面授教育和开放远距离教育的双重模式院校,参加到当代这场争夺成人业余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竞争中来。
我国开放远距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单一模式院校与双重模式院校间合作和竞争同时并存。在开展广播电视教育中,电大、电师与普通大学的合作是办学的重要基础和优势之一。如今,普通大学举办现代远程教育,又往往将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合作对象。这是因为,任何一所普通大学今天没有、将来也很难建设一个区域性更毋论全国性的教学实体网络系统。在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界,唯有广播电视大学已经建成这样一个初具规模、凝聚力相当强的全国教学实体网络系统。这一系统网络是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根本基础和优势所在。由此推断,我国双重模式传统高校和单一模式广播电视大学(或未来的开放大学)在未来开展现代化开放远距离教育中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九、中国电大教育当前面临的形势
电大教育当前面临的形势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喜忧参半,要居安思危。
在此我热诚推荐大家读一读《中国电大教育》1997年第4期发表的辽宁电大老校长彭忱的文章:“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中国电大教育确确实实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创建和发展,实实在在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战略决策分不开。中国卫星电视教育的开拓也是邓小平作出的第一推动力。大规模、多快好省地发展包括广播电视教学手段在内的现代化教育,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基于此,中国广播电视高等教育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上半期取得了发展和成功,创造了初期的繁荣和辉煌。进入80年代后半期,广播电视大学在开展非学历教育尤其是继续教育方面取得了相当显著的进展,但在学历教育方面进入了一个发展的低潮。造成这次延续到90年代初期的电大学历教育低潮(文献中多称为“生源危机”是不确切的)的原因是众多的,看法是有分歧的。我认为其基本原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成人业余高等教育市场在变化。十年文革动乱造成的人才断层逐步得到解决。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发展导致对电大办学初期全脱产、半脱产固定组班教学模式支持的减弱等等。第二类是电大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人认为“电大的容量是无限的”,个别地方存在发展速度超过承受能力,考风不正、考纪不严的问题。但是,更为根本的是电大的办学模式和教材建设跟不上开放远距离教育进一步发展和革新的需要。第三类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问题。比如,针对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会以及电大教育的变化和有关的问题,国家教委在决定把包括电大在内的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确定为以岗位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包括继续教育)的同时,采取了暂停招收自学视听生、统一全国成人高校入学考试和录取工作、严格控制各地方电大年度招生分配额等一系列措施。以上各类原因和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是80年代下半期、90年代初电大学历教育经历了一个发展低潮。
所幸的是,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谈话掀起的进一步深入改革开放之风带来了电大教育发展的第二个春天。自此以后,电大学历教育走上了逐步复兴和发展的轨道。如今,全国电大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协调发展之中,并已达到或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在进入90年代以来的第二轮电大教育发展中,有两个时期值得一书。其一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不久国家教委召开了建国以后的第一次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广播电视大学举办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的质量和成绩,会议还决定在继续发展电大专科学历教育的同时,进行大学基础科教育的试点。为此,各地电大开始创办基础学院,探索实施基础大学(即大学一、二年级课程)教育的路子。其二是从广播电视大学15周年校庆到如今的新一轮发展时期。1994年中央电大15周年校庆期间,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中央领导题了词,李岚清副总理还在接见全国电大校长时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的奋斗目标。1995年,在国家教委两次委主任办公会议的基础上,国家教委批转了“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意见”确定,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是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同时,“意见”批准电大进行“专升本”和“注册视听生”两项改革试点,批准将广播电视大学的立法列入国家教委的立法计划。自“意见”发表以来,中经1996年的黄山会议和今年春天的上海会议,制定了电大教育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其主要内容就是要抓好“注册视听生”和“专升本”两项改革试点,做好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两大命题,搞好系统和教材两项基本建设,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坚持面向地方、基层、农村、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向;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这一系列重大决策和举措,已经为全国电大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全国电大系统上下“共商大计,共建系统,共享资源,共创辉煌”的新局面已初步形成,这是电大教育发展形势中可喜的一面。
与此同时,必须看到电大教育发展和改革形势中可忧的一面。可以从三方面去分析这种忧患意识。其一是电大教育的“异化”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大不电”、“远教不远”、“开放不足”、“面授过多”的问题。许多老的电大教育工作者对电大创建初期的工作的艰辛和成绩的辉煌都还记忆犹新。电大创建初期是比较开放的,多种媒体远距离教学(主要为自学、收听收看音像教材和适量面授辅导的结合)的开展也是比较成功的。然而,时隔18年后,按年级固定组班,按统一计划、统一进度教学的模式没有变化,音像教材的收听收视率严重下降,面授辅导演化为组班集中系统讲授的倾向十分普遍。在许多地方电大,普通专科班教学的校园化倾向尤为普遍。背离远距离、多媒体教学而异化,靠拢传统面授教学而趋同,电大开放远距离教育的特点和优势逐渐丧失。与此紧密相关的是电大的“电教不教”。具体表现为电大的电教部门方向不明,任务不清,工作量不大,制作无任务;设备闲置率90%,老化率70%;电教技术队伍素质低,60%以上骨干流失。究其根本原因之一,与中央电大教材建设(不仅是音像教材,尤其是文学教材)不适应电大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有关。这种现实状况同“做好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两项命题”的方针反差很大。其二是电大教育的“几起几落”问题。从电大教育发展史上看,过去的18年中电大教育已经历了“三起两落”。“三起”是指1979年建校初期的自学视听生制度,1992年至1993年的基础大学教育试点和1995年以来的注册视听生和专升本两项试点。“两落”是指前两项制度或试点已经暂停或废止。电大教育近期还面临普通专科班招生和办学前景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正在进行的“注册视听生”和“专升本”试点对电大学历教育未来的发展前景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试点失败,三起三落,电大学历教育会再次陷入危机。反之,试点成功,将为整个电大学历教育的发展开拓新路。而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真正做好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多媒体远距离教学)两大命题,正确处理好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其三是电大教育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和竞争。前面已经提及,除了原来就有的函授教育、自学考试,其它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乃至包括党校在内的各种学校)举办的学历教育外,电大教育如今更要面对普通高校兴办建立在双向交互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挑战和竞争。这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双重院校模式对单一院校模式、信息社会后现代主义教育形态对工业社会福特主义教育形态的挑战,影响更为深远。综上所述,电大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只有居安思危,迎接挑战,才能实现振兴电大,再创辉煌的目标。关于电大教育发展和改革这一主题,我今后将另著文探讨。
标签:教育技术论文; 电大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论文; 电大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大学课程论文; 系统学习论文; 中国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