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服务体系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13-02-04 本文起止页码:6-10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重要媒介。《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1]。国内外图书馆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为读者提供图书馆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馆提供的移动服务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1 国内外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现状
1.1 国外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发展现状
国外图书馆基于手机的服务应用开始于2000年左右,芬兰、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先后推出了基于短信和无线网络的服务。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9]开发出i-mode手机书目查询系统[2];芬兰Portalify公司将开发的Liblet[TM]系统应用到Helsinki技术大学图书馆,提供SMS短信服务和WAP及其他接入技术的服务[3]。韩国西江大学2001年7月推出用手机可以查阅图书馆资料的移动图书馆[3]。
2008年以来,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苹果手机及其手机应用程序商店逐渐盛行,国外图书馆将移动服务的重点转移到手机应用程序开发和手机网站用户体验优化上面。2011年,第三次国际移动图书馆会议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召开[4],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的图书馆代表介绍了各自在移动服务方面的最新进展。
1.2 国内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发展现状
国内图书馆从2005年开始建设并提供移动服务,目前我国省级图书馆中开通移动服务的有上海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服务模式主要包括短信、WAP网站和手持阅读器服务。其中,上海在2010年底推出苹果手机应用程序,地市级图书馆中深圳、济南、东莞、厦门、武汉、苏州、杭州等市馆分别于2008年前后推出移动服务,以短信和WAP网站为主。在高校图书馆中,截至2010年9月,44所“985”高校中有11所开通了手机图书馆服务,以短信服务、WAP网站形式为主。
上海图书馆于2005年开通“手机图书馆”,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手机短信服务、数字移动阅读器、手机二维码应用、手机网站、手机应用程序等服务。其短信服务内容包括讲座预定、问答咨询、文献请求、活动互动等;2009年,上海图书馆向社会推出了数字移动电子书阅读器外借服务,可下载上海图书馆购买的10万种约24万册电子图书;同年正式对外推出手机图书馆网站,包括书目检索、RSS订阅、图书馆简介、图书馆利用一百问、联系我们等栏目。2010年,上海图书馆尝试开通手机应用程序服务[5]。
清华大学图书馆自2007年起开发并运行了清华大学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向读者提供基于短信和移动互联网的各种手机图书馆服务。目前手机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短信服务与彩信服务、WAP服务、客户端应用、音视频服务等[6]。
国家图书馆的移动服务主要包括短信服务、手机门户(WAP网站)、离线服务(国图漫游)、手机应用程序商店服务(读者服务与电子书)、手持阅读器服务等[7]。
1.3 图书馆移动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图书馆移动服务基本上利用了最新的移动技术,提供多样性的移动服务,但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资源揭示深度不够,展现形式不丰富。图书馆大量特色馆藏资源是读者渴求的,但受制于移动终端的特点和移动带宽,对象数据展示比较困难,在图书馆移动服务发展初期对资源的揭示不够深入,往往停留在文献检索阶段。另外更缺乏资源的动态关联,缺乏对知识的组织和挖掘。
·标准规范缺失,阻碍持续发展。目前各个图书馆都是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移动服务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也没有建立标准规范,难以构成完整的移动服务体系,对今后图书馆间的移动服务互联互通构成障碍。
·建设渠道单一,缺乏开放合作。各图书馆在建设移动服务的过程中,往往采取自己建设、自己运营的方式,而在面对移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和移动应用商业成熟、繁荣的局面时,往往不能打破陈规,和优秀商业平台合作,迅速将图书馆的优秀资源和服务提供给大众。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外图书馆还是国内图书馆,其移动服务还没有形成体系,建设质量和服务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 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
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已经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和业务。在读者需求日益增长、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图书馆的移动服务不能仅仅提供检索、预约、续借等传统图书馆服务,而必须从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标准规范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建设,形成体系,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建设就是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
2.1 移动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笔者认为,图书馆移动服务实际上就是移动数字图书馆,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形式、承载服务的媒介以及服务特点等方面出发,将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总结如下:移动数字图书馆作为现代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一种崭新的服务系统,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方便灵活地获取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以及利用移动技术对图书馆业务流程的改善和创新[7]。
2.2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架构
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基础支撑层、内容层、技术实现层和用户层,其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架构
基础支撑层是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础,也是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与图书馆业务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系统连接的接口,为图书馆移动服务提供硬件支撑、标准规范和资源基础;内容层则是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核心层,在基础支撑层的支撑下设计、建设多样的服务形式、丰富的资源内容以及新型图书馆业务;技术实现层将利用移动技术实现内容层,并通过用户层的各种移动终端展示给最终用户。
2.3 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内容
2.3.1 基础支撑层 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础支撑层主要完成图书馆移动服务所需硬件环境建设、标准规范建设以及与图书馆业务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接口实现。
标准规范是目前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薄弱环节。各类图书馆在构建移动服务时,没有可以遵循的统一标准,造成系统不兼容、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标准规范建设应该包括服务标准、资源对象标准、资源元数据标准等,这些标准与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其基于移动终端特点的特殊之处,需要加大建设力度。
2.3.2 内容层 内容层主要从服务、资源和业务三个方面完成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服务。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可以概括为延伸型服务、单一型服务和融合型服务三种类型。服务建设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多种服务形式,满足不同终端用户的需要。
延伸型服务是基于图书馆传统业务在移动终端延伸的移动服务,如图书馆最初的移动服务就是利用手机短信为用户提供图书催还、预约等传统业务服务。具有代表性的延伸型图书馆移动服务有借阅服务、检索服务等。
单一型服务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特点产生的服务,侧重于资源的获取,使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包括图书、期刊、音视频及各种信息类服务(如书刊推荐)等。具有代表性的单一型图书馆移动服主要有多屏同步的移动阅读服务、全媒体在线展览服务、定制化信息推送服务等。
融合型服务主要实现传统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及广播电视网的无缝链接服务,包括基于物联网的手机一卡通服务、三网融合的跨屏服务等。
·资源。资源是读者对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重要需求之一,是目前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点建设内容。资源建设主要包括资源展示和资源知识化加工。
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资源建设首先要通过移动终端尽可能多地向读者展示资源,包括图书、图片、音视频、期刊。这一环节涉及资源的选取和格式转换等工作,需要充分考虑移动终端屏幕较小、移动互联网带宽较小、流量费用较高等因素。
调查显示用户使用移动终端主要还是利用碎片时间,在短时间内获得有益、有用的信息,因此数字资源的知识化加工成为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资源的知识化加工主要指资源整合和专题化建设。资源专题化建设是要提供开放式的、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资源的专题化建设可以从专题资源建设、行业(专业)资源建设、群体差异化资源建设等方面入手。
·业务。移动技术应用于图书馆业务,实现业务支撑和业务创新,是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业务支撑是指利用移动技术为图书馆的业务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利用短信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信息环境的实时监控;利用手机应用程序或者手机网页实现图书馆办公自动化,提供随时随地办公的便捷。业务创新则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实现图书馆业务的创新,例如编目的移动化等。
2.3.3 技术实现层 技术实现层主要利用各种移动技术实现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目前常用的技术主要包括WAP、手机短/彩信、手机应用程序等。相关技术已经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大量使用,本文不一一赘述。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技术实现层会逐步扩展。
技术实现层是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关键层次,移动技术的实现方式不同,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资源展示以及业务支撑多有所不同。在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根据移动技术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从而使服务体系更加具有灵活性、便捷性,覆盖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人群。其中手机网站的优化和借助商业技术平台是目前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技术实现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两个环节。
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基于浏览器的信息获取依然是移动终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所发布的报告显示,60%的平板电脑新闻读者和61%的智能手机新闻读者在使用这些设备时,主要通过网络浏览器获取新闻[8]。优化手机网站的设计,以便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依然是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重要建设内容。
图书馆并不是最先使用移动技术的行业。市场中有较为成熟的移动服务平台,且具有较大的用户群体。图书馆可以采用联合建设等方式,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利用商业技术平台为大多数用户提供高质量移动服务和海量数字资源,从而减少技术开发成本和时间成本。
2.3.4 用户层 用户是图书馆移动服务建设和发展的驱动力量。在移动数字图书馆设计、建设中,一方面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用户所使用设备的特点。
跟踪调查用户需求是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依据。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通过问卷调查、服务项目反馈、论坛等形式,了解用户需求,分析用户特点,有的放矢地调整移动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用户所使用设备的特点是用户层设计和建设的重要依据因素。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移动终端获取信息的主要设备,此外平板电脑、手持阅读器等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根据这些设备的特点设计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形式,改善用户体验是尤为重要的。
3 国家图书馆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实践
国家图书馆于2007年初建立了读者短信服务系统,开始了国家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建设进程,2008年推出“掌上国图”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品牌。截至2010年,国家图书馆已初步建成了以资源和服务为基础,以手机、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媒介,以WAP网站、手机客户端、应用程序、个性化图书资源、在线咨询为服务形式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满足了读者随时随地检索国家图书馆书目,查询图书借阅信息、读者服务信息、讲座展览信息,在线或离线全文阅览一些图书、馆藏老照片、国家图书馆讲座视频等资源的需求[7]。
3.1 服务建设
“掌上国图”的服务建设首先从图书馆传统服务向移动互联网的延伸开始,利用短信方式,为读者提供续借、预约、挂失等服务,利用WAP网站为读者提供移动OPAC检索,可检索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和自建数字资源元数据,并阅读学位论文的摘要。同时“掌上国图”着眼于移动技术的特点,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和多网络融合的服务。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主要包括在线展览、在线阅读、在线流媒体讲座等服务;基于多网融合的服务主要有移动参考咨询、文津经典诵读等,这些服务实现了移动互联网与Internet的同步。利用移动技术,“掌上国图”还提供二维码识别和检索功能以及位置服务——“国图漫游”和“公共文化导航服务”,提供阅览室导引服务。在业务支撑方面,“掌上国图”利用短信平台提供各业务系统的认证、提醒等服务。
在多终端服务方面,“掌上国图”开展了基于手持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的服务。在定制手持阅读器中搭建手持阅读器立法决策服务平台,提供立法决策行业服务。在平板电脑方面,通过资源预装以及全媒体知识组织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实现实体展览与全媒体展览同步发布。
3.2 资源建设
“掌上国图”2009年起开始进行资源建设,首先根据读者需求,将图书馆特藏图书、图片、音视频等数字资源以移动终端适用的格式展现给读者;建设分布式手机视频资源加工系统、移动资源元数据导入发布系统等资源展示系统;注重资源的多终端显示和标准化建设,形成了从资源搜集整理到资源格式转化,再到资源发布展示的相对标准化的流程。目前在移动终端展示的图片资源超过3万张,音视频资源超过1 200小时,学位论文摘要超过10万条。
随着移动服务资源建设的深入,2010年起“掌上国图”逐步实现资源深度组织、动态增加专题,以满足用户高端信息需求。为读者提供“国图选粹”应用程序,实现资源关联检索、使用。在WAP网站上先后建设传统节日专题、“艰难与辉煌”专题、辛亥革命专题、文津经典诵读专题等内容。
3.3 实现方式
“掌上国图”利用短/彩信、WAP、应用程序等技术手段和终端定制、合作共建等模式,实现各项服务内容和资源的展示。
短/彩信服务采用自建平台,实现移动运营商短信网关接入,支持全部运营商手机用户接入服务。WAP网站采用2.0标准建设,通过自适应屏幕设计,提供适用主流手机屏幕的多个版本,以提升用户体验效果;采用标准接口设计,具备良好移植性。“国图漫游”等手机客户端软件基于J2EE架构开发,适配Symbian和Windows操作系统。
手机应用程序则按照iOS和Android系统要求设计,适用于主流智能手机终端和iPad平板电脑。在应用程序建设中,分别开发了服务类应用程序和资源类应用程序。2010年推出的“国家图书馆读者服务”应用,实现了全国联合编目检索,引入豆瓣书评;2011年又推出“年画撷英”、“艰难与辉煌”、“国图选粹”等资源类应用程序,将馆藏优秀资源推送到全世界。
3.4 标准建设
在标准规范方面,“掌上国图”已制定了“平板电脑数字资源转换加工规范”、“手机电视资源制作规范”,正在着手研制图书馆移动服务中资源对象标准、资源元数据标准以及移动服务标准规范,并将申报其为行业标准。
经过几年的发展,“掌上国图”已经形成了以馆藏资源、外购资源为基础,以短/彩信、WAP网站、应用程序等服务形式为载体,涵盖图书馆传统服务及新媒体创新服务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用户已经覆盖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42个国家,WAP网站访问量超过百万人次。
4 结语
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建设涉及服务内容、资源展示、实现形式等诸多方面,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其他行业移动应用平台建设等因素密切关联,已经成为一个体系,需要用系统化的理念设计和建设。
技术是实现手段,借助新技术、新网络,丰富和完善服务形式是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重要任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发展,基于iPhone、iPad、iTouch的应用、ePub格式的应用以及二维码的应用正成为目前图书馆移动服务较为热点的方向。部分国家4G已经投入商业运行,中国移动也将加速TD-LTE的组网速度。4G具有更大的带宽和更好的稳定性,移动视频或许将成为移动服务的下一个热点。
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将更多的原生数字资源及知识化、整合化的数字资源通过移动终端提供给读者,也是未来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资源建设中应该重点考虑全媒体资源建设,实现跨屏、多网融合服务。资源建设和服务建设中的标准规范建设也将成为近期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本文提出了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和架构,并按照基础支撑层、内容层、技术实现层和用户层的逻辑关系分析了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建设内容。未来一段时间,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既要考虑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发展的热点与趋势,也要在知识化资源建设、业务创新和标准规范建设方面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