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唯一性”走向“多向度”——以刘兰芝赴死时间节点剖析其性格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节点论文,性格特点论文,走向论文,时间论文,唯一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教学《孔雀东南飞(并序)》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刘兰芝为何不就在立誓当晚赴死,而非要选择再婚那晚呢?学生的问题新颖且颇具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下面就从人物性格的角度探究其中的细微之处,以便引出源头活水,与学生共赏天光云影之美。 一、过于自我、一意孤行的选择 兰芝选择再婚之晚赴死,我认为其过于自我、一意孤行是原因之一。一方面,汉代有滋养自我不断发展、膨胀的土壤。汉定天下,儒学重构,“三从四德”的礼法规范还未成为女性的束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逐渐活跃,出现了以吕雉、班昭和蔡琰等为代表的女性,而在此宽松环境下成长的刘兰芝“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促成了她自主意识的觉醒,促使她敢于追求自我,有时甚至还表现得过于自我。 另一方面,刘兰芝的命运走向与“过于自我”密切相关。过于自我的人主要表现为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而不顾他人。(岳晓东《恺撒之死源于极度自我陶醉》)文章一开篇刘兰芝的“过于自我”就有所表现:丈夫一回家,刘兰芝就向其叫苦连天,先夸自己如何多才多艺,如何竭忠尽力,再斥婆婆如何薄情寡义严相逼,却从不省察一己之过,也从不思考如何化解矛盾,而陷丈夫于左右两难之尴尬境地。 面临自遣归家这么大的事情也是如此,她既不和丈夫商量对策,也不向娘家告知情况,就擅自做主归家了。 所以如此自我的人不在再婚前晚而在大喜之日赴死就不足为怪了。因为她明白再婚头晚她还只是被休回娘家的弃妇,此时赴死只会死得不明不白:“我们完全可以将之看成是在焦仲卿的刺激之下、在人格遭受怀疑甚至是侮辱之下的一种激情自杀。”(方相成《悲剧背后的性格冲突——〈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新解》)这只会徒增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再婚当晚呢,她是十里红妆迎娶的太守儿媳妇,此时赴死,她不光能以轰轰烈烈的方式兑现向焦仲卿、兄长以及太守家许下的诺言,而且还可获得更多人的关注。正是因为过于自我,所以在无路可走的胡同里她只考虑怎样让死变得对自己更有意义,而不懂得向外界求救,整整一天的时间里我们找不到任何有关她向人倾诉的痕迹;因为过于自我,所以她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考虑是否会给母兄带来麻烦,也不考虑是否会给无辜的太守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带来损害,在精神和声誉上带来伤害。 二、自尊心强,叛逆的爆发 自尊心强,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也是刘兰芝选择在再婚当晚赴死的原因之一。一方面,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离经叛道思想和行为得以发展,生活在其中的刘兰芝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其反抗性也得以滋养与发展。另一方面,在与婆母、兄长的斗争中,当生活越来越偏离她预期的轨道时,刘兰芝的反抗性越来越强,在再婚当晚这种反抗性彻底爆发。 刚开始由于不堪忍受焦母的百般刁难,自尊倔强的她不等焦母下“逐客令”,就冒着牺牲婚姻爱情的危险主动请归,绝不委曲求全。接下来离开焦家时她也是“事事四五通”,把自己打扮得“精妙世无双”以向焦母无声抗议,纵然心头滴血也绝不隐忍妥协。回到娘家后,兄长的一句“其往欲何云”,让自尊敏感的她听出了驱赶之意,于是逼视兄长“仰头”痛快允婚。这“仰头”里有她极度的自尊,更有她对兄长的厌恶,对生活的失望。 在婚前头晚,在焦心的等待里她听到了焦仲卿“贺卿得高迁”“君当日胜贵”的刻薄嘲讽,以及“吾独向黄泉”毅然赴死的决心,自尊刚烈的她,果决应承:“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焦母的嫌恶、兄长的逼嫁、丈夫的指责已使她的心千疮百孔。既然无法在浊世里获得理解与尊严,就要撕毁浊世温情的面纱悲壮地离开。于是,她选择了在具有隆重仪式、热闹氛围和众人艳羡的再婚当晚“举身赴清池”。她以行动回击丈夫的嘲讽,让他以及周围更多的人知道她不是那种因爱慕富贵而见异思迁的女人。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尽的行动对兄长进行无声的反抗,让兄长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法下台并毁灭了他的妹荣兄贵的美梦。 三、专情,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一直等到生命枯萎 选择在再婚当晚自杀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刘兰芝专情,始终对焦仲卿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直到当爱情无可挽回时她才奔赴黄泉。 即使被遣,两人在分别时的难舍难分和铮铮誓言仍令人感动,于是,她一直守着他的承诺“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盼望破镜重圆早日到来。在被遣归家二十多天后,在一直没有焦仲卿的任何消息时,刘兰芝表面应允再婚,看似违背了“不久望君来”的约定,但她心底依旧潜藏着那份同仲卿生死与共的执著,所以她才会在再婚的头天傍晚,“愁思出门啼”,在欲哭无声的深沉悲痛中,也冀侥幸于万一,盼望故人归来。即使故人归来带给她的是误会与嘲讽,即使发出了“黄泉下相见”的毒誓,但她对焦仲卿仍抱有一丝留恋与期待:期待仲卿能作最后的努力,这也是她为什么把自杀的时间定在再婚这天“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之时的原因。直到一切尘埃落定,她才抱着生死相依的信念“举身赴清池”,大概是期待“黄泉共为友”吧。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我们懂得了把握当时的社会风尚,细究文中细节,对认识人物的性格及其性格的时代特征大有裨益。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我们心目中的刘兰芝形象变得丰满起来、立体起来:她不光是一位美丽善良、多才多艺、聪慧能干的魅力女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性格缺陷。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我们懂得了完善自身性格的重要性。标签:刘兰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