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医院西药局 158100
摘要:中药在我国疾病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是我中华名族传承的瑰宝,随着临床中药应用频次的增加,多数人对中药应用效果产生错误认知,认为中药具有天然性其药性相对平和,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导致中药不合理应用情况频发。本文主要针对中药应用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控制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炮制
中药临床应用中应借助中医理论要求进行合理用药,通过分析既往用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针对性提出相关措施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意义重大[1]。本文现对中药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措施进行综述如下。
1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
1.1 中药用药剂量与不良反应
多数中药在短期应用时没有或无明显不良反应,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及用药剂量的加大对机体造成的损害逐步加重。如:甘草可清热解毒、补脾益气,但长期用药可导致无力、血压偏高、水肿等不良反应。另如:关木通用药剂量一旦超过常用剂量则增加患者急性肾炎发生危险性。
1.2 中药自身毒性及个体差异与不良反应
多数中药自身带有一定毒性,如动物类中药蜈蚣、全蝎、斑蝥等;矿物类砒霜、轻粉、信石;植物类马兜铃、关木通、天南星、马钱子、巴豆、半夏等;比如可能引起过敏症状的中药泽泻、大黄、延胡索、三七、何首乌、葶苈子、菊花、泽泻、番泻叶等[2];虽然上述中药存在一定毒性或可致过敏,但并非每个人应用均可产生相应反应与用药者自身差异存在关联。因此在临床需借助上述药物治疗时应加强用药监测,特别是孕妇、儿童及老年群体。不同中药饮种植栽培方式、气候、地理环境、采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均会对其有效成分造成影响,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相应产生不良反应。
1.3 中药炮制与不良反应
中药应用之前进行炮制的主要目的为降低或消除药物自身毒性,经过炮制不仅可消除毒性还有增加治疗效果的作用。如附子、半夏等中药未经炮制用药出现毒性反应的几率较高。如首乌未经炮制用药容易导致腹泻,半夏未炮制用药则易产生喑哑、舌麻等症状。因此按照正确方式进行中药炮制十分重要。
1.4 中药配伍与不良反应
中药应用中十分重视用药配伍,如白蔹、半夏、贝母、瓜蒌、白及反乌头;芫花、甘遂、海藻、大蓟反甘草;党参、人参、丹参、沙参、元参、芍药、细辛反藜芦;草乌、川乌畏犀角;水银畏砒霜;硫磺畏朴硝;狼毒畏荆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3]。用药时应遵循上述十八反、十八畏原则进行药物搭配,另讲究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等配伍,若用药组方配伍得当则各药物相互协调可降低毒性增加其疗效,若配伍不当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影响药效。
1.5 中药用药方法与不良反应
中药煎制需遵从先煎后卜,再煎后兑服原则,另外在中药煎制过程中需严格把握水质、火候及煎制时间,操作不当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效。如:山豆根煎制时间长会增加其毒性。中药煎制不可应用铁器,否则中药成分内鞣质将于铁器内铁离子结合转化为鞣酸铁,用药产生不良影响[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降低中药应用不良反应的对策
有效降低中药用药不良反应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仅仅需针对中药用药制定法律法规,还应有效完善关于药品质量提高、合理用药保障、中药不良反应监控等监督体系,同时加大对中药用药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相关知识进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用药意识。中药质量把控环境应制定严格科学监管制度并有效实施,针对药物来源、加工炮制方法及操作、用药剂量等进行合理规范,制定中药制剂或中药材用药的安全标准,确保药物质量及用药安全性。
药物生产厂家应完善药物说明书,统一制定中药检验标准,在说明书内标注中药及制剂有效成分及用法用量,如用药最大剂量、用药方法、服用剂量及次数、不良反应等。规范中药炮制方法及所用工艺并严格进行监管确保中药质量。相关部门加大检查力度,对不合格说明书药物厂家进行警告要求其修改,不能为确保经济利益避投机取巧,未在说明书上表明用药禁忌或相关警告性内容,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性[5]。为确保中药用药安全性,还应该对以往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药物进行整理,在后期用药中避免不合理用药,并针对上述药物加强管理。
有学者研究指出[6],老年、儿童及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因自身生理及体质影响存在不同药物应用感受。因此临床用药时应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用药安全性管理,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年龄、身体状况、既往用药不良反应时等进行用药选择,确保用药类型、用药剂量、用药方式等合理,严格掌握用药指证,避免滥用药物产生不良反应。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定期针对医师及药师进行培训,并相应完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及后期报告制度,提高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针对已经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需即刻停止用药,进行检查给予对症治疗。
3 结束语
中药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用药经验的总结,认识到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明确药物均具有一定毒性,虽然可改善患者疾病但是也相应影响其健康,因此在用药时应重视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配伍等合理性,通过分析以往出现的用药不良事件对用药风险进行规避,发挥中药在临床疾病防治中应用的效果,针对患者实际病情及身体状态针对性选择用药,可提高用药安全性。中药用药不良反应分析及相关措施探讨可为中药向世界范围内推广提供保障,确保中药学稳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定棋,马文翰,梅志刚等.基于文献的补益类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6):43-45.
[2]黎卫红.分析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及预防中药所致不良反应的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5,12(6):30-31.
[3]殷玉华,孙立平,陈喜英等.中药的不良反应探讨及药学服务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15,24(10):41-41.
[4]张强.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分析及预防中药所致不良反应的方法[J].中国处方药,2016,14(10):44-45.
[5]任军民.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8):6-7.
[6]宋海波,杜晓曦,任经天等.不良反应监测对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启示[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8):1620-1623.
论文作者:郑素萍,李永安,僮威,邵文彬,苏晶,于长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8
标签:中药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剂量论文; 药物论文; 毒性论文; 安全性论文; 半夏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