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晋代工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_可持续发展论文

引黄晋代工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_可持续发展论文

引黄入晋工程沿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沿线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区域论文,战略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黄入晋工程是为解决山西省太原、大同、朔州三大城市用水短缺问题而兴建的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将会给沿线区域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引水工程与输水区域、受水城市之间究竟应当建立何种关系?工程沿线区域如何抓住机遇,推动生态经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引黄入晋工程由万家寨水利枢纽和输水线路组成。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北干流北段,最大坝高90m,总库容8.96亿m[3],电站总装机108万kW,供水量14亿m[3]/a。输水工程全长452.23km,输水总量为12亿m[3]/a,由总干线、南干线、联接段组成。其中,南干线设计流量24.8m[3]/s,北干线设计流量22.2m[3]/s。

一、引黄工程沿线区域发展环境分析

引黄沿线区域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外型轮廓似熊熊燃烧的火炬。区域范围包括偏关、宁武、神池、静乐、娄烦、古交、山阴、怀仁、太原市区、朔州市区和大同市区等11个市县。按照分水方案,太原、朔州和大同3个城市市区为受水城市,其余8个县为输水区域。

整个沿线区域土地面积20420.38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3.03%,总人口510.92万人,占全省的16.43%,国内生产总值435.59亿元,占全省的33.37%。其中,输水区域土地面积12819.06平方公里,人口121.7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49.5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72元,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受水城市土地面积7601.32平方公里,人口389.22万人,国内生产总值386.0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91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倍。

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为:一是矿产资源储量巨大。煤炭资源探明储量约840亿吨,铁矿资源探明储量(含岚县)约16.5亿吨,宁武的铝土矿、太原西山的石膏、朔州的耐火粘土等也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二是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区内自然景观峻峭奇特,人文景观古老独特,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大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太原晋祠、朔州崇福寺、芦芽山、宁武天池等享誉中外。三是区域点轴体系基本成型。太原、大同、朔州三大受水城市,作为省域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组织、辐射作用相当突出。引黄输水线及其邻近的电力、通讯、交通线,共同组成沿线区域的“人字型”开发主轴带,为输水区域与受水城市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四是宜林宜牧荒地较广。输水区域山地丘陵比重大,人均宜牧草坡大多在5亩以上,草地畜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多数土石山区,立地条件适宜林木生长发育,森林和经济林建设前景看好。

区域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一是输水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总干和南干输水区域境内,地形破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剧烈,生态条件较为严酷。北干输水区域,则受到土壤盐渍化、水力风力侵蚀等多重胁迫,防治荒漠化任务相当艰巨。二是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三大受水城市以及古交市等“三废”排放量巨大,大气质量状况堪忧,城市河流水质严重超标,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三是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且呈扩大趋势。受水城市经济相对发达,投资环境较为优越,后续发展能力较强;输水区域经济水平较低,基础设施滞后,人口劳动力素质较低,区域开发的障碍条件较多。两类区域之间在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现代化水平落差明显,区域不平衡问题较为严重。四是山区农村经济落后、贫困问题较为突出。在输水区域内,分布有偏关、神池、静乐、娄烦4个国定贫困县,其他县域的山地丘陵地区也存在较为突出的贫困问题。

二、引黄工程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

1、生态影响效应

对黄河径流而言,引黄工程引水量为56立方米/秒,仅为黄河万家寨断面年平均径流量的2%。不会对黄河中下游沿岸取水和下游泥沙淤积构成重大不利影响。万家寨枢纽水库库容为8.98亿立方米,具有巨大的水利调节能力,防洪、防凌作用突出,将会对黄河水文特征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

对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而言,引黄施工将会产生大量工程弃渣,人为地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永久性占用或临时性征用土地,带来或诱发工程地质灾害,导致施工工区局部地段地下水位下降,引起部分管线周围水文地质状况的变化。这些影响的程度和效果,取决于引黄工程建设的生态防护情况。但是由于输水区域生态本底不良,环境系统脆弱,荒漠化危害问题较为突出,因而应当对生态影响作出充分估计,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对受水城市而言,引黄水进入城市之后,将会明显缓解过量抽取地下水的现象,因超采所产生的城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问题将得到有效遏制。供水水库的库岸下渗和处理污水的灌溉回渗,将对城市地下水系统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城市河段的水生态环境和水文状况,也将出现某种程度的好转。

2、经济影响效应

就沿线区域而言,引黄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生产和生活需求,将会推动当地农业、建材、建筑、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促进资源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地方税收和农村经济收入。引黄输水线和辅助设施占用耕地和压占资源,则在一定程度上给区域经济开发的带来不利影响。在工程运营阶段,万家寨枢纽供电、沿线取水口供水等,将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河道输水段,为确保引黄水质,将不得不付出较大的环境成本,经济发展空间和机会将会受到限制和约束。

就受水城市而言,引黄工程建设刺激了高档建材、机械设备、食品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工程告峻供水之后,则将有效缓解工业、农业、城市争水矛盾,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经济的转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经济效益,增强城市经济发展能力。进而,改善受水城市的辐射、组织效应,带动和促进腹地(包括输水段)区域的经济发展进程。

3、社会影响效应

就输水区域而言,引黄工程所配套的供电、交通、通讯、供水管线网的建设,直接改善了区域性基础设施状况和投资环境。工程施工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沿线乡村的反贫困开发工作。引黄工程建设也是一个现代文明观念传播的过程,正在并将继续对沿线区域的落后文化观念构成冲击,进而改进城乡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口素质。施工期间,生活需求品的迅速增长,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带来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

就受水城市而言,引黄供水将会极大地增强城市的发展活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综合职能体系建设,促进城市的社会进步。然而,受水城市与输水区域之间、各个行政区域之间的利益不尽一致,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社会影响。

三、工程沿线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

1、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生态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主题,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承载能力,发挥区域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加快发展进程,整治生态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共进。

2、基本原则

引黄工程的目标是解决三大城市的缺水危机问题,在确保这一目标的前提下,沿线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如下原则:工程建设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受水城市与输水区域相结合,经济开发与生态整治相结合,扶贫攻坚与综合开发相结合,开源引水与节水管理相结合,资源强度开发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

3、战略构想

依据引黄工程与输水区域、受水城市的生态经济联系,从区情特点和发展要求出发,沿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线路模式可确定为:“引水为本,兼顾沿线;强化辐射,共同发展。服务引黄,依托引黄,开发开放,兴区富民”。

要坚持“生态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主题,抓住引黄建设机遇,妥善处理好引黄工程、输水区域和受水城市之间“舍”与“予”、“利”与“弊”、“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各种关系,从可持续发展的线路高度着眼,建立互动、互利、互惠的区域发展机制,强化发展能力和后劲,走环境与经济协调共进之路(见图)。

引黄工程建设要在确保工期、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工程对于沿线区域的经济带动作用,努力消除工程对于沿线区域的环境危害影响。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改善公用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为沿线地区工业化和农业生产化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通过开设取水口,解决沿途人畜吃水困难,增加部分城镇的工业和城市用水问题。通过提供信息、缴纳税收和(施工、管理过程中)培养人才等,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借助这些直接的和间接的基础性和生产性、软件和硬件的支持和帮助,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带动输水区域的经济开发。引黄工程建设要特别关注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本底特征,通过实施窗口形象工程,改善重点施工段的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强化防渗、防漏措施和护坡处理工程,预防再生性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采用这些区域性和局部性、工程性和生物性、单项的和综合的办法和措施,避免生态衰遏和环境恶化,推进区域的生态环境整治。

受水城市是引黄工程最大的和直接的获益者,而输水区域却为工程建设与运营付出了一定的资源、生态和环境成本。为此,受水城市有义务(也有能力)为输水区域作出相应的回报。这也是工程顺利施工和安全供水的经济保证和利益保障。首先受水城市需要不断强化对输水区域的技术、信息、资金、商品辐射,进一步密切与引黄沿线地带的社会、经济联系。显然,对口支援和结对开发、开设对外窗口、沟通特色产品直销渠道,建立协作企业和原料基地等等,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其目的在于,发挥城市的组织、带动作用,支持沿线地区的各项开发活动和生态整治事业,旨在为输水区域拓宽发展空间、增加发展机会、强化发展能力,以期实现增进发展和区域一体的目的。

输水区域应在树立引黄入晋乃是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需要的观念,抛弃“与己无关”的思想,杜绝“敲竹杆”行为,顾大局,舍小利,保引黄。也就是要为引黄工程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在征地、拆迁、修路、运输、物资、施工、治安、生活和办公等方面,打开绿灯,给予方便,确保引黄工程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要抓住引黄建设的大好机遇,扩大开发、深化改革、更新观念,加速发展。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技术进步为动力、提高经济效益为主中心,大力开发优势资源,搞好资源加工,转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区域经济面貌和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实现兴区富民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要重视国土整治工作,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更新能力,改进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从空间布局看,引黄工程与邻近的公路干线、铁路干线、通讯网、供电设施等共同组成了沿线区域“人字型”布局框架,构成支撑沿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骨架。它与三大受水城市及分区中心、县域中心和小城集镇,形成区域开发的点轴系统,共同组织社会再生产活动。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投资环境的持续搞好,依托点轴的极化与扩散效应,密切城市与区域间经济、技术联系,最终构筑起新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四、对策措施与政策建议

1、更新观念,树立引黄工程与沿线区域互利互动的发展思路

要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把引黄工程当做启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撬杆和动力源。有关部门和干部群众要尽快转变观念,消除引黄“与己无关”、“利少弊多”等错误认识。一方面,引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用工、用料安排上,应当尽量照顾沿线地区利益。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包括大量的临时设施)的布局建设,要注重与当地规划的衔接和结合,适当兼顾地方利益。若条件许可,施工结束后,应当将部分临时设施转交给地方使用。骨干治理工程,一般应当与当地生态环境整治和资源开发工作相配套,使之发挥多重效力。另一方面,沿线地区要尽量为引黄建设创造便利条件,在用地、用水、农副产品供应等方面提供便利,支持引黄工程建设。沿线各市县要借工程建设之东风,大打“引黄牌”,依托引黄,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改善投资环境,尽快使区域开发驶入快车道。

2、统筹规划,建立引黄沿线生态整治和经济开发一体化的发展机制

引黄工程建设与沿线经济开发、区域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要树立环保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观念,实行“开发与治理相结合,以开发促治理,以治理保开发”的方针。有关单位和机构,要以全局利益和整体利益为重,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共谱生态经济一体化新篇章。沿线区域要以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生态农业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环境污染防治为重点,在加快经济发展同时,确保引黄水质,改善区域生态状况和城市环境质量,逐步降低资源开发的环境和生态代价。各项生态治理工程要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和促进经济开发为己任,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的协调共进。

3、强化管理职能,建立沿线区域可持续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引黄工程施工期长、牵涉面广,其直接服务对象是三大受水城市,但是作为全省的龙头项目,也应对沿线区域发展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有必要赋予引黄工程管理局一定的协调、组织职能,并与地方政府共同负责沿线经济共同体的规划、实施和管理工作。为了处理好开发与治理、局部与整体、工程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有必要建立由省政府组织,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和沿线地方政府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讨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事宜,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及时作出决策安排。

4、政策倾斜,有效推进引黄沿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应当将引黄沿线区域确定为中西部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并相应制定一套国土开发和整治的优惠政策,采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推进可持续发展工作。要对那些能够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发过程中有利于改善与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和耕地、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项目和产业,优先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并予以必要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对于资源丰裕、开发条件较好的重点开发区,要在土地、水、电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有关部门在制订行业规划和安排项目时,要适当向引黄沿线区域倾斜。

5、深化改革,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构建适宜的体制环境和发展氛围

引黄管理体制改革,为工程建设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为国内大型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体制范例和管理经验。沿线区域应当抓住引黄机遇,借鉴引黄的成功作法,要把深化改革作为引黄沿线区域开发的头等大事,尽快修订和完善那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不相符合的体制、政策和管理办法,通过体制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要进一步开放门户,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从国外、国内发达地区及省内经济重心区引进人才、资金、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区域发展能力,推动引黄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

6、招商洽谈、贸易交流,促进受水城市与输水区域的分工合作

(大)同、朔(州)、太(原)与沿线输水区域之间要不定期举行贸易交流会,疏通商品交流渠道,拓宽商品交换领域,既可为“躲在深宫人未识”的农村土特产品寻找稳定的销路,又可为城市工业产品和生活用品扩大销售市场。要定期举行沿线区域投资招商洽谈会和招商会,建立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公布制度。受水城市与输水区域要相互提供优惠的商业机会,建立商品的专销渠道,搞好经济互补交流,促进沿线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三大中心城市作为引黄工程最大的受益着,要为输水区域(特别是贫困山区)提供方面,帮助开设经济窗口,建立对外经济联系渠道,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标签:;  ;  ;  ;  ;  ;  ;  ;  

引黄晋代工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