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工智能+法律”的内涵,接下来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给法律人带来的挑战,最后对法律人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做具体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学教育;法律职业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 成为我国各行业、各地区重点关注并积极实践的重要工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一带一路”倡仪的实施,为中国培养面向东盟的国际法律人才创造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目前,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快速发展的交流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从交流的层次还是合作内容上都在不断提高。由于当前我国包括警察执法教育训练在内的法律实践教学侧重于偏向封闭、内向型,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滞后,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层次上都远远不如发达国家。而且,我国的法学教育的教育形式单一、视野比较狭窄,国际化程度比较低,这离国际法律人才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广西作为后发展地区,上述问题更为突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增多,对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周边国家语言以及熟知相关国家法律的国际法律高级人才需求量很大。广西有关方面只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根据国家战略总体规划、市场需求和国际分工原则,充分调动各类资源,确定国际法律实践教学发展路线,才是推动广西法律实践建设向前发展的正确选择。如何培养人才符合国际化、综合化、实战化、战略化的法律实践要求,是关系到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背景下,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搞好广西对外开放建设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随着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链接、深度学习等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走向智能化,并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与法律正在快速的融合发展。因此,培养“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方向。
1“人工智能+法律”的内涵
2018年科学技术驱动法律领域实现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转变,这也是一场从大数据技术到人工智能的丰富发展,这场变革将为中国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所谓“人工智能+法律”,并非是一门将人工智能相关的全部法律规范的简单地堆砌在一起的知识理论体系,而是调整人工智能介入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复杂社会关系以及解决由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衍生出的一系列法律道德问题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法律模式无法迅速有效的面对这种全新的社会关系,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逻辑严谨、体系规范的“人工智能法律体系”。
2人工智能给法律人带来的挑战
人工智能给法律人带来极大地的挑战,对低端法律职业冲突较大,所谓低端法律职业,是指那些不需要运用复杂的法律适用技术、工作内容简单重复性的法律职业,如文字记录、法律咨询、合同审查、文书制作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无法彻底取代法律人,但几乎达成一致的观点是法律职业中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将被替代,如文书记录、法律检索、文件归档、案例总结等,目前国内外一些人工智能系统已经可以实现这些功能,而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实用性,如RossIntelligence将IBMWatson的Q&A技术运用到破产法律的研究中,可以自动识别法律信息的重要程度,提高律师检索案例的效率;KMStandards、RAVN、SealSoftware、Beagle、LawGeex等提供智能合同分析功能的公司越来越多,法律文件审阅将实现高效的自动化;国内近几年出现的搜狗大律师、法狗狗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智能的法律咨询服务;杭州互联网法院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可以自动生成起诉书、判决书;等等。这些法律工作之所以会被替代,是因为其主要工作内容均可以通过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而由计算机完成,即通过自然语言理解、语音处理、图像处理等技术而替代以往人类从事的这些简单工作。这些将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低端法律职业的共同特征是,不需要运用真正的法律适用方法,包括法律解释、漏洞填补、价值分析、法律论证、证据分析等,而只需要一般的语言文字处理、法律规范简单适用的能力,所以在人工智能进入深度学习阶段,可以较为容易的通过算法而实现由计算机完成,因此预计这些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3法律人如何应对人工智能
3.1建立多元化的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也在飞速提升,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一方面公检法等国家机构、企业法务部门、法律服务机构、法律类科技公司等越来越需要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比如法律软件开发者、法律数据分析师、法律数据库管理者等。另一方面,法律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身也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没有数量充足的懂法律、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法律人工智能也无法顺利发展。有学者认为“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法律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与储备状况都难以为其发展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支持”。因此,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比如,清华大学法学院2018年拟设立跨学科领域的法学教育项目“计算法学全日制法律硕士”,计划开设一系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的课程,并鼓励拥有计算机等理工学科背景的学生报考该教育项目。
3.2及时更新法学理论知识
当今时代,技术知识更新比较快。因此,要求法学理论更新及时,能紧随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和社会变革同步发展,同时利用这些高科技技术运用到法学课堂和法学人才培养中。例如,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在高等学校的教学、学习、科研等领域,将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的相关信息和大量数据共享,并深度挖掘分析,交叉使用,从而实现对创新人才培养各种要素和行为实时跟踪、做出动态分析,进而反馈实施的情况;将具有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智能法学机器人教学系统用在教学中,不仅能够得到不可预知行为的数据反馈,还可以丰富法学实验教学资源和手段,从而弥补专业师资不足的困难。法学教育应该与时俱进,时刻注意学习和研究前沿性的知识,以解决新时代前沿学科所衍生出的新的法律问题,进而适应社会变革发展的需要。在实训课教学中,完成“法学+VR”仿真系统的标准化构建,将系统完善升级。例如,“法学+VR”仿真系统,储存大量标准化的法律应用场景,用于教育和测试法学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交通肇事案例中,可以使用AR+VR技术重建事故现场,还原事故发生的经过,引导学生探索潜在的案件线索。学生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实验系统及其机器人来获取相关的数据、证据等资料,通过比对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资料,从而处理、分析具体法律实践问题,真正实现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和质量。
结语
人工智能已经迅速的进入法律领域,并且其对法律界的影响也已经初现端倪,如果法学教育界对此视若无睹,最终只能培养出完全不适应智能时代的法科毕业生。法学院系应当敏锐的察觉这一变化,及时进行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调整,提高学生的法律适用能力,并培养适格的人工智能+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左卫民.关于法律人工智能在中国运用前景的若干思考[J].清华法学,2018(2):110.
[2]曹建峰.“人工智能+法律”十大趋势[J].机器人产业,2017(5):90.
论文作者:方国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人工智能论文; 法律论文; 法学论文; 东盟论文; 技术论文; 人才论文; 数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