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3292819761122xxxx
摘要:在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筑业实施了建筑产业化发展策略,有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任何新生产业模式都需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完善,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亦是如此。目前而言,我国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现场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预制构件质量,连接、安装尺寸偏差、生产线细节把控和混凝土浇筑等环节,考虑到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及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则基于装配式建筑存在的质量通病和具体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长久以来,建筑行业都在不断地追求质量高、成本低以及工期短、安全性与质量更有保障的建筑施工形式,而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方式正好是现代化建筑的突出形式,然而由于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技术应用时间较短,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数量还相对较小,在施工中缺乏参考依据,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作业仍存在很大的问题,相比于工期以及成本而言,装配式建筑更需要把质量以及安全提升到首要位置。
1 装配式建筑常见的质量通病
1.1 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首先是在预制构件生产中,每一个建筑所需要的建筑构造不同,其尺寸、预埋件等更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生产经验不足、技术水平较差或者由于生产中工程交底不深入导致的生产操作流程不规范、建筑预制件的保护层厚度、平整度等等数据难以符合生产需求。比如构件尺寸偏差、平整度及观感差和预埋螺栓处局部空鼓问题,在生产中工人责任意识不强,对于装配式建筑构建的质量重视度不够等。这些人为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装配式建筑构建生产质量的下降,最终影响装配式建筑的总体质量。最后是在预制构件运输中,在装配式建筑的生产、运输和施工环节,成品构件极易出现破损,而后期成品的修补工作繁琐,易裂缝、渗漏甚至冷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物耐久性。
1.2 预制构件吊装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吊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安装尺寸偏差问题。主要表现在墙板拼接接缝处理超出规范要求,装配式墙板(PC 板、墙板、阳台板)之间的接缝上下不通顺、宽窄不均、甚至错台,现浇板混凝土标高误差,厨房、卫生间降板处标高误差等。
1.3 预制构件连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在预制构件的现场连接中需要使用现浇混凝土进行连接。为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关键节点需进行混凝土后浇筑。由于钢筋深化设计问题和预制构件生产精度问题,现场T型节点钢筋连接施工困难,后浇段质量问题突出,表现在漏浆、拔台、烂根,梁底及板底不水平,混凝土顶板表面平整度差和阴阳角不方整后浇段等质量问题。
2 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水平的有效措施
2.1 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建筑构件预制环节,首先,确保工厂具备相应的资质;其次,要求工厂必须严格遵循设计图纸以及设计文件进行预制;再次,确保预制过程中的相关原材料质量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包括钢筋、砂石、钢筋连接件与预埋件等,在使用之前,要确保这些材料具备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并将全部材料按照建筑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报验、抽样检测复试。在生产过程,装配式建筑施工所涉及到的构件预制,包括钢筋绑扎、吊点设置、预埋件设置等,需要依次经过工厂质检员、驻厂监理人员的自检与隐蔽工程核验之后,才能正式展开生产活动。生产完成后,需经过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保证建筑构件得到吊运强度,然后是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构件合格证检测、外观质量检测、尺寸检测、出筋现象检测、孔洞与预埋件位置的准确性检测等等,其中,对于预制柱这一构件的检测,需要特别增设套筒内清洁状况检测环节,避免影响后期柱吊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在预制构件出厂之前,针对混凝土强度,可通过非破损法检验构件质量,对钢筋间距与保护层厚度采用抽检方式即可,若发现不合格构件,严禁其出厂。
2.2 预制构件运输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预制构件的工厂起运、道路运输以及现场卸货、吊装等环节,需要相关部门加强重视,完善制定相应方案,包括对运输时间、次序、线路、构件固定、堆放场地、支垫以及成品保护等做出强制规定。尤其在现场吊装环节,吊装机械的优化选择,要以最大重量、最大尺寸的构件为标准,确保其能够满足全部预制构件的吊装需求。现场吊装环节,还要有效保证吊装完成之后的建筑结构稳定性,所以在安装是需要采用临时支撑体系,要确保合格验收之后,才能将其应用到吊装环节。在构件固定之后,需要保证其垂直度与水平度符合相关验收标准,才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2.3 预制构件安装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预制构件安装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重点包括对构件的进场检验、安装及固定、套筒灌浆、连接点浇筑等。①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力度,重点是构件连接点和浇筑防漏等有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以此保证施工的质量。②组建专业的项目部门和质量控制小组,不断完善组织结构,从而对质量控制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制定严格的图纸会审与质量规划、施工方案审核制度和程序,确保构件安装施工顺利进行。③对构件的外观、重量、尺寸等进行复验,重点是预制柱、预制梁等梁板类构件,对发现不合格的构件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更换。并按照设计图纸设置测量控制点,在施工前对控制点进行复核。④对安装好的预制构件进行临时固定,以确保构件的稳定性。同时对构件安装尺寸偏差、钢筋焊接部位、机械连接点、后浇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强度、墙板接缝防水性能等进行检测。此外,还要对每一层装配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沉降观测和垂直度观测,对发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对PC构件进行吊装,在吊装过程中可能出现预埋管线脱落、堵塞和穿线障碍,当出现这一问题时,需要分析问题成因。结合工程经验可知,该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构件生产时预埋管线没有很好地连接,在振捣台振捣时使部分混凝土进入预埋管造成管线堵塞;管线及构件没有很好地固定,在振捣过程中发生脱落或偏移等现象;水电管线在加工厂组装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考虑转角等弧度问题,造成现场穿线困难。解决上述问题时,施工人员应生产一种专门用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接线盒,在接线盒后增加铁丝,振捣前事先绑扎在对应位置上,都可以很好的解决接线盒在振捣时移位的问题。对于预埋水电管线脱落的问题,可以增加“振捣前检查,振捣中观察,振捣后复查”的环节,增加成品合格率。
2.4 现浇混凝土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后浇段施工中,首先要对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后才能进行浇筑。并且要对模板内和钢筋上污染物进行处理,模板的缝隙进行修堵。具体浇筑时,针对不同的部位要采取不同的浇筑方法。例如针对墙柱混凝土的浇筑,要现在底部先浇水泥砂浆30 ~ 50mm,然后再浇筑混凝土。分层浇筑时,要控制好分层下料的厚度,分层浇筑的厚度在400mm 左右。混凝土振捣时要注意“快插慢拔”,以防止混凝土上下部的离析和空洞。最后振捣时要尽量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如果有碰撞情况,要对模板、预埋件的位置和牢固程度进行检查,以免影响到后期施工。浇筑后,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七天,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十四天。
3 结语
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有利于提升相关工艺、技术的应用水平与应用价值。通过相关对策的有效执行,能够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实施强化管理措施,能够实现提升整体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因此,随着建筑工程工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要深入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发挥其应用作用。
参考文献
[1]陶丈华.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9(08):208+210.
[2]曾小毛.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57+53.
[3]王佩东.装配式建筑质量发展与管控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4):40-41.
论文作者:何楚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构件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质量论文; 预埋件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