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秋 孟永丽 马芳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 微课是以视频教学为主要载体,简短但完整的课程教学方式,微课程建设是目前实现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1﹞。通过更专业、更规范统一的微课程教学生动全面地给护理学生提供前沿的临床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课程 传染病护理学 教学效果 教师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1-0112-01
近年来昆明医科大学和医院网络教学环境已渐趋成熟,具备了多媒体教学网络。学院计算机中心及教学办公室都拥有大容量的服务器为网络课程服务,并且建立了远程教育系统,为网上授课、交流、学习等提供充分的条件。教师可通过网络从事教学活动或从网上获取相关知识。我科传染病教研室目前已将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课件、见习指导、习题和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料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了在学校-附属医院-教研室-教师-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网络教学的完整体系和良好的环境。
1 传染病学微课程示范建设
1.1 加强传染病学微课程教学内容优化
昆明医科大学高度重视视频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标杆,加大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建设力度,学院在一系列的管理文件和管理制度中,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支持和奖励精品课程建设的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有明确建设规划和目标的精品课程以及已经在建的各级各类精品课程,鼓励广大教师把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改革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学院提供了如此优越的平台之上,我们传染病学护理教研和医学临床教研紧密联合起来,基于建设传染病学微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增加目前传染病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原则下﹝2﹞统一制作了课件。设计并制作10~15分钟时长的传染病微课程教学资源库。以图文、动画、视频并茂的PPT课件或纯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提供到校园网络,方便教师及同学随时上网查询并观看,秉承微视频短小精悍的理念,因此同学们在微课程的学习当中不需要长时间注意力非常强烈的投入﹝3﹞,学习效果显著,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再有教研室邀请了传染病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高职称、高年资教师承担课堂教学录像的主讲工作,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好的教学效果。微课程首先以我省近年来发病率、病死率较高,对广大人民群众危害较大的疾病,如艾滋病、伤寒、疟疾、麻疹等,作为课堂教学录像的主要内容,并将其作为传染病学教学中示教或网络教学的重要资料。采用多媒体和板书有机结合的方式,辅以一定的教学动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生动活泼,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部分视频已经通过昆明医科大学质量工程网站向社会公开。我们还将在课程教学录像资料的建立与应用中,使其不断改进和完善。
1.2 加强传染病学微课程教学手段优化
微课程不仅仅是微视频的呈现,而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学支持服务应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4﹞。网络信息中心(电教科)全力支持精品课程建设,为进一步改进、完善网上精品课程的形式、内容,使之成为真正的学生第二课堂提供技术支撑。多媒体制作室继续大力支持,精心拍摄完成教学录像。传染病学教学课件素材库建立已经于2010年建立,并不断完善。
1.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高校需要有建立优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想法,并积极开展相关行动,不同的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合理的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通过在不同时期制定相对应的目标,有效确保目标的达成﹝5﹞。传染病教研室医护教师们采用了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模式,授课技巧精益求精,并且经过反复培训,教师们掌握了微课制作相关技巧,培养了一批具有教学研究素质的老师。通过对传染病微课的建设,加强了传染病的课程建设,提高了传染病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们讲授水平及其教学环节的设计、组织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了适应学习环境,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 “活动的传染病学词典”,传染病学微课库成为学生个性化需求的 “活动的传染病学词典”,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课外进行预习或复习,目前网站点击量已经达到34020次,并且正在向兄弟院校推广中。
1.4 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情况
(1) 课前复习 学生在上课前通过网络视频课学习,为新课做好了准备;(2)知识理解 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视频课学习,加深了对所学章节重、难点的理解;(3) 练习巩固 学生在课后通过联系设计好而精的习题,巩固了本节知识。
1.5试题库
(1)已建立了传染病试题库;(2)《传染病学教学课件素材库的建立与应用》,第一临床学院教改课题,研究期限:2004-2005年;(3)医学院教研教改课题(13063029)《传染病学教学课件素材库的建立与应用》,研究期限:2006-2009;
1.6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检测
理论课结束后以试卷进行理论结业考试,主要考核课堂所讲授重点及难点;
见习结束后以临床操作,病例分析考核为主,主要考核同学的实际操作及临床思维能力。
2 结语
本文通过开展传染病护理微课程,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并与此为契机规范和统一了教学课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充分运用于护理教学中,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住教学内容,非常好的达到了理论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蕾,魏欣,张野,等.军医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生传染病学PBL式教学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30(8):515-517.
﹝2﹞许烂漫,朱碧红,李骥,等.网络互动教学平台结合案例教学法对传染病学教学效果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8(5):113-114.
﹝3﹞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使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发教育研究,2013,(1):65-73.
﹝5﹞高学松,段雪飞,范小玲,等.传染病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现状与思考﹝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4):121-122.
论文作者:杨海秋 孟永丽 马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病学论文; 传染病论文; 课程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效果论文; 昆明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