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图书馆管理与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讨会上论文,摘要论文,图书馆论文,讲话论文,在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图书馆管理与改革”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正式召开,文化部党组十分重视本次会议。这次会议是贯彻2000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单位,特别是图书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重要会议,本次会议将对全国图书馆界管理与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借此机会,我想就会议的主题及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江泽民总书记曾提出,到2010年我国要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项非常宏伟的工程,也是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发展后对全党、全国提出的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上,中央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达到这个目标,完成这个艰巨任务,不通过努力,不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从1992年至今已经过去8年, 虽然现在大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有了一定认识,但是要实现到2010年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仍然是相当不容易的。应该看到,我们目前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着不够协调的问题。另外,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对我们提出了严峻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无时不想利用一切机会,阻碍中国前进的步伐。去年北约轰炸我国驻南使馆、人权问题、国内法轮功事件始终余波未平、台独势力推波助澜等;我们自身内部的问题如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治等。因此,我们既有内忧,又有外患,绝对没有到歌舞升平的时候,各级领导同志都应该树立忧患意识,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解决这些方面问题的立足点就是发展我们的经济,壮大我们的综合国力。
今天我们来谈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体制改革,就是在为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而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加快步伐,同时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因为它是发展经济,使中国尽快富强起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社会改革力度越来越大,我们要有紧迫感,磨蹭不得,这就是我们组织这次会议的立足点。
去年,党中央召开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推出农业结构调整的很多举措,改革力度相当大。我做过调查,现在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91%是文盲,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可见要在农村改革,必须做好教育、启发和带动群众的工作,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企业改革方面,2000年是我国大中型企业脱困期限的最后一年。去年年末,朱劼基总理曾明确说过,2000年完成大中型企业脱困没有问题。如何实现呢?只有加大改革的力度。再如,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之大,出乎很多同志的意料。经过长期酝酿、精心策划,一声令下,除教育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和地方允许办教育之外,其他所有部委都不允许办学历教育,以保证我们的综合性教育、素质性教育能得到贯彻和推广。总之,这些领域改革力度是非常大的。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正式要求加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我们文化事业单位所面临的任务和工业、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其他所有行业都是一样的。就目前形势而言,文化系统内部的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十多年来,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社会已经为事业单位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并且不断得到完善。如,即将出台的医疗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再如,社会保险问题、银行贷款等问题,国内改革的配套措施接连出台,改革氛围比10年前大大改善。但是,作为文化部门自身,我们一定要加快改革步伐,不能坐等改革外部环境完善后再改。如果我们不做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革,我们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出现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情况。
应该说,文化系统事业单位经过这些年的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好成效,这一点仅从这次会上各图书馆报的材料就可以看出来,在文化系统内这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以我们的艺术表演团体为例,已经初步摆脱了多演多赔、少演少赔、不演不赔的状况。据粗略统计,国家现在给每个艺术表演团体的拨款和他们的创收能力达到了一比一的程度,有些院团还要高一些。这是一种非常可喜的状况。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基本仍停留于计划经济时代,存在着定位不清、内部机制不灵活、自主经营意识不强、投资效益不高、人员进出渠道不畅、缺乏激励机制等诸多弊病。对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图书馆来说,这些弊病突出地表现为图书馆的发展已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又受到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的制约。图书馆自主经营意识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不时作崇。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所碰到的是综合性问题,有相当多的历史原因。建国初期,国内局势不稳定,国外反华势力又对中国实行封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国家机关、企业或事业单位,都实行单位制度,不论什么问题,只要上面一声令下,都通过各级单位来贯彻执行。这种单位制度在当时对于巩固政权,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抵御外来的侵略势力,肃清国内的反动势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执行了类似政府的职能,自觉不自觉地带有政府色彩。行使政府职能自然存在级别问题,甚至看文件、购物等也无一不按照政府级别来对待,不然在社会上就行不通。所以出现了处级和尚、科级和尚等见怪不怪的现象。另外,腐败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各国都在采取措施,打击腐败、防止腐败。但是,在我国还存在另一类腐败,就是单位腐败。某些单位的领导,本人并不贪污,但是为满足本单位的局部利益,存在分割国家资产、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这就是单位腐败。这种现象在我们中直院团中就存在。在外地演出,所得并不上缴国家,而是就地私分。如果都这样吃国家,中国怎能繁荣起来。而地方保护主义、单位保护主义,都应该视为腐败现象。中央一些改革措施出台后,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不能顺利推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下面的单位把自己游离于国家利益之外,只顾自己单位的福利或群众的满意度。所以,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单位制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现在全面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区建设以安置离退休人员,其目的就是要逐步摆脱单位制的束缚。现在看来,单位制度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越来越不适应发展,也使事业单位不堪重负。我们图书馆界在考虑改革思路、具体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人才管理、经营思想时,每一步都要与打破单位制结合起来。这可以作为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讨。
本次研讨会是关于图书馆管理与改革,其实应该是深化管理、深化改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过去我们在这些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是有成绩的。这些成绩是继续深化内部体制改革的有力基础。2000年中央定为全国的管理年,我认为今后深化管理与改革应该确立这样一个思路,凡是和中央2000年改革思路相一致就要去做,要循序渐进;凡是与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悖的就不要去做。如果为了短期效益逆流而动,急功近利,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对巩固以往改革成就而言,2000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一些兄弟部门都在借着管理年的东风,加大力度,将本行业的改革推向深入。所以,文化事业单位深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图书馆界的改革,也要加大力度。这是一个坎,将会碰到许多实质性的问题,跨过这个坎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但是一旦跨过去,我们的文化事业单位在社会竞争中就有了生机和活力。当然,跨过这个坎儿需要我们在各方面的努力,包括群众观念的转变,包括领导者带领群众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先进科学技术、学习中央改革10年来的文件精神,从每个环节体会改革思路的精髓,并逐步应用到图书馆的改革实践中。就目前形势而言,图书馆面临的困境,如同计算机排版印刷取代活字印刷时印刷业面临的困境。我们图书馆界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改革方案,这样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才有出路。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形势大好,任务艰巨,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作为全国管理年的2000年也是我们文化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迈出一大步的关键一年。
二、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基本思路
1.坚持政事分开
我们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主动配合,建立一种新型关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代表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对事业单位进行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管好领导班子,监管国有资产。同时,根据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规模、地位、作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综合指标,研究制定事业单位的等级、规格,实现动态管理。根据中央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将逐步取消文化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我们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增强自主意识、自觉意识和法人意识,特别今后要注重自身的定位,分析自身的特点。只有特点越鲜明,生存力才越强。这些定位要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定性,分清职责,政事分开。
政事分开的问题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际要操作的问题。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才能避免具体操作的盲目性。
2.公益性事业单位面向市场和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之间的关系
作为图书馆来说,它的定位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我们的改革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我国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公益性机构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中国特色。从财政拨款来讲,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费比较紧张,拨款力度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今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将会尽全力支持公益性事业,但谈不上保。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有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是我国图书馆界面临的特殊问题。把握住这个度,是图书馆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图书馆在改革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内部潜力,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借鉴参考工业和经济部门的改革经验、思路,在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上挖掘人员潜力。同时,在保证公益性、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讲究成本。面向市场和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应该是我们研究图书馆管理与改革的特殊问题,或者说是特点性问题。
3.逐步推进图书馆内部分工作的社会化
从目前情况看,历史形成的单位制痕迹在我们事业单位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大而全”不对,“小而全”也不对。图书馆要具体分析内部和外部的服务内容,用外部服务可以取代的部分要尽量取代,使之从传统的“小而全”中解放出来。事业单位的事业建设是我们工作的主体,那些辅助服务、后勤服务应逐渐从主体中剥离,以社会化服务的形式把我们养人的费用用在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上。这种方法可以独家实行,如果实力不够,还可以同周围其他单位联合实行,无论是学校、工厂还是部队。我认为图书馆在深化改革与管理的过程中,联盟的问题,包括业务建设的联盟、内部管理的联盟、社会服务的联盟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4.根据文化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分类进行改革
文化事业单位原则上分三大类,公益型单位,如图书馆;公益兼经营型单位,如艺术院团;经营型单位则分为事业单位企业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三大类中无论哪类单位,都要坚持遵循文化艺术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紧紧围绕着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一定要重视市场、开拓市场,高度重视减员增效、成本核算和市场营销。文化事业单位必须要搞成本核算。以往财会人员是事业会计,不是企业会计,不搞成本核算,今后我们应该培训成本会计,要有自己的主任经济师、主任会计师。同时,要注意市场营销,领导者就是经营者,要操持、规划、设计,带领群众深化改革。
公益性的文化机构以及特殊需要保护的文化事业单位,政府将给予财政保障,使其稳定健康地发展。不过这种保障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实力,最大限度地予以支持。希望同志们看得透一点,近期内期望值不要太高。国家财政拨款毕竟有限,图书馆的购书费始终无法满足,所以各馆要合理运用经费,搞点联盟,大家有个分工、侧重。除了特殊的图书馆之外,如国家图书馆,一般的图书馆,特别是县、地级图书馆,包括大学的图书馆,不必以藏书量第一自居。另外,借助网络,借助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实现资源共享,争取全国的文献信息都能在本地图书馆查询、使用。这是今后图书馆改革、建设、发展的方向。我们的资源配置、经费使用要有自生的活力,形成文化艺术生产的良性循环。多出人才,多出作品,多出效益。
公益性的文化机构以及特殊需要保护的文化事业单位,应加快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精简富余人员,使国家核拨的事业费,更多地用于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1.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
按照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目标的要求,依据建立财政公共支出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以及财政供给范围的基本要求,改革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在中直的事业单位,预算一年一定,根据财政预算的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单位的预算项目由定额包干经费、奖励经费和专项服务经费组成。作为独立法人,国家下拨到各个单位的经费就是定额包干经费,而且这是公益性单位的专项经费。另外,我们要积极开拓第三产业,并逐步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力军。我们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实行这种包干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推出。
财政部近期内还将对中央预算单位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这次清产核资规模很大,与往年有本质不同,所有的预算单位,包括各司局和直属单位,除了对动产、不动产进行清查之外,对人员编制、使用情况也要清查。也就是说,除了对各单位的生产资料进行核查外,对生产力也要核查。除了对静态的资产核实外,对动态的资产也要核实,同时对无形资产还要核对。这对图书馆来说是个很大的触动。所以,这次清产核资来势迅猛,对文化事业单位各个环节触动极大,表面上是摸清家底,其实完全是为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来做数据的准备。数据到位后进行分析,国家在现有财力情况下进行合理分配。这一步十分关键,大势所趋。文化部已下定决心,认真贯彻,抓住这个机会,保证清查数据的真实,及时、准时,分析或拿出定量、定性的结论,以确定我们的方案。所以财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早做比晚做主动得多。不管各单位想不想改革内部机制,经费包干已经定死。与其用这些有限的经费惨淡经营,不如未雨绸缪。因此必须有相应的内部机制迎接这种挑战。
2.人事制度的改革
按照分类管理、放权搞活的原则,在内设机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方面进行改革。所有的事业单位一律实行聘用制,这是文化部党组的坚决要求。其他制度的改革可以不做,经费包干必做,实行全员聘用制必做。将各类人员的身份管理改为岗位管理,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度,技术人员实行专业岗位聘用制度,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实行人才代理制度,由社会上的人才代理机构来承担起这个职责,把人员集中,再由各单位根据所需,择优聘用。人都变为社会化的人。
分配制度上搞活。根据本单位国家有限投资和自身创收情况,除留下储备金、养老金等必留资金外,分配制度要搞活。原来的工资制度可以作为档案工资存入电脑记录,人员调动时携带自身档案工资流动,允许单位拉开档次。朱劼基总理曾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我不干预各企业、公司领导的收入多少,但是必须公开,接受监督。要把法人收入和单位效益紧密挂钩。
这次在福建召开图书馆管理与改革的研讨会,目的就是要交流思想、启发大家的改革思路。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各图书馆面临的问题都有其相同之处,许多好的改革举措可以移植。最近,《文化部关于直属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具体细则也将陆续出台。可以说,2000年作为全国管理年,文化事业单位将面临极其严峻的考验了。
四、深化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事业单位的改革是个综合问题、立体问题,难度非常大。一些图书馆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有了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可以借鉴。深化改革最重要的是各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真正负起责任,否则就推不动,改不了,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应该全面分析本单位历史、现状与未来,研究本单位的具体定位。除了确定图书馆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外,还要分析图书馆在本省、本地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这一点大家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各图书馆应及早明确自身定位,根据本馆的历史现状,研究改革的措施,来不得半点虚假。
关于改革推行过程领导所应具备的能力,关键的还是江总书记所说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虽然大家都说“三讲”,但是理解的范围、深度不一。我建议大家理解得要深一点、范围广一点。另外,国家图书馆的同志在文化部改革现场会上提到“两个铁”,后来补充为“三个铁”,我赞同“三个铁”,即“铁手腕、铁面孔、铁感情”。同时,还应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当改革实际铺开时,一定会阻力重重,难以为员工所理解,因为它触及的是几十年根深蒂固,甚至目前仍在使用的传统体制,难度很大。如果没有细致的安排、周密的计划、坚强有力的领导,充分地发动群众,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管理体制的改革将会走入歧途。我们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在全国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容不得走弯路,所以事前必须要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国图在推出各项举措时,就是经过了深入的调研,把自己的家底算得很清。他们在发言中谈到库存积压大量麻绳,连这样的细枝末节都算得清清楚楚,足见他们的改革是从实际出发的,是讲求实事求是的。
另外,诸如减员增效怎么去做,怎么减少重复设置,改变资源配置,这些问题在每个单位都是非常具体化的事情,而且不能由外部力量解决,只有本单位的领导同志最有权威,最了解情况,最能想出针对本单位问题的具体办法。所以,我建议同志们早思考、早动手,特别是减员问题,要先挖渠,后通水,尽量多与社会接轨。
借此机会,我想提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有关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问题。李岚清副总理明确指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图书馆。不久前,由文化部牵头召集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成功召开,21个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会议,这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历经几年的筹备,已经正式启动,进入了有规划、有组织、科学有序的实质性操作阶段。会议之前,家正部长与国务院、科技部、信息产业部部领导和国家图书馆的同志碰头,就工程的有关问题交换意见并取得共识,成立了工程联席会议专家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为了进行市场运作,同时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是国图的任继愈先生。我想在这里强调,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决不仅仅是国家图书馆的工程,而是全国图书馆的工程,全国图书馆界都要纳入工程建设的规则、程序里,决不要另立山头,脱离全国的统一建设规划,劳而无功,造成重复建设和国家资产的浪费。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由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国家级工程,是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贮、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长期建设的宏大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特别是图书馆系统单位有组织地积极参与,协同共进。如果其他图书馆有什么好的想法、建议,我们非常欢迎与中国数字图书馆联席会议办公室联系。现在搞互联网比比皆是,有很多机构想与图书馆联合搞网站,说得天花乱坠,这时切忌上当。而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由文化部牵头的国家项目,文化部担负着管理全国图书文献信息的利用、开发,大家不必有顾虑。工程的目的就是将全国的图书文献资料联成一个网络,这是应时而动,是时代的要求。当然,工程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在建设开始时起点一定要高,制定统一的规范,少走弯路。在本次会议上,国家图书馆将提出成立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建议,这个建议提得很有意义,有利于数字图书馆技术研发、资源建设以及销售服务的规范化、规模化、体系化,也为各单位直接参与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我要再次强调,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具体办事机构在国家图书馆,但是这是全国的工程,国家图书馆要做出贡献。要让利、让名,提供充分的服务。借这次会议,我们可以就数字图书馆在会上会下积极交流,我希望各馆积极参加工程建设,尽自己应尽的职责。
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肩负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在新的世纪,让我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开拓进取,群策群力,推动图书馆事业在两个文明建设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