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策略研究

叶 楠 信阳农林学院财经学院

摘要: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分析讨论了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趋势的最新特点,指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本文给出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 低碳经济;产业升级;绿色产业;“一带一路”

当前,河南社会正处于“十三五”发展的关键时期,恰逢中国正由传统制造业向新型制造业的转变,粗放经济模式向集约经济模式的转型。河南省“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将智能制造、生态环境保护、低碳产业、绿色经济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发展方向[1]。河南省位居中国中部地区,近些年的高速发展已经使得我省面临严重的资源压力、环境压力。传统的节能低效经济模式已不可持续。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河南省最高层和最低层的共识,同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也是促使河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其耕地面积与农作物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建国初期,农业是河南省的重要支柱,1978 年之后,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先后超过农业产值。图1 给出了河南省2000 年至2018年GDP 增长率和三种产业结构占比图。

资源获取方面, “下载、观看教师授课视频”选择人数最多为142人,占比63.96%,“获得课程相关信息”选择人数为124人,占比55.86%,“获得辅助学习资源(如教师推荐的一些拓展资源)”选择人数为116人,占比52.25%。

从GDP 增长率分析来看,河南省经济发展自新世纪以来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态势。2004 年至2008 年更是出现了难得的高速增长。虽然2008 年的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影响了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但是依靠自身实力,河南省经济2009 年稳住下滑趋势并再次出现了较高增长。2015 年以来,中国整体经济出现了中速增长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河南省经济一直保持超过全国平均增长率的局面。

植物内生菌是个巨大的宝库,目前在常见植物中已进行分离筛选,但对海洋植物、极端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内生菌研究较少,有待开发利用。随着研究水平的提高,分子生物学手段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方面已初步展开,必将加速推进生物技术在果蔬保鲜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克隆表达功能基因、高密度发酵、优化提取工艺,为高效利用有效成分提供技术了技术保障。针对不同果蔬病害,研制抗菌谱较宽的复配生物保鲜剂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河南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引入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产业形态对传统产业布局进行升级改造[4]。总体上看,成果比较明显,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局部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也有很多。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

从产业结构角度上分析,第一产业从2000 年的22.6%逐渐下降到2018 年的8.9%,综合占比下降了近60%;第二产业的份额从2000 年的47%稳步增长到2011 年的58.3%。之后第二产业呈现出典型的后工业化特征,占比逐步下降到2018 年的45.9%。相比之下,第三产业呈现出波动性增长的趋势。2014 年之后,第三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截至2018 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到45.2%,逼近第二产业的比重45.9%。目前河南省的产业分布呈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驾齐驱,非农产业已经成为贡献河南经济增加的绝对力量。但是,与全国优势省份相比,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依然缓慢[3]。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将会给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提供新的动力引擎。

1.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目前,以煤炭、钢铁、石化、传统机械等为代表的高碳产业是河南省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低碳经济对这些产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减少碳排放,淘汰落后产能,科技水平升级,产业结构平衡等[9]。在大气污染、水污染、气候异常、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等多重压力下,特别是中国经济出现了中等增长的新常态宏观背景下,无论是国家还是河南省都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低碳产业,从根本上优化和调整传统的产业结构,推动低碳产业的升级,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低碳化的发展转型[10]

2.市场化程度不高

“一核”即以郑州为核心,以新乡、焦作、许昌、开封为辅助的都市圈。“一核”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引擎,引导着全省经济的发展。“两轴”包括沿京广线纵轴(安阳—新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和沿陇海线横轴(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商丘)为节点的发展轴。其中,纵轴核心发展电子产业、纺织产业、食品产业、绿色农业,横轴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7]。特别是在各个城市现有的经济聚集区的基础上,打造产业集聚区,连点成线,连线成片。

3.产业集群效应不强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桦甸市桦郊乡卫生院接受治疗及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8.2±3.5)岁,病程5~18年,平均(10.1±2.7)年;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0.5~76岁,平均年龄(68.5±3.4)岁,病程6~20年,平均(10.2±2.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

二、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1.碳排放总量和强度高

如图2 所示,2005 年以后,河南省碳排放总量超过1 亿吨,且长期居高不下。其中,2003 年、2004 年分别比往年增加超过20%的碳排放量,2005 年的增长率为12%,2011 年的增长率为11%。这些迅猛增加的碳排放量的背后,是河南省部分高耗能第二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对环境资源的忽视所造成的。

2.第二产业能耗高,效率低

相比于先进省份,河南省的第二产业比重较高。此外,河南省的第二产业过度依赖煤炭、石油资源,能源结构长期单一,能耗高,效率较低。

图1 河南省2000 年-2018 年经济增长率和产业结构占比图

图2 河南省2000 年-2018 年碳排放总量和增长率示意图

3.生态环境污染破坏严重

河南省有众多重工业企业,粗放式经济较多。平顶山地区的煤炭开采、濮阳地区的石油开采导致了地面下陷;安阳地区的钢铁工业,洛阳地区的机械工业导致了大气、水体污染。这些污染在短期内无法修复,也将会在中长期内制约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河南省中原经济区中小企业集聚效应不强,分工和协作不足。公司之间频繁交易和联系的成本很高。产业集群的滚雪式发展尚未引起区域内外相关企业的集中,良性循环尚未形成[7]。产业集群效应不强,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和产值,也客观影响了产业升级。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根据河南省自然社会、经济结构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特点,本研究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以下策略:

2018 年河南省第三产业占比为47.2%,河南省与其他省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河南省产业经济总体实力仍然不够强劲,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限制了产业升级的步伐[5]。现阶段,河南省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服务业占据了第三产业的绝大部分,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为代表的新型服务业占比严重偏低,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太优化。

快递业发展迅速,但没有相关的强制性规定和执行标准,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行业标准》,但很多快递企业不知道或不遵守,造成快递服务合同中存在诸多“霸王条款”,这些不平等合同条款集中在企业逃避赔偿责任,限制消费者权利,扩大免责事由,任意改变索赔时效等方面。如先签字后验货,朝阳区一消费者邮购了一台摄像机,快递公司以行规为由不让王某先验货,等王某签字收取后,发现和自己所购机型、款式、价值均不相同,而商家则以王某已在确认接收单上签字为由不予退货。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策略

河南省“十三五”计划明确指出,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8]。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确保耗能低,污染少,效率高。不仅要求降低单位GDP 增长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同时要求能源的利用率较高。低碳发展涉及经济生产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

1.加快“一核”与“两轴”的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河南省部分行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政府垄断,对外开放程度低,行业进入门槛高,企业培育和发展成本高[6]。客观地说,一些行业仍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市场分割,也受到行政区划的影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该地区资源的有效配置,也缩短了产业升级的步伐。

2.把握“一带一路”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

河南是中国铁路、公路和航空的枢纽。“一带一路”的布局,借助河南省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给其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新的动力[8]。一方面,河南省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转移自身的部分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也迎合了发达国家经济体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历史契机。近些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都纷纷向低碳经济转型。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成为了发展的重点[11]。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措施,支持这些领域的发展。由此产生的消费需求转移、产业链迁移、研发机构转移等给河南省承接这些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基于统计的岩石密度数据可知,偏基性的安山岩、玄武岩密度较高,超过2.50×103kg/m3,因此,可推测高密度岩石中偏基性的火山岩占有较大比例,而低密度岩石中偏酸性的火山岩所占比例较高。由此可得出冀北地区火山岩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以下规律:偏酸性的火山岩围绕着偏基性的火山岩以环状形式分布。

3.强调创新发展,强化合作共赢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潮流,为河南提供了新的机遇。打铁还需自身硬,河南省低碳发展、产业升级的核心在于自身产业的创新能力,低碳经济的驱动力,高新产业的创新能力等方面。这不仅是某个城市的任务,而是对整个河南提出了要求。以郑州为中心枢纽,以各城市为节点,以各县(市)为此节点,分工合作、鼓励创新;强化共赢、共同发展。通过核心节点与关键节点打通河南产业升级的各个环节。

4.低碳消费助力产业升级

需求决定消费,消费决定生产。通过积极培育低碳消费市场,转变公众的认识和消费选择,引导企业设计、开发、生产低碳产品[12]。一方面,需要政府、媒体、学校等部门和机构积极宣传低碳经济和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加强低碳产品的推广和政策扶持,倡导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随着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环保、绿色、低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产业升级和调整必须重视和迎合这种需求,使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与低碳发展的有效需求相契合,更好地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和提高低碳经济的发展。

五、结语

文章从河南省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低碳经济的现实情况出发进行分析,指出了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中国宏观经济世界经济趋势的最新特点,提出了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的四项重要措施,包括加快“一核”与“两轴”的发展,抓住“一带一路”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强调创新发展和强化合作共赢低碳消费助力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徐金鑫.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转型对策[J].市场研究,2016(7):37-38.

[2]卫华.基于低碳经济的产业升级路径研究——以河南为例[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5,31(12):54-58.

[3]毛艳丽.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工业发展的对策[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27(5):113-115.

[4]杨媛媛.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河南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12):18-19.

[5]张媛媛.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3):12-14.

[6]曲昆峰,朱洪兴.低碳经济视角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与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7(2):40-43.

[7]周晓静.浅议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J].中国林业产业,2016(12):101.

[8]王娜.新常态下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创新科技,2018,v.18;No.220(6):6-12.

[9]张媛媛.中原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升级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6):41-43.

[10]刘坤.加快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34):33-34.

[11]邱振卓.低碳经济视域下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6(5):57-60.

[12]胡梦齐.低碳经济下产业升级与转型的成本动因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6):162-163.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1-0481-02

作者简介: 叶 楠(1988-),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任职于信阳农林学院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 2016 年信阳农林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

标签:;  ;  ;  ;  ;  ;  

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