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浅析论文_郑浩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浅析论文_郑浩然

博华水务投资(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而临潼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南依骊山,东邻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邻浐灞生态区和新筑国际港务区,北邻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匮乏的水资源及严重污染的水体,已然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当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和冬季气温偏低等不利气候条件,更是加大了农村污水处理的难度,故寻找适合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和运行模式,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农村生活、生产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农村集中供水覆盖率大幅提高,卫生器具大大普及,农村用水量及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传统的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状农村的实际需求。大量未经治理的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功能,同时也影响人体健康,成为农村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水环境污染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农村水环境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在陕西省上下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新时期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这一重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受到省委、市委和临潼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1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1.1水体环境治理工艺选择缺乏合理性

农村水体环境治理工艺缺乏合理性,而且其可用工艺技术类型偏少。从目前我国已有的多种污水处理技术类型来看,它所需要的建设投资、运行成本、管理维护需求以及出水水质都相当高。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地方建设项目必须做到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自身财力薄弱问题,结合现实生活污水水质水量管理特点来做到因地制宜,保证技术应用流畅性和完整性。一方面保证符合污水排放经济适用,另一方面做到管理维护简单,有效降低污染治理成本。

1.2村民环保意识落后

农村水体环境被生活污染严重污染的根源还在于人,当前我国各地农村居民都存在环保意识落后的问题,这让水体环境治理以民主为主力的设想面临巨大困难。目前农村政府在不断提出政策,推动农村水体环境保护,希望通过宣传将群众引导到正确的行为体系中,保证他们参与并保护水体环境,避免对大量生活污水的肆意倾倒而污染水体环境。由于宣传所需人力物力及财力要求较高,所以许多地区的绿色环保宣传教育不到位,农村居民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也难以一时改正,在对生活污水的认知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实际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般都作为公益性项目出现,这对民众的吸引力不高,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抵触情绪,这些都导致农村污水治理施工过程困难。

1.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标准不明确

一是污水治理的技术标准尚未明晰,二是污水处理的评价标准较为模糊。技术标准的确立将直接关联到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选择和投资规模,评价标准将间接与污水处理运行费用及设备管理费用挂钩。2018年9月29日,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定制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给出了制定农村污水处理排放标注的一些基本原则,北京、陕西等地已发布了地方农村污水排放标准,但大部分地区仍未明确。

1.4水体环境管理运作经费紧张

某些地方农村缺乏对水体环境污染治理的必要经费,形成了生活污水工程规划建设无经费和后期运营管理缺乏经费的尴尬局面。资金投入困境是导致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都存在技术功能及管理维护不到位的现象,而且有些地方为了节省资金专门关闭了已安装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地方生活污水污染范围扩大且日益严重,甚至个别设施直接报废。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几点建议

2.1因村制宜,分类治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以城带村”“以乡镇带村”“以园区带村”等方式,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将临近县城镇街,开发区(园区)等市政管网可覆盖的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对于居住分散、人口规模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收集的村庄,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净化沼气池、小型净化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方式进行分散处理。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村庄布局、污水规模基础设施、农民需求等因村制宜的确定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即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形象工程”,选择技术成熟可靠,投资小,能耗低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处理模式。

2.2源头控制,原位消纳,综合利用,减少排放。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治理,自我提高,自我改善人居环境。引导村民树立节水意识,鼓励开展农村生活用水计量计费,减少生活污水源头排放。鼓励农村生活污水采取厕所黑水、清洁灰水分离治理模式,提倡黑水通过化粪池、净化沼气池等处理后,用做农肥、沼气等资源综合利用;灰水经处理达标后可回用于农田、林草灌溉、景观用水等。坚持就地消纳为主,污染治理为辅,形成生态农业循环发展的产业链条,对于无法实现的消纳地区,对污水进行治理后排放。

2.3思路分析。在一般县域内,农村地势往往起伏较大,农村布局形式多样,村落内农户并非完全集中,甚至十分分散。因此在一个县域内,一般需同时采用多种治理模式。本文认为,对于某农村的生活污水,具体适合采取哪种或哪几种治理模式,应以该农村的村落布局、农户聚集程度、与城镇污水干管之间的距离等实际情况为基础,对不同污水治理模式下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设备的综合经济造价进行比较与分析,同时考虑可实施性及维护管理的便利性,最终确定各农村的具体污水治理模式。

2.4接管收集处理模式。该模式适用于靠近城镇的村庄或者靠近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此类村庄内生活污水收集后,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原则上按距离城镇污水管网3.0km或距离污水处理厂5.0km以内的行政村、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按此模式处理。

2.5相对集中处理模式。该模式适用于村庄污水无法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或城镇污水干管,需要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解决村庄污水出路而采取的一种治理模式。相对集中收集系统一般要求污水量大于20m3/d,服务人口300人以上,服务家庭户数100户以上,各村庄农户的污水通过敷设管道引入污水处理设施。

2.6分散处理模式。分散处理模式可细分为分片收集和分户收集。分片收集模式一般污水量为2-20m3/d,在单户收集系统基础上,将各户的污水用管道引入污水处理设施;分户收集模式以单个农户或相邻几户农户为单位单独处理污水,适用于较为偏僻的农户的污水收集,污水处理设施布置在农户周边,相邻农户的化粪池可单建或合建。

2.7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基本由“预处理+生物处理+生态处理”三部分组成:预处理可采用化粪池、沼气池、厌氧生物膜池等技术;生物处理可采用活性污泥、生物膜、SBR、MBR等技术,工艺形式主要为一体化设备;生态处理可采用人工湿地、土地渗滤等技术;农村污泥处置考虑就地综合利用,可作为农肥施用。农村地区经济技术相对落后,宜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和需求,选用工程造价低、运行费用少、维护管理简单、抗冲击能力强的污水处理工艺或多种技术组合工艺。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解决的好坏直接与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应当的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重要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政治工程,应当因地制宜坚持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城乡统筹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有效管控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从而稳步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杜铭毅.浅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J].基层建设,2016(35).

[2]邓志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基层建设,2017(18).

[3]刘丽元.西北地区小城镇污水治理途径的探讨[J].基建优化,2005(04):76-78.

[4]翟超.我国中小城镇污水治理现状[J].环境与发展,2014,26(03):147-148.

[5]童艳君,郭勇.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污水治理[J].北方环境,2013,25(01):69-70.

[5]吕月珍,孔朝阳.浙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防治对策[J].绿色科技,2010,(08):157-159.

论文作者:郑浩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浅析论文_郑浩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