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联盟风险的防范与预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动态论文,风险论文,联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334(2004)03-0008-08
1 引言
企业动态联盟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具有不同知识、生产技术、市场行销和人才资源优势的企业组成一个阶段性的联盟体,联盟体中的各个企业以联盟整体优势共同开发、生产、销售新产品(包括服务),以迅速实现机遇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因此企业动态联盟是满足市场需求、应对市场挑战并联合参与竞争的一种企业群体集成组织形式。作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产物,企业动态联盟的优势是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够大幅度降低研究开发成本,通过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减少各成员企业开发、生产、销售新产品的投资负担,增强企业群体竞争力,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但是,联盟企业间的风险分担并不意味着风险不存在或是总体风险减少了,而是企业在获得响应市场的灵活性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风险问题。[1,2,3]具体体现在:①市场风险依旧存在;②存在成员企业选择不当和联盟组建体制不合理的风险;③联盟管理/协作风险大大增加;④投资/战略风险更加复杂化;⑤成员企业或各工作阶段间存在质量、成本、时间、技术上的传递性风险;⑥技术/知识产权风险大大增加;⑦企业道德风险难以避免等。尤其在市场法律环境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成员企业间出现的不信任、不守信、不规范等行为极易导致企业动态联盟中途解体或合作目标难以实现,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正是由于这些风险问题,使企业动态联盟的合作成功率仅有50%。本文试图在企业动态联盟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给出企业动态联盟风险的防范体系和预控方法,以预防性地将风险控制到最低点,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2 企业动态联盟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2.1 企业动态联盟风险的识别
分析风险来源和风险因素是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规避和防范风险的关键。为了便于分析、识别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管理控制,我们根据企业动态联盟的生命周期(包括组建、运作、解散三个阶段)将企业动态联盟风险分为组建阶段风险、运作阶段风险、解散阶段风险、传递性风险和全程性风险五大类,其各自特点、主要风险因素和风险源见表1。
表1 企业动态联盟风险的类型、特点、主要风险因素和风险源
风险类型
风险特点
主要风险因素 主要风险源
市场机遇定义描述准确性、时机
把握正确性、生产经营过程及其
组建阶段 风险繁多、隐患性强、存在的风 机遇识别错误风险、企业选择错
主要活动和所需关键资源能力
风险险因素对后续阶段的破坏性大误风险、联盟合作方案设计风 分析的正确性问题,文化冲突问
险、组织设计风险、合同风险 题、目标冲突问题、企业选择问
题、风险管理机构设计问题、联
盟合作方案设计问题、合作的协
议完备性问题
运作阶段 风险快速爆发、传递迅速、破坏 质量风险、成本风险、时间风险、 联盟成员的沟通问题、逆向选择
风险性大 技术风险、物流风险、成员企业
问题、中途退出问题以及不履行
中途退出风险
职责、不按规定完成各自任务和
败德问题
解散阶段 风险不易被有效监控、破坏性由 投入资本回收风险、向独立生存
联盟解体时相关利益分配和损
风险成员企业各自承担,防范的难度 过渡的风险、解体时相关利益分
失分担问题、无形资产分割问
大配和损失分担风险
题、投入资本回收问题
传递性
风险不被有效控制将向后续过
风险程传递,并转移到后续过程的相 组建阶段和运作阶段风险因素 组建阶段和运作阶段风险问题
关企业,易造成责任追踪上的困 的传递 未被有效控制解决便成为具有
难
传递性的风险问题
全程性
贯穿联盟的始终、影响面广 信任风险、协调风险、沟通风险、 成员企业间互信问题、协调管理
风险 市场环境变化风险等 问题、信息沟通问题及市场变
化、金融变动和政策改变问题等
资料来源:陈剑,冯蔚东.企业动态联盟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佘廉.企业预警管理论[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2 企业动态联盟风险的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潜在的损失范围与程度进行评估衡量,其目的在于分析、识别和找出那些潜在威胁及其后果严重的风险,将它们作为需要重点防范和处理的对象,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和选择恰当的风险管理手段与管理方案。[4,5]这里给出风险评估方法。
(1)归纳企业动态联盟过程中各种可能的风险,分析各种风险的来源;
(2)根据联盟合作项目本身的实际情况筛除一些不具威胁的风险;
(3)利用专家评估法估计每个风险出现的概率Z[,i](0≤Z[,i]≤1);
(4)估计每个风险出现后的可能损失D[,i];
(5)估计每个风险的不可控程度C[,i](0≤C[,i]≤1),C[,i]=0时为完全可控,C[,i]=1时为完全不可控;
(6)计算值S[1][,i]=Z[,i]D[,i]和值S[2][,i]=Z[,i]D[,i]C[,i],i=1,2,3,……,n,分别按S[1][,i]值和S[2][,i]值由大到小对风险进行排序,S[1][,i]值和S[2][,i]值排在前面的风险均为企业动态联盟需要重点防范和处理的风险。
3 企业动态联盟风险防范体系
3.1 企业动态联盟风险防范体系框架
根据企业动态联盟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分析可知,企业动态联盟风险来自联盟内部和联盟外部两个方面,因此风险防范体系应包括内生体系和外生体系两部分,如图1所示。[6]内生体系是指企业动态联盟内部建立的风险防范机构、机制、对策、方法、措施等的总和;外生体系是指对企业动态联盟风险起到防范作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信用和传媒等社会体系的总和。内生体系的自控与外生体系的他律互为补充,二者缺一不可,共同对企业动态联盟风险起着防范制约作用。
图1 企业动态联盟风险防范体系框架
资料来源:Kanet J.J,Faisst W.,Mertens P.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 Virtual Enterprise Broker:The Xase of Bill Epstein[J].Internation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es,1999,(62):23~32.
3.2 企业动态联盟风险防范的内生体系
3.2.1 联盟风险管理机构与职责
对单一企业来说很少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但是对于企业动态联盟来说这一机构的设立必不可少,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企业动态联盟成员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成员企业间不存在上下级权力关系,不能象一般企业那样主要依靠行政权力进行部门间的协调控制,因而企业动态联盟在组建、运作、解体过程中的协调控制和风险管理需要有专门的联盟风险管理机构(如联盟风险管理委员会);②对联盟成员企业履行联盟合约、合同、合作协议等情况的监管,联盟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以及联盟运营信息反馈、检查、传递性风险控制和例外事件处理需要有联盟风险管理机构来负责管理;③由于联盟风险防范牵涉到联盟成员企业之间的利益,特别是在联盟解体阶段涉及到利益分配、风险分担和产权处理时,成员企业之间出现矛盾冲突的调解及不同意见的协调工作也需要由专门的联盟风险管理机构来负责处理。
联盟风险管理机构的人员构成原则上应有联盟中各个成员企业的代表。机构规模的大小可根据机遇产品的生产规模、技术与生产经营过程复杂程度、营销难度和联盟成员企业的多少、并对风险管理成本和利益(避免风险的损失)进行比较后决定。
联盟风险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责包括:①负责联盟风险防范设计、检查、监控、预警和发布风险处理指令;[7]②负责建立和完善联盟风险管理机制;③负责联盟成员企业合作开发、生产、销售等信息的收集、查询、分析,并及时公布合作事项质量、进度、成本、交货期等各种信息;④负责监督联盟成员企业的履约情况和各成员企业间的协调工作;[7]⑤负责联盟例外风险的处理决策;⑥负责联盟解散阶段的善后处理。
3.2.2 联盟成员企业责、权、利的对等
责、权、利对等机制的关键在于利益的分配,因为利益分配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对成员企业所投入资源的补偿;二是对其贡献的分配;三是对其承担风险的补偿。因此,若有一个好的利益分配方案,就可恰当地体现出各成员企业对联盟资源的投入和贡献,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所承担责任的风险给予一个租金值,进而体现出高风险高收益。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包括:[6]
(1)责、权、利三位一体。即责任、权力、利益均统一于责任承担者一体,责任者既是责任的承担者也是权力的拥有者和利益的享受者。
(2)责、权、利互相挂钩。要使成员企业能够有责有权有利,克服有责无权或有责无利的责、权、利脱节状况。
(3)责、权、利明晰化。要使成员企业知道具体的责任内容、权力范围和利益大小。在责、权、利三者的排序上,通常采用的是以责定权、以责定利。
3.2.3 组建风险防范
(1)机遇识别错误风险防范。组建企业动态联盟的最初因素来源于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实现的新的经营机遇,机遇识别方面的风险防范包括:①注重有关市场环境变化的资料和经营机遇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可靠性;②准确描述机遇的性质、引发机制和所需达到的水平,如机遇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机遇周期、机遇的引发因素与作用机制、机遇的分布与定位、市场支持要求;该经营机遇要达到所需价格点的成本指标、交货期;顾客要求的质量水平、服务水平及赢得竞争优势的性能指标优先级等;③正确定义机遇产品的经营过程,特别是使经营风险转变为赢得成功的关键经营过程和主要活动以及实现其核心业务所需的核心能力和核心资源;④联盟组建之初由成员企业对经营机遇进行再识别,并以引发该机遇的基本因素和作用机制为出发点,分析预测该机遇可能引发的其它机遇以及目前看来为次优的机遇,初步拟订出机遇备选方案。
(2)伙伴企业选择错误风险防范。包括:①对候选企业进行详细调查,调查评估其对实现经营机遇所能提供的关键资源、核心能力、优势专长、增值作用和企业信誉,尽量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危害;②科学制定合作企业的选择标准及选择方法;③对候选企业的合作意愿进行评估,防止个别管理者的意愿代表企业整体意愿的现象发生;④通过协助成员企业进行机遇的再识别来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真实信息,对风险性较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的跟踪和防范。
(3)联盟合作方案设计错误风险防范。包括:①方案要明确成员企业的业务划分、职责、要求、共享利益分配方法和风险共担格局;②方案要对机遇产品的需求剖析、产品开发设计、物资采购供应、产品制造、销售和订单处理、所需的支持敏捷化的设施环境建立与运作等利用流程图和定量化方法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估;③要对联盟合作方案进行运营仿真分析,重点是对各合作企业参与机遇产品经营过程及其业务活动的性能和能力进行仿真,并判断能否满足需求、赢得竞争优势和实现机遇,进而确定最佳的联盟合作方案。否则,需重新选择合作企业进行集成整合修改合作方案。
(4)组织设计的风险防范。包括:①联盟组织设计、规章制度的建立应由成员企业共同完成;②联盟组织应设置联盟风险管理机构;③组织设计及规章制度的建立应以成员企业责、权、利的对等性为原则;④规章制度应包括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以激励为主、约束为辅;⑤在日常运营与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辅以必要的检查机制和反馈机制。
(5)合同风险防范。[7]包括:①合同、协议、章程是企业动态联盟的三个重要文件,起着规范成员企业间的责任、权利、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的作用,合同的订立应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平等,二是详尽完备。②成员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应认真分析机遇产品的可行性、收益性、风险性以及自身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与所承担任务的匹配性;③签订合同时聘请必要的法律顾问,防止合同法律方面的漏洞;④联盟风险管理机构代表联盟体与成员企业之间签订与任务完成情况相挂钩的动态合同,或在合同中增加详细的可变动条款。
3.2.4 运作风险防范
(1)质量风险防范。包括:①在准确定义描述机遇产品和对产品质量功能配置设计正确的前提下,应设立联盟内部统一的质量标准;②由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的任务质量进行评定,并及时反馈;③联盟风险管理机构督促各成员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并进行检查;④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迅速找出原因,并进行纠正。
(2)成本风险防范。包括:①联盟体应制定统一的成本预算并辅导各成员企业进行成本管理;②加强由于地理等原因所致的物流成本、管理协调成本以及通讯成本的控制;③通过一定的合同形式来控制成本,以避免各成员企业投入资源的整合成本过高或虚报成本。
(3)时间风险防范。包括:①明确规定由其他成员企业传来的需要处理的事项和任务予以响应的时间限制,以增强启动时间的灵活性;②加强对物流的控制,设立物流跟踪系统,对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③采用并行工程方法,优化不同成员任务的起始进程,使其配合在时间上相互衔接,能够保证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4)技术风险防范。包括:①结合联盟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以规避技术衔接风险;②集中联盟各成员企业的优势,集中力量解决技术难题;③事先拟定技术备选方案,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替换。
(5)物流风险防范。包括:①事先检视联盟成员企业及生产经营主要构成环节间物流配送路线、配送工具及配送人员的配置,判明其是否利于供、产、销相匹配,是否有利于提高物流运转,是否有利于准时配送和降低物流成本,明确是采用自行配送还是靠第三方物流力量进行集中配送更为有利;②定期统计分析物耗损失,从中发现损失过大的原因和控制物耗的方法;③定期检查货物库存,掌握各销售网点存销数量与销售速度,提高终端疏通技术,以使产品与目标消费者形成最快化、最大化的货币兑换;④学会运用ERP(企业资源计划)、CRM(顾客关系管理)等先进工具来运营物流。
(6)成员中途退出风险防范。包括:①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成员企业依附于联盟体;②通过合同、契约等法律程序限制成员企业败德行为的发生;③对出现暂时性危机的成员企业给予援助,防止其被迫退出联盟体;④对于某些特殊的任务,联盟体可以选择两个以上的合作者。
3.2.5 解散风险的防范
(1)投入资本收回风险的防范。包括:①通过契约合同来明确由成员企业共同分担无法有效收回资源的成本;②尽量避免将资源投入过于专业化或缺乏流动性的领域;③资源的投入尽量与其它成员企业的资源投入相匹配,避免单方面一次性过多、过大的投入;④通过联盟解体期的协调工作,尽可能在联盟内部消化所投入资源的风险,以减少损失。
(2)向独立生存过渡的风险防范。包括:①成员企业在参与联盟时应尽量培育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其他成员企业的优势;②成员企业应该避免过分的依赖联盟体的任务;③在培育企业某些核心能力的同时,加强对企业柔性和适应性的关注。
(3)解体时相关利益分配和损失分担风险的防范。对此,应视情况在联盟组建阶段或是解散阶段以合同、合约或协议的形式,明确其知识产权的归属、无形资产和剩余产品划分以及相关费用损失的分担方法等。
3.2.6 传递性风险的防范
由于企业动态联盟是对不同成员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整合,并且这种整合是针对某一产品或某一任务的,带有一定串联的性质,因此任何成员企业个体所面临的风险一旦引发,破坏性都会导致其核心能力的降低,从而削弱了联盟整体的功能。这种削弱作用将成员企业风险的破坏性传递给了联盟体和其它成员企业,并有可能引发另外的风险。该类风险宏观的防范措施和原则有四个方面。
(1)成员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对于自身已监测到的、可能爆发的风险应及时通报给联盟风险管理机构或其它相关成员企业。
(2)联盟风险管理机构除了做好联盟整体的风险管理工作以外,还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个别成员企业风险的监控,及早发现问题,为采取控制和防范措施赢得时间。避免因个别成员企业对自身风险疏于监控管理,甚至是为了自身利益刻意隐瞒或掩盖某些风险,最终给联盟体及自身带来更大的危害。
(3)通过设立储备机制(包括合作企业的储备、产品数量上的储备、工期时间上的储备等)来缓冲风险在联盟体内部的传递。
(4)根据“沉没成本不计”原则,必要时断绝联盟体与风险源的关系,如通过储备机制和动态合同体系。
3.2.7 全程性风险的防范
(1)信任风险的防范。包括:①联盟组建之初就选择那些信用等级高、信誉良好的企业进行合作。②明确联盟总体目标,合理划分各成员企业的任务,建立起对所有成员均为公平、统一、规范的运作制度体系。③提高联盟运作行为的透明度,在成员企业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畅通的沟通渠道,如通过面对面、电子邮件、电话和电视会议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交流,尤其是成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良好人际关系,都将增强“敏捷信任(swift trust)”[4,5]④采取一些能够防止相互欺骗和鼓励合作的措施,一是通过退出壁垒等提高欺骗的成本,如采取不可撤回投资等保护性合同,使欺骗行为无利可图,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发生;二是对合作积极、有利于信任关系和贡献突出的行为给予正面的激励,增加合作的收益与联盟的吸引力,强化其行为的重复发生。
(2)协调风险的防范。包括:①联盟组建之初就应检视成员企业共赢理念的统一性、合作目标的一致性、优势的互补性、信息共享的充分性、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等有助于联盟协调的关键要素;②组建联盟时尽可能选择具有相近或相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作为盟友,即使成员企业间存在着文化差异,也可以采取跨文化管理培训和非正式渠道的沟通来促进文化的交融,以形成一种能为成员企业接受的行为准则;③根据成员企业的意愿、优势和能力将联盟总目标进行分解,形成完整的联盟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责、权、利、险相对等的联盟目标管理机制和群体协商机制;④建立并执行成员企业各方都认可的标准、规章和办事程序,定期召开联盟成员企业联席会议,采用巡视与申诉制度相结合的协调方法以及联盟风险管理机构负责成员间计划、研发、生产、销售、财务等活动的总协调等。
(3)信息沟通风险的防范。包括:①联盟体应具有基于EDI/Internet支撑的网络通讯平台支持体系及标准接口的成员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库、性能良好的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可借助该平台实现跨地域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协调管理,如远程登录访问、信息查询、合作业务指令和风险控制指令发布及合作开发生产销售的情况通报、信息反馈和动态检查等;②建立信息沟通的专门机构,如由联盟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和联盟成员企业人员组成的虚拟型专门机构,明确信息源(发送信息者)、接受源(接收信息者)、所传输信息的内容要求和信息沟通工作流程,并对沟通系统和不同身份者给出必要的安全设置、安全登录机制和权限限定;③建立规范化、文字化、档案化的联盟风险管理体系网上文本和数据库系统,以具有联盟组织“记忆库”,避免因个别成员企业或个人离开联盟体而使联盟组织失去部分“记忆”,影响到联盟的沟通与运行。
(4)市场环境变化风险的防范。市场变化、金融变动和有关政策改变等产生的市场环境变化风险在单一企业和企业动态联盟的生命周期内都有可能发生,其性质并不因企业动态联盟与否而发生改变,因而在企业动态联盟组建之初就做好机遇识别和有关预测,事先拟定必要的机遇备选方案、应变计划和应对措施,或是采用担保等风险转移措施,这样就可使这类风险在联盟生命周期内一旦发生便得到有效的防范与应对。
3.3 企业动态联盟风险防范的外生体系
3.3.1 风险防范的法律体系
风险防范的法律体系是指与联盟合作风险相关的法律条款,它是贯穿于整个合作过程中的法律合同的签订、纠纷处理、政府宏观调控或体制改革引发的政策方向和法规的调整等。由于企业动态联盟这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与以往的企业类型相比有一些差异,因此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相关的法律无法完全适应企业动态联盟发展的要求。对于一套适用于企业联盟合作的法律体系来说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进一步完善。
(1)针对企业动态联盟整合不同地域企业资源的特点制定出规范的、有关合作事项的统一法律规定,以规避地方性、行业性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对合作的影响。必须坚决克服并纠正一切地方和部门受利益驱动而实施的保护主义,彻底打破一切界限和封锁,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2)虽然企业动态联盟中成员间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但相关的风险防范更多的是建立在合同、契约基础上的,因此通过有关立法规范联盟组建、运营、解体的全过程。同时大力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制度,普及法律知识,对于风险防范工作十分重要。
(3)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决消除各种司法腐败,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保证法制的权威和效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法律在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及危机中具有权威性,真正把信用经济建立在坚实可靠的社会主义法制基础上。
3.3.2 风险防范的信用体系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誉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企业动态联盟的合作关系便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而这种信任关系又来自于成员企业间对互相信誉的一种认可和肯定,特别是对于以前没有任何接触和合作关系的成员企业来说,信誉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一个健康的、能够正确估价企业信誉的社会体系对于企业动态联盟的风险防范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要建立起一整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体系。首先要广泛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其次建立一整套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用以规范各类经济主体之间乃至一切社会关系之间的行为;最后要建立自觉有效、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企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调控机制,使一部分问题能依靠人们的良心自责和道德责任自动加以解决。
(2)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即把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促进信用的完善和发展,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正常地运行与发展。
(3)制定统一的信誉评级标准,树立评级机构的权威性。
(4)加强企业信誉评级的实用性,一方面应该是建立在综合各种不同信息基础上的,另一方面应有恰当的评级等级,能真实的反映企业之间的差距,并便于查询。
3.3.3 风险防范的传媒体系
传媒体系介入企业联盟合作风险的防范,可在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企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以及引导各类经济主体和一切社会关系之间的行为方面起到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可充分发挥对企业信誉评级的舆论监督作用,这样既能够使信誉度低的企业加速改进或消亡,还会促使信誉度高的企业去积极维护现有的形象。
4 企业动态联盟风险预控方法
企业动态联盟是一种主要以合同(或协议)为互动纽带的、契约式的组织形式。一旦某些合同存在诸如败德行为等缺陷,就容易被合作中的某一无信用企业所利用,其中核心成员企业(尤其是掌握关键技术或投资比例较大的企业)的退出和改变将给联盟带来灾难性的打击,进而对其他成员企业的利益有所损害,并会导致联盟的中途解体。对此,这里给出一种以风险预防为主的动态合同体系,该体系可以克服一次性合同不易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变更而存在过于刚性的弱点。所谓“动态合同”,一是在企业动态联盟运作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合同形式,以预防风险;二是设立动态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规避风险。该体系为一种两层动态合同体系,一层是核心企业之间采取基于“风险分担、收益共享”原则的风险预控合同形式,在最大程度上保持核心成员的稳固性;另一层是核心企业与外围企业之间采用基于分包形式的动态合同。[1]
4.1 核心企业间的风险预控合同
核心企业间的风险预控合同主要包括合作协议、各核心企业风险投资和收益分配协议、技术协议三部分内容,其中利益分配办法和比例的合理设计是关系到企业动态联盟成败的关键因素,其基本设计原则应遵循“风险分担、收益共享”原则。因此,收益分配比例α[,i]与各企业所承担的风险R[,i]是密切相关的。另外,由于投资的不可逆性,在收益、风险分配机制中也要考虑到核心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所以某企业的收益分配应与该企业的投资额I[,i]密切相关。综上所述,成员企业i的收益分配比例α[,i]应由自身的R[,i]和I[,i]共同决定。同时,一个好的企业动态联盟成员收益分配机制还必须符合双赢原则,必须包含促进成员企业收益公平分配的激励机制。基于上述考虑。这里给出一种基于成员企业风险投资额的收益分配比例计算方法。
4.2 核心企业与外围企业间的风险预控
核心企业与外围企业之间采用基于分包形式的动态合同来预控和规避风险,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联盟运作不同阶段的风险状况采取不同的合同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企业动态联盟运作不同阶段可采用的合同形式
┌─────┬────────────────────────┬───────┐
│企业动态联│风险状况│
合同形式
│
│盟运作阶段││ │
├─────┼────────────────────────┼───────┤
│ 运作初期 │技术和费用的不确定性高,风险很大│ CPFF │
├─────┼────────────────────────┼───────┤
│ 运作中期 │技术不确定性大大减少,费用不确定性仍较高,风险大│ CPIF,CPAF │
├─────┼────────────────────────┼───────┤
│ 运作后期 │技术问题基本明朗,费用可准确估算,风险较小 │
FFP,FPI
│
└─────┴────────────────────────┴───────┘
注:CPFF为成本加固定酬金合同;CPIF为成本加激励酬金合同;CPAF为成本加奖励酬金合同;FFP为固定价格合同;FPI为固定价格激励合同。
资料来源:陈剑,冯蔚东.企业动态联盟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建立动态检查机制。该机制就是在企业动态联盟运作的不同阶段对企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执行下一阶段合同,即分阶段合同,从而减少一次性外包而产生的“资金套牢”等风险,见图2。
图2 动态检查机制示意图
在图2中,核心企业通过检查机制激励外围企业真实地披露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在必要时可对其进行再评估,以决定是否继续合作,从而将可能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由于企业动态联盟具有异地分布、多利益团体、信息不对称等特性,完全依靠合同来规避风险仍有缺陷。因此,企业动态联盟成员间还应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弥补合同方面的缺陷。
5 实际应用
5.1 应用实例一
某公司按世界先进水平的ABB公司技术标准研制生产高压输变电设备,其中不可缺少的高强度铝合金铸件、“波纹管”部件因受公司设备和专业技术制约自己无法完成,于是公司侧重伙伴选择错误风险的防范,寻找了具有技术资源优势互补的两家合作伙伴。同时,为了预防控制联盟合作过程中运作阶段风险、解散阶段风险及传递性风险等风险问题的发生,该公司与合作伙伴之间采用了基于分包形式和检查机制的动态合同体系。具体说来,就是在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上,铝合金铸件、“波纹管”部件的制造出售名义及输变电设备产权和定价权归属该公司;铝合金铸件、“波纹管”部件生产制造用厂房设施、制造技术手段、需增添的制造软硬件及三包责任等风险由合作对方全部承担,但该公司订购这些零部件的价格是市场价格的两倍。此外,该公司对每批零部件交货按合同和ABB技术标准要求检查验收,出现缺陷和差错由对方无条件给予更换,并根据上次交货和合同履行情况来决定下次的合同订购。
实践证明,采用上述联盟合作形式和风险防范控制方法是切实有效的,它取合作伙伴之长填补了该公司的不足,提高了公司综合制造水平、市场竞争力和对外知名度。同时由于责权利对等明确,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合理,风险防范控制全面到位,使合作各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7]
5.2 应用实例二
在改良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国产化中某公司与零部件配套厂家建立联盟合作契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公司对零部件配套厂家实行基于检查机制的动态合同体系。公司事先选择好配套厂家,为配套厂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支援,并着重抓住配套品种、质量、价格和时间;配套厂的生产实行自主自治,但必须按合同规定的品种、质量、价格、交货期的要求准时准量提供配套零部件。但这种契约合同不是一签到底的,而是公司对配套厂合同执行情况及其产品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后分产品按阶段签订合同,违反合同规定要求则终止合同执行,下一阶段合同签订与否是根据上一阶段执行情况和检查结果来决定。公司按上述做法避免了改良产品零部件国产化生产的“大而全、小而全”,避免了以往凭人际关系、口头协议和一次性合同带来的零部件质量、数量、价格、期限上的风险及给产品质量和销售造成的传递性风险,大大提高了配套件准时准量供应的服务水平,保证了合作的高效率和有效性。
另外,针对国内整车生产厂担心该公司改良发动机与整车搭载的匹配性、用户认可程度及是否会影响整车销售上的疑虑,公司面向整车生产厂建立了联盟销售网络,公司负责向整车生产厂提供发动机搭载试验、发动机管理系统台架标定试验及模拟整车运行状态的发动机测试技术支持服务,而公司在向整车厂提供发动机时,根据各整车厂经济条件、信任程度、地区差异、承担风险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风险分担方法,并视不同情况允许加盟整车生产厂先不交或先交部分发动机订购费,待整车销售后定期返还或补交全部订购费。按照上述做法,既消除了整车生产厂家的担心和疑虑,又达到了互惠互利和风险预防。目前该公司发动机已用于多种车型,与多家整车生产厂建立了友情合作关系,并已向其批量供货。
6 结论
企业动态联盟能够打破现存价值链结构,使传统企业从静态结构走向动态结构,实现资源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避免资源浪费,从而为当前国际企业重组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也为我国国有资产存量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人们认为它既是21世纪企业采取的一种新的竞争方式,也将成为一种主要的、先进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尽管如此,目前针对企业动态联盟这种新型组织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的系统研究(包括定量研究)尚嫌不足,尤其是有关企业动态联盟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资料和实际调查基础上,尝试建立了企业动态联盟风险防范体系框架,并给出基于动态合同体系的风险预控方法,这既可为企业动态联盟风险管理实践提供支持和参考,也为企业动态联盟风险防范体系文本的建立及其网络软件开发奠定了基础。
标签:企业动态论文; 风险防范论文; 合同风险论文; 合同管理论文; 风险管理体系论文; 技术合同论文; 风险成本论文; 合作合同论文; 联盟营销论文; 过程控制论文; 沟通管理论文; 联盟标准论文; 行为识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