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研究论文_王欣 刘金 段雪琴 张霞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研究论文_王欣 刘金 段雪琴 张霞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74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不良心理反应;心理护理;效果研究

重症监护室内患者的病情危重,应用到的急救药物和医疗器械比较多,患者不仅要承受着病痛折磨,还伴随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对治疗过程极为不利。为此,应当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治疗的同时,辅助以适当的心理护理,来稳定情绪,减少患者的不适感,这对改善预后有着积极地意义。本文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74例,将其分为2个研究小组。观察组患者共37例,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4.5±2.6)岁,对照组患者共37例,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1±2.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内容如下。

1.2.1 建立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护理内容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心理问题和其他疾病不同,其是否得以解决依赖于患者对护理人员是否信任。为此,护理人员应当首先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上,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辅导[1]。护理人员应当耐心倾听,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可给予安慰和支持,有时则需要沉默的陪伴,无声胜有声。总之,护理人员不可急于求成,应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真正理解和支持患者,这样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可,建立起双方信赖的沟通关系。

1.2.2 实施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应当善于利用心理学理论,针对患者情况进行辅导。焦虑是可以治愈的,护理人员可向患者适当的讲解有关其自身疾病的知识,使患者正确看待治疗过程,不盲目乐观,但是也不过分悲观。针对抑郁患者,应当注重陪伴,避免患者产生孤独感,可以结合一些趣味性的书籍和视频,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护理人员应当“察言观色”,能够结合一些成功案例,来引导的患者积极向上,更好的配合护理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 家庭支持 首先,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其次,家属应该发自内心的关心患者,引导患者改善负面情绪,帮助其改变不正确的认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2]。最后,家属应当充分理解重症监护室内的相关规定,选择适当的时间探视患者,避免影响其病情,只有耐心的对待患者,才能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前及护理后2个月向两组患者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约为严重;采用生活质量简易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社会功能、心理、物质生活等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来计算、处理,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用t进行检验,以x±s表示,当P<0.05时,所得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SDS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60.2±2.7)、(55.6±2.7),护理后为(48.2±1.8)、(43.1±1.6);对照组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60.5±2.5)、(55.4±2.8),护理后为(56.4±2.0)、(51.9±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7.8±6.9)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2.1±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ICU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患者不仅要承受着病痛折磨,同时还伴随着较大的负面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及时的进行心理护理,通过运用心理学理论,来引导患者积极向上,正确、客观的看待疾病。同时,家属也应该参与到护理过程中,用积极的态度去感染患者,提高其治疗信心[4]。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同时也有利于其积极的接受治疗,这对改善预后有着积极地作用和影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为(48.2±1.8)、(43.1±1.6),生活质量评分为(67.8±6.9),对照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为(56.4±2.0)、(51.9±1.9),生活质量评分为(52.1±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海艳.重症监护室患者120例的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探讨[J].中外医疗,2014,32(08):159-160.

[2]唐来华.ICU重症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分析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5,05(13):700-701.

[3]刘琰,赵丽琼,谭兰英.重症监护(ICU)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的对策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07(07):173-174.

[4]陈苏梅.重症监护室患者不良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8(21):129-130.

论文作者:王欣 刘金 段雪琴 张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研究论文_王欣 刘金 段雪琴 张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