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探究
康华 迟爽
[摘 要] 地方高校在教育硕士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的教育人才。新时期,地方高校应保持地方特色、明确培养目标、形成“四化”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教育者。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育硕士 基础教育 培养
我国于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决定正式设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自1996年至今,此项工作已经走过20余载,从首届教育硕士的191人,到今天,教育硕士总人数已经接近30万[1]。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稳步、快速发展必然离不开国家政策方针的支持,离不开各优秀师范类高校的引领,除此之外,地方高校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地方高校占据全国高校体系的主体部分,在保持地方高校特色、服务地方发展的前提下,20年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教育硕士,向中小学输送了大量的教育人才。但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地方高校如何保持优势、弥补不足,成为新的发展课题。
培养目标:依托地方特色,培养优秀教育人才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最初的培养主旨是为新时代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育者,以提升国家总体的教育实力。当前,时代巨变,人才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为培养具有创新力、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因此,高校在培养教育硕士时,也要不忘教育初心,将素质教育理念深入其中。
1.依托地方特色,打造地方教育高地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地方高校在各地文化中孕育成长,使学校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地方高校培养的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很大程度上都是面向本地输送,这些人才将成为该地各中小学未来教育的中流砥柱,因此,高校培养教育硕士的责任十分重大。各地方高校应融合所在地域的特有文化,迎合本地需求,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构建地方高校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独特模式。
2.不忘教育初心,深植素质教育理念
教育硕士设立的背景源于20世纪末,当时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教育学历达标工作初步完成,但整体上,我国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结构偏低、素质不高和骨干教师青黄不接等问题。面对新世纪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升国家整体的人才实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尤为重要。[2]国家设置教育硕士专业硕士学位的初心是为基础教育服务,向中小学输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素质,培养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教师。
在制表行业中,精准是以秒来衡量的。这细微的几秒对多数人来说或许微不足道,但正是这几秒代表了欧米茄对精准的永恒追求。
第一,理论课程实践化。教育硕士的理论课程应与实践相融合。例如,多数地方高校在教育硕士理论课程的设置中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设为教育硕士公共理论课。在具体授课中,多数教师单纯地从理论上进行讲授,完全脱离实践。对此,地方高校应予以调整,注重教育硕士公共理论课程与实践的融合,理论课程内容的讲述应以实践为导向,强化理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做到“有理有例”。
培养模式:立足时代需求,推进“四化”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对教育硕士的培养经验相对缺乏,不乏出现过分依赖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情况。因此,地方高校教育硕士的培养应打破以往过分模仿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机制,改变理论与实践研究严重脱节的弊端,为地方高校教育硕士培养带来新的发展。
1.理论实践化: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提高教育硕士的综合能力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的发展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地方高校教育硕士的培养路径也应迎合时代需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认清新形势,创新培养模式,实现地方高校教育硕士培养的“四化”,即理论实践化、培养联合化、资源丰富化、评价多元化,推进地方高校教育专业学位教育事业的发展。
地方高校不仅要立足教育初心,还要转变教育硕士培养理念,让学生树立素质教育意识,坚信“有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人才必将深受欢迎”。高校应将素质教育理念与应试教育实际要求相融合,既满足新课改下在基础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又能应对目前教育体制的应试要求,实现双赢。
第二,实践竞赛职业化。地方高校在举办教育技能竞赛中,可以结合地方招聘教师的要求,与中小学联合举办竞赛,竞赛内容设计为“基础知识笔试—全课教学—说课—教育问答—面试”等环节,由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作为“面试官”,为教育硕士的“面试”作出评判。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育硕士的职业技能,同时还可以让其提早明确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及时调整与提高,明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道理。此举可为教育硕士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一方面能提升教育硕士的就业率,另一方面可使教育硕士入职后更好地与工作接轨,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
2.培养联合化:学校政府携手并进,形成联合培养机制
地方高校对于教育硕士的培养要以自身为主要载体,作为教育硕士培养的主要阵地,地方高校要考虑到教育专业面向社会、面向基础教育的社会性、实践性特点,坚持“联合、互助、共赢”的培养理念,让学生“走出去”,加强与当地中小学、政府的联合。同时,地方高校也要敞开大门欢迎各兄弟院校、优秀师范类高校以及国外知名学府的相关人员前来交流,提高高校培养教育硕士的综合能力。
第二,国内、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地方高校对教育硕士的培养不能仅以本校为载体,应秉持开放态度,坚持“走出去”的战略思想,与国内外教育硕士培养更加成熟的高校寻求稳定联合,形成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的体制机制。例如,可确立两年半的培养年限,形成“1+0.5+0.5+0.5”培养模式,除去传统的在校理论学习一年+实习半年+撰写毕业论文半年以外,再增加半年的外出交流时间。地方高校的师生不仅要到国内知名的师范类高校进行学习,而且要积极走出国门,接受国外教育硕士培养的先进教育理念,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形成“U-G-S”联动模式。“U-G-S”联动模式即“大学—政府—中小学”参与联动,是以大学为中心,以政府为依托,以中小学为最终基地的培养模式。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应设立相关机制,将中小学助力高校建设的实践基地作为教育部门评价中小学的条件之一,将聘请地方高校的教育硕士校外导师作为教师评级的加分条件之一,从制度上激发中小学助力基地建设的热情,加强校外导师的责任意识。同时,地方高校应与中小学形成互惠型共同体。地方高校将本地中小学作为教育硕士培养的第二基地,与中小学深入合作;相应地,地方高校要为中小学实践基地学校提供便利,将地方高校所拥有的基础设施(图书馆、部分实验室等)向中小学实践基地学校开放,合作成立教育科研类项目,实现地方高校与中小学互利共赢。
所谓“独脚难行,孤掌难鸣”,地方高校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培养出全面的教育硕士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在教育硕士的培养中要坚持开放的理念,不仅要与当地政府教育部门、中小学形成联动机制,也要与其他高校积极寻求联合,形成教育硕士联合培养机制。
1983年,梁兆贤毕业于前观塘工业学院印务系,35年的光阴,从一位对印刷懵懂的年轻人成长为国际化大型印刷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印刷业最主要的发展变迁,有香港印刷业从起步到高速发展,有香港印刷业向内地转移,有经济危机给印刷业带来的巨大冲击,有互联网、新技术给印刷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也有对带领中华商务航母乘风破浪远航的思考和行动。如今回想起来,梁兆贤对当年自己的选择从未后悔,甚至觉得能进入这一带给社会、人民以文化享受、心情愉悦、境界提升的文化产业,于他而言,是幸运的。
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针对教育专业的性质,地方高校应不断创新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是培养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基于此,地方高校应积极参与案例库建设工作。
3.资源丰富化:加强地方特色案例库建设,为教育硕士培养提供丰富素材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由于环境的致敏原,并作用于遗传感性个体而出现的免疫自发出现异常所致。临床上,患者常常表现出哮喘、过敏性鼻炎、血清中IgE增高、血液EOS增多等症状。虽然在研究中发现,孟鲁司特具有一定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但是在具体应用的临床应用中,许多学者并不推崇单纯应用的方式进行药物治疗,而必须要与抗组胺药、外用药等常规药物进行联合用药,才能发挥更大的功效。并且对于其作用机制等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NeP的发生与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NMDA在其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对多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显著作用,包括不同细胞因子对神经元受体的影响、胶质细胞释放免疫因子在神经元中的作用、不同神经元受体激活与胶质细胞关系等,通过对以上这些内容研究,可为今后NeP的研究提供参考与依据。而对于NeP机制仍需要强化研究,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第一,案例库应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依托。地方高校案例库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打造有特色的案例库。以延安市为例,延安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为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因此,作为地方高校,延安大学在教育硕士案例库建设中可以融合地方资源并不断创新案例内容。同时,地方高校案例库建设还要加强对质量的要求,率先以地方高校教育硕士强势专业为起点,以“求精”为目标,建立案例库示范试点专业,等培养体制机制成熟之后再逐渐向其他专业扩展,最终形成所有专业的案例库建设。
第二,加强支持,面向全国。目前,地方高校对案例库建设的认识不足,对其投入力度小。新时期,地方高校应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强对案例库建设的支持,为案例库开发和建设打造坚强的依靠力量。地方高校在案例库建设中应加强联合,除了立足本地、本校建设案例库之外,还应形成区域联合,完成从“一校”到“一区”再到“一国”的案例库建设,不断丰富案例库内容,提高其质量。
4.评价多元化:推进评价多元化,打造评价新体制
教育硕士作为专业硕士学位,其培养目标是向中小学输送优秀教师,目的在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对教育硕士的评价体系要多元化,且具有导向性,教育硕士的培养应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教学,重在实际应用,因此,应结合更多的社会群体的评价。例如,建立实习学校教师的评价、授课学生的评价、自我评价等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就会更加客观。
第二,评价标准过程化。我国地方高校目前尚未建立教育硕士研究生过程评价体系,凡是教育硕士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即是合格的历史教师。但因各高校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不能只关注教育硕士的培养结果,而不了解其专业水准。针对教育硕士评价过程建设不完善的情况,地方高校可以参照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教育硕士评价模式——“档案袋式+过程中的表现”,进一步促进教育硕士评价的多元化。
(1)水井内充填材料。宜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充填,水泥必须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42.5,配合比为∶水∶水泥:中砂=0.4∶1∶1.3。
培养环境:高校重视不足,资金支持匮乏
1.地方高校应加大对教育硕士的培养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3]。而教育硕士今后的主要责任是承担中小学学生的培养工作,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直接关乎我国人才的培养。在新时期,地方高校应认识到教育硕士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大对教育硕士培养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为国家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2.教育硕士培养改革亟待资金支持
教育硕士的实践培养需要建设实践基地、案例库、微格教室、教材、聘请校外导师等,一系列的实践项目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而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地方高校,常常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此外,由于教育硕士为专业学位,在学术成果产出上与学术学位相比较弱,受重视程度小。因此,国家以及地方高校应转变发展观念,加大资金支持,大力培养教育硕士一类应用型人才。
笔者主要研究水热预处理对微藻生物质厌氧消化性能和固液分离性能的影响,因普通小球藻的生长速度快,而且具有能被大规模培养的潜力,本研究所采用藻种为普通小球藻。先研究了不同水热预处理温度条件对普通小球藻生物质的物理和生物化学性质影响,然后通过半连续实验对最佳预处理条件进行了进一步实验研究,并采用DSC技术研究了水热预处理后微藻生物质的固液分离特性。
结 语
地方高校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虽已经走过了20余载,但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却正值“年轻”。地方高校作为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阵地,其发展质量关乎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地方高校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即将进入战略机遇期,各高校应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在思想上加强对教育硕士的重视力度;在政策上深入落实“四化”改革建设,抓住地方高校的特色与优势,调整不足,以实现地方高校教育硕士培养机制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16。
[2]吴刚、刘铁芳:《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3。
[3]陈玮、张生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在青海的实践与启示》,《青海日报》,2018年11月12日。
基金项目: 延安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师教育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YDJG18-07)。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历史系 陕西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