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资:“造血”还是“输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月6日中国政府宣布向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450亿美元以实施股份制改革以来,正面的评价不仅仅只是数百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对整个中国金融改革来说,外汇储备注资思路为银行改革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言:“现在,无论是攻坚还是突围,一切都有了坚定的信心,少了后
顾之忧,打再硬的仗,心里也踏实了。”
新年过后,决策者利用外汇储备注资资本金这个“奇招”,在改革预期上一举扭转了多年来金融改革、尤其是银行改革步履维艰的被动局面。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所言,“注资这件事的意义,不仅仅在注入资本金,它表明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已经进入了全面加速的阶段。”
然而,坊间人士对“注资”确是各有看法,一时间,“450亿美元”这个数字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改革的进行时
细心的人定会从去年的市场细节中,感受到决策者的决心。
2003年10月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墨西哥20国集团第五次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期间表示,中国下决心改革金融体系,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国有商业银行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这是央行行长对于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的第一次公开表态。
第二天,央行副行长李若谷亦在国内一次金融论坛上说,国有银行改革应该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补充资本金的问题,认为四大银行资本金充足是要求其按照市场原则经营的前提。
去年11月底,财政部副长楼继伟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说得更具体,表示中国已准备同意通过注入政府资金调整大型国有银行资本结构的计划,正在考虑以数种途径筹集资金,包括发钞、发行政府债券以及动用部分外汇储备。这可以说是高层官员首次提出以外汇储备方式注资银行。
2003年12月1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称,预计会有一到两家国有银行被选为银行体系改革计划的试点银行。
同时对试点改革的三个阶段进行了详细说明。改革的第一阶段是采取各种可能的形式和方法减少不良贷款;第二阶段是通过多种渠道增加银行的资本金;第三阶段是对选定的银行进行全面、彻底的内部重组。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也就是“一行一策”的办法,及早促成至少两家国有银行可能的上市。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月6日凌晨3时,国务院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小组由新华社正式对外宣布,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试点的消息。但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两家银行早在2003年12月31日就完成了。由此不难看出,决策阶层对此次改革的重视和国家的改革力度。
当曾经的传闻突然变成了现实,市场的反应一时是措手不及。
注资的威力
“办法很好,很符合国家的情况。”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赵海宽谈到此次注资时说,这是我国今年金融体制改革方面的重大决策。“外汇储备达到一定程度后,还是应该更多地用于国内经济建设方面。此次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就是用在了国内经济建设方面。”而且动用450亿美元后,我国外汇储备数额仍然很大,也没有对对外贸易、国际结算、人民币国际地位造成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王召博士对此事也持肯定态度。这种注资方式在世界来看也是一个新的方式,通常情况下是不用的。因为外汇储备要维持足够大,保持时刻的外汇兑付,保证金融的稳定。而且如果宏观经济不稳定,即使外汇资产规模很大,也容易产生金融危机。但现在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外汇储备实在太大。在这种情况下动用,有一定的可行性。他认为这对于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他关注的是,“走出了这一步,那么今后金融改革就要坚定不移的推动下去,不能注完资后就半途而废了。”
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赵晓的态度比较谨慎。“如果目标实现,那么几乎被公认为中国加入WTO后面临最大挑战的金融业就迈出了改革的一大步。而被公认为最难解决的中国商业银行的问题,就有望在今后几年中得到很大的解决。这完全称得上是历史性的突破。”因此,在他看来,450亿美元的意义完全取决于是“输血”还是“造血”。如果只是简单的注资,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输血”,而不是给两大国有商业银行注入任何新的造血功能的话,则450亿美元注资的结果与打水漂无异。“最容易想象的一种情形就是,政府也许打算做一顿最后的晚餐,却不料做成了免费的午餐。”
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直出“刺”言:
“目前为止,注资还是一个正面变化。如果金融企业控制不住风险,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相反的方向,特别是最后的晚餐吃了好几次了,银行说还要吃。但以后出现的风险得要银行自己负责,靠自己控制。”
决策后的争议
但注资后引发怎样的市场连锁反应,许多专家都有深浅不同的疑虑,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贺力平表示出了他的担忧。“新的巴塞尔协议一个重点就是要动态地充实资本金,这是控制银行体系风险的关键。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资本金补充的确比较紧迫。但资本金的问题不是银行钱多钱少的问题,把资本金补足了,上市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吗?这是一个很大的分歧点。”
首先,他认为我国过去有很多企业上市,有的通过上市转变了经营机制,但是有的并没有。这说明要意识到,上市不一定是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效率的一个充足的条件。
其次,贺力平指出外汇储备是由政府货币发行而形成的资产,货币发行是政府的负债,而在形成负债的时候也相应的增加了资产,也就是说这种资产决不是争资产,“450亿外汇储备不是净资产又怎么能够作为资本运用呢?”
现在这样使用外汇储备,就会造成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的不平衡。
贺力平指出,在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4000亿美元的情况下,现在可能影响不大。但是从长远来看,会有两个问题:“第一,不知道未来中国的货币市场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会需要多少外汇储备来调节外汇市场;第二,如果这种方式多次运用,改变了由负债形成的资产用途,我国外汇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都将发生重大改变,其意义就非同小可。”
贺力平说,尽管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很急迫,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缺钱,其流动性是很好的。“缺的是资本金,尤其是资本金的动态补充的问题。但动态补充和动用外汇储备是不完全等价的,外汇储备的动用是一次性的、个别的、不能长久依赖的。就算外汇储备资金转用于新的资本金注入后,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了,但上市后能否有能力继续融资补充资本金?企业能够在股市上持续融资?这取决于企业的经营。”如果不能通过上市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率,就不能从动态上解决资本金补充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注资后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相比国家在后台用国家主权级风险为银行担保,国家走到前台有好处。”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赵晓认为,好处一是可以“将萝卜洗干净卖好价”,二是可以引入外资,变成股份公司,再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公司,国家就可以退出了,纳税人不致再背商业银行这个大包袱,而现在注入的钱,说不定将来还可收回更多的钱。
对于这个合理性还只是一种假设的政策,赵晓也警告说,“就好比给女儿的嫁妆,给对了还是错了,并不取决于当时嫁妆的多少以及热闹几何,而是取决于事后的证明,女儿嫁了个什么样的郎君,婚后的日子过的是不是红火、喜庆等等。”
用百姓的钱“投资”
获得注资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可算是幸运儿。但是这两个幸运儿现在一点都不轻松。
“从我们收到这笔钱的第一个小时起,就必须为其支付利息,而且数目很大。”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一位官员说。
此次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注资”行为,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次的“银行纾困”,这次是“投资”,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一位负责人称,“用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银行不是财政划拨,而是一种资本投资,是要讲回报的。”
追根溯源,三者均取自于百姓。“财政收入来自于老百姓的纳税;央行增发货币相当于向老百姓收取通货膨胀税;而外汇储备看似离老百姓较远,但是外管局用于兑换外币的人民币也来自于央行增发的货币,所以实际上等同于第二种来源。”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大用说。
“这笔钱的使用会按照一事一批的原则进行,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不会用来核销呆坏账,而是以资本金的形式存在。”中行上海分行的那位官员说。而1月9日中国建行行长张恩照透露,“225亿美元不能用来冲销以前的不良资产,将主要用于到资本市场上进行保值增值。”
这样,这笔相当于两家银行资本金总合的注资将会提升两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两家均能够接近10%左右),并被寄望于为银行带来新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