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武汉召开研讨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在论文,武汉论文,研讨会论文,名词论文,情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年4月16-18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武汉召开会议,听取各撰稿单位工作进展,研究名词审定中遇到的问题,布置下阶段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黄长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简要回顾了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的工作。自2010年底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成立课题组后的19个月里,以北京为基础,召开了7~8次会议,就词条遴选、撰写规则等进行了研究。其间,课题组还先后邀请京津地区的周晓英、曾建勋、周庆山、邱东江等专家参加会议,征求意见。2011年7月,由中国科技信息所承办召开了京津地区专家参加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规范学术研讨会,在收词原则和范围等重要问题上进一步达成共识,初步确定了词条撰写规则和各单位的分工方案。目前有一半单位已经交稿,其他单位大部分也已完稿,正做进一步修改。此外,2011年9月2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名词审定工作协调会上,各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作了工作汇报,全国名词委刘青副主任、武寅副院长出席了会议并对名词审定工作,特别是进展、经费、撰稿人署名方式等问题做了重要指示。
黄长著强调在下一阶段的词条撰写和审定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重要概念不遗漏;重要解释无失误(关键性解释不允许有失误);外文翻译无笑话;体例风格要统一。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项目负责人王琪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名词审定工作的进展情况。她指出,与其他学科相比,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工作进展较快,是唯一在名词解释中标注了参考文献的学科,体现了委员会各位专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她期待该学科术语能够成为继语言学之后的样本学科名词术语。王琪介绍了全国名词委正在组织编写名词撰写工作手册的情况,表示将尽快把该手册的电子版发给各位专家,以便在词条撰写时对照参考。她还建议将本学科审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整理成文章,作为工作交流提供给《中国科技术语》发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蒋颖代表课题组汇报了前一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她指出,名词筛选、审定是一个边学习边摸索的过程,课题组从刚开始的广泛搜集到后面的精心挑选,框架体系从比较混乱到现在比较清晰,得到了各位专家的帮助和指教,对学科发展也有一些认识和思考。在词条框架体系结构的调整方面,对于图书馆学情报学内部交叉比较多、学科界限不够清晰、应用性比较强、类目之间分布不平衡等问题,课题组借鉴了中图法第五版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分布情况,对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分为8个一级类目。在词条的收录方面,通过翻阅一些工具书补充了部分内容,同时,一些参与单位也提出了具体的增补内容,目前共收录词条3700余条。她建议审定委员会就名词术语条目撰写说明、术语样例、关于名词的定义原则等进行讨论。
会上,南开大学王知津、柯平,武汉大学陈传夫、马费成、胡昌平、邱均平,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曾建勋,中国人民大学周晓英,华东师范大学范并思,中山大学曹树金,南京大学朱庆华,国家图书馆汪东波等专家汇报了词条撰写工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会议认真研究了各单位提出的问题,交流了经验,同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制定了完成任务的时间表。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陈传夫和中国社科院图书馆馆长助理、名词审定委员会秘书长刘振喜分别主持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课题组成员以及武汉大学部分词条撰稿人也参加了会议。